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法學院典禮致辭(精選12篇)

法學院典禮致辭(精選12篇)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1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來賓:

法學院典禮致辭(精選12篇)

首先代表法學院歡迎各位同學來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學習。你們剛剛完成軍訓這一大學生活的第一課,正式走進法學課堂,成為“中青法律人”中的一員,在這裏開始一段為期四年乃至更長的學習生活。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為你們開啟法學之門!作為法學院的一名新老師,能夠參加這一盛會,感到非常榮幸。藉此機會,我想跟大家談談“大學是什麼地方”這個話題。

大學是助力青年長大成人的地方

一個人在生理長大成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心理能否長大成人,則更多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最近有本書叫《千萬次搖擺,才能長大成人》,講述的就是隻有不斷經歷不安和痛苦,甩開膀子,勇敢走向社會,才能算長大成人的故事。大學教育是助人少走彎路、少經痛苦,幫助使人心理逐漸強大,心智不斷成熟,進而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好場所。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推崇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有在一個學人具備獨立的人格後才能踐行。在我看來,衡量一個人心理上是否長大成人,主要看以下幾點:

一是看是否能夠脱離依賴,獨立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近年來,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拋下手頭工作,在學校周邊租房照料孩子,甚至告訴孩子,只要會讀書,啥事不會都沒關係。我們這種應試教育模式和死讀書、讀死書的教育導向,極不利於子女心理獨立和成熟。比如有報道的一位“神童”,13歲考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博士。但由於從小父母包辦過多,使其上大學後心理上始終沒有脱離對父母的依賴,不會做飯洗衣,不懂基本的為人處事。自己的襪子穿髒了,不打招呼直接將同學的襪子從衣櫃裏拿出來穿走;找別人辦事,既不提前打招呼預約也不知道敲門再進。由於不能獨立生活,造成無法完成學業,無法到社會上工作,至今只能宅在家中。雖然這位“神童”是極端個例,但是確有很多人上了大學以後,很長時間無法擺脱依賴家人照料的習慣,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把宿舍搞的臭不可聞。大家都要避免這種情況,要儘快學會安排獨立生活,享受獨立生活。

二要看是否能夠擇善而從,獨立使用好自己的時間。大學的學習不同於高中,學校管理比較開放,課程設置相對寬鬆,考試壓力沒有高中大,自己能夠主動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如何把寶貴的時間安排好、使用好,是對大學新生的第一個考驗。有的同學經不起誘惑和考驗,把時間多用於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課外活動上,有的甚至將時間用於玩樂,半夜三更還在打遊戲上網,白天上課時無精打采,捧起書本時提不起興趣,基本上把大學四年的光陰混掉了,最後稀裏糊塗離開學校,等到踏入社會,方知學業不成,悔之晚矣。有的同學則很善於安排學習和生活,惜時如金,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把宿舍收拾得乾乾淨淨,始終保持求知、向上、幹練的學子風貌,這才是我們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風貌。我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後者,都能夠把時間都花在對自己有正能量作用的地方,獨立、科學、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三是看能否理性穩妥,獨立處理好面臨的問題。一個人進入大學,也就是開始接觸和進入社會,會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感情問題、交際問題、擇業問題等。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不僅能夠搞好學習,放鬆心情,而且能夠健全人格,走向成熟。我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同學的相互幫助和影響下,培養理性、正確處理各種切身問題的能力,不僅把大學當做學習知識的課堂,而且把大學當做鍛鍊處理問題能力的場所,先從學會處理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入手,增長將來處理社會問題的本領。

大學是大家一起自學互學的地方

大學是一個學習的集體。要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需要在人人都競爭、個個皆努力的基礎上,着力培養集體意識,形成團隊精神,堅持自學與互學的有機統一。

首先要學會自學,自立自為。自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己會學,二是自己想學。由於應試教育和教學方法的缺陷,有的同學從國小開始,就習慣在家長和老師的外部壓力和督促下學習。考上大學以後,由於外部壓力突然放鬆,很多同學反而不會學習了,不想學習了,結果真的把大學變成放鬆的場所,在學習方面一無長進,二無動力,甚至得過且過,造成我們的大學與國外的大學形成巨大差異。有人曾經作過調查,國外大學的學生,普遍比高中時要勤奮很多,辛苦很多,最後必然也是收穫很多。而我國一些大學生的學習氣氛普遍比高中時放鬆,主要原因是大學生不會自學、不想自學。

要學會自學,首先要解決學習的動力問題。要把學習看作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責任,把不努力學習看作是一種瀆職,看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樹立學習是人生最好的投資理念。其次要解決學習的方法問題,要善於圍繞自己的專業,選擇讀有用的書,尤其是讀經典名著;要善於圍繞學校安排的必修和選修課,選修對自己的學識和職業規劃有價值的課程;三要善於把興趣和專業結合起來。因為自己感興趣的書不一定是對專業有用的書,過分照顧自己的興趣,就可能忽視專業學習。我有一個大學同學才華橫溢,上大學之前是文藝青年,喜歡寫詩寫小説,上大學後變本加厲,偏愛文學,不攻專業,結果詩人、作家沒有當成,專業也沒有學好,浪費了自己的才華。我認為,只要我們樹立了專業志向,興趣就會跟着過去,就能做到專業學習和興趣學習的統一。

其次要會集體學習,互相學習。大學是一個羣英薈萃的集體,每個人都可能有學習的獨門絕技,但必須學會相互砥礪,相互學習,博採眾長。因為個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智慧有限,而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即便是至聖先師孔子,也主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要常常同弟子一起討論問題。真正懂學習善學習的人是不會“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更不會“唯我獨尊”做學霸。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同學們既要獨立思考,獨立研究問題,獨立總結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也要主動創造機會,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與他人分享,與大家溝通和交流,向同學學習,向師長請教。要懂得傾聽、尊重、包容別人的意見和經驗,從別人的意見和經驗中汲取營養,增長自己的學識。老師、班委會、學生會要發揮主動性,適時組織一些討論會和學術沙龍,創造條件讓大家“互學”和討論,在全班、全院形成共同學習、互相學習的氛圍;每個同學都要注意結交若干個志同道合、共同學習的好友甚至“死黨”,大家經常在一起研究法學,探討法治,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而且能夠昇華同學友誼,會使你終身受益。

三要會聯繫實際,向實踐學習。法學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學問。學習法學“紙上得來終覺淺”,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在信息網絡時代,理論聯繫實際非常便捷,研究實際問題非常方便。通過微信、微博和其他網絡載體,就能在第一時間瞭解案情、看到觀點、參與討論。所以大家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留心網絡和新聞媒體披露的法律信息和案例,尤其注重瀏覽相關案件的裁判文書,從中學習法律知識和司法智慧。學習法學和法律還要注意旁聽案件審判,在現場觀摩法律適用過程,觀察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如何運用法律達到訴訟目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學習法律還要親自參與其中,要充分利用法律診所、法律援助和模擬法庭等平台,嘗試自己如何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利用假期搞些調查研究活動,提高動手能力;要用好學校安排的實習機會,實實在在地參與實踐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參與一些涉法公益事業,努力培養自己熱愛法律、應用法律的素質和能力。

大學是真正樹立人生志向的地方

每個人的兒童和少年時代,都會有很多夢想和志向。如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歌星,有的想當文學家,還有的想當宇航員,這些兒時的志向和夢想,往往靠不住,經不起時間檢驗。只有到了大學以後,才能逐漸明確自己一生喜歡什麼、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既然大家選擇了法學,我相信你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的發展和生活都會與法律有關,法律職業有可能成為你們畢生的事業。即使有的同學畢業後不選擇法律職業,但法學仍然是你走向社會、取得成功的有力工具。因此,我建議各位同學在大學階段,就要注意自己的人生規劃,及時樹立投身法治、報效國家、服務社會、奮鬥終身的事業理想,把時代的要求和個人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既腳踏實地,又志向高遠,立志成為法之精英,國之棟樑。為此,我建議同學們從入學開始就要訓練三種技能。一是閲讀技能。要堅信閲讀的書籍和案例越多越好,閲讀的速度越快越好,閲讀的範圍越寬廣越好,以便厚積薄發,博學多識。二是説話技能。從事法律工作需要經常與人打交道,在法庭上既要會説法言法語,又要會説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語言表達能力不可或缺。所以,必須訓練與當事人、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樣在法院,同樣辦理案件,語言能力強的法官往往更容易得到當事人的信任,更容易讓當事人服判息訴。大家要抓住課堂討論、學術研討和社會活動等各種機會踴躍發言,鍛鍊自己的膽量和説話能力,要注意模仿老師、法官、律師説話的技巧,從中獲得啟發。三是寫作技能。寫作技能是綜合能力,需要長期嚴格規範的訓練才能掌握。從事法律職業常常要親自撰寫各種法律文書,法律文書要求規範、嚴謹、有法有據,以理服人。如果你們將來想當法官,那就從現在開始訓練如何寫裁判文書;如果你們將來想當律師,那就要從現在開始訓練如何寫辯護詞、代理詞;如果你們將來想從事教學科研,那就要從現在開始訓練寫學術文章。只有掌握了撰寫各種法律文書和文章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法科學生,將來也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法律人才。

