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端午的香佩飾

端午的香佩飾

最近兩年,陸續有專心研發香品的朋友送我仿宋“軟香”,天氣熱了,我便喜歡把這種香丸帶在身上,它那沁着藥味的馥息讓人神爽心清。

端午的香佩飾

現在説到端午節的節俗,一般只知道當天要讓小孩子掛香包。其實掛香包乃屬末節,傳統上,節日來臨時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置辦好今後一年全家佩戴的各種散香飾品。這一風俗主要形成在南宋,那個時代海上貿易發達,異國香料大量進口,想必是如此民風出現的前提。

對於古人來説,在端午這一天預備各式香佩飾,首要目的在於應對馬上到來的流汗季節。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儘管伊斯蘭世界發明的玫瑰香水在宋代形成穩定的進口,香水蒸餾技術也在北宋時傳入廣州,但中國人始終沒有接受灑香水的做法。也許原因在於中國人的體味沒有那麼濃重,所以不需要氣息強烈的香水來掩飾。但是,入夏以後,流汗總是難免,古人就佩戴散香飾物來驅散汗味。

南宋時代,香佩飾玲瓏多樣,香囊之外,香數珠、香佩帶以及軟香都很流行。香數珠就是各種香料製成的佛珠,香佩帶則是將多種香料調和在一起,塑成小花餅,當中留有穿孔,串上絲絛,吊掛在脖子上。最有特色的當數軟香,以蘇合油、蜂蠟、白膠香、芝麻油等作為柔軟劑,與金顏香、沉香、檀香、龍腦等的細末揉合在一起,成品接近軟蠟的狀態,為半固態、膏凍狀的小團。製作時,還會分別添加硃砂、石綠等顏料,形成紅、綠、紫、黑不同色彩。宋人將這樣的小香團置於胸襟裏,或者掛在身邊作為一種飾品,也常用為扇墜。軟香可以任人手隨意捏弄出各種形狀,既活動了關節,又讓指掌間悄染清芬,所以深受人們喜歡。

數珠、佩帶、軟香屬於男女通用,此外,南宋女性還有香耳環、香面花等香料做的小首飾。因此,在南宋,端午節這一天準備的髮香飾品樣色繽紛,香韻紛呈,不僅佩戴一夏,而且一直沿用到來春。如此的風俗一直延續到清代,除了軟香失傳,香珠、香佩在明清時期始終是端午節時必須準備的節物。清時,十八顆一串的香珠手串尤其流行,《紅樓夢》中,元妃在端午節前派太監送來“端午的節禮兒”,其中李紈、鳳姐的賞物是“兩個香袋兒”,其餘的人一律得到兩串“紅麝香珠”,正是對於時代風俗的真實反映。當時,夏季佩戴香珠是男女通行的規矩,有身份的男子均需在左腕或右胸佩一串香珠,倒是不佩戴者有缺乏教養之嫌。

然而很遺憾,這樣一種良好的習俗竟在近代斷絕。在此刻這個入夏時分,大家倒看一看自己,可有幾樣精美的香囊、香佩?再自問夏季準備用什麼良策來為身體祛除汗味?同樣可惜的是,端午節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寶貴的內涵得不到發掘與翻新。如果我們有腦子的話,就應該讓這個節日的舊內容重新啟動,鼓勵人們養成購置各種香佩飾的習慣、夏日注意香身的習慣,讓往昔來促進今日生活品質的塑造。甚至不妨賦予端午以香料節、品香節之類的新屬性,加以立體打造,每當節日來臨,制香業者推出各種適合度夏的精美產品,組織鑑香活動,吸引消費者以選購為樂,媒體來向社會展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用香風俗,旅遊名城舉辦世界香料與香品的博覽會,倘如此,那麼端午節是不是更富有魅力?這樣也能打造富有特色的當代風俗,開創吸引世界的亮點。

《紅樓夢》的年輕讀者往往不知寶釵戴在雪白腕上的紅麝串為何物,以為那是很虛幻的東西。然而,清代檔案記載了宮廷所用“避暑香珠”的配方,其成分包括龍腦、蘇合油等香料,也有香薷、黃連、連翹等中藥,又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時添加硃砂、雄黃。紅麝香珠其實正是同類製品,“麝”指其複合香氣,“紅”則指珠子的色澤,因為摻有硃砂,所以色呈丹霞。

如果按照古代配方,將小説中的這種“腕香珠”加以仿製,在端午節時發售,那該多麼有趣。

標籤: 佩飾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wvvn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