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20篇)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20篇)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卻不知道怎麼裹粽子,為什麼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精選20篇)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樂乎呢,又要準備粽子,又要準備“五紅”和“五黃”。看婆婆包粽子,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粽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塞進粽葉,再用粽葉緊緊裹住糯米,然後用線把粽子紮緊。就這麼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

我問婆婆:“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端午節。你去問問你外公。”這時外公走過來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楚國都城被秦國攻佔了以後,屈原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進江裏。賽龍舟的習俗也是這麼來的。”

“哦。你們小時候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啊?”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準備五紅五黃。家家門口都掛艾草。”

“什麼叫五紅五黃啊?”

“應該是五種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黃酒、鴨蛋、莧菜。”

“為什麼要掛艾草呢?”

“因為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

“看來端午節的習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過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呢,這些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啊!現在過端午沒有那麼講究了,不過,粽子還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學學包粽子去吧!”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2

早晨,我和媽媽吃好早飯,走到電腦旁邊,開始查起了關於“端午節”的資料。

我輸入端午節三個字以後,電腦的屏幕上馬上顯示出了我要查找的資料,我就迫不及待地抄了起來。電腦裏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古詩、來歷,和傳説。其中,我最敢興趣的是古詩,上面寫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小古詩,古詩陸游的內容是這樣的《乙卯重五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鬢,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寫了“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這首詩還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衞生保建的內容。

到了“端午節”那天,心靈手巧的姑娘們早就聚在一起做香袋了。小朋友們一人胸前掛一個,有紅的、有黃的、有深藍的,還有翠綠的。別提有多好看了。大人們就忙着包粽子了。伴着一陣陣糯葉的清香,粽子煮熟了。香香的粽子有白米粽、赤豆粽、蜜棗粽。應有盡有、美味無比。

中午過後,賽龍舟比賽正式開始,大人和小孩們三五成羣地去龍舟大賽的現場觀看節目。那裏已經聚集了五顏六色的龍舟了。每一條船上的人都穿着統一的昭服裝,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整潔而又壯觀。比賽開始了,每條船裏的人都用力地划着木槳,而且還很整齊呢!龍船向前快速地駛去,彷彿就像一隻箭。水面的波浪拍打着斜坡,一浪接着一浪。觀看的人也不甘示弱,為他們鼓勁加油。不知不覺,比賽就結束了。

勝利者就高興地蹦了起來。我也為他們感到自豪。這就是有趣的“端午節”,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粽子,又能看賽龍舟比賽,我太喜歡過“端午節”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3

舊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始於年齡戰國時代,起源於江南,由來有多種説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説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抗日戰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

端午節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船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遊避災"。初五日上午,羣進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聖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遊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遊"。

端午應節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展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節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天氣温熱,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鍾馗像來鎮宅、驅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記》雲:"(端午)前數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鍾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七年級起,各家還將菖蒲、中小學生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

端午節還有"扔災"一説。節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製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葱、蒜外形,用綵線串起來,五月七年級那天繫於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後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

節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塗小孩的耳鼻孔,説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鑽到耳鼻孔中往。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4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每個角落都瀰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粽子。包粽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説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裏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粽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粽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説我能幹。

那甜甜的粽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裏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裏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裏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唸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裏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為她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温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為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粽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藴含着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藴含在父親的勤勞裏,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為,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5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説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嗎?”媽媽笑着説:“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粽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粽子了嗎?”説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粽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粽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粽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説。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粽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粽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説中的“幸運粽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説:“為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説:“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6

端午節,我們總會吃粽子。——題記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很多地方會賽龍舟、掛菖薄,艾葉,喝雄黃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粽子!

上了六天的課,回到家,看見媽媽在洗粽葉,我把書包放在沙發上,就去幫媽媽洗粽葉。我和媽媽仔仔細細的洗着一片片粽葉,又反反覆覆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後,我們把粽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鍋加熱,放入水,等水燒開了,媽媽就會放點鹽,就説這是殺菌消毒的,再把粽葉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取出,接着用熱水沖洗,最後泡在冷水中。

處理好粽葉,我們開始做粽子餡。

媽媽把糯米拿了出來,反覆洗了幾次,最後用水侵泡。緊接着把豬肉切成塊,加入各種調料,均勻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醃製。因為考慮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黃豆,豌豆,紅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媽媽説粽葉,豆子需要泡24小時,肉也需要醃製,所以要到了明天我們才可以包粽子。