各位同學,我國正進入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新時代,正處於實現x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法治夢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人幾乎實現過當時人類社會所有的夢想,但還沒有實現過法治夢想,這是我國近代一百多年之所以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此時此刻,大家選擇了法學,這是大家的幸運,也是法治的幸運。讓我們刻苦學習,鋭意成才,早日讓民族之夢、個人之夢夢想成真!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2

畢業班的諸位先生:

應你們友好而客氣的邀請,今晚我到這裏與各位見面,講幾句告別前的建議。我想説的是,在過去的30年裏,幾乎每年我都會給你們的學長講幾句告別的話。一般而言,30年正好是一代人,因此,我已經給整整一代的律師講過類似的話了。他們從我的視線中離開時,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而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人到中年,成為家族的頂樑柱,他們的孩子也成為你們中間的一員。這批學生的總數多達好幾千人,我已經通過不同的形式對他們表達過同樣的希望,這次,我也無法別出心裁,因為生活一如既往、生命常新,基調一直沒有改變。所有的年輕人都像你們一樣,滿懷着夢想、決心與熱情;他們也跟今晚的你們一樣,無視成功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儘管他們需要建議,但很少有人會立即聽從這類建議,他們認為建議只對班上的同學有用。我對他們所説過的話,今天還需要再説一遍。

傑出的丹尼爾·韋伯斯特臨終時認為,在長遠的政治問題上,他是對的,而多數美國人是錯的。他以格言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真理都不討人喜歡”(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他所言不假,在這個問題上,他不過盡到了一個老師的職責:以一種平實的方式告訴學生真相,不用考慮聽者是否樂意接受。關於真相問題,有一個共識:無法接受時會備感痛苦,而一旦接受,則常懷喜悦。今晚,讓我們都成為後者。

當年輕人像你們這樣開始揚帆遠航時,有兩件事需要考慮:一是生活的目標與方向;二是實現目標的最佳手段。

對於你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們已經決心要成為真正的執業律師,形勢逼迫你們做出這樣的決定,你們別無選擇,要麼從業,要麼捱餓。有人可能會説,我們一向就是在魔鬼和深淵之間進退維谷、徘徊踟躕。但我們不要如此憤世嫉俗,你們的目標和方向是過上體面的生活,為你們自己,也為你們的家人,雖然我無法叫上他們的名字,但他們今夜也許正注視着我。當然,你們的這一目標,並非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們照此去做,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是一種非常自我的觀念,有利於自己,但過於狹隘,不值得你們追求。你們必須志存高遠,以更加寬廣、更加有力的翅膀翱翔天際。你們都是公民,不僅僅是你們居住州的公民,也是更為榮耀的美利堅合眾國公民,在胸懷家鄉的同時,你們也應該為整個國家的利益竭盡全力。而且,若以更尖鋭、更深刻的眼光觀察,視域也會隨之寬廣: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人中俊傑,因為共同的秉性、共同的磨練、共同的渴望、共同的不足、共同的理想,彼此連接在一起。説到這裏,我已經觸及了今天講話的主題:真正的律師首先是一個真正的公民、真正的人。簡而言之,我誠摯地希望你們成為真正的律師。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律師?要弄清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律師的職責。他需要學習、思考與行動;他既在幕後運作,也在前台活動;他掌握法律原則,以此贏得裁決。晚上,他挑燈閲讀柯克勛爵的著作——柯克死了差不多320__年,但他依然不朽;白天,他在參加庭審的陪審團面前條分縷析,或是剖析近期謀殺案的蛛絲馬跡,或是解開某些複雜欺詐行為的多重內幕。有些時候,他是一心一意的思考者;有些時候,他又是徹頭徹尾的行動者。他絕不理會但丁為利亞、拉結、雅各的女兒描述的不同形象,也不會想着誰在天堂門口手捧鮮花歡迎他人,誰又對着鏡子顧影自憐,孤芳自賞。

優秀律師的所思所想,都必須誠實,對自己負責,絕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對客户負責,從不給他們不切實際的期望。正因如此,優秀的律師知道,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失望而歸,甚至是出離憤怒。優秀的律師還必須對法官以誠相待,絕不能以錯誤陳述誤導法官,或者誤引法律;對陪審團,律師也應毫無隱瞞,優秀的律師應該真誠地贏取陪審團的信任。因此,律師絕不能目光短淺,絕不能為了一時便利,犧牲數年努力換來的名望。成為傑出律師,是崇高之事業,傑出律師都是偉大的音樂家,絕不會錯寫一個音符;傑出律師也是出色的演員,絕不會弄錯一個動作;傑出律師還是優秀的舞者,絕不會跳錯一個舞步。當一名普通律師,易如反掌,不斷地犯錯,干擾頭腦清楚的法官,也很容易。欺騙法官和陪審團,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最終會自食其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是,我已經説過,無論律師生涯如何美妙、風光,我們也無法僅僅滿足於自己的法律成就。在任何國家,在任何時代,律師都因其社會服務而名垂千古。事實上,公眾也對律師滿懷期待,希望他們發揮這樣的作用。這並不意味着律師一定要從政,而是説他應該大膽認真地履行公共職責。在當今社會,作為律師,我們既不要太樂觀,也不能太悲觀,而是要充滿理性、通曉事理。儘管有人樂觀,有人悲觀,但政治的天空既非晴空萬里,也不是愁雲慘淡,只不過偶爾有云翳蔽日,前景依然光明。縱使出現疾風暴雨,但雨後終會見到彩虹。對於年輕人而言,在生活中積極進取,對政治形勢滿懷信心,尤其重要。悲觀的態度會使我們喪失動力,牢騷滿腹是熱情行動的死敵。我們為何還要悲觀厭世呢?瞭解歷史的學者,都會得出一種合理而公正的判斷:世界範圍內的社會與政治力量一直在向前邁進,儘管緩慢,但是勢不可擋。陳規舊習逐漸消退,新生力量日趨強盛。羅馬人花費1020__年時間發展出輝煌的法律體系,希望為整個文明世界奠定永久的法則。但是,其政治力量日漸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叱吒一時的x會和地方貴族。此後820__年,才慢慢出現新的替代性體制,並伴之以新思想。所有這些被取代的體制,無一不是衰敗不堪,即便懷念舊體制之人,也無力迴天。……如果我們的政治體制有什麼弊病的話,那就是過分保守。每種政治體制老化之後,總會有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們不用擔心過於激進,反倒是應該留意不要過分保守……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各位家長們:

大家下午好!畢業典禮是一種莊重的儀式,更是讓每位畢業生難忘的時刻!你們的家人也來到這裏,共同分享你的喜悦。首先,我謹代表人大法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祝賀x屆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新的征程,譜寫新的人生篇章!感謝老師們付出的辛勤汗水!今天有三百多位畢業生家長和親屬出席典禮,感謝家長們的信任與支持!我在這裏還要特別向從外地趕來參加儀式的香港法學碩士畢業生、蘇州校區的畢業生、在職法律碩士畢業生以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畢業生們表示祝賀!

