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精選5篇)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精選5篇)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 篇1

尊敬的朱老夫人、子女親屬,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精選5篇)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悲痛的心情,在這裏深切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衢州社會各界敬仰的老前輩——衢州一中原校長、離休幹部朱子善同志。朱子善同志不幸因病醫治無效,於20xx年9月7日上午10時55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1歲。

朱子善同志,浙江蕭山人,1920xx年2月出生,1949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浙江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後,在杭州大學歷史系任教;1961年後歷任龍遊中學、航埠中學、姜家山中學、衢州一中教師,衢縣縣誌編輯室主編,衢縣教研室主任;1981—1988年任衢州一中校長、黨支部副書記。後任衢州一中名譽校長,衢州市志主編,先後兼任衢州市(縣級)政協副主席,衢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0年離休。離休20xx年來,朱子善同志始終離休不離崗,情繫教育,為衢州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出畢生心力。

學術無愧人師,德行堪為世範。朱子善同志從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開始,就對教育事業懷有摯愛,後歷經坎坷,但始終矢志不渝,潛心鑽研教育理論,認真踐行教育理想,教育造詣深厚。擔任衢州一中校長後,他身先垂範,身體力行,尤為重視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活動,推行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舉措。他深入教學前沿,在教授高中政治課的同時,帶領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走進課堂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聽、評課多達四、五十節;邀請專家來校講座,在全市率先成立學校教科室,創辦浙西第一本校刊《積步集》,開展教改活動,使教學為基礎科研為指導,以科研反思教學提升教學的觀念逐步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人生的晚年,他致力於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整理和宣傳工作,年屆八旬,依然筆耕不輟:先後出版《陶行知德育思想新編》、《廿載陶研紀事》兩部理論專著,並發表有《毋忘求真——關於陶行知生平事蹟的幾點辨析》、《再説毋忘求真——陶研資料中有待澄清的一些問題》、《三説毋忘求真——談某些陶研著作的引文問題》等多篇學術論文,參編《陶行知詞典》。多采用古樸的考據之法,繼承了陶行知先生求真務實的治學風範,糾正澄清了之前陶行知研究中的諸多訛誤、粗疏之處,辨析清楚陶行知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一手創辦和推動了衢州市陶行知研究會、衢州一中“小小陶子班”、“行知班”。為推動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西大地廣為流傳做出了史無前例的開創之功。朱校長不僅是衢州一中的校長,也是全市學校的校長,是校長的楷模;朱老師不僅是學校學生的老師,也是社會各界學生的老師,是學生的好老師。朱子善同志還熱切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即使在退休之後也一如既往。他經常在衢州一中、菁才中學開設講座,給青年教師傳授經驗。他經常參加青年教師的備課、聽課和評課活動,每次進課堂前他都要跑圖書館、資料室,精心準備,他是青年教師的良師益友。

汲古通今,記一方之史光耀千古;繼往開來,修盛世之志青史留名。1988朱子善同志卸任衢州一中校長後,擔任衢州市地方誌主編。在朱子善同志的主持下,前後歷時4年時間,四改綱目,三易其稿,廣泛蒐羅、多方求證,查閲了大量的書籍史料,終於寫成了一部206萬字的衢州市志。該志是新中國建立後衢州市的第一部志書,比較全面客觀科學地保存了衢州1989年前的歷史資料,在衢州市志的修撰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特殊歷史作用。1999年《衢州市志》被評為浙江省地方誌優秀成果一等獎,這充分體現出朱子善同志的治史功力。該志還創設《國土整治》篇,此舉曾得到許多志界同仁的讚許,對環境保護和國土資源的重視體現出朱子善同志的真知灼見。

為人處世持堅守白,傳道授業格物致知——這就是朱子善同志一生生活和工作的生動寫照。他是一個有着大愛的人,不僅關心教育,關心學校,也關心着國家,關心着衢州,關心着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他的學識,他的境界,他的為人,他的風範,不僅贏得了學生的敬重,贏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贏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贏得了全社會的敬重。去年,衢州市教育學會、衢州市陶研會專門為朱子善同志舉辦了慶賀《廿載陶研紀事》出版暨80華誕座談會,一中語文組也召開了朱子善同志教育思想研討會暨八十華誕祝壽茶話會。去年10月,我市召開老幹部“雙爭”活動總結表彰大會,朱子善同志被評為“可敬離休幹部”。

