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五四青年節 >

五四青年節的起源

五四青年節的起源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20xx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日。下面請隨小編看一看五四青年節的起源吧。

五四青年節的起源
5.4青年節的起源

五四運動是1920xx年5月4日發生於中國北京的一場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後,北京學生羣情激奮,開展了集會、遊行、罷課等活動。後得到了中國各地學生及各界的廣泛支持,並最終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還有學生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愛國運動,並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了和約。

五四運動同時是一場文化、思想改革運動。運動中全面質疑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與科學”(即德先生與賽先生),並提出新文化運動,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北京大學是這場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采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青年節的意義

在1920xx年10月,總統舉行秋定祭孔,同時組織了四存學會,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學”為宗旨,1920xx年更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梁啟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而在五四運動中,反對中華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運動,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貞節牌坊”等口號。五四運動進一步促進了反封建思想的發展,與尊重中華文化的復古思潮形成針鋒相對的局面。中國的語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淵源大部分都來自於五四時期的西化理論。

五四運動是1920xx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羣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巴黎和約”的簽訂,引爆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鬥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着這種性質。那時的所謂學校、新學、西學,基本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表們所需要的自然科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説(説基本上,是説那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中國的封建餘毒在內)。在當時,這種所謂新學的思想,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鬥爭的革命作用,是替舊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復古思想反動同盟所打退。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已經無力,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不然。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後,即在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上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標籤: 青年節 五四 起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wusi/4lo6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