也許是一種緣分,你們中的很多同學,特別是本科生同學是x年9月步入人大的,那年是人大法學院建院六十週年。你們親身參與、見證和感受了法學院在新的一個甲子開端中的發展進程。無論你來自何方,去往何處,從你進入法學院的一刻起,命運的絲線便將你們和法學院緊密相連,結下了一生一世難以忘懷的緣分。緣分將我們凝聚在一起,你們即將成為人大法學院的校友,緣分將成為校友和母校之間的感情的紐帶。緣分造就了校友,校友延續着緣分。

想到這個主題,我立刻去查找了“校友”、“緣分”這兩個關鍵詞。校友一詞來自拉丁語alumnus[英][l?mn?s],原意就是學生。母校的英文是almamater,mater是“母親”的意思。從詞源上看,母校與校友是一組類似於“母與子”一樣不可分割的概念。“緣分”則指因緣定分,命中註定的機遇。緣分也不限於二人之間,一羣人之間也可被緣分所維繫。我想,校友與母校的緣分就是一種難捨難分的情感。大家可能看到報道,一個星期前,我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歐洲校友會”成立大會。當看到來自歐洲各國的法學院校友時,我心中充滿着感慨與欣慰。校友們在歐洲傳遞着人大法律人的精神與文化,時刻掛念着母校的發展,以堅強、自信與寬容的精神實現着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有位來自葡萄牙的本科畢業的女孩,回顧自己在人大校園的生活時,燦爛的表情中流露出對同班同一宿舍同學的想念,説畢業後特別珍惜因緣分結下的同學友誼。她給老師們準備了自己做的賀卡,在給我的賀卡中寫到:法學院給予了我很多寶貴的財富,來自五湖四海甚至國際的友誼,讓我們獲得知識,豐富大學生活,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另一位在法國讀書的畢業生,談起畢業時因留學國家不同而分手的男朋友時,是那樣的真誠,為曾經的男朋友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雖然是有緣無分,但她對愛情與同學之情的理解讓我很欣慰。所有校友都有讓母校值得自豪的故事,他們堅持法學院的品格與責任,以出色的工作為母校帶來榮譽。

有時,緣分之中也難免夾雜着無奈和遺憾。每次見到對母校充滿感情的校友時,我作為院長有時也感到一種慚愧與遺憾。我也反思,我們對你們關心不夠,有些時候學院雖然是在按照制度辦事,但在處理具體事務時由於缺乏感情的溝通,也許會讓你們留下不愉快的印記,這些事情本應做的更好。最近讀了網上熱傳的武大本科生對中國教育制度反思的文章,我也想了很多,開學典禮時院長説的“我們會給你們最好的法學教育,會愛護每一位同學,讓你們畢業時不會選擇人大法學院而後悔”,這一承諾是否都實現?我心裏清楚,沒有完全兑現,如有的同學還沒有找到工作,有的同學找到的工作並不一定是滿意的。為了各種考試、求職,你們太辛苦了,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困惑、痛苦與徘徊。其實,學校和學院也一直盡力為大家創造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例如今年學校給宿舍安裝了空調,圓了同學們多年心願,雖然畢業生享受的時間短暫,但你們可以在涼爽中能解除疲勞,為第二天考學求職忙碌奔波而儲存能量,當然,這也給大家熬夜欣賞精彩的世界盃比賽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即將走出校園時你們或許有委屈和抱怨,但我希望你們把負能量清除掉,帶着好心情、正能量走出校園。我們會真心傾聽你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用行動兑現承諾,改進我們的工作,讓你們的學弟、學妹們今後更加感受到家的温暖,延續這種緣分。

老師們珍惜並享受着與你們結下的緣分,你們給母校留下的點滴的記憶豐富着緣分的內涵。我們喜歡你們入學報到時的活力,像一羣振翼欲飛的雛鷹,給法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老師們和你們父母一樣,時刻關心你們生活和成長。我難忘你們因參與支教、助殘、法律援助、臨終關懷等志願服務活動,而流下的潸然熱淚,寫下的感人日記。我讚賞你們在學術和實踐比賽中的優異表現,給學院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明德法學樓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同學們成長的印跡,法學院因你們的存在而充滿青春的朝氣!

同學們,人生就是由一顆又一顆記憶珍珠串成的項鍊。你們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感悟,把在人大法學院這幾年的日日夜夜凝結成了一顆晶瑩閃亮的記憶珍珠,在今天送給了自己也送給了學院。你或許記得暑假在海外名校遊學時的興奮心情。你或許記得春天玉蘭花開的清香,夏天明法階梯的清涼夜晚,秋天銀杏落葉的金黃,冬天寢室裏的温暖夢鄉。你或許也還記得物不美價不廉的食堂飯菜、不穩定的宿舍網速和浴室水温。你或許也還記得考試周的熬夜備考……同學們,緣分就是故事,就是回憶。在人大法學院的這些年,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太多因緣際會的點滴需要你們記憶。

我也知道,你們還有一些象牙塔外的記憶。你們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法治實踐。通過報紙、微博、微信,你們批閲奏章式地輸入着國家的大事和小情,指點江山式地輸出着自己的觀點和聲音。你們記住了唐慧案、吳英案、李某某案、夏俊峯案和3q大戰。在人大,法學院學生比較較勁,談論有些規則、政策背後的司法和法理問題時,不知不覺法學功底紮實了,法律思維養成了,從而你們記憶了法律人的責任和良知。

過幾天,你們即將邁入名為“社會”的另一所大學。希望你們無論將來身處何地、身擔何職,都不要忘了人大法律人應永遠銘記和發揚的“人文情懷、追求真理、崇尚法治、服務社會”的價值觀。

你們進入社會,會遇到價值與現實的衝突,多年懷抱的理想有時經不起多長時間的考驗就消失了。相信大家每天都能為自己的理想培土、澆水、施肥,敢於堅守,始終充滿着理想的追求與法治的信仰。每年畢業致辭,我都會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最高哲學,也是事業成功的根本。在大學,你可能沒有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影響了你們的健康。今後一定不要忘記鍛鍊身體,作息規律,少讓親人為你操心、揪心。外在的健壯與內在的高雅應齊頭並舉,在座的各位,都是有氣質的人大法律人。做人的德、做事的道需要從現在起、在點滴的小節小事就要修煉。畢業是一個袒露心扉、吐露真言、抒發真情、拋卻恩怨的時機,我建議你們能鼓出勇氣向有過爭執、矛盾、不快的同學説一聲抱歉,畢竟相聚一場也是緣分。步入社會後,也要心境光明,行事磊落,學會尊重、謙虛、包容、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願你們與高尚同行,內心純淨,拋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

衷心希望親愛的同學們,珍藏在人大法學院的青春回憶,珍藏這些奮鬥過、瘋狂過、笑過、哭過的韶華歲月,珍藏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你們和學院之間的緣分。也許你們很難記下在人大法學院生活的每個片段場景,也許你們很快就會忘記我們的嘮叨與希冀。但請別忘了,無論何時,還有關愛你、關注你的老師和人大法學院;請別忘了,無論何時,常回來看看老師,看看母校的變化發展。你們留給人大法學院的是青春的背影,法學院願做你人生路上的精神家園。願法學院與你之間,緣分永存,情誼永恆。

親愛的同學們,真誠地祝福你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健康、自信與快樂!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今天是6月29日,正是今天,不早不遲,我們在這裏舉行一個簡樸的畢業典禮,歡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x屆本科畢業生。四年前,你們來到首經貿法學院;四年後,你們從這裏畢業。四個年頭,一千四百多個白天和夜晚,它為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收穫了什麼?你們身上學士袍已經提供了答案:你們已經從一個多少有些稚氣的少年,變成了一名法學學士。四年裏,冬去春來,你們修完了數十門課程、經歷了數十場考試,經歷了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經歷了本科論文答辯,你們已經脱胎換骨,變成了一名法律知識的擁有者。你們已經掌握了運送法治的技能。過一會兒,你們從這間模擬法庭走出去,你們就不再是模擬的法律人,你們就成為了一個真實的法律人,一個真實的法治運送者。你們不再是法治的旁觀者,甚至也不僅僅是法治的見證人,你們自己就在運送法治、創造法治。做一個運送法治的人,一定要對法治充滿信心、充滿信念。在這個充滿疑慮的世界面前,信心和信念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讓一個人挺立起來的精神力量。1931年11月17日,距今82年前,在紐約律師協會舉辦的年度晚宴上,年屆六旬的卡多佐法官面對眾多的法律界人士,發表了一篇情理交融的演講——《信念和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由標題即可以看出,卡多佐演講的關鍵詞是兩個:疑慮與信念。