到了第二天,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包,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把豆類的餡或着糯米放入,而肉餡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處肉,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把上層的落葉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開口為止,用線繩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粽葉捆好就可以了。

因為我太想吃粽子了,媽媽包好粽子後,就煮了幾個粽子給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心裏幸福極了。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外流漂泊的遊子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收到家裏的粽子是愛的交流。雖然我並沒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來是幸福極了,和平常買的有很大不同,因為裏面有媽媽的愛呀!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7

説到粽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端午佳節,我們都吃清香可口的粽子。剝開清綠色的蘆葉,展現在你面前的是銀白色的糯米,它們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猶如一顆顆美麗潔白的珍珠,咬上一口,更是清爽可口。

在品嚐這美味可口的粽子之餘,你是否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着採蘆葉。河灘上站滿了人,到處都能聽見笑聲。採蘆葉也有一定的竅門,要選那種不老不嫩的。採回的蘆葉先要把它洗淨,再放進沸水裏煮一下,這樣既可以殺菌,又能增強韌性。取出後放在涼水裏浸泡一下,待蘆葉冷卻下來之後就可以使用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

先把糯米淘洗乾淨,用水浸泡10個小時左右。為了更好吃,包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綠豆、紅棗、蜜餞等,還可以摻入鹹精肉,製成葷棕。包的方法,先把蘆葉的一端捲成鬥形,然後用糯米將鬥填滿,再用剩餘的蘆葉將其層層包裹起來。注意,可要壓緊,不然容易散喲。最後用細繩將幾個角纏緊,就大功告成啦!

至於粽子的形狀可以做成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它的樣子就像一個立體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的。還有一些常見的,像方粽、菱粽、子母粽……每一樣都逗人喜愛。

將包好的粽子放到清水裏煮,半個小時後,整個屋子裏就瀰漫着蘆葉與糯米的清香味。單聞着那誘人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了。

粽子的吃法也有多種:可以趁熱吃,也可以等涼了吃。可以直接吃,如葷棕;也可以拌糖吃。各有各的滋味。

朋友,端午節來臨時,歡迎來我們這兒嚐嚐可口的粽子!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8

每年的端午節,在寶塔下面的撈刀河面,要舉行龍舟賽。比賽雙方是:靠山邊的袁姓村民與河對面的、我姑婆家所在村一帶的李姓村民。聽説久遠以前,這裏春季常發大水,“河伯”乘機將兩岸的禾苗都吃光,附近村常鬧饑荒,但自從有了龍舟賽,村民藉機拜祭河伯後,變為年年豐收。很多年以來,端午節的龍舟賽都沒斷過,既防發大水,又紀念了詩祖屈原。

我們沙山袁也是這裏袁姓的分支,共一個祠堂祖宗的,所以有時也會有身強力壯的大漢被選中做劃漿水手,其他人也會出錢或做啦啦隊擁躍參加。端午時節,是我們當地的雨季,撈刀河洪水高漲,堤邊只剩小部分青草和樹林,沙灘和泥沼地被大水封蓋住了,河面上被風吹起長又寬廣、泛黃的波瀾。節日上午十點左右,寶塔下面河邊的青草也不見了,一眼望去,都是密集的青壯年為主的人羣,將兩公里左右長的兩岸河堤的斜坡和堤岸人行路擠得水瀉不通,數量有上萬人,一片歡歌笑語,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人羣中有農民,學生和各單位的職工,他們上半身大部分是純白色的確涼襯衫或是白底花襯衫,下半身各有各的“精彩”,時髦一些的姑娘也有穿花裙子的,腳下有的穿涼鞋,有的打赤腳,手上有的拿把紙傘,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打“洋傘”的也有,也有帶草帽或斗笠的。既有眉飛色舞的小男青年,也有斯文害羞的山裏姑娘,還有很多小商販,有販賣桃李的、冰棍的,有現炸現賣油坨油條的,有賣熱肉包的,還有算命的,擺陣玩小遊戲的,擺殘棋局的。

