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春節 >

古代的時候除夕有什麼習俗

古代的時候除夕有什麼習俗

除夕是中國傳統的大節日,和春節一樣是個承載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的節日。你知道古人除夕習俗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古人除夕習俗,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時候除夕有什麼習俗
古人習俗

消夜果

除夕夜闔家團聚,為了打發晚上閒暇時光,宋代時,很多人家都要準備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如《夢粱錄》一書有描述宮廷內消夜果的場景,其言: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團、韻果、蜜姜豉、皂兒糕、蜜酥、小鮑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慄、銀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頭兒、牌兒、帖兒。供宮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而在普通百姓家中,雖不能如宮中豐盛,但也極盡所能,準備消夜果,力保年節順心。

小兒賣痴呆

按宋代人的風俗,在除夕夜天將亮前,要進行一項所謂小兒賣痴呆的活動。南宋詩人范成大《賣痴呆詞》就有描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招人買。二物與人誰獨無?就中吳依仍有餘,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痴呆千百年!從這首看似詼諧幽默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風俗飽含着宋代人良好的心願,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打灰堆

宋代人所説的打灰堆,大約就是在天亮前拿着一掛滿銅錢的竹竿,用力敲打灰堆或垃圾堆。據説只要打過灰堆之後,這家主人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心願也多可實現,故也稱作擊如願。

古代食俗

先秦時吃“麥飯”,唐朝以後米、面才普及:無論年夜飯上有什麼山珍海味,人們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飯、饅頭、麪條成為今天中國人最重要的主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先秦時期,中國人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所謂“五穀”中的粟、黍、稷,第一個對應的可能是“小米”,後兩個則可能是“黃米”。

魏晉至唐宋,羊肉長期統治餐桌;野味豐富,鹿肉曾是“大眾食品”:過年餐桌上當然少不了肉。現在中國人吃豬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但是在魏晉直至唐宋這段時間裏,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養羊區域擴大,羊肉超過豬肉,成為中國人餐桌上最主要的肉食。

唐朝禁止吃鯉魚,生魚片是古代文人最愛:過年餐桌上當然也少不了“天上飛的”和“水裏遊的”。古代養雞業很發達,人們也習慣吃雞肉,孟浩然就有“故人具雞黍,約我至田家”的名句。河中的魚那是捕撈不盡,價格相當便宜。

歷史記載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着的《風土記》等史籍。

標籤: 除夕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unjie/7p0r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