疑慮緣何而生?這個世界為什麼讓人不安?為什麼充滿疑慮?按照卡多佐的解釋。原因只在於,這是“一個被許多人稱為玩世不恭和利慾薰心的年代”,而法律職業“正致力於追求金錢和權力”。其實,人們的不安和疑慮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那就是1929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不僅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大量流失,是一場十足的經濟危機,而且還嚴重動搖了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的信心,因而也是一場精神危機。無邊無際的疑慮甚至焦慮,就是因此而滋生。在那樣一個充滿疑慮的時代,卡多佐的演講特別強調了法律人的信念。其中既包括對法律本身的信念,對法治精神的信念,還有對於道德的信念。因為法律技術、法律職業與道德密不可分。卡多佐打了一個比方:這就像在所有的食物中,即使是一塊脆餅乾,也都存在着水,而且在絕大多數食物中,水的成份都要遠遠超過其他東西,卡多佐由此認為,道德與水的情況一模一樣。在法律人勞作的法治領域,法律與道德雖然完全不同,但是,卡多佐卻相信,法律就像一塊脆餅乾,無論看起來多麼堅硬、乾燥,只要你咬開外殼,就有黏合固體的汁液,那可是最甜美的地方。作為一個世事洞明並受到廣泛尊深資法官,卡多佐對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的迴應,對你們來説,對我們來説,意味着什麼?我們已經看到,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雖然完全不同於1931年的美國社會狀況,但是,作為法治的運送者,你們所面對的,依然是一個充滿疑慮的世界。對此,王元化先生稱之為“文明的物質化、庸俗化與異化”,對於這樣的一個世界,你們作為運送法治的生力軍,必須養成對於法治的信念。因為信念是對抗疑慮的強大武器。你們應當掌握這個有效的武器,才能把運送法治的工作做得更好。

至於運送法治的具體技術,法學院的老師們已經給你們講了四年,今天我就不再重複了。把這些關於法治的技術與對於法治的信念結合起來,你們就會成為卓越的法律人,卓越的法治運送者。這就是法學院對你們的畢業贈言。

在這裏,我必須再次強調這個典禮的性質:這是一個畢業典禮。這意味着你們即將告別你們熟悉的校園、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儘管你們會奔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但是,首經貿法學院是你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你們和我們共同的情感紐帶。首經貿法學院的四年,會永遠刻寫在你們的記憶深處。那些閃爍着青春光澤的日子,隨着歲月的積澱,將會演化成一段厚重的旋律,在你們今後的人生歲月中反覆奏響,給你們帶來無限的慰藉,它會給你們的前行增添無窮無盡的精神動力,它也是你們形成法治信念的精神源泉。

首經貿法學院,你的家園,我的家園,他的家園,我們共同的家園。如果你們捨不得離開這個家園,那麼,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典故。距今一千年前,北宋哲學家邵雍根據周易,通過周密的推算,發現一個規律:宇宙間的事物都是輪迴發生的,只是週期較長,長達1296x年。按照邵雍的理論,完全相同的事物,會在1296x年之後,再次出現。這就意味着,我們今天的畢業典禮,將在1296x年之後再次出現,那時候,你會穿着同樣的衣服,看到同樣的同學,同樣的老師,會看到一個同樣的法學院院長在作畢業致辭。至於主持這個畢業典禮的,還是你們熟悉的王老師。

讓我們共同期待1296x年後的奇蹟。謝謝大家。

x年6月29日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5

晚上好!每年這個時候都是令人興奮的時刻。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法學院開學典禮,正式歡迎463位各地精英學子成為法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今年新生來自全國所有的省區市,還有70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保加利亞、盧旺達、緬甸等11個國家的學子,真可謂五湖四海。歡迎你們!感謝馮象教授和王贏校友剛才給大家提出的忠告,感謝各位老師出席今晚的迎新活動。

明天就要開課了,今晚我想給大家講講你們未來幾年在清華大學應該學什麼的問題。中國人以前都習慣把讀大學叫做“做學問”,凡是進了大學的,都是“學問人”。所謂“做學問”就是讀書學習、完成學業的意思。你們進了清華校門,當然要做學問,而且要做第一流的學問,成就第一流的學業,將來開創第一流的事業。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首先成為第一流的人。古今中外,成就大學問、開創大事業的成功者,無不首先擁有第一流的人品,做第一流的人,是為人誠懇、誠實正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悲天憫人、一身正氣的君子。他們俠肝義膽,疾惡如仇,捨身取義;他們深明大義,通情達理,大公無私;他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們敬老愛幼,關愛他人,關心社會;他們行為端莊,言談文明,為人師表;他們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不隨波逐流,不隨隨便便;他們吃苦耐勞,頂天立地,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他們以德報怨,慈悲為懷,忍辱負重,沒有惡行惡言,絕不向社會釋放負能量。

最基本、最重要的,往往也是最難、其實應該是最容易的,他們堅守做人的底線,始終牢記不要把人混同於普通動物,有人性,有人味,有人情;説人話,做人事,盡人責。而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斷開發人類特有的、沉澱在心底深處的良知、良心、天良,不斷消除人們身上依然存在的、有時候甚至十分張揚的動物的野性、任性、貪性,讓人類不斷遠離動物本性,不再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爾虞我詐,讓人類越來越像人,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理性。這些本來是做人的底線,但這個底線常常被突破,使得人有時難以與動物區別開來!儘管人好的時候,是動物當中最好的動物,但壞的時候,卻是動物當中最壞的動物。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慘絕人寰、手段極其殘忍的暴力犯罪,特別是那些喪心病狂、喪盡天良、針對無辜兒童乃至嬰兒的暴力犯罪,即便在動物世界都不會發生,為什麼發生在21世紀的人類社會?人類是在進步,或者是在退步?

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終極關懷都是為了不斷增強人的人性,弱化人的動物屬性。人類每一天的追求、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不斷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一般動物,自己與“眾”不同。這樣就產生了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政治、法律、文化等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也產生了教育、產生了大學,用以教化人們要學會文明理性生活。我們不僅要讓每一個人文明起來,而且還要讓政府、讓國家文明、理性起來,把權力放入法律制度的籠子裏邊去,使其只能為善,不能為非,很多人間悲劇都是國家不文明、不理性的政策造成的,所謂“苛政猛於虎”。相比約束個體的人,約束國家和政府的野性更難,這也正是法治憲政、法律科學和法律人的莊嚴使命。

因此,如何做人、如何做第一流的人,是未來幾年你們在清華的必修課。對法律人而言,做個真正的大寫的人尤其重要。因為法律人不是一般的人,對人情世故、對如何做人有更高更嚴的要求。以前在中國農村,村裏人發生什麼矛盾糾紛,一般不會打官司,而是找村子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評理”。這位老人當然不懂法律,他憑什麼給人定紛止爭,當然靠的是他心靈深處樸素的道德規範,靠的是良知良心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村民們為什麼接受這位老人的裁決,也是因為他的裁決符合天理和人情。鄉下人常説一句話“人人心中有桿秤”,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成文立法和法院判決有時執行不了,往往也是因為這些立法、判決不符合常識,不符合人類基本道德規範。如果法律無關公正,無關天理,這樣的法律就是惡法,這是我們極力要避免的。法律人形象高大,受人尊重,就是因為就像村裏那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不僅懂法律,是護法者,更重要的,他們也是“護道士”,是人性、是社會道德價值的捍衞者、踐行者,是道德底線的堅守者。

反之,如果你的為人不行,做人不合格,“人學”沒有學好,有才無德,有知識沒智慧,不管你掌握多少法律知識,不管你精通多少法律技能,不管你多麼滿腹經綸,滿腹詩書,多麼精於辯論寫作,巧於邏輯推理,善於調查取證,這一切都是枉然,終將一事無成。古今中外歷史證明,得大道、有大德之人,必有大智慧,一定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因此,從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開始,你們就必須把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培養良好品質,造就健全人格,強化責任意識,作為最最重要的學業。我們的院訓是“進德修業,至公至正”,首先是進德,然後才是修業;要以天下為懷,以蒼生為念,踐行公平正義,追求至善至美。我們的大樓叫做“明理樓”,也是要讓大家先明理,再明法,只有先明理,才能真正明法。