朱子駕鶴流芳一代德永在,善者歸仙勛記千秋文長存。朱子善同志傾其一生都在教育事業上奮鬥、奉獻。他生前所發起組織和參與過的活動,都為衢州一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更為衢州教育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創設了良性的環境,為衢州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做下鋪墊。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是,他卻用自己的奮鬥增加了生命的厚度。無論是作為教師、作為校長,抑或是作為志書專家,他的一生都是火熱的一生,光彩照人的一生,有益於人民的一生。朱子善同志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的辭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夥伴,他的兒女們也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父。但我們相信,逝去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留下的是一種不朽的精神。那就是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事業的敬業精神;孜孜不倦“活到老學到老”的求索精神;“與人為善,以德為首”的待人、助人、做人精神。他既是授業的經師,又是處世的人師。他是衢州一中的驕傲,衢州教育的驕傲。他是一座不朽的師魂豐碑,他的優秀品德和高貴的情操、奮發向上的敬業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範,他珍貴的教育思想和學術著作將代代相傳,永遠澤披後人!

朱子善同志千古!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 篇2

各位親友,各位來賓:

今天,我們懷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離休幹部曠希遠同志。 曠希遠同志因患腦血栓醫治無效,於公元20xx年1月11日(農曆20xx年12月18日1點18分)子時在家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七歲。 曠希遠同志193 6年12月生於湖南省衡山縣馬跡鄉石牌村,漢族,1956年3月於衡山縣應徵入伍。1956年3月至1963年8月在空軍漳州場站警衞連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等職,·1958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1年因工作積極在部隊榮獲了三等功一次。1963年9月在空軍政治幹校七隊讀書(任學員)。1964年5月在空軍基地警衞連擔任排長。1964年7月在空軍漳州基地司令部警衞連擔任副指導員,1965年12月在空軍漳州基地司令部警衞連擔任指導員,1966至1973年12月年在空軍晉江場站生產隊擔任指導員,1974年1月至1988年6月轉業在衡山縣建築工程公司工作,先後擔任了副經理、支部書記。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調衡山縣建築管理站擔任站長(副主任科員),1997年3月離休。

曠希遠同志的一生,是勤勞奉獻的一生。少年時代的曠希遠和許許多多同齡人一樣,飽經了舊社會苦難生活的煎熬和考驗,曠希遠同志在家排行第二,193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家,他的童年是在食不飽肚、衣不防寒和受盡財主、富農的欺負和欺辱中度過的,八歲才上學讀書,讀書才一年半就因家庭貧寒、。在他的成長曆程中,他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不忘黨性,不忘本,老老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為了自己所鍾愛的事業,曠希遠同志傾其心血,無怨無悔。近幾年以來曠希遠同志不幸患上了一些老年病,長期與病魔進行鬥爭。常年服藥治療,使他長期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生性堅強耿直的曠希遠同志,從未向組織上提過任何過分的要求,從不為組織上添任何麻煩。

曠希遠同志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無論是在那個崗位,他總是一心撲在工作和事業上,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敬業愛崗,默默奉獻。

曠希遠同志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在他擔任施工管理站站長期間,他所管的站內各項事務有條有理,清清白白。他認真執行政策,敢於堅持原則。

曠希遠同志為人忠厚、襟懷坦白;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生活節儉、艱苦樸素;家庭和睦、鄰里團結。曠希遠同志一生養育3個子女,他對子女從嚴管教,嚴格要求,其子女個個遵紀守法,好學上進。 曠希遠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老黨員、好同志。他雖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們學習和記取。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習和工作,再創佳績。以慰曠希遠同志在天之靈。

曠希遠同志精神長存! 曠希遠同志安息吧!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 篇3

區機關招待所所長_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_年7月8日早5時50分逝世,終年44歲。同志是_人,1960年11月出生,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8月作為知青下鄉。1979年9月在_工作。1989年5月任_接待處出納科科長。1996年2月任_區委接待處副主任。_年3月任_機關招待所所長。

同志參加工作20多年來,忠於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愛崗敬業,紮實工作,特別在區機關接待處和招待所工作期間,忠於職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全區的接待會務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公正處事,廉潔自律,體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高尚情操。他胸懷坦蕩,為人正直,團結同志,熱心助人,深受大家的尊重。許新剛同志以他模範的言行,樹立了黨員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和我們永別了。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忠於職守,務實求進的工作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進一步精誠團結,求實創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來表達我們的悼念之情。

同志安息吧!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 篇4

各位來賓、各位親友:

