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思想宣傳講話稿 >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精選5篇)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精選5篇)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 篇1

近日,第二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暨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20xx年年會在山西晉城舉行。論壇以“傳承經典,立德樹人”為主題,由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組委會、晉城市教育局、中共澤州縣委宣傳部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校長、一線教師以及國學愛好者200餘人參加。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精選5篇)

圍繞“傳承經典,立德樹人”的理論和理論構建,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教育部原副總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郭振有強調,傳承經典首先要回歸經典,敬畏經典,通過釐清經典之本義來認識經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理論研究所所長吳安春研究員認為,經典的傳承不能墨守成規,應基於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當代中國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將傳統文化之“精神要義”與立德樹人之“發展導向”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育人之本”相結合。而提升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國學素養,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保障。湯用彤學術獎評委會祕書長雷原提出,育人的基本方法包括親近自然、勤耕精藝、養蒙讀經、尊師好學樂羣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認為,中學階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亟待改善。

“傳承經典,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是本次論壇關注的重要內容。北京府學衚衕國小開展國學校本教材研發,並形成了“1+X”全學科國學教育模式。北京星火國小將經典融入校園情境,創辦“齊家讀書會”,將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北京房山區琉璃河水泥廠學校的燕都書院設置了“小水滴”校本課程、入泮課程、國學微課程。北京垂楊柳中心國小通過網聚名師大家,孵化課程,以此弘揚傳統文化。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 篇2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和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如今的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正走向“強起來”的時代。這種“強”決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內在精神的強大。

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要把立德樹人體現在各科課堂教學之中,滲透到社團活動、管理評價、日常生活等各個環節,延伸到家庭、社會和網絡活動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體化的德育體系。與此相適應,還要完善德育體系、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改革管理評價機制,要注重師德師風建設,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加深認識,才能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到實處、變為行動。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戰略轉型

何為“根本”任務?根就是樹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質、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貫重視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為學之道、為人之本。《大學》還直截了當地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學校教育都過於注重知識、能力、升學、就業、收入這些“才”或“財”,而沒有對“德”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説是本末倒置。如今國家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可以説是正本清源、迴歸正道。

立德樹人也是新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和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如今的中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正走向“強起來”的時代。這種“強”決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內在精神的強大。説,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如何才能強起來?老子説:“知人者智……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是能戰勝各種外在誘惑和人性弱點的內心強大的人。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後富裕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新問題,避免貪慾、空虛、懈怠和“軟骨病”。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教育。

立德樹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內在需求

美德是事業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説文解字》説:“德者,得也,外得於人,內得於己。”《易經》説:“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中庸》説:“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孟子更進一步説:“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過誠於良知、不斷提升道德品質和心靈境界,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內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樹人不應該只是對學生的外在要求,而應該是學生、教師、家長以及每個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內在需求和根本動力;立德樹人不只是對教師育人的外來任務,而應該是每個人的內在願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於這樣的認識,立德樹人才能落實到每一個人,才能轉化為自覺行動。

外因是條件,內因守鍵。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確實需要國家政策、措施、資源的支持和外部環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視的是每個人的“自修”。中國傳統文化一貫強調反求諸己、內省自修。《中庸》説,“修道之謂教”。孟子教導我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養,歸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關鍵在於“誠於己”,在於“慎獨”。只有每個人時時刻刻、隨事隨處覺察反省、知善知惡、為善去惡,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要立志為先依道而行

王陽明説,“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樹人同樣不可能。立志不是指從事怎樣的職業、成就怎樣的事業,而是要確定人生的志向,即成為一個有怎樣心靈品質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志是諸多德行的統帥,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對於修德有綱舉目張之效,明確堅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動力源泉。正因為如此,反覆強調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強調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應該把學生、教師、家長公開立志、不斷勵志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視。

德有百千種,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謙、和、慈、恕、誠,這些都逝人一貫強調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在眾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優先培養的德。孟子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進而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智慧。從每一個家庭開始,從孝親敬長開始,是立德樹人最有效的切入點和着力處。

立德樹人應追求“立大德、樹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業。因此,教導我們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這才是大德,只有這樣才可望成為棟樑之材,成就偉大事業。

立大德、樹大人應該循大道。《道德經》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間的所有德行規範應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易經》也説:“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萬物之和諧共生。由此可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樹大人”,都必須以此作為根本原則和終身的奮鬥目標。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 篇3

xx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家提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要把立德樹人體現在各科課堂教學之中,滲透到社團活動、管理評價、日常生活等各個環節,延伸到家庭、社會和網絡活動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體化的德育體系。與此相適應,還要完善德育體系、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改革管理評價機制,要注重師德師風建設,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加深認識,才能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到實處、變為行動。

一、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戰略轉型

何為“根本”任務?根就是樹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質、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一貫重視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為學之道、為人之本。《大學》還直截了當地地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學校教育都過於注重知識、能力、升學、就業、收入這些“才”或“財”,而沒有對“德”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説是本末倒置。如今國家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可以説是正本清源、迴歸正道。