如果現在問你,進入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同學會回答:學知識,學本領!的確,這裏有很多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大師,有幾輩子都看不完的書籍,做學問,學習知識和本領當然是你們來大學的重要目的。但這並不是你們進入大學最最重要的目的,大學給你們提供的首先不應該是知識和技能,而是“道”,你們應該首先學“道”,大學應該首先教“道”。今天,一個人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式方法很多,甚至根本不需要進入大學也可以很容易獲取知識和技能,大學已經無法壟斷知識和技能。但是你們為什麼還要進大學學習,還有那麼多莘莘學子參加入學考試,希望取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認為,進入大學的主要目的是來深造“道”和“德”,來探索、追求真理。大學之道在於道,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是因為這裏有大道,有很多得道名師和得道高人,能夠為迷茫的人羣指明前進的方向,能夠為失落的靈魂點亮希望之燈。大學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創造地、聚集地、傳播地,而更應該是社會良心之所繫,是社會的道德高地,是維護、開發人類良知的堅固陣地。大學之間的差別不是擁有知識和技能的數量多少,今天清華大學在這個方面與一般大學毫無二致,大學之間的差別在於有多少得道大師。中國古人強調傳道第一,授業、解惑第二,“朝聞道,夕死可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也是這個意思,都在強調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明德親民、人格完善、品行良好的良民君子。

但是我們看到今天的大學太強調授業、解惑,過分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播,忽視了道德和文化的開釋和傳授。20__年哈佛學院前院長哈瑞劉易斯教授出版《失去靈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記教育宗旨的》一書,揭示了哈佛的辦學目標如何從真正的引導性教育向迎合學生和社會需求的“用户至上主義”方向發展,嚴厲批評了哈佛的教育過程缺乏長遠的打算和遠大的目標,在課程設置、學生評價、校園文化、道德教育等方面總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為工作目標”,總是設法“取悦學生”,而不是幫助他們成長,大學的失職導致學生的性格和道德不能健康發展。20__年3月26日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在清華大學發表題為《變動世界中的高等教育》的演講,提出“教育的功能和理想乃是致力於照亮人性之美,這一原則應該被奉為高等教育的靈魂。”這也許是對劉易斯教授擔憂的迴應。

如果説哈佛的教育存在重“術”而薄“道”現象的話,中國大學的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本來中國大學非常注意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有社會責任意識的公民。這些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的學術水平確實有很大提高,發表的論文比以前多很多,但是大學越來越失去自己的道德堅持和真理訴求,失去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支柱。“幼兒園向國小學習,國小向中學學習,中學向大學學習,大學向幼兒園學習”就是典型寫照。“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鈔票多的地方去”,與多年前“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形成巨大反差。

因此,在新學年開學伊始,我們師生在這裏探討如何學,學什麼,如何教,教什麼,探討21世紀的大學之道十分必要。大學必須迴歸本來面目,培養有崇高理想信念、有強烈社會責任感、關心人類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完人”,既能腳踏實地解決實際問題,又能夠仰望星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永遠不會讓專業知識和技巧超越人類的美德和良知的底線。讀書人如果不是文明的功臣,就是文明的罪人,沒有第三種可能。

今年我們第一次設立院長榮譽畢業生獎,就是力圖改變過往評價“好學生”的標準過分偏重學業成績之不足。我們評價標準有兩個,學業優秀者固然有機會獲得這個榮譽,如果你的學業不一定最優秀,但是品學兼優,德才兼備,道德文章皆有成就,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也可以獲得這個獎項。希望幾年後你們畢業之時,能夠力爭獲得法學院授予畢業生的這個最高榮譽。

當然,我絕對不是説學業不重要了,做學問當然重要,成就第一流的學業自然是你們清華歲月的應有之義,以你們的天資、智慧和勤奮,這些都不是難事。我只是想在此時此刻,提醒大家一定要首先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紀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因為只有做第一流的人,才能做第一流的學問,未來才能開創第一流的事業。望你們切記!

祝福你們,謝謝大家!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儀式已經耗了很長時間了,大家都有點累。我臨時決定刪掉原先準備好的那些祝賀、祝福、寒暄之類的客套話,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

正如剛才主持人介紹的,我有幸在剛剛過去的這幾年裏從事了一段法官職業,借這個機會,我想就從這樣一個跨界的的角度,談談我對法科生的期待。

先説個案子吧。張三到法院起訴,説李四欠他錢沒還,拿出來的證據,是銀行的轉賬憑證。李四抗辯説,冤枉啊法官,這錢不是我借的,而是他還的,我根本不欠他錢!這兩個説法截然相反,顯然,這兩個人之中一定有一個在撒謊。怎麼辦?

都説法官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搞清楚兩件事就OK了,判決書裏兩個板塊,一個叫“本院查明”,一個叫“本院認為”,説白了就是事實審查加法律適用。但這兩門功課其實都不簡單。我在法院乾的時候,很多時間不是在運用我堂堂教授的學問去解決法律適用,而是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像個偵探似的去查明真相,弄得我時常仰天長歎:俺這哪裏是在判案,分明就是在破案!

就拿這事兒來説,法官就得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非常複雜是吧?有人甚至還主張,實在查不清了就上手段,在民事訴訟中動用測謊儀……腦洞大開有木有?所以呀親愛的同學們,法律人不是那麼好當的,作為一個法科學生,你們從現在起就要培養自己敏鋭的觀察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有足夠的細緻和耐心,去應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

當然,光會推理,是當不好一個法官的。法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你還得擁有系統、全面、優秀的專業知識。回到這個案子,如果用完上面那些手段,案情仍然撲朔迷離,那其他方法就得登場,比如運用證據規則,通過舉證責任的分配來接近事實。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誰應該負舉證責任?有人説,原告不能僅依據銀行的轉賬憑證就提起訴訟,他至少還得説清楚這錢是怎麼轉到被告賬上去的吧?所以一旦被告説了NO,原告就得繼續承擔進一步的舉證責任。

可也有人説,是你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那被告不能光講故事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才是。待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之後,原告再來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你看,這原本分明是個民法合同法上的糾紛,可是這時候需要你調動的,卻是訴訟法上的腦筋。

所以,同學們,念法律一定要全面,知識要系統,專業要紮實,不能光練實體不講程序,也不能光説理論不聯繫實際,要海納百川兼收幷蓄,各種營養都要吸取。例如具體到上課這件事兒,萬不可因為老師講的東西然並卵你就翹課打瞌睡。須知,法學院的課程設置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那些在你現在看來味同嚼蠟面目可憎的玩意兒,在你需要構築的知識體系裏其實都是不可或缺的。

還説案子。我們現在姑且採納第二種意見,把舉證責任按到被告頭上,但是有人提出來了,這可能不公道。假如這個張三真是個壞蛋,他明明是轉賬還人家李四的錢,現在又胡説是他出借給人家。那李四豈不是冤死了?可是如果你這麼去假設,同樣的不公平也會發生,因為,如果李四是個壞人呢?諸位,討論到這一步工夫已經在詩外了。

我們已經上升到了法哲學的層面,我要跟你探討的已經是人性善惡、誠實信用、公平正義這樣的高精尖,需要你施展的已經不是教義學上的定理定律而是方法論上的價值判斷利益衡量。説到人性的假定,實話説我有時候真的會很悲觀地認為,如果人心壞了,規則再好也枉然,所謂防君子不防小人,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可是你能否就因此而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摩人呢?

