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三篇彙總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三篇彙總

【篇一:端午之思】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三篇彙總

端午節未到,我卻已經嗅到了清新的粽子香。樓下街口拐角處的那個大超市裏,粽子早已擺滿了櫃枱、貨架。形態不同,風味迥異,包裝精美,林林總總,目不暇接。徜徉浸潤在温馨的氤氲裏,我的耳邊自然迴響起那首美麗的歌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想起這首歌謠,往昔那些醉人記憶就輕輕地走到眼前。

童年時,我根本不關心端午節的來歷,不知道今夕何年,屈原為何人。因為那些事情對我來説遙不可及,也不重要。我最關心的是,每逢過端午節,能否恣意享受一番舌尖上的幸福和快樂。現在看來,當年我的要求是那樣小,甚至可憐。套用一句今天流行的話説,那根本不是個事兒。但作為七零後,我的要求在當時就是一種奢望,一種渴求。

記憶中的童年是清苦和窘迫的,那些灰色日子常常縈繞眼前。在那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我的父母和他們的同齡人一樣,雖然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一年到頭不得清閒,卻總是面露青色,貧困潦倒。地瓜幹加糖精是我一日三餐的主糧。只有過年過節才可以吃頓餃子、麪條之類的好飯。因為這樣,我天真地祈望各種節日的到來,只有過節才可以改善生活,刺激味蕾。我曾天真的想,如果天天過年、過節就好了。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裏就一直養着雞。養雞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肉、吃蛋,飽口福,或者是害怕飼料添加劑,食品不安全之類的,而是為了攢蛋賣錢,賣了錢可以買來煤油、食鹽、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對母親來説,除了每天上山下泊參加生產隊勞動,還有一門必修的功課就是鑽雞窩,撿雞蛋。至今,我還清晰記得母親每天總要把撿回來的雞蛋小心翼翼地放進紙缸子裏的樣子。每次放好後,她都要一五一十地數上一遍,儘管那些蛋的數量她爛記於心,她卻每天都要重複一邊。數過後,才輕輕地在雞蛋上面蓋上一塊毛巾,嘴角露出一絲甜甜的笑。每次看到母親那份虔誠,那份莊重,且樂此不疲,心滿意足的樣子,我都覺得不可思議。偶爾,我也有吃煮雞蛋的口福。有時候,母親不小心把雞蛋碰破了口子,她會心痛地掉下眼淚,不停埋怨自己毛手毛腳。碎雞蛋到市集上是不能賣錢的,只好放在碗裏蒸着吃。我是家裏的老幺,美味當然由我獨享居多,我狼吞虎嚥吃下去,往往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儘管如此,我還是盼望母親天天能不小心打破雞蛋。可惜這樣的機會太少了。母親肯定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撫摸着我的頭説:“到了端午節煮雞蛋給你吃。”

母親的話讓我看到了曙光,我開始扳着指頭日夜盼望端午節的到來。端午節終於來了!當母親把涼透的熟雞蛋分到我們姐弟倆個手中的時候,我翻來覆去數了好幾遍,每人六個。看到姐姐那堆雞蛋裏有個個頭兒挺大,我撅着嘴兒直嚷:“媽,你真偏心,幹嘛不給我個大的?”母親無奈,姐姐卻很大方,爽快地把大雞蛋換給我。我心滿意足吃了一個,又往布兜裏裝了兩個,然後把剩下的藏好。最後囫圇扒拉幾口飯飛也似地奔上學校,因為那裏還有一場快樂賽事等着我呢。

到了學校,教室裏已經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同學。男同學不約而同從布兜裏掏出雞蛋放在桌上,聚攏在一起,兩個人一組捉對頂牛,看誰的雞蛋殼結實。往往贏了的一方趾高氣揚,歡呼雀躍,敗陣的一方垂頭喪氣,面紅耳赤。不過三五分鐘後大家就握手言和了,因為無論贏輸,最後的結果總有一個,雞蛋都要填進我們的胃腸裏。

端午節除了吃雞蛋,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的印象裏,端午節,母親很少包粽子的,她常做的是米包子。母親説,包米包子蘸着白糖吃和粽子一個味。我頗不以為然,為此沒少埋怨過她。稍及年長,我才明白,敢情母親包米包子另有隱情,簡單實惠,還節省時間。俗話説,“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個金色五月是麥子收割的時令,是一年中大人們最忙碌的季節之一。白天,父親和母親頭頂炙日,割麥、脱粒、揚場,忙得不亦樂乎,生怕碰上壞天氣。晚上,母親忙完山裏忙家裏,還要忙裏偷閒包一鍋米包子,因為她顧忌年幼的孩子的胃口。其實她最辛苦。體諒了母親的不容易,我覺得米包子和粽子味道一樣香。當我為人父的時候,我開始為自己的無知懊悔,為當年的衝動不安,但母親卻引着那個酸楚的年代遠去了。這是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糾結。

又是一年粽子香。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裏,我覺得端午的陽光比平日更温暖、更敞亮、更温馨。感到莫名的暢快和愜意,是兒時那雙無邪的眼睛,是那縷濃濃的親情,是對母親的深深的依戀,還是對痛並快樂日子的回味。這些雜陳的感動和美好聚合在一起,理不清,想不清,講不清。

我想,還是沐浴在端午的清風裏,憑窗倚欄,靜靜地喝一杯雄黃酒,聽一曲唐朝詩人殷堯藩的吟唱吧,“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記下這美好的感動吧,用我澎湃的心,研歲月的墨,書悠悠的情。我親愛的朋友,藍天白雲下,誰與我共?

【篇二:家鄉的端午節】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篇三:端午的味道】

端午,一個古老的節日。自戰國時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它有着它獨特的味道。

瞭解了端午的來歷,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愛國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卻造小人排擠。結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楚國將亡,他為表達他的愛國之心,以身殉國,投河自盡。原來,端午的背後有着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愛國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會來爺爺家過,一起吃着飯,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開纏着粽子的線,打開粽葉,把裏面的飯糰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們團聚,大家一起有説有笑,暖暖的。看着久違的家人們的變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兩個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們帶着他們的五彩線,愜意地走着,十分神氣。這五彩線,讓我回憶起了從前,我每年都會戴。這五彩線是節日的特色,包含着我們中國華民族的獨特,流傳了幾千年。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茶蛋,掛艾葉菖蒲……都有着我們中國的獨特文化。端午節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如今,端午節已經成功選入了《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國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紀今天的我們,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動很多,十分豐富多彩。

有些城市舉行賽龍舟競賽,大家爭先恐後,一起比賽,盡情享受划船的快樂。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氣息,在草地上,嗅着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採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們都放假,在一起盡情玩耍,身上掛着香包。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快樂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們民族的節日。無門應該珍惜,重視這個有着自己獨特味道的特殊節日。

標籤: 三篇 端午節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rrwy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