立德樹人也是新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和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如今的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正走向“強起來”的時代,而這種“強”決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內在精神的強大。老子説:“知人者智,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是能戰勝各種外在誘惑和人性弱點的內心強大的人。主席説: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如何才能強起來?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後富裕社會”可能帶來的各種新問題,避免貪慾、空虛、懈怠和“軟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教育。所以,從培養偏重知識能力的“智者”到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強者”,也是新時代教育的重大戰略轉型。

二、立德樹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內在需求

美德是事業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説文解字》説:“德者,得也,外得於人,內得於己”;《易經》説:“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中庸》説:“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孟子更進一步説:“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過誠於良知、不斷提升道德品質和心靈境界,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內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樹人不應該只是對學生的外在要求,而應該是學生、教師、家長以及每個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內在需求和根本動力;立德樹人不只是對教師育人的外來任務,而應該是每個人的內在願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於這樣的認識,立德樹人才能落實到每一個人,才能轉化為自覺行動。

外因是條件,內因守鍵。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確實需國家政策、措施、資源的支持和外部環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視的是每個人的“自修”。中國傳統文化一貫強調反求諸己、內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謂教”,孟子教導我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養,歸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關鍵在於“誠於己”,在於“慎獨”,只有每個人時時刻刻、隨事隨處覺察反省、知善知惡、為善去惡,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立德樹人。

三、立德樹人要立志為先、以孝為本、依道而行

王陽明説:“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樹人同樣不可能。立志不是指從事怎樣的職業、成就怎樣的事業,而是要確定人生的志向,即成為一個有怎樣心靈品質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志是諸多德行的統帥,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對於修德有綱舉目張之效,明確堅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動力源泉。正因為如此,黨中央領導人反覆強調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內心淨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應該把學生、教師、家長公開立志、不斷勵志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視。德有百千種,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謙、和、慈、恕、誠,這些都逝人一貫強調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在眾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優先培養的德,《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認為:“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進而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利天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智慧。從每一個家庭開始,從孝親敬長開始,也是立德樹人最有效的切入點和着力處。

立德樹人應追求“立大德、樹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兩全時,要舍小節而取大義。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業。因此,黨中央領導人教導我們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這才是大德,只有這樣才可望成為棟樑之才、成就偉大事業。

立大德、樹大人應該循大道。《道德經》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間的所有德行規範應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易經》也説:“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萬物之和諧共生。由此可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樹大人”都必須以此作為根本原則和終身的奮鬥目標。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 篇4

近日,關於教育懲戒的問題成為輿論熱點。如何正確運用教育懲戒,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促進學生成長,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教師隊伍建設入手,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同時,還要建立相關的教育機制,幫助教師正確用教育懲戒手段。

應規範治教,嚴格教師准入制度,健全教師監督機制。首先,應建立嚴格的教師准入門檻制度,對教師的專業學識、心理素質、道德水平、教育能力進行全面審核。對於獲得教師資格的教師,建議增加6個月到3年的試用期,通過實踐操作的檢驗,再次對教師進行資格評估,並對教學效果不達標的教師予以辭退,在源頭上把控教師隊伍的質量。其次,應建立嚴格的教師評價、監督機制,在“分數、人數、獎金數”等“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道德品質、教學創新能力、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學生歡迎程度等“軟指標”,使教師的評價立體化、科學化。並且,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以保障師生和諧關係為核心,對教師的執教行為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嚴防部分教師濫用懲戒權。

要科學治教,完善教師教育培訓,提升教師抗壓能力。教師體罰學生,與教師的抗壓能力、心理素質是分不開的。學校如果“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就會為教師的工作增加不小的壓力,部分教師有可能將壓力“落實”到學生身上,導致急躁性手段——體罰的出現。針對此現象,建議對教師的教育培訓工作進行優化。培訓內容朝多樣化方向改進,不僅僅要精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更要重視對教師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讓教師認識自我、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及時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教學工作中的困難,保持陽光心態。

要依法治教,建立懲戒教育機制,界定教師懲戒邊界。教育離不開懲戒,為建立和諧師生關係,解決師生矛盾衝突,建立懲戒教育機制實為恰當之選。一方面,要在聽取學生、學生家長、教師等多方建議的基礎上,制定懲戒規章,規章中應包含懲戒的明確適用範圍、調查處理程序、監督機制,學生的哪些行為應受到處罰,應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都要詳細列明。懲戒規章的實施要經過學生事務中心的調查後再作出決斷,整個流程接受學生家長、師生的監督,依法從嚴治教。另一方面,引導教師建立正確、合法的懲戒觀,將教師的懲戒權限約束在合理、合法的範圍之內,從而在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給予學生適當懲罰的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尊嚴,維護了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利。

“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道德品質的培養對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做好規範治教、科學治教、依法治教工作,在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同時,建立健全懲戒教育機制,推動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為學生營造良好教育環境。