你看,法學其實就是人學,這也正是我們法律人皓首窮經,把自己整個生命和全部熱情都獻給法學的動因之一,是法學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要跟你説,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地選擇了法學、選擇了這個法學院,一旦走進了這扇門,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和投入,因為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分所在。更何況,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門講求公平正義、人情練達的藝術,法學實在值得你耗盡一生去尋味和追求。

最後,也是我今天最想講的,其實不是法學本身,而是一個專業之外的話題。既然已經説到了人與人的關係,那我感興趣的就是,法律人應該如何相處。我剛才一直在講“法律人”,在座的各位,將來出去肯定不會都去做了法官或者法律學者,你們可能是檢察官、可能是律師、可能是企業的法務,甚至有可能去從事了其他的職業。但是,只要你有過法學院的教育背景,大家就都屬於法律共同體,就都是法律人。

我來之前特意去網上問了問“度娘”,關於法律共同體的詞條是這麼寫的:這一羣體由於具有一致的法律知識背景、職業訓練方法、思維習慣以及職業利益,從而使得羣體成員在思想上結合起來,形成其特有的職業思維模式、推理方式及辨析技術,通過共同的法律話語(進而形成法律文化)使他們彼此間得以溝通,通過共享共同體的意義和規範,成員間在職業倫理準則上達成共識,儘管由於個體成員在人格、價值觀方面各不相同,但通過對法律事業的認同、參與、投入,這一羣體成員終因目標、精神與情感的連帶而形成法律事業共同體。

我必須向這位撰寫者致敬,他寫得確實太精闢了,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法律人,最理想的共同體。但是在我自己的體會裏,法律人之間的相處,似乎並不這麼和睦,我們熟悉的情境是,學者看不起法官檢察官,覺得他們不懂理論,只會胡來,課堂上拿某個判例或者某個司法解釋開涮,常常是教授們的拿手好戲;反過來,法官檢察官們也不大看得上學者,覺得你們只尚空談,根本不解決現實問題。總之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彼此之間有形無形地壁壘分明;更可怕的是有意無意地還要刻意保持彼此之間的界限和距離。

比如有一次我在法學院做講座介紹我參與制定的一個司法解釋時,居然清晰地聽到最後一排有個人跟他旁邊的人説道:(他顯然並不介意我聽到)“這傢伙已經徹底被(法院)同化了!”這老兄一定覺得,我是學者隊伍裏可恥的叛徒,已經完全站到對立面去了。他大概覺得,作為一個學者,就算做了法官,我也應當與後者保持距離,應該始終是一個批判者甚至搗亂者。可是我想問:這樣真的好嗎?

我不否認,作為法律人共同體,我們彼此的關係裏除了思想的融合和理念的一致之外,當然也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甚至激烈對抗。但肯定不是像這哥們希望的這樣在情感和陣營上的劃清界限。這段時間連續出了一些事情,令我反覆苦惱於一個疑惑:如果我們法律人尚且要這樣無視規矩互相傾軋,怎麼指望這個社會走向法治?就拿對待裁判的態度來説吧,案件一定有輸有贏,理性地看,這是規則使然,如果我們願意把紛爭交給法院裁判,背後的機理就是對法庭的尊重,就是對於法官作出的絕對不可能只會對自己有利的結果的接收。敗訴者之所以敗訴是輸給了規則,不是輸給了法官。不幸的是,我經常遇到的抱怨是,當事人包括法律人常常會認為,是法官太“黑”!

這很要命。我不否認我們的司法制度需要改革,我也不否認法律人當中肯定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但是如果只看一點不計其餘,將個別的污點塗抹到全體甚至形成對這個羣體的基本判斷以至於要同仇敵愾,這個社會肯定出了毛病。在網上的段子體寫作裏,我們陸續看到過同學謝室友不殺之恩,醫生謝患者不殺之恩,法官謝當事人不殺之恩,律師謝對方不殺之恩,就連交個朋友,還得謝前任不殺之恩!這樣的世態人情即使極端,也足以讓人不寒而慄!當然,今天這個場合不適宜深入探討這樣的課題,我今天只發感慨。

“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原本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精髓,我衷心地希望法律人在法律共同體內能夠率先實踐這個夢想。一個戾氣橫生的社會,誰都不會過得舒坦。法律人有義務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從法律共同體開始,為社會提供引領。

那麼,就讓我們在這裏再次共勉,為了我心中的法律人目標,為了法律共同體的真正達成,為了法治中國的美好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7

一個國家,如果缺乏有智慧、有教養、無所畏懼的律師,將會十分危險。考驗政治制度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戰爭,另一種是法律衝突。訴訟是常規之道,是和平的規則之治,不可抑制,因為背後體現着國家的最高權威。但是,如果爭議的問題太大、太複雜,除了訴諸戰爭,別無他法。當然,戰爭是殘酷的,會撕裂一切,讓整個國家面目全非。國家生活也會完全不同,很可能會滑向恐怖的深淵。律師的職責就是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政治紛爭,如同立法或司法判決化解或避免戰爭衝突。每一代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你們將要自己決定,如何才能最後、最完善地解決這些問題。你們也會堅持通過平等、誠實的投票,得到公眾的明確授權。但是,選舉中的腐化,一直存在,如果持續下去,將是致命之殤,會導致革命,或者政治衰敗。在這種致命威脅面前,所有其他的危險,都相形見絀。

觀察政治前景的可靠標準,關鍵在於有沒有衰敗跡象,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國的衰亡,需要一個過程。任何歷史學者都無法斷言,美國不存在政治衰敗的丁點兒跡象。作為一個民族,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與生俱來的缺點,是我們從舊世界帶來的可惡的遺產。我們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逐漸擺脱。我們最大的問題,源自英國貴族統治下的弊政,它是政府部門腐化的惡劣先例,英國民眾對此似乎習以為常。……通曉歷史文獻,是治療政治悲觀主義的良藥,歷史上不少國家,都通過艱苦改革,達到政治自由頂峯,實現民眾安居樂業、天下大治。……你們可以想想古希臘,智慧女神降臨雅典衞城,她既充滿智慧,又戰無不勝。但她不是因為不可戰勝而充滿智慧,而是因為充滿智慧,所以不可戰勝。

優秀的律師同時也是真正的賢人,誠實而高尚的人格是其最珍視的品行,他通過人生的奮鬥、考驗與規訓,磨練自己的品性。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發展自己的潛能,如何利用我們的能力去幫助他人。自我修養固然重要,但修養的最高目的是與人為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享受,但是稍縱即逝;為他人造福所帶來的快樂,卻永遠不會消退。

當你們作為法律家慢慢老去時,回憶起自己一生的成就,接受旁人的讚頌,為自己真誠的付出備感榮耀,因自己堅定的判斷而驕傲時,該是何等心滿意足、何等自得其樂。

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幾個星期前,紐約市律師協會剛給一位年長而受人尊敬的老會員獻上真誠的祝福,從1829年至今,他已經整整執業60年。他剛成為律師時,紐約的法律還很弱小,也很簡單,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更是付之闕如。他經歷了我們法律的成長時期,當他開始執業時,紐約州的所有判決彙編可以放在今天的女式行李箱裏,從一個巡迴區拉到另一個巡迴區。修訂後的紐約州法尚未生效,民眾的需求也很簡單,當然法律也很簡陋。他進入法律界,如同走進了植物園,植物不多,分門別類,都貼好了標籤。……他儘量承擔法律工作,參與重大案件的辯護,幫助主要客户,在律師協會中顯示出領袖羣倫的卓越法律技巧。……這位老先生已經84歲高齡,受到同僚們的一致稱頌,他就是施裏曼先生。

我想再舉一個例子,告訴你們英國曆史上一位偉大法律家的人生軌跡,他的傳記中體現的行為準則並不抽象,都是活生生的現實。他的工作和生活為我們、也為具有類似經歷的人,提供了榜樣。他一生所面臨的環境確實非比尋常,因為他以最大的忠誠和善意服務他人,但卻毫不同情政府。他是徹底的愛國者,具有無與倫比的法律才能,性格友好和善,心地純良。我想,你們一定猜得到,我指的是馬修·黑爾爵士。他的一生,是我們所有人的範例。他生於1620__年,年輕時鐘情於體育運動,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心血。有一天,他的師傅出於自己的目的,對他説,他已超過師傅,不用再學了。黑爾信以為真,結果在與他人的比賽中大敗而歸,財產損失嚴重。黑爾由此認識到,體育運動只能當作實現更高目標的手段。此後,他一心撲在法律上,完全沉浸其中,平均每天讀書16小時,幾乎因此送命,後來才不得已減為每天6小時。當他想放鬆一下時,就看看數學、哲學、歷史與神學……

終其一生,在任何困難面前,黑爾都毫不退縮。他曾為被控叛國的貴族辯護,當總檢察官以慣常的方式威脅他不要跟政府作對時,他回答説,他是在依據政府制定和承諾的法律辯護,他在履行自己的律師職責,不懼怕任何威脅。

黑爾既是出色的律師,也是偉大的法官。雖然是保皇黨人,但仍答應為克倫威爾政府服務,他視克倫威爾為篡位者,但卻相信,任何時代都需要合理的政府,任何時代都需要保護財產,需要公正的治理。克倫威爾無法容忍其獨立精神,卻也無可奈何……

