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重陽節 >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

九九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稱為老人節,重陽節的習俗就是登高,賞菊等,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節日;下面是有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歡迎參閲。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範文1:重陽登高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不少,有北溪、魁星巖、牛姆林、東溪大峽谷、仙洞山等風景。今日是重陽節,湊巧的是,它在國慶節假日當中。因而,時間自由,甚是充裕。老婆的同學六人,攜妻帶子,從南安來到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的永春。吃完午飯後,一行人浩浩蕩蕩,便向逢壺仙洞山駛去。

仙洞山是國家AAA級旅遊勝地,古稱瑞峯、陳巖山,海拔580米,位於蓬壺鎮之西北面。它吸引了不少遊人文客和情人佳偶。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上至七十幾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樣樣俱全”。他們有的來燒香拜佛,請神還願;有的登山越谷,鍛鍊身體;有的慕名而來,遊覽名勝。

一路上,都是水泥道路,甚是平坦寬闊。我們二十幾人,四輛轎車,急匆匆地駛向仙洞山,來到山腳,眺目遠望。只見山葱葱郁郁,綠色盎然。一大片古老而樸素的巖石鑲嵌在山的中上部,怪石嶙峋、奇峯聳秀,甚是顯眼。其餘的亭台樓榭掩映其中,被椎子樹林遮住,有的也只能看到屋脊,有的只能看到突出樹林,較為高聳的樓台。

在仙洞山,有十二種樹木,其中珍稀樹木有六種,是一片罕見的亞熱帶季雨林,林深樹茂。人們處於裏面,如處一片清涼之地。由於地理優勢,風調雨順,氣候得宜,在這江南的秋季中,仙洞山的樹木仍然長勢良好,一片綠意,一片生機勃勃。我們走向山坡的蜿蜒大路,在一棵獨木成林的大樹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紅色大字“美山經草翠”。它刻在石上,筆力遒勁,甚是顯眼,頗有特色。石刻左邊是放生池,池裏人造仙鶴屹立,姿態優美;大魚栩栩如生,嘴尾朝天;青蛙匍匐在石上,彷彿在時刻鳴叫,令人耳目一新,有一種活躍之美,有一種亮麗之色。

走過一段鵝卵石小道,人們可看到一隻石象,身形大如真象,巧奪天工,惹人注目。據説在原始時代,神農氏教民耕地,是以象拖犁,後來將野牛馴化後,代替象耕。石浩似象型,加以雕刻,猶如真象立在眼前,常伴神農於仙山之中。它頗受人們喜愛,不少人與象合照,人象合一,以留下美好的回憶,留下獨特的留念。這真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

在鵝卵石小道兩邊,一些茶花樹一字排開,經過人工打扮,姿勢柔美,綠葉亮澤;萬年青鮮翠欲滴,立在兩旁,隨路而行。小道旁邊一尊彌勒佛塑像,體型巨大,耳垂至肩。他安然靜坐,笑容可掬,感染了光臨的客人,帶給人們一片片好心情,帶來一個個好希望。

登上幾級台階,我們來到真寶殿。殿前鐘樓鼓樓互相對望,真不知有多少年了。它們佈局對稱,遙遙相對,甚是莊嚴,甚是有氣派。殿裏供奉的神農大帝,香火不斷,紫煙裊娜,燭光閃爍。有些人燒香朝拜,祁佛保佑,保佑身體健康,平安吉祥;有些人誠心叩首,默默許願,求神呵護,事事如意。

一路登山,拾階而上。不久,我們來到“神農洞府”。它又名“鼓石室”。相傳神農大帝駕祥雲南遊時,因愛慕逢壺勝境,降居此山,在這石室中設壇傳道,教化人民。洞中的底部以石擊之,杳如鼓聲咚咚。那簡陋的石室賦予了美麗的傳説,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讓人肅然起敬,不由得令人神往。在彷彿中,在此時此刻,神農大帝在給我們講道授經。據説該洞是八仙拜訪神農氏的居所,內有天然石桌,可容八人環坐。但現在,已不見石桌,只留下我們的想象,留下我們的神往,與神心語,與佛神交。

