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除夕的慶祝活動

除夕的慶祝活動

除夕,是中國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是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日子,你知道除夕的慶祝活動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除夕的慶祝活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的慶祝活動
除夕的慶祝活動

貼春聯、掛燈籠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春節,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户户一般都會提早選好一副大紅春聯,在除夕這一天規規整整的貼於門上,寄予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春聯,是記憶裏永不褪色的中國紅,更是暖到每一個人心裏的回家紅。

年夜飯、團圓飯

菜中味、酒中趣、茶中情,唯有這些,才不辜負我們千辛萬苦過年回家的“味道”,才能配得上那麼難搶的火車票,那麼曲折的回鄉路。

年夜飯最幸福的味道就是團圓,這份幸福的團圓味,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無論我們的腳步走多遠,永遠是牽絆着我們記憶最深處關於過年的味道。

點爆竹、放煙花

民間流傳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不過小編温馨提示,現在山西很多地區是禁止燃爆竹的,所以大家也要合法合理地慶祝節日哦!

壓歲錢、送祝福

壓歲錢主要目的在於給小孩子驅鬼、辟邪、壓驚。所以壓歲錢,也就有祝福年年歲歲平平安安之意。親朋好友禮尚往來之間,便送出了一份份美好的祝福。

雖然每年在變的是我們的年齡,家人的年齡,而永遠不變的是我們依然是他們眼裏孩子,只要還可以收到壓歲錢,就還可以任性的去享受他們的寵溺和關愛。

排排坐、看春晚

除夕夜看春晚,早已成為中國春節這三十餘年來不可缺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社會情感了。每個人不管對春晚有什麼看法或不滿,但只要想起它的某個節目或某首歌曲,一定會跟隨着他們回到那一年的春晚現場。

春晚是一面鏡子,在它的陪伴下,我們度過了無數個零點。零點過後,我們都長大了一歲,三十餘年,春晚在變,我們也在變,然而不變的,是我們每一個除夕夜對新一年的美好的希翼。

除夕來歷傳説

話説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裏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

這一年,村裏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裏的人來到了村後的竹林裏。由於冬季在竹林裏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麼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裏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説:“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親們來這裏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親們在這竹林裏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後不用每到臘月裏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麼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親們半信半疑的聽着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裏的老者帶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着一些從竹林裏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説:“我去把他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裏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

還沒等還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裏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於是他大聲的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着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着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於是順着孩子的聲音忍着捱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裏。這時孩子大聲地説:“鄉親們,往火裏扔碎竹節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裏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扔到火裏的竹節爆裂時發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户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七年級。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節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説與過年的習俗:臘月卅的夜裏,大家齊聚一堂吃着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 七年級早上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説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除夕貼春聯的來歷

除夕貼春聯是怎麼來的呢?《山海經》裏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説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幹,樹梢一直彎下來,捱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着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就得經過這扇鬼門。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鬱壘要念“鬱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後,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説。於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鬱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慢慢的桃符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而兩位神將的形象也被秦叔寶和尉遲恭取代變成了門神。

標籤: 除夕 慶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e6z6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