天空中的遠處飄來堆堆雲彩,一時緊集在寶塔尖的四周,朵朵緩緩轉動,和岸邊的人山人海一起,倒影在早有寶塔身影的河水裏,像是“龍宮裏”盛大的慶典,蝦兵蟹將齊聚一堂載歌載舞。有很多小男孩在擁擠的堤岸上被限制了活躍的拳腳,乾脆跳到寬鬆些的河裏去游泳、抓魚,更為痛快。我和二哥受到他們的“感染”,也來癮了,在相信自己不錯的“水性”前提下,也只脱了上衣,跳入有些生疏的急流中,奮力往河中心遊一段後,被急速流動的大水衝回到岸邊來。躲在河邊水草裏的小魚蝦,見岸邊如此多人,受到了驚嚇,再加上被小孩們在水中追趕後,更加不知所措,亂衝亂跳到水草上和岸上來的都有,水草也有些“慌神”,是推動身邊的流水快速通過?還是挽留、截停在自己身邊?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一時伸直了“手腳”,一時又彎着“身子”。

突然河的上游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炮響,接着是鞭炮齊鳴和有節奏的鑼鼓聲,順着響聲望去,已見到遠處河中心有兩條龍舟出現了,慢慢鑼鼓聲漸漸增強,龍舟越來越近了,快到我們眼前才看清:每隻船上有二十個划槳的大漢分坐船的兩邊,船前頭一個在敲鑼,中間坐着一個打鼓的,後面站着一個掌舵的。水手們跟着鑼鼓的節奏,在奮力划槳刮水。袁李兩大宗族的船隻相隔很近,咬得很緊,經過我站着的正前方時,掀起巨大的波浪,拍打着河岸,游水的小孩們在岸邊追趕着龍舟,河岸上的男男女女們,被來自水上奮進中的一對龍舟上震憾心房的鑼鼓聲包圍了,都瞪大眼睛,盯着細長而華麗的龍舟,最大限度地看清和“映記”從前面飛速劃過時的每一個細節,緊跟着目送遠離。

龍舟經過寶塔下的深潭時,住在水底下的河伯也和他的“客人”一起,為人間的熱鬧場面喝彩,為水手們加油。龍舟繼續向前,一直衝到橋底,繞橋墩一圈後,又轉頭逆水往上游了,水手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持久的韌性。完成了多次的來回表演,贏得兩岸河邊上萬百姓的掌聲,也贏得了河伯的稱讚。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9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着説,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温馨。

婆婆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粽子,來重温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悦。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説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裏,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粽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粽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粽子的過程。原來,包粽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粽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説。“為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説,媽媽説:“因為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粽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粽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粽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着香香糯糯的粽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為粽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為國小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就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就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就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2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傳統佳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傳統佳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傳統佳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傳統佳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傳統佳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傳統佳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傳統佳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傳統佳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傳統佳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傳統佳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傳統佳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3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説端午是太陽的節日,中國還有一個是月亮的節日,就是中秋。端午節是在中午過,是驅邪的節日。太陽可以驅邪嘛。其實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這個節日,這是一種戰鬥的圖騰,是向邪惡進軍的,艾草代替的是劍。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説,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為了和諧。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4

“吃粽子了!”媽媽大聲的吆喝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睜大眼睛看着媽媽。

“快點起牀了,看給你買了耍線、桃籃和小香囊,馬上幫你係在手腕上。”我一個翻身,趕緊爬起來坐着,伸出兩隻小手,讓媽媽幫我係耍線和桃籃,還順手把小香囊掛在了脖子上。雖然我也老大不小的了,但還是特別開心,因為這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每年端午,都是外婆家買這些東西,還有一套衣服,叫端端衣。聽説只要孩子們穿戴上這些東西,既保平安又避邪呢,還有就是在這天要插艾草和吃粽子。想着那清香的粽子,我的小肚皮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叫起來。下了牀準備去刷牙,只見餐桌上已經擺滿了早點,有各種口味的粽子、綠豆糕,還有雞蛋,看的我直流口水。我神速般的洗漱完畢,和媽媽一起吃起了早餐。

我和媽媽邊吃邊聊,為了顯示我的博學多才,我向媽媽介紹,其實過端午並不是為了品嚐美味的食品。媽媽笑着説:“那是為了什麼呢?”傳説那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楚國眼看要被秦國侵佔,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絕,於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划船沒有撈到屈原的真身,為了不讓魚蝦吃他,把煮熟的糯米糰和雞蛋投入江中,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粽子。媽媽笑着説:“原來你知道的蠻多的嘛。”哈哈,我還知道呢,聽説它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哦。