黑爾尤其看重履行司法職責時所應該遵循的準則,這些準則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其中一條是,痛恨所有的私下請託。除了在公開場合,任何人都不應該為判決之事找他。另一條準則是,在判決中不偏不倚,既不同情窮人,也不偏袒富人。同情心是法官內心中最隱蔽的敵人,它像天使一樣,外表慈愛無瑕,將人引入歧途。總之,黑爾可謂一位不知疲倦、勤奮努力之人,他是法律大師,他所不瞭解的法律,一般沒人能知道。在庭審過程中,他是極好的聽眾,具有無與倫比的耐心,是優秀的法官。他為人正直、心性純良,富有吸引力,對待家人朋友異常温和,是一位真正虔誠的x。與很多傑出法律家一樣,他對學生尤其負責,用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他對學生的忠告,至今仍值得借鑑。他説,“我必須告訴你們,在閲讀與學習中應該掌握一種方法,就算記憶再好,也無法長久保持,無法在數年之後重新記起所學的內容;因此,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反覆誦讀,温故知新”。……這些睿智的詞句,寫於兩百多年前,到今天我們依然受用,今後也一定有用。

至此,我已經向各位簡要介紹了這位法律界的楷模,黑爾正如政界的喬治·華盛頓、哲學領域的牛頓,值得我們學習……

畢業班的諸位先生,從好朋友的角度出發,我必須再多説兩句。在過去兩年裏,你們的老師已經引領你們進入人生的未來航道,教導你們成為正直的成功人士,不僅僅是賺錢的機器,而是要志存高遠,成為真正全面發展的人。我們之間的交往,友好而融洽,毫無芥蒂。老師們竭盡所能地教你們,你們也認真向學,不負所望。昨天,你們還是我的學生,今天,你們已經成為我的同道,我們心懷同樣的理想,肩負同樣的使命。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攜手向前,與你們分別,讓我備感遺憾,師生之情難以言表。但我相信,在你們進入職業生涯之後,一定不會忘記在哥倫比亞的學習、生活,也不會辜負老師們的期望。你們也要相信,你們也會一直留存在老師們的記憶裏,兩年的朝夕相處,已經將我們緊緊凝聚在一起,無法拆散。在這離別時刻,我謹以喬治·威瑟的詩作為祝願,送給大家:“有些思緒太過深沉,難以表達;但又是如此強烈,難以抑制”。

懷着深情與遺憾,我們就此別過。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8

大家畢業的這個中國政法大學,在我國法學教育界,排名通常前三名。你們是國家的精英,你們將要掌握國家的權柄,決定當事人的命運乃至國家政策走向。無論你們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倒,國家和人民,對你們寄以厚望,在你們的身上,寄託着中國的未來。希望大家永遠銘記入學時的誓言:“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

中央正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國家戰略。在一個有着幾千年人治傳統的社會,實現法治化轉型,需要數代人為之奮鬥幾十年。x一個人,能完成這個艱鉅任務嗎?李總理一個人,能完成這個艱鉅任務嗎?這是全民的任務。我們法律人,不僅自身要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法治建設,添磚加瓦,而且要喚起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從而建設一個富強、民主、自由、法治的新國。如果你們放棄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我們的教育,就徹底失敗了。

四、追尋你真實的幸福

我有時想,人為什麼會迷失自己?我從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中,找到部分答案。他描述法國大革命前的巴黎:“不借一切代價發財致富的慾望、對商業的嗜好、對物質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為最普遍的感情。這種感情輕而易舉地散佈在所有階級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與此無緣的階級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會使整個民族萎靡墮落。”我們古人用四個字概括這一現象,叫做“利慾薰心”。

十多年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大家興奮不已,我卻一再質疑,因為身邊的水沒了。我們從薊門橋到昌平,路過沙河、清河、白浮泉。清河的水,還清嗎?沙河的水,還在嗎?白浮泉又在哪裏?北京最近將人口最高值,限定在2300萬,依據是什麼?——以水定人。中央政治局上個月開個專題會,討論在全民中推進綠色生活方式。

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不是要求大家做苦行僧。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不要被權力和財富迷失本心。財富和權力,並不必然帶來幸福。

x大前,我曾經和一個縣委書記談天。他説:每天晚上都有二到三桌的應酬,苦不堪言。我認識一個地產商,他説經常晚上到十一多,拖着疲憊的身體上牀休息,忽然接到某個官員的電話,讓他去喝酒,其實是讓他買單,他恨得不能哭。

人的稟賦、志趣和才能,千差萬別。花有千種,人有百樣。並不是每個人都善於控制權力和財富。多少人因為權力和財富而身陷囹圄?你要認清你自己,認清你的才能和志趣,追逐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別人認為你應當幸福的生活。我認識一些權貴,我認為他們並不幸福,只不過陷入權力和財富的羅網,無力自拔。財富不是硬道理,權力不是硬道理,幸福才是硬道理。

半個多月前,我到麗江,在玉龍雪山下,在一個納西人的村莊裏,拜訪一位朋友。他租下一個古木參天的大院子,住在那裏,看閒書,喝普洱。我問他,以前做什麼工作?他説在上海做證券。三十多歲,辭了工作,遠離繁華的都市,到了古城麗江。起初只是想試試換一種活法,後來再也不想回去了。我的朋友野夫,因為某種原因,曾經生活很落魄,而今已是世界著名作家,而他現在也住在大理。

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反省三次,這是聖人做的事,容易失眠,常人做不到,但每隔一年半載,反省下自己,尋回迷失本真。這是必要和可能的。

同學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你們的時代開始了。

未來的幾十年,中國社會的矛盾將會更加尖鋭,你們重任在肩。但無論你們成功還失敗,母校都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歸來。

最後贈詩一首,給諸君送行:

薊門橋頭聽雨聲,

陽關唱罷舉離樽。

堂上不聞庭上見,

法律人要仗劍行。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9

今天我們以無比激動的心情在這裏慶祝法學院20__屆480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即將開啟人生新的征程。在恭喜祝賀祝福之際,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靜,我們一起度過的日子依然歷歷在目。你們可曾記得,在院長茶座上,有同學提出法學院廁所不夠乾淨,希望院長把廁所衞生搞好;有同學提出明理樓前自行車停放太亂,希望院長把自行車擺好;有同學的電腦在圖書館丟了,希望院長善盡保安的職責。我問那位提出廁所衞生問題的同學,你從小到大有沒有在家裏搞過廁所衞生?他説沒有。我説那太遺憾了,如果一個年輕人連家裏廁所衞生都沒有搞過,這是否説明你的成長有重大缺憾?是否家長太過溺愛,把你成長的機會和空間都給剝奪和佔有了?然而家長不需要再鍛鍊,再成長了,你卻十分需要!當然,這位同學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很好。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法學院給你提供鍛鍊的機會,讓你彌補一下缺憾!請你自己組織同學們共同搞好公共廁所衞生,形成一個制度,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法律人的一項基本功夫就是,建構可長可久的制度體制。我不想讓你們錯過、放過生活當中每一個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這也是育人。至於如何把自行車擺放整齊,我也不想剝奪你們鍛鍊的機會。法律人的基本思維就是秩序,要善於形成合理秩序。自行車都是你們的,你們都是學習法律的,如果你們無法維護好自己停放自行車的秩序,將來如何維護好國家的憲法法律秩序,如果治理好一個地方、一個單位?至於丟電腦的同學,我很同情,但是我告訴這位同學,如果你連自己的電腦都看不好,將來如何把世界、把國家或者一個地方、公司交給你,讓你治理,我們能放心嗎?

總之,對於你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我的回答總是很簡單,肯定你們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關心集體,這也是法律人的基本素質和擔當,但只要你們能夠自己解決的,學院就堅決不剝奪你們鍛鍊的機會,讓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再者,法學院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你們也是法學院的成員,本來就有責任解決學院的問題。參與式、合作式培養,挫折式、摔打式教育而不是保姆式育人,就是清華法學院的培養理念,我們絕不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鍛造你們人格、品行、德性和意志力的機會。當然,誰提出問題、誰負責解決問題的結果是,院長茶座後來提問題的同學就越來越少了!希望你們能夠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不要以為老師太狠。

這一屆畢業生人才輩出,湧現了許多英雄豪傑,取得了很多不平凡的成績。有些同學醉心學術,創新理論,著書立説,為法治中國建設獻計獻策;有些同學組建公益社團,深入基層,錘鍊自我,奉獻社會;有些同學積極參加國際國內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為學院、學校和國家爭光添彩。還有很多同學選擇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報效祖國。今年我們第二次評選院長榮譽畢業生,極其艱難地選擇了12名優秀同學,祝賀你們。但是我要説,那些沒有評上的同學,在座的480名同學,你們都是法學院、是院長的榮譽畢業生!法學院的光榮和夢想要靠你們全體去實現。在此,我衷心感謝並祝賀你們!

