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除夕各地風俗有哪些

除夕各地風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風俗的傳統,"為政必先究風俗"、"觀風俗,知得失"是歷代君主恪守的祖訓。那麼關於除夕,各地風俗又有什麼不同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吧。

除夕各地風俗有哪些

除夕各地風俗有哪些

蘇州、北京、台灣:等待鐘聲

蘇州、北京、台灣:等待鐘聲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台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户時,就標誌着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户,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北京:祭祖、接神、接灶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裏,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台灣:過年日除夕在台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着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山東:團圓餃子

山東:團圓餃子魯北一帶,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須坐在一起吃飯,這叫過團圓飯,必須吃。傍晚開始放鞭炮,家家門口點一堆火,街坊鄰居在一塊放煙花,特有氣氛。三十晚上不許睡覺,守歲過12點,12點後放鞭炮吃餃子。此是要看誰家鞭炮響的早(於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時間),等待時鐘一敲過12下,鞭炮立刻響起來,過年的鞭炮一直持續到七年級早上5點多。然後吃餃子,這是團圓餃子,必須吃,無論吃多少都要吃。不是常説七年級的餃子三十的面嘛,三十半夜和七年級的餃子全都是三十包好的。大年七年級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也有稱“團拜”的。早上吃餃子或蒸餃,這是年後第一頓飯也是必須吃的,七年級一天不許做家務。湖南:“朝財進寶”大年七年級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大年七年級會由一家之主準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裏會招財進寶大年七年級、八年級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海南:“吃新節”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們民族古老的生活習慣與風俗,“吃新節”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穫的勞動成果。飯,是用剛從田中收割來的新穀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釀的;菜、魚、肉等均是當年種養的。開封:大年一個月開封民間過年並非單指陰曆正月七年級,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兒”了。二十三、祭灶官。祭灶過後,家家都忙於置買年貨,打掃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煙、酒、魚、肉和走親戚用的禮品更不能少。置辦年貨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於今開封仍流傳有一首過春節的民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上海:“開門紅”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企求全家興旺平安。年八年級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東北:粘豆包

東北:粘豆包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裏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七年級和初五吃餃子。天津:彩紙剪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裏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西北:大餃子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擀出來的,而是將面擀成一個大片後用碗扣成的。豫南:錢串子麪條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七年級早上,又將餃子和麪條同煮着吃,麪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四川:火鍋+湯圓

湯圓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七年級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陝北:“棗牌牌”和“品天”黃土地的百姓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裏裏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在這裏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裏,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着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着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説,這是鎮邪的,在這裏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裏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裏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着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説,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牀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着開門大吉。接着,老人們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裏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湘潭:舞龍在湘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七年級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户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着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肇慶:蒸棕

肇慶:蒸棕肇慶人過春節有許多獨特的習俗,比如炸角子、煮裹蒸棕。裹蒸煮好香氣四逸,年三十晚上的團圓餐上的必備主食,自家做的、鄰居互送的,打開冬葉熱騰騰的蒸汽飄散,冬葉清香、糯米混着肉香充滿了張燈結綵屋裏,一屋子的幸福歡快。肇慶人的淳樸、熱情、勤勞就如同這敦實飄香的裹蒸紹興:“煙火食”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之始,古稱“元旦”,又稱“新正”、“大年七年級”,為紹興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放開門爆竹俗稱“放開門炮仗”。舊時,此舉寓有驅邪除疫和“高升三級”之意。紹興民間且有“早放(爆竹)早發(財)”之説,故從凌晨三四時開始,爆竹聲即此起彼落,比户不絕,以增添新春喜慶氣氛。吃福橘、湯糰、如意糕和喝元寶茶舊時,大年七年級起牀後循俗先吃“煙火食”(即以柴火燒煮之食物)後方可開口説話。如今,通常以湯糰、如意糕作早餐,並吃福橘。新正,主家習以元寶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欖、蜜棗等,寓有團圓、如意、幸福等祝願。江蘇:“掘元寶”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湛江:貼年紅農村春節,一般從準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曆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傢俱、添換新衣裳、採辦各類年貨等。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傍晚家家户户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團圓飯後則是分壓歲錢。12時正,家家户户鞭炮齊鳴,送舊迎新。大年七年級,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年八年級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遊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温州:“百子炮”七年級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裏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紙花滿地,燦中雲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九華山:進香九華山居民吃過除夕團圓飯後,或看電視守歲、或娛樂,直至新年零點鐘聲敲響後,有的是全家出動,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臉漱口,燃放鞭炮、煙花,謂之“出行”;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香、鞭炮、煙花帶上到肉身寶殿(遠處的則到附近寺廟)進香。進香途中,即使遇見熟人,也不言不語,進香完畢回家時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進香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裏平安如願。據説若燒得第一柱香,最為吉祥。玉林:舞獅

玉林:舞獅舞獅是玉林人慶賀新春的主要民間文藝活動。舞獅必有武術隊相隨,意為打了獅即能逢凶化吉。解放前,兩個舞獅隊相遇,一般都有一場爭鬥。舞獅一般要大型鑼鼓的打擊樂來配合其動作,動作幅度很大,除了逐户上門拜年,還在公共場所定點表演。拉薩:祈求在拉薩,藏族居民一大早就在房頂上樹起新的經幡,祈求在新的一年裏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經幡由藍、白、紅、綠、黃五色布連接而成,寓有藍天、白雲、紅火、綠水、黃土之意,上面印有藏經經文。樹經幡時.一般先將五色經文布披掛在樹枝上,而後將掛滿五色布的樹枝插於房頂。樹好經幡後,還要在房頂上擺上青稞酒、炸面果等供品,燃起香草,然後邊舞邊歌。在市中心大昭寺前,經幡在十多米高的經幡柱上飄揚。轉經的人絡繹不絕,信徒們繞着經幡柱,虔誠地、默默地走着。祝願一年風調雨順,好運不斷。澳門:“利市”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門人把大年八年級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台灣:“食尾牙”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初九這天,家家户户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台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香港:討利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和傳統的截然不同。“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春聯寄託了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也成為了春節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各國風俗是什麼樣子的

1.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鐘聲,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瓦倫丁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約在3月7日左右。該節是慶祝基督(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人們吃復活節彩蛋(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每年4月1日,該節出自於慶祝"春分點"(Venal equinox)的來臨,在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April F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政府部門和各家門口懸掛國旗,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裏,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或做些家務。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紀念為美國獻身的陣亡烈士,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慶祝國旗的升起。

11.父親節(Father's Day),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在家裏,兒女們和母親給父親買些禮物。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每年7月4日,慶祝美國建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3.勞動節(Labor Day),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多化裝成鬼,打着燈籠或點燃篝火盡情地玩耍。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靈魂之日。

17.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對退伍軍人的敬意

18.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感謝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Election Day),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紀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陸。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是美國最隆重的節日。

標籤: 各地風俗 除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krow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