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五邑僑鄉春節習俗

五邑僑鄉春節習俗

五邑僑鄉春節習俗

五邑僑鄉春節習俗

春節,古稱元旦、朔旦、正旦,是農曆新年之始。所以,過春節又叫過年。春節是我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在新會、開平、台山、恩平、鶴山五邑僑鄉,流傳着許多春節美俗和趣聞,使離鄉別井的遊子歷久不能忘懷。

謝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稱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了。他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斷,飲食平安,人們為了表示感謝,給他餞行,叫做謝灶。謝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這是表明灶君與這家人關係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帶回天上時就會變黑。幾棵帶尾葉的甘蔗,甘蔗有節,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終,有頭有尾。此外,還有炒米餅、炒米碾、柑、桔、紅糖和一封利是。有些人家還備有一匹紙馬和一套黑紙袍、靴,給灶君代步和參見玉皇大帝時穿着。灶君不識字,怕他彙報時講漏講錯了話,還得為他準備一份《灶君疏》。這《疏》既然由這家人代筆,自然是隱惡揚善,盡揀好話寫了。也有圖省方便的,到街上買一張預先印好“疏”的黃紙代替。祭拜後把供品放在米缸裏,叫做“責缸”。到了團年當晚,還得“接灶”,把灶君接回來,與家人一起團年。

掃屋掃屋又叫作掃塵,“塵”與“陳”同音,古時稱“掃陳”,含有掃蕩妖邪,除舊佈新之意。五邑風俗,謝灶之後,除夕之前,家家户户,屋裏屋外,都要洗掃乾淨,叫做掃屋。一般是先洗曬被褥衣服,後洗擦傢俱雜物,除塵、刷灰水、洗地,沖洗溝渠,清理禽窩畜舍,最後把拉圾集中搬走。這實際是一年一度的清潔衞生總動員,預防疾病的大行動,應該大力弘揚的美俗。

團年團年就是全家團聚過年的意思,離鄉遊子,非迫不得已,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來。團年大多在年三十晚進行,也有擇日提前的。團年前,貼起用紅紙書寫的神祗、春聯、橫額、單語,叫作“揮春”。春聯內容要要求切合自家身份,或表達美好的願望;橫額、單語大多寫上:新春大吉、萬事勝意、出入平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貨如輪轉、財源廣進、龍馬精神等吉祥句子。團年當日,殺雞殺鴨,擺滿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靈、祖宗,把灶君接回來,然後全家團桌而坐,歡敍天倫,共進晚餐,這就叫做“團年”。

除夕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晚,是狂歡之夜,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大小門户點燃香燭,廳堂插花擺果,一派富麗堂皇景象。説到花果,五邑人最喜歡的是桃花、吊鐘、金桔、水仙,次及菊花、芍藥、劍蘭、銀柳、四季桔、硃砂桔等。重要的是要有一枝桃花和吊鐘,在花枝間綴以年桔和彩燈,使花果相輝,取“花開富貴”、“金玉滿堂”之意。人們吃罷團年飯,酒足飯飽,興高采烈,便成羣結隊去行街,逛花市,盡情歡樂。在過去,小孩則上街賣懶,他們懷揣一個熟紅雞蛋和一個茨菇,手提燈籠,拿着一支點燃的香,穿街過巷,邊走邊念:“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一直唸到土地廟,把香插上,然後回家,把紅雞蛋分給長輩吃,認為這樣就可以把懶“賣”掉,使自己變得勤懇。除夕夜,大人小孩都參加守歲,守歲就是守候新歲的到來,過去守到子時相交,現在守到零時,鐘聲一響,家家户户點燃鞭炮,響聲此伏彼起,震耳欲聾。燒過炮仗,才關門睡覺。

拜神和拜人七年級人拜神,八年級人拜人。過去,七年級只拜神,人們是不外出拜年的(現在已不拘論了),清早起來,開門先燒炮仗,祭拜天地神靈祖先,然後給小孩派利是。早餐吃齋,晚餐吃葷,説是“朝齋晚雜,生意道合。”其實除夕肉吃多了,吃頓齋也頗合生之道。八年級人拜人,可以互相拜年了。天未亮,便不斷地有人把寫有“財神”二字的小塊紅紙貼到你家門上,大呼“財神到!”或舞着紅紙竹篾糊成的鯉魚進廳來,高叫“好生鯉!鯉魚翕翕腮,恭喜今年添丁又發財!”以領取利是、賞錢。一些小販絕早就開市,高聲叫賣生雞、生鯉、生菜、生葱、香芹,這幾樣東西諧音是生計、生利、生聰、向勤,是八年級開年祭拜時不可缺少的供物。人們爭先購買,小販生意興隆。祭拜過後,開了年,閤家人上茶樓飲早茶,叫做“換盞”。中午全家或全店飲宴,叫做“開牙”必備雞,商店老闆要解僱店員,把雞肉挾給誰,便是辭退誰,無情可講,叫做吃“無情雞”。開了年,人們開始走親串戚,訪朋問友,也就是人拜人。親朋戚友見面時互相祝賀,説些吉祥的話,給小孩派利是,然後圍坐喝茶,客人呈上禮品,主人則招呼品嚐自家制作的糕餅、油餼,和“攢盒”中的蓮子、馬蹄、蓮藕、冬瓜、薑片等蜜餞糖果。品嚐過後,客人在“攢盒”中放一封利是,以示感謝。送別時,主人只收受部分禮品,把所餘部分、回贈的禮品和利是一封,放進客人的提籃中,叫做“責籃”。這就是拜年。拜年活動從年八年級開始,至元宵節(正月十五)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oxq8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