山中有九曲嶺,曲徑通幽,是通往仙洞山峯頂之路。道路全用石頭砌成台階,迂迴曲折。在這林蔭小道中,品嚐山林石景,享受仙洞清新的空氣,使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們一行人一鼓作氣,歷經九曲,沿石階而上,也不禁微汗流出,氣喘吁吁。

在九曲嶺路上,可見“逢壺仙界”四個大字。該摩崖石刻為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所書。他是福建晉江人,萬曆35年進士,官至大學士。他的字筆力遒勁,結構嚴謹,令人歎服,令人難忘,讓我在欣賞中頻頻回首,不忍離去,真是魅力十足,光芒四射。

仙洞山峯頂,古代是座古寨,整個寨有三個寨門,即南門,北門和東門,非常險要。人們要攀藤附壁才能爬上峯頂。如飛鳥行走的路線,因而,人們將通往山上的道路稱為“鳥道”。但現在,攀上峯頂有路可循,有路可走,不必費太大的勁,經“鳥道”而至天后宮。裏面供奉“海神”天后娘娘。據介紹,她祖籍莆田,自小生於海邊,熟悉水性,通曉天文氣象,平生救人無數,終生未嫁,是中國影響最大,供奉最多的女神。後世稱其為“馬祖”,“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有些人燒香禮佛,虔誠祈禱,甚是誠懇,甚是真切。殿裏殿外也很是熱鬧,香煙上升,鞭炮聲響,人流不斷。

經過誦經堂,我們來到峯頂的無極殿。它系雙層仿天壇圓形殿宇,高度與底部直徑約為999釐米。上層供奉神農大帝,下層供奉彌勒佛,保佑國家安泰,人民康安,笑口常開。在無極殿眺目遠望,遠處的景物被樹木遮擋,只能從樹的縫隙看到部分的遠景,這真是一點小小的遺憾。我只能感歎樹林的高大與雄偉,感歎樹木的生命力旺盛,感歎綠色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我們二十幾人在無極殿前留影,作為一羣人重陽登山的見證。這既見證了同學情,朋友誼;見證了仙洞山與人的密切聯繫;也見證了人舍不了山,山與人不可分。

仙洞山的殿老徑幽,勝景殊多。它真是令人流連忘返,引人沉迷,美麗動人,是一個好去處,值得一見,值得一遊,值得觀賞。我喜歡仙洞山的山山水水,翠綠的樹林,優美的故事,依山的建築,名人的筆跡,值得禮拜的神佛等等。仙洞山,亮在我的眼裏,醉在我的心裏,它將留在記憶的深處,伴我長行。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範文2:重陽節隨想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採桑子重陽毛澤東)在槍林彈雨中,在戰火紛飛時,毛澤東同志於戎馬倥傯中揮筆填詞,還有着如此浪漫的情懷。

斗轉星移,日升月落,傳統節日在歷史的長河裏流淌;改革開放,各種為經濟搭台的新造節日如雨後春筍,加上許多洋節日漂洋過海而來,並頗受追捧。於是乎,傳統老節備感冷落,常常是“門前冷落鞍馬稀”。

在這個以高速為時尚的現代社會裏,傳統節日可能會被不少人忽略。我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人,基本上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長大的,儘管外表要緊跟時尚,如上網衝浪、用“伊麥爾”寫信等,但骨子裏還是很傳統的,加上還有八十高齡的慈母在世,今天這個好日子——我自然記得的。

據有關記載,這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節日。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有了正式的名分——儘管是民間的。這以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關於重陽,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因地而異,於是就有了有登高、踏青、賞菊、飲酒等許多習俗。古今文人墨客傳下來詩詞,最熟悉的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久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我的心田裏,它已經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寄託着親友情感的載體;它,已經滲入了中華民族的骨髓中,融化在炎黃子孫的血液裏。

然而,時至今日,傳統節日正日漸衰微。在許多新生代心目中,不少傳統節日,似乎簡化為一頓飯、兩瓶酒,那些歷史的、文化的、情感的因素只剩下一個遙遠的模糊背影……“80後”和“90後”們,他們可以在平安夜“今夜無眠”,可以為聖誕老人而大煲“電話粥”。但是,卻不願意在重陽節打一個問候電話,甚至發一條祝福短信。