立德樹人是每個人的根本任務思想宣傳 篇5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這為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深刻理解提升組織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入把握提升組織力的路徑。

組織力是現代政治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概念,關乎一個組織的興衰成敗。對於政黨來説,沒有組織力,就沒有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一直高度重視黨組織的組織力問題,強調黨組織要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放手發動羣眾、聯繫羣眾、組織羣眾。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為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依靠自身組織優勢和組織資源動員、引導人民羣眾貫徹黨的決策部署、參與社會治理、推動改革發展等的能力,它是領導力、動員力、凝聚力等的綜合反映。縱觀我們黨的歷史,什麼時候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強,黨的決策部署就貫徹落實得好。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着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層黨組織缺乏組織力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深刻認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動員、宣傳、組織羣眾不走心,聯繫羣眾程式化、走過場,方法老套簡單,影響了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致使一些工作在基層難以落細、落小、落實。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基層黨組織對自身的政治功能認識不清,導致組織力不強。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必須突出政治功能。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識不強,不能有效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久而久之就會缺乏組織力。其次,一些基層黨組織不注重黨的建設,自身軟弱渙散,導致組織力不強。個別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隨意化、娛樂化、庸俗化,自身缺乏強大的戰鬥力,在工作中自然難以有效組織羣眾。最後,一些基層黨組織缺乏新形勢下組織羣眾的能力,導致組織力不強。面對羣眾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動員、宣傳、組織羣眾方面缺乏有效手段,難以把羣眾組織起來。

基層黨組織缺乏組織力,就難以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當前,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要增強“四個意識”,在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使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進一步彰顯、政治功能進一步突出,為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動員好、宣傳好、組織好羣眾。二要堅決整治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有的放矢採取有效舉措,徹底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三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動員引領羣眾聽黨話、跟黨走,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羣眾的自覺行動。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五

偉大時代催生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時代。從新時期到新時代,在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並面臨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應運而生,不僅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更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境界。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和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與時代特點,並在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堅定從容的改革自信。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步入新時代,諸多矛盾疊加,各類風險集聚,舉措出台面臨“兩難”甚至“多難”,面對“要不要改”、“往哪裏改”、“怎麼去改”等重大問題,一時莫衷一是,議論紛紛。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恢弘視野和“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高度自信,高舉改革大旗,從容掌舵領航。從“兩個關鍵一招”到“兩個不能否定”,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高度,統一了對黨的歷史的認知,統一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統一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認知。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到“農村改革發源地”的小崗,號召全黨上下,“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從處理好“五大關係”到堅持“三個不能變”,深刻洞察改革歷史,高度駕馭改革規律,從容應對複雜局面,堅定了立場、標定了方向、確定了原則,明確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全面系統的戰略擘畫。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步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改革關聯度、融合度越來越高,單兵突進、零打碎敲難成氣候,“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到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的方方面面,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過程,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從“夯基壘台、選材備料、立柱架樑”到主要領域“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的基本確立,各領域改革同向發力,各項改革任務相互協調、改革進程前後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從強化頂層設計到上下良性互動,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堅定不移的價值取向。強調,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獲得感。步入新時代,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等重大問題,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讓改革朝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進行到底的責任擔當。強調,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採取“摸着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策略,先易後難。步入新時代,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基本完成,面臨的都是日益複雜的矛盾問題、日益固化的利益藩籬、日益凸顯的體制機制弊端。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因此,必須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哪裏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裏的改革,把解決突出難點問題,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必須先立後破加強制度建設,“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保證改革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化,進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運籌帷幄的改革藝術。指出,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看不清改革的艱鉅性複雜性,就容易輕率、盲動,不僅欲速不達,還會給事業造成損失。因此,要堅持科學決策,講究改革藝術,做到“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既要打“陣地戰”,注重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又要打“游擊戰”,發揮各類試點的探路、測壓、試驗功能,建立改革的“前哨站”、“偵察崗”,點面結合推動改革。既要打“攻堅戰”,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又要打“運動戰”,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辦一件事成一件事。既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做到雷厲風行、鍥而不捨;又要深刻領會“蹄疾而步穩”的精髓要義,精準把握“火候”、“分寸”,積極開展“小創新”、“微改革”,把“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統籌起來,知行合一推動改革行穩致遠。

刀刃向內的革命精神。強調,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影響改革的許多思想障礙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尤其是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羈絆。沒有觸及利益、刀刃向內的決心,改革就會“打折”、“變形”,難以“全面”、“深入”。因此,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以“把自己擺進去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的姿態,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勇當改革先鋒。同時,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統籌決策機制、上下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有力有序的督辦落實機制。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斷加強黨性鍛鍊和作風建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放眼世界的遠大目光。指出,“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改革開放的歷程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人民始終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步入新時代,我們應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獨善其身的改革,而是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更加關注時代主題、歷史潮流和人類福祉的改革。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破除一切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sixiang/weyv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