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 重陽節的的飲食問題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 重陽節的的飲食問題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戰國之後,幾乎我國的每個朝代依然有着各種各樣關於“重陽節”由來的記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重陽節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下吧。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 重陽節的的飲食問題

重陽節的來源

漢代

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三國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

到了唐朝,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

在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七年級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

傳承至清代,明代的重陽節風俗依舊盛行。

新中國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xx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期間不容忽視的飲食問題

登高、賞菊、插茱萸……美美享受了一把重陽節的習俗盛典之後,小編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尤其老年人重陽節期間健康問題尤為重要。小編給大家總結了重陽節期間老年人應該注意的膳食營養問題:

1、食物多樣、粗細搭配

老年人消化系統的功能有所減退,咀嚼能力減弱,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減少,容易發生便祕。一些老年人患高血壓、血脂異常、心臟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性增加。

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遵循“均衡營養,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原則。食物的選擇要多樣、粗細搭配,鬆軟易於消化吸收。粗糧中含有豐富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鉀、鈣、植物化學物質等。經常吃些粗糧、蔬菜水果,可以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防止便祕的發生,預防疾病。

2、合理安排,快樂就餐

家庭和社會應從各方面保證老年人的飲食質量、進餐環境和進食情緒。不僅要得到品種口味多樣的食物,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充足攝入,還應該營造輕鬆、快樂的就餐環境。使老人保持健康的進食心態和愉快的就餐過程,以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3、預防營養不良和貧血

由於生理、心理和社會經濟情況的改變,如牙齒減少、口腔問題和情緒不佳,會導致食慾減退、進食量減少,老年人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或貧血等營養缺乏或不足。

營養不良時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要重視預防營養不良與貧血。老年人並不是越瘦越健康,應該維持健康體重。經常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血豆腐等。

4、經常鍛鍊,預防運動損傷

體重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得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增加,應適當多做户外活動,接受陽光的照射,有利於體內維生素D合成,預防或推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進行活動時,要量力而行、保護好關節、預防運動損傷。

標籤: 重陽節 飲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7ljy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