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冬至 >

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大綱

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大綱

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節日,每年冬至各地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那麼,我們來關注冬至是哪天,小編整理了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_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希望能幫助到您。

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大綱

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20xx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00:27:53,農曆20xx年冬月廿七。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冬至吃湯糰的傳説(一)】

在祖國的南方,特別是福建地區,冬至的食俗是包湯糰吃,而莆仙地區的冬至還有一個習俗,即冬至第二天早上天沒亮時,要把做好的圓子粘到自家的門窗框上。莆仙地區不叫糯米湯圓為元宵,而叫做“圓子”,或叫做“粿子”,還把冬至稱為“團圓節”。

關於“團圓節”的來歷,相傳古時興化府裏有個寡婦叫餘蓮香,丈夫早逝,她獨自種田採草編織斗笠撫養兒子元元讀書。元元二十歲中了狀元,當官時因政務繁忙,不得閒回家省親,於是將一半薪俸叫家丁張二送回給母親。可是,張二好酒嗜賭,丟了銀兩,每次都説假話騙元元。

某日,皇帝問起元元的家世,為其母親蓮香的氣節所感動,下旨賜元元為母親建造“貞節坊”。元元領旨回家,十分高興。但在家三年不知兒子音訊的蓮香,以為兒子忘了母子之情。心中生氣,躲進深山。

元元回到家鄉,才知張二誤事,便進山找母親。那時冬天已到,山上的野果野菜沒了,元元便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樣,煮熟後粘在山頂樹上,讓母親採食。一天,元元順路把丸子從山頂粘到厝前,想引她回家。冬至這天,母親採到厝(cuò 福建沿海及台灣人稱家或屋子為厝 )前,元元把張二誤事的經過告訴母親,母子盡釋前嫌,相聚而泣。故事代代相沿,於是便有了冬至日吃湯糰,過“團圓節”的説法。

(來自莆田縣誌,具體故事可參見蒲公英文學館之中國傳統節日故事冬至篇)

欣之家冬至四季桌

【冬至吃湯糰的傳説(二)】

福建平潭人把冬至叫“冬節”,也叫“孝母節”。傳説古時有一山民,進深山砍柴,被一種叫禽母的野獸擄去。禽母通人性知情慾,強迫山民與其成親並懷孕生下一男孩。山民乘禽母外出摘野果時,抱着小男孩逃出了深山,回到了家裏,給兒子取名天賜。山民也沒有再娶妻,一心一意把天賜撫養長大,送其上學。天賜見其他小孩都有母親接送,其父只説其母外出遠門未歸。

轉眼天賜就到了18歲,高中秀才,19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封官進爵,衣錦還鄉,欲報母生之情,父養之恩,與父再提見母之事、父親如實相告,勸天賜放棄尋母之念。

天賜左右為難,身為進士、朝廷命官,怎能認一野獸為母?母有生我之情、又怎能不認母親呢?俗話説“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一定要把母親尋找回來,天賜主意已定,便問其父如何才能找到母親,父説其母愛吃野生猴柿(一種小野果),只要採幾筐猴柿從村莊一直撒到其母住的洞口,其母肯定會一路撿拾猴柿到村莊。天賜一一照辦。第二天傍晚,禽母一路撿猴柿到了村口,被埋伏在此的衞兵抓住。禽母認出山民,怒目圓睜,齜牙咧嘴。天賜上前叩拜母親,禽母口不能説,但心裏知道這個就是她的兒子,十分歡喜,放聲大笑不止,年老心衰,喜極而終,這一天正是冬至。天賜為紀念母親,在每年的冬至都做形似猴柿的小丸子,供奉祭拜其母,後人效仿成俗。

平潭人過冬至的習俗正是沿襲於這個傳説。一是祭拜祖先,二是吃冬至米時(即鹹米時)。搓米時時還挺講究的,要準備一堆紅桔子、一副紅筷子,放在簸箕裏,再在簸箕邊緣插上“孩官人”(即泥塑的小孩像),然後才能開始搓米時,一種是有包餡的鹹米時,一種是無包餡的染成紅色的米時仔,煮熟後是用來粘在兩邊門楹上的。這個寓意就是來自上面的傳説,因為染紅的米時仔很像天賜母親禽母愛吃的猴柿,把它粘在門楹上,讓禽母的靈魂能夠找到家,表達了深深的孝母之意。

(來自《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平潭縣分卷》)

【台灣冬至傳説】

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這有個相當有趣的傳説。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裏,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裏,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着沒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裏天南地北的聊天。

墨斗公被他們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於是就交代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撮撒到農夫的田裏去。這些鋸木屑只要一撒到田裏就會變成雜草。

墨斗公的本來的意思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天天下田鋤草。不料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就一口氣將整個鋸木屑都倒光了。於是,所有的田裏都長了茂密的雜草,稻子反而枯萎殆盡,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

墨斗公眼看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來幫助農夫除草。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後,惰性依然不變。主人要他耕田,牠就想出許多推托之詞:「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説「你還不餵我吃東西,我怎麼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約定,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否則牠就要罷耕抗議。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因為牠喜歡吃湯圓,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湯圓外,還在牛角、額頭上都黏了一顆「圓仔釘」。同時,為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冬至這天一定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本文來自吳蓓老師的博客)

