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節日習俗 >

開齋節是哪天大綱

開齋節是哪天大綱

XX年開齋節是哪天,XX開齋節是幾號

開齋節是哪天大綱

XX年7月18日是開齋節。

XX年開齋節放假安排

開齋節:7月18日(星期六)為開齋節,7月18日至22日放假調休,共5天。7月25日(星期六)上班。

開齋節(阿拉伯語:عيد الفطر),也叫肉孜節(維吾爾語:roza héyt),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節日,是伊斯蘭曆閃瓦魯月(十月)的第一天。開齋節這天,穆斯林一般很早起牀,早祈禱後就可以吃一些東西,象徵齋月結束。然後出去團拜,互相擁抱問候,恢復朋友和親友之間的聯繫。穆斯林在這一天都穿節日衣服,喜氣洋洋。開齋節不僅是齋月結束,而且是感謝安拉(真神阿拉)使他們信仰更加堅定。是和平歡樂的節日。從有伊斯蘭曆就有開齋節,第一次肉孜節是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朋友親自慶祝的。

開齋節 - 相關記載

炸油香

開齋節期間,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饊子、烹調佳餚、宴請賓客等。這種風俗,追根溯源,其中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在一次戰鬥勝利後,凱旋歸來時,穆斯林們爭先恐後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聖人沒有到富人家赴宴,卻到了一位非常貧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沒有美味佳餚招待穆罕默德聖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噴噴的“油香”讓其品嚐,穆罕默德聖人高興的用右手撕了一塊吃了,其餘的分給了圍觀的小孩。從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時用右手撕開吃的習慣。有些地方的穆斯林青年男女還特意選擇開齋節期間舉行結婚典禮,使自己的婚禮再增添些節日的喜慶。(《回族民間故事》)

齋 月

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齋月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開齋節。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聚禮要隆重得多,即使颳風下雨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會禮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猶如一片銀河。禮拜後,回族羣眾齊向阿訇道安,接着全體互説“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匐帶領遊祖墳,念蘇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户户炸撒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在節日裏,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作七年級、八年級拜節,九年級、初四拜鼈,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更增添節日氣氛。[1]

隨着社會發展,回族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會禮等活動外,還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遼寧回族青年在節日裏喜歡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倉州的回民在節日裏喜歡錶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裏唱花兒、摔跤、拔腰、打撲克;城市裏一些回民喜歡遊公園等等。(《中國少數民族風俗》)

開齋節 - 名稱由來

穆斯林過開齋節

開齋節在伊斯蘭教歷10 月1日,又稱拉瑪丹節,中國新疆地區稱肉孜節(roza,波斯語,意為齋戒),回族羣眾稱之為“大爾德”。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 (“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戒月,伊斯蘭教歷的9月,穆斯林習慣用阿拉伯語稱呼為“萊麥丹”月,“萊麥丹”是練的意思,即練思想、練意志、練身體,也稱“齋月”,通常也稱“封齋”、“把齋”。

節日會禮

開齋節在穆斯林國家通常是回曆的10月1日,我國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等都是按照我國農曆10月1日舉行的。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登霄節、阿舒拉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歷計算的,也就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伊斯蘭曆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曆多出1年。伊斯蘭教歷分太陰年和太陽年兩種,回族多用太陰年計算。(《回族》)

標籤: 開齋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xisu/dp0z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