聞着飄着清香的粽子,我不禁在想,端午節不僅僅是插艾草、吃粽子和傳承歷史的習俗,更要有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5

“哦也!端午小長假,香噴噴的粽子”

終於,又是一年端午節,同學們的心情一定跟我一樣,期待着複習中的忙裏偷閒,期待一個個香氣四溢的粽子,期待江河中的龍舟,期待家裏豐盛的晚餐……但我為了更好地融入傳統端午節的氣氛,也為了這則作文的順利“誕生”,我準備好好的體驗一把端午習俗——包粽子的魅力。

説到包粽子,第一步自然是尋找材料了。在冰箱裏“乒乒乓乓”亂翻了一通後,結果可想而知——糯米?沒有!粽葉?也沒有!無奈之下,只好進軍沃爾瑪購買材料。(當然,讓家長協助一下肯定理所應當。)一路上車水馬龍,爸爸好不容易找了個停車位,一行人這才安頓下來。進入沃爾瑪,這裏更是裏三層外三層的被人羣包了個遍,好不容易擠進去,我放起尖鋭的目光仔細的尋找,把老爸早已甩在身後。在裏面轉悠了兩三圈,突然,我眼前一亮,一個箭步衝向角落裏的櫃枱。“這是東北大米,這是泰國珍珠米……”我自言自語地沿着櫃枱尋找着。“優質糯米……嗯!就是你了!”我一邊欣喜的捧起一把糯米一邊往後看,“老爸,這裏,糯米在這兒!”可遲遲不見老爸的身影。“管他的,先買一斤再説。”包好了米,回頭一望——呀,老爸提着大把的粽葉跑過來呢!“哈,老爸真給力,事先就想到了這一步!”

回到家,下面就該進行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包粽子咯!這一步我請到了專業級包粽子導師——奶奶來輔助我完成。“首先,將粽葉清洗乾淨,再淘糯米。”奶奶在一旁指點着。“哦?粽葉每一張都要洗?”“可不,這吃的東西不洗乾淨能行嗎?”粽葉是深綠色的,側面十分刺人,但浸泡在水中,合着窗外的陽光,它也就格外清麗了。緊接着淘米,自來水如清泉般浸入糯米中,然而水卻很快被米染成了白色,如牛奶圍繞這一顆顆珍珠,煞是好看。我伸出手胡亂的晃了幾下,清洗任務便被我de草解決了。

接着,開始包粽子。翠綠的粽葉與潔白的糯米相結合,那是再好不過了!“看着!”奶奶取出兩張粽葉合在一起,將其一轉,粽葉便成了一個漏斗狀,“米要不多不少,可別讓米鑽進葉縫裏。”我在一旁仔細的看着,只見奶奶舀起一勺糯米,往“漏斗”裏一倒,糯米們自然如流星瀑布般爭先恐後的鑽進“漏斗”。我本以為糯米們至少有一兩個“壯烈犧牲”可誰知竟沒有一丁半點的糯米灑露出來,此時,我對奶奶的高超技術不禁有了敬佩之感。又見她看也不看便抽出一根絲線,“刷刷刷”的繞在漏斗上,一個粽子就這樣做成了。整個過

圖片程看得我眼花繚亂,對於奶奶的技術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來,你也試試?”奶奶那了兩片粽葉放在我面前。“好呀,看你做我眼都花了。”拿起粽葉,我的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回憶起奶奶做的過程。“先把粽葉轉一下……”我心裏默唸着,手也跟着想象的畫面動了起來,一個流程下來誰知我這個漏斗有個1cm長的口,糯米全都漏了出去。“看你做的是啥?看重做吧!”奶奶用帶着嘲笑的口氣説。“好。”我當然不服氣,重做起來,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嗨,還是我來吧。”奶奶拆看了那些個我包的“四不像”粽子。我的臉紅了起來,不由的用手抓了抓頭髮,看着奶奶熟練的技術,我真有些羨慕。

包好了粽子,它就該下鍋了。雖然裏面沒一個是我包的,但客觀地説我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的。吃着粽子,心裏真是舒坦!