【掌燈人的故事】

(譯者注:一般來説,在深冬花園之前,孩子們都會聆聽一個關於光明和黑暗的故事,然後再走進深冬花園去體驗。下面這個故事是資深幼兒老師Ruth Ker老師推薦給我的。 Ruth説如果班上孩子的年齡偏小,她就會提前一週每天在故事時間講這個故事給孩子們聽。如果孩子們年齡都比較大,她可能就會在走深冬花園之前才講這個故事。但是無論什麼情況,在深冬花園活動之後的一兩週,她都會持續講這個故事一段時間,讓孩子們能內化這個體驗。當大家在使用和轉載這個故事的時候,請一定尊重版權,務必註明作者Mary Knighton的名字。)

作者:Mary Knighton 翻譯:張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小村莊裏住着一個年老的掌燈人。每天,他都會清潔和擦拭他的燈籠,讓那燈火保持明亮。他仔細地照顧着燈火,讓那火焰燃燒地又高又旺。村裏無論誰需要點亮她們的燈籠,她們總是到掌燈人那裏得到新的燈火。

可是,掌燈人慢慢變老了。對他來説,要保持燈火的明亮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他努力找來新的掌燈人,可那些年輕人卻都不能持久地做好這個工作,因為他們不想整夜坐在那裏照顧這個燈火,他們更想去跳舞聚會、吃喝玩樂。他們常常把燈籠丟在一邊,不照顧。慢慢的,燈籠越來越暗,玻璃上積滿了煙灰,燈芯卻越燒越短了。對村裏的人來説,要從那燈籠點亮自己的燈火也越來越困難了。整個村子變得越來越暗了。

一個深冬的傍晚,有個女孩子從鄉下來到村裏尋找燈火。但當她走進掌燈人的房間的時候,最後一點燈火卻燃盡了,完全熄滅了。 女孩獨自站在黑暗中尋思着:‘我到哪裏去找到燈火呀?” 這時,年老虛弱的老掌燈人坐在角落裏説到:“你可以到森林的最深處找到燈火,但你必須要小心地行走,仔細地聆聽,只有那樣你才能找得到路。”

女孩感謝了老爺爺,向屋外的森林走去。一走進森林,她就有點顫抖。越來越黑了,她只能去摸索在那些大樹之間的小路。這時,她的腳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那是一塊大石頭。她彎下身把那塊石頭滾到了路邊。“謝謝你!”那石頭突然説話了:“很多人走這裏過的時候都只是踢了我,卻沒有人想過把我挪到路邊去。”

女孩繼續走着,只要一遇到石頭,她就輕柔地把那些石頭挪到路邊。又走了一會兒,她發現一株長在小路旁的小 杉樹被風吹彎了腰,擋住了她的路。於是,她把小樹扶正,撐起來,又捧了一些泥土把小樹的根固定好。“謝謝你“ 小樹説:’現在,我可以長得又高又直了”。

女孩又向前走,突然她聽到一些嗚咽聲從腳下傳來。她跪了下來,觸摸到一個軟軟的,毛茸茸的東西,原來是一隻腳受了傷的小松鼠。她細心地用一塊布把小松鼠的腿包紮好。“謝謝你的好心。”小松鼠説。“如果你能把我放回到我的樹洞裏,我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女孩把小松鼠輕輕舉起來放進樹洞裏,還把她口袋裏的一些堅果給了小松鼠。

現在,她已經在森林的最深、最黑暗的地方了,她停了下來,鼓足勇氣,但她不知道在哪裏才能尋找到光明。這時,她聽到一個哭泣聲。她跟隨聲音向前走了幾步,隱約看到在一個樹墩上坐着一個小男孩,那孩子哭着説:‘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又冷又餓。”

“來,穿上我的大衣吧。” 女孩用她的大衣把那個小孩子裹住。她又從口袋裏掏出僅存的一點麪包給了那個孩子。 “過來坐在我的腿上,讓我暖和你吧。” 她坐下來,把男孩子放在腿上。然後她閉上眼睛休息休息。有那麼一刻,她感覺到一道温暖的光芒照耀着她。女孩睜開眼睛,發現周圍好像沒有原來那麼黑了。她抬頭看到夜空中羣星閃耀,看到大地和那些石頭也透射一股出柔和的光芒,那些樹葉和小草上也閃爍着微微得光芒,環顧四周,可以看到那些在洞穴裏的動物們的眼睛也閃爍着光芒。

她低頭看到她手裏的燈籠裏竟然有一股明亮、強壯而挺拔的火苗在燃燒着。“啊!太好了!” 她叫了起來。“現在我可以把你帶回村裏了”。她牽着小男孩的手,周圍的小路清清楚楚在眼前,因為她的燈籠把一切都照得很亮,很遠。

很快,她們回到了村子。她幫助那個男孩找到家,因為重新見到兒子,男孩的父母欣喜無比。然後,她們從小女孩的燈籠裏得到火苗來再次點燃她們的燈籠。就這樣,小女孩又從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把自己燈籠裏的火焰分享給每個人。很快,整個村子又重新明亮了起來。

後來,這個小女孩就成了新的掌燈人,她非常細心地照顧着燈籠和火焰,也教會來找她的人們照顧好自己的燈籠,讓每個人燈籠裏的火苗都一直明亮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dongzhi/qxwd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