今天,我們懷着極其沉痛的心情,在這裏隆重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師生好評的教育工作者——x老師。x老師生於1945年4月,1968年12月開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x老師一生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我,積極鑽研業務,以強烈的愛心和較強的業務能力,贏得了教育界的好評,受到了學生的愛戴。因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X老師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並被選進聯校領導班子。這樣一位人民的好教師,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一個德高望重、倍受人們尊重的x,不幸因病於20x年10月4日晚八時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71歲。x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生前的事蹟卻令我們追念不己。在他近五十年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他一直愛崗敬業,愛校如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了學生,他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為了學生,他循循善誘,廢寢忘食。用自己親切的話語和燦爛的笑容温暖他們的心靈,用自己陽光雨露般、公正無私的關愛照耀滋潤學子的心田,幫助他們認真完成了學業,走上了成才之路。走上領導崗位後,對一些年輕任性的教師,他總是以寬大的胸懷和寬容的態度感化他們;對業務能力比較有限的新教師,給他們切實的幫助和鼓勵。他人緣良好,作風踏實;古道熱腸,有求必應。同事們説,與X老師搭檔,輕鬆愉快,信心十足;與X老師交往,醍醐灌頂,如坐春風。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耕耘着,為烏嘴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可以説,X老師的一生,是為教育事業奮鬥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杜鵑泣血,百靈哀鳴,晴空一聲霹靂,噩耗猛然當頭,不料X老師溘然長辭,撒手西去。想當年,中流砥柱耀杏壇;值此日,星沉月落盡哀音。x老師帶着對渴盼他早日康復、家人的不捨,帶着對自己兩鬢斑白的老伴的深深歉疚和眷掛,帶着對兒女健康快樂、一生平安的祝福和牽念,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孔子風範,萬世流芳,X老師的形像,永不泯滅,x老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作風,嚴於律已、為人師表的風範,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他那語重心長、不知疲倦地教誨學生的師者風範依然浮現在弟子們的腦海裏。但是,我們沒有迴天之術,也無再生之能,x老師終究走了,永遠地走了。從此以後,家庭裏失去了一根撐樑柱,社會上缺少了一位好楷模。

仙人已過蓬萊閣,德範猶香啟後人。X老師在這歲暮天寒、風雨悽悽的日子,離開了我們,他把殷殷的收穫留給子孫,把光和熱永遠地留在了人間。X老師,你放心地去吧!你的教誨學生們將銘心刻骨,你的遺志子孫們將一如既往地傳承,你的處世風範x們將毫不猶豫地追隨效仿。X老師,你放心地走吧!你安息吧!你將永遠地活在我們心中!(舉哀)

追悼會遺體告別儀式講話稿 篇5

各位領導、長輩、親朋好友:

我們敬愛的父親帶着對生命的眷念、對戰勝病痛的期待,離開了我們。從確診到離世的8個月中,一直積極配合治療,用堅強的意志面對疾病,他閲讀治療疾病的相關書籍,調整最好的心態和狀態與疾病抗爭;他會仔細詢問每一次檢查結果,慎重查找藥品説明和注意事項,對中西醫治療充滿信心與執着;他還非常尊重醫生護士,體量她們的辛勞。最後,他在遺言中告訴單位同事和家人:“死,是大自然的規律,是正常的生命現象,不要看得太重!”這簡單的話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豁達,在病榻上他是個虛弱的病人,在精神上他卻是一個勇敢的戰士。

在我們心中,父親樂觀、開朗,是一個勤奮、正直、嚴於律己、光明磊落、公而忘私的人,他對工作嚴謹細緻,極端的負責。從小,他給我們最多的印象就是頻繁出差,深夜伏案撰寫材料的背影,他的足跡遍佈全省各市縣。工作就是他的愛好,直到去年生病之前,他依然參與組織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和客家雜誌的活動,親自審閲、編寫材料,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以工作為重的人。“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是父親的精神追求和真實寫照。

他熱愛家庭,認真履行作為家長、愛人、父親的責任,他跟媽媽一輩子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他是一家唯一的男性,是家裏的黨代表,是我們的姐妹生活、工作、學習的指導者。小時我們覺得他是嚴父,家教嚴格,總是告誡我們凡事都要認真,為人謙虛,誠實做人,誠懇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我們覺得他是慈父,在他眼裏只要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家庭,發揮出聰明才智,就是成功和幸福。

父親生病住院期間,總院給予了很好的醫療救治,省委辦公廳、黨史辦、總院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多次前來探望,使父親在最後的日子裏深刻感受到真摯的友情、親情,給他強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在此,我代表母親及家人向大家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悲痛之餘又感動安慰的是,父親這一生有他為之熱愛的事業,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有這麼多關心、敬重他的朋友,他走完了他的生命之路,沒有太多的遺憾。父親選擇平靜的離開,沒有留給我們生死訣別時刻的巨痛,所以,我們也希望前來送他的領導和友人也不要帶着悲哀走,請帶着對他美好的回憶和懷念,各自珍重,健康快樂的生活。

爸爸,我們會照顧好媽媽的,您安息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lmoz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