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春節習俗:盪鞦韆

春節習俗:盪鞦韆

每年元宵節期間,武安、涉縣、磁縣一帶的城鄉羣眾有盪鞦韆的習慣。一過正月初十,人們就開始在村街口開闊處和自家院內搭起高低不同的鞦韆架。從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蕩一陣子,其中十四、十五兩天是高潮。盪鞦韆可以使人心曠神恰,鍛鍊身體和意志。無疑,這是一種有益的民間體育遊藝活動。一些地方的羣眾認為,盪鞦韆能祛除疾病。這也許就是盪鞦韆能世代相傳、經久不衰的原因。連那些不會走路的孩子和年過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別人的扶持下蕩上幾下。青少年男女和壯年人就更不用説了。

春節習俗:盪鞦韆

盪鞦韆分單人蕩、雙人蕩、立蕩、坐蕩等。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的鞦韆高手,有時還要舉行表演比賽。蕩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鄉鄰的讚揚。盪鞦韆的這些日子裏,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觸的好機會。

除了普通鞦韆外,還有以下幾種特殊的鞦韆:

“胡悠”,也叫木驢。其做法是:主杆上端有個鐵軸,軸頭頂在橫樑的正中間。橫樑兩頭各吊一個小鐵千。人或站或坐在兩頭的鞦韆上,邊悠盪邊轉圈。

“過樑悠。”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秋幹。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個方形大木輪,輪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個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搖動搖盤,使大木輪轉起來。鞦韆上的人隨着大木輪子的轉動,或高或低,自在悠盪,煞是愜意。

“板不煞”。板不煞就是“摔不死”。搭法是:在鞦韆架的橫樑上穿一個轆轤頭,上面繞一條粗繩(只繞一遭),兩頭垂下,其中一個繩頭上固定一根腳踏棍。開始耍時,兩隻腳踏在踏腳棍上。兩腿夾繩,兩手緊拽另一個繩頭,使繩子這頭往下轉,那頭帶着人往上升。鞦韆橫樑上頭的半圓形荊條吊着花生、糖果、香煙、酒等賞品。誰能升到上頭,牢穩地固定在轆轤頭上,再伸手向上去摸賞品,誰就是好樣的。摸着哪一種獎品,就獎給這個人。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來,或者上去了沒把緊轆轤頭,又滑溜下來或摔下來,故名“板不煞”。由於鞦韆架下墊着鬆軟的沙土或柴草,不會出危險,又稱“摔不死”。

標籤: 盪鞦韆 習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krdn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