然而如今,端午節的過法漸漸多樣化,具有娛樂性和觀賞性——商家對粽子進行銷售,獲取商機,賽龍舟也成為了一種娛樂性的比賽。然而,儘管這樣的習俗現代化,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一串串粽子與一條條龍舟;儘管江邊已無屈原感慨的身影,我們也是忘不掉這個節日——端午,這個節日早已在我們心中化作一份信仰,一份感慨,一份對中華文明與屈原的深深敬意!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6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是充滿了民族特色,而端午節就是其中的一個。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聽家鄉的人説,端午節還有個來歷呢。據説,古代有一個詩人叫屈原,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可是,當時的皇帝昏庸無能,使得國家四分五裂,百姓家破人亡。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落得如此田地,於是他悲痛欲絕,投江而死。人們聽説屈原投江而死,連忙划船到江裏去打撈他的屍體,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人們怕魚蝦會會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糯米撒到江中。這樣那些魚蝦就去爭食糯米,而不會去侵蝕屈原的屍體了。

這個故事傳下來後,人們每年都用包粽子和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粽子是用糯米加上糖做成的,又香又甜,我可愛吃了。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包非常多粽子讓咱們吃,所以,我天天盼着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可好玩了!在平靜而遼闊的大江中,幾隻船甚至十幾只在一起劃,船頭上都有一面小旗,船上有十幾個漿手,幾個打鼓的坐在船中央。

號角一吹,鼓聲立即響徹天地間,漿手每人持一隻短漿,隨着鼓聲划動。兩岸觀賽的人也閒不住,不停地拍手叫好,還為船員加油打氣。鼓聲是有規律的,什麼時候節奏應該緊迫,什麼時候應該輕緩,鼓手都掌握得準確無誤。不管哪支隊伍贏了,其它的隊伍都會為他們祝賀,這是多麼博大的胸襟哪!

哪支隊伍贏了,就在哪隻船頭上繫上紅布條。這小小的紅布條表現出了這支隊伍的團結和集體榮譽感。每當看到勝出的隊伍的船上掛的紅布條,還有隊員們臉上的笑容時,我就會對媽媽説:“媽媽,我長大以後也要學划船,像這些大人們一樣來賽龍舟,還要拿冠軍!”媽媽看到我自信的樣子,欣慰的笑着説:“好,媽媽支持你。”我高興得心都快要跳出來了,恨不得馬上長大,然後去參加龍舟比賽,拿到冠軍,讓眾人為我喝彩。

除了包粽子和賽龍舟,端午節時,還要在門的左右兩邊的牆縫中插艾蒿,午飯還要吃肉,飲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端午節十分有趣,瀰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充滿了民族特色。中國的其它節日也都非常有趣,透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充滿了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但我獨愛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7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跟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跟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跟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跟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8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説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民族的節日。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19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00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來源]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傳統習俗。每當五月初五,媽媽都會包許多粽子,讓我們大飽口福。媽媽包的粽子特別香,一端上桌,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爸爸還有哥哥便會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吃飽誓不罷休。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佩戴着香囊,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的粽子,端午節裏,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如今,端午節已被國家定為法定節日,希望我國民俗風情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端午節優秀作文 篇20

端午踏來,閒翻《風》《騷》,感受傳統佳節如釅釅暖光,催開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之花。民風民俗遍地多彩,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聲中歸來?我懷念起屈原。想汩羅江畔,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長嘯又在拍打江岸。他用自己生命的毀滅,鋪開了一條能讓人們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他似乎告訴我們,澆灌生命,要會尋找水源;澆灌生命,要有利用水資源的智慧;澆灌生命,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樣需要辛勤撫育。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奠基了一個端午,千年萬年,我們快樂地過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

端午踏來,閒翻《風》《騷》,感受傳統佳節如釅釅暖光,催開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之花。民風民俗遍地多彩,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聲中歸來?我懷念起屈原。想汩羅江畔,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長嘯又在拍打江岸。他用自己生命的毀滅,鋪開了一條能讓人們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他似乎告訴我們,澆灌生命,要會尋找水源;澆灌生命,要有利用水資源的智慧;澆灌生命,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樣需要辛勤撫育。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奠基了一個端午,千年萬年,我們快樂地過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是為了避邪。

家鄉的端午節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着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户户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説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説,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uanwu/8l4d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