前幾日,有長沙周南中學老師來我校交流,其中就有與我兩度共事的黎老師。日月如梭,感覺更甚!想當年,他們夫婦攜手遠赴長沙,彷彿還是昨日,不經意間,已經20xx年有餘,她的女兒今年已經考入武漢大學(臨牀醫學本碩連讀)。戰友久別重逢,自然十分高興,於是在校園裏合影留念,一切盡在不言中。

但願我們的發展,不是以犧牲傳統為代價,因為,她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啊!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範文3:重陽節所見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景色迷人的佳美悦境中, 迎來了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法律規定的首個老年節。節日裏, 開化縣教育局在天地學校大會堂舉辦了“慶祝首個法定老年節”的文藝表演大會。與會的古稀壽星老師們樂開情懷,興致昂然。華埠鎮街道的東岸社區,橫街社區,楓樹底社區為14對金婚幸福老人在華埠區域浪漫巡遊。華埠鎮華陽村聚集全村花甲以上的老人共進宴席,兩委幹部在宴席會上,代表全村村民共祝老人們幸福安康,壽比南山!

重陽節,既是人們賞菊、登高的傳統節日,更是尊敬老人的節日。

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更代表着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

期盼着,當地政府像節日裏一樣,關愛老人,常常顧問

期盼着,炎黃子孫們,繼承中國敬老愛老尊老的光榮傳統,常回家看看!

九九重陽節優美散文範文4:九九重陽,一地落葉

涼爽的秋風,趕跑了夏的酷熱,果實熟了,葉子黃了,小草枯了,夏的濃綠和茂盛褪去了,大地一片蕭殺。

秋來了,讓人生出許多懷戀和思念,也讓人生出許多淒涼和哀傷,讓人看到了滿地菊的花黃,也讓人見到遍地霜的孝白。讓人喜收累累碩果,也讓人承受飄飄落葉。

秋來了,秋天裏有個重陽節。重陽節裏讓人重吟古人重陽詩詞的雋永和綿纏,温雅和憂傷。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寫出了詩人獨處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白居易“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毛澤東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遍地黃花分外香”

秋天來了,重陽節裏,頂着落葉,踏着白霜,無限感慨,慘然憂傷。八十五年前的那個重陽節裏,隆隆的炮聲,震天的吶喊,喚醒了沉睡的人們,敲響了腐朽政權的喪鐘,戰地黃花分外香,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三十六年前的那個重陽節裏,高山垂首,江河嗚咽,大地哀傷;今又重陽,西風獵獵,花紅褪色,滿目葉黃。

秋天來了,颳起瑟瑟的秋風,一地腐葉,讓人心冷,也讓人有許多追憶和聯想。重陽節裏,追憶着天郎氣晴的夢,依稀夢裏,彷彿又回到官兵一致,沒有一星和五星相差的不平;老鄉的炕頭,喊着大爺大娘,品嚐着透心甜的紅棗,話着家常,談着五帝三皇;一個遇到坎坷的路人,許多人出手攙扶相幫,當感激的問聲你叫什麼,助人者回答,我叫雷鋒,這回答是那樣的自豪和響亮。

每逢佳節倍思親,也讓懷戀那清貧清廉公正平等的歲月崢嶸,也讓人感到今天西風襲人,迷霧慢慢,令人不爽,迷霧中,看到站街女強裝的笑顏,鴉片的煙霧又飄飄揚揚,押大押小的狂吼甚囂塵上,農民工謀生東奔西走慼慼惶惶,信訪站的人羣擠滿長廊,大片的耕地建滿了洋房,腐化貪佔充斥官場。有恨頭還白,悲憤花自零,無情菊自黃,悵恨寒霜重;好生的無奈,寒心的淒涼,都寫在重陽節裏,隨着飄飄的落葉,落入地,潛入泥,不讓後人再寒心淒涼。

標籤: 九九重陽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eri/chongyang/0ogn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