當然,你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也要歸功於你們的老師和家人。請同學們與我一起,也向辛勤培養你們的老師、還有全天候給你們無私支持的家長親友表達最衷心的感謝!

今天各位從清華大學畢業,成為有知識的人。中國古人把掌握知識的人叫做讀書人,又叫做士人、國士,今天叫做知識分子或者學人。無論叫什麼,你們註定是一個出類拔萃的羣體,承載着與眾不同的使命和責任。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歡迎各位新同學的到來!學院讓我作為教師代表致辭,這於我是個難事,因為我雖然在這裏念過書並正教着書,但我沒有在這兒讀本科,也沒讀博士,更不是中國法的老流氓,我無法以親歷者的感受説些幾年後仍能觸動你們內心的話。那我只能從觀察者的角度談談你們應有的學習態度,供你們參考。

我先講我們院的兩位畢業生。

一位是90後本科女生。從大概率來看,成績好的本科生女生佔多,但這個女孩子不是。我記得在大二給他們上課時,她找我説,她喜歡閲讀、寫作和實踐,但不喜歡按部就班的考試,她的考試分數都不高,在大傢伙又都向高分看齊的大環境下,她很苦悶和恐慌,不知該如何前行。她同時給我兩樣東西,一份是她出版的小説,一份是她寫的讀書筆記,透過華麗的文筆,它們細緻地寫出她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我對她説,不要被分數遮住你行進的方向,只要你善待才華,跟着自己的好奇心努力前進,你可能在學業成績上不靠前,但你在事業上會成功的。的確,她持續地保有好奇心,並保持探索未知的勇氣,在畢業後創業,現在她的公司在業界頗有名氣。

再説一位80後博士男生。他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是我們院的本碩博,在讀博的同時還在德國讀博,畢業後順帶到另一個著名高校做了博士後。在他讀研時,我教的債法,他常有問題,能看出這些問題是他反覆思考和追問的結果,體現了濃濃的好奇心。他好奇不僅在書本知識,還在愛情和生活,他從生活中發現了大量的素材,並由此出發寫作和發表了不少出色論文。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作支撐,在他畢業時,有不少知名法律院校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可以説,有好奇心,有敢於探索未知的勇氣,讓他一路走來,春暖花開。

同學們,我之所以講這兩位,不是希望你們模仿他們,去創業或學霸,而是想説,到北大法學院讀書,書本和分數很重要,但不要讓教科書遮蔽你的好奇心,不要讓分數蓋住你探索未知的勇氣。到這裏讀書,是你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你們也是學院最寶貴的財富,你將因此會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不是説,你來了,你就會美好和寶貴,你只有努力,通過老師和同學,通過閲讀和思考,通過觀察和實踐,發現、保持和培養自己的好奇心,並有探索未知的勇氣,你才會有更好的、更多的可能性。而我相信,在北大法學院的寬容和自由的氛圍中,我們每位老師,定會加倍呵護你的好奇心,加倍重視你探索未知的勇氣,因為你的每次提問或質疑,也在催生我們的好奇心,促使我們反思和探索,這就是教學相長。

同學們,好奇心是最寶貴的,你要善待它。也許,它就縈繞在你腦海,那就不要猶豫,抓住它,讓它帶你努力前行。也許,它會埋藏在你心中,那就不要遲疑,挖掘它,讓它指明你前行的方向。只有這樣,你自己才會變的更強大,你才會坦然面對那一次不理想的成績、那一次掛科、那一次被拒,因為你的好奇、思考、探索和勇氣在提醒你,你的價值不在這一次一時。你要知道,這裏曾出了個李總理,將來也會有個你!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吧,腳踏大地,眼觀世間,讓你的好奇心帶着你!加油!

最後,祝願同學們在新學期學習進步!祝願各位老師身體健康!

謝謝!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11

一、失意時,要耐得住寂寞

1975年12月,我十一歲,國小四年級。老師忽然帶領我們“反擊右傾翻案風”,批鄧小平,説他“翻案不得人心”。國小生,連左右都不太明白,知道什麼“右傾”和“左傾”?“案件”是什麼東西?他為什麼要翻案?我們只明白一條,他不是好人,不得人心。一天放學回家,忽見住房的牆上,刷上醒目的標語:“將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進行到底”。我當時想,這底有多深?象旁邊的河溝那麼深,還是象水井那麼深?想了一分鐘,想不明白,我就去玩了。不到一年,毛主席去世。再過半年多,1977年7月,鄧小平復出,任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主管並開始了教育改革,而我們曾經批判他,真是嚇死寶寶了。原來這“底”只有一年半深,而且,他很得人心。

我對小平同志,有一點極為佩服。x期間三起三落,曾經下放到江西工廠勞動。他經常散步,鍛鍊身體,靜待世變。等到復出的時候,他73歲,神采奕奕,紅光滿面,而毛主席此時已年老體衰,説話都困難。如果他沒有健康的體魄,就不可以領導中國改革三十年。這説的是大人物。

下面説我這個小人物。1984年,我在縣城的機關工作。因為年輕,不明世事,很快就讓一位領導不高興。現在想來,他其實也沒大毛病,只不過染有小官僚的惡習。阿諛奉承,拍上壓下……得罪領導,是官場大忌,他不讓我入黨。在機關工作,不能入黨,意味着不能進步。有一次,我和他單獨談話,問他憑什麼?他説了一些官話,我年輕氣盛,説了一句大話:“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大話説出去了,但有什麼用呢?領導不久採取行動了。縣裏成立一個臨時性機構,叫“黨的組織史辦公室”,編寫我縣黨的組織發展史。理由冠冕堂皇:“這項工作很重要,是組織對你的考驗和鍛鍊。”實際上就是流放。組織史辦公室,沒什麼事做,同事們上班就喝茶和下棋,那時我才24歲,前景暗淡。有一天,偶然聽説國家有一個律師資格考試,沒學過法律的人,也可以考。我覺得機會來了。找幾本複習資料,別人喝茶我看書,複習三個月,考取律師資格,後來又考上北大研究生。我們組織史辦公室在年終工作總結中,特地寫了一條:去年,我辦還為國家培養了一位人才。

我回家鄉,合肥著名的刑辯律師請飯。席間閒談,發現我倆原來是同一年參加律師考試。他自豪地説,那年他考了第一名,我笑着説,第二名在此。而我的那位領導,現在應該還在監獄裏。

大家即將踏上事業的征途,臨別之際,告訴大家個人的第一個人生經驗:人生總有失意的時候。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失意時,你要耐得住寂寞。不放棄,不懈怠,尋找你的機會。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二、得意時,要經得住浮華

我考大學時,因為護士筆誤,將身高填錯了,身高1.67米寫成1.47米,我只好讀了物理專科,巢湖師專。地方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生,發展空間總是受限的。同學裏發展最好的,做到了我們合肥市某區一把手。同學聚會時,他總是眾星捧月,指點江山,意氣凌雲,不知收斂。前年,他跳樓自殺了,傳聞涉及經濟問題。我還有一位最好的同學,官場上春風得意。三十出頭,做了副縣長,後來做了更大的官。他是個重舊情的人,對我很好。我回鄉他時常張羅一桌飯。他好客善飲,風趣幽默。酒過三巡,妙語連珠,滿桌生風。有幾次,他找我拚酒。結局總是這樣:他問,你服不服?我説:我服,我服。他笑眯眯地放過我,去征服別人去了。

我們家鄉的習俗是,請客一定要讓他喝好。x大前,官場風氣不正,酒風盛行,他大約難以免俗。前幾年去世了,剛滿五十,肝癌。直到如今,我常常憶起他,我在薊門橋還請過他。他的英容笑貌,宛在眼前。每每想起他,我就想到魯迅的詩:“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故人云散盡,我亦等輕塵。”

我博士同學中,兩位做了大官,一位正部,一位副部,如今也都進去了。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有可能一時失去準星,陷入整體無意識。納粹的德國,侵華戰爭時期的日本,大躍進時期的中國,無不如此。當社會整體混沌時,多數人隨波逐流,主動地迎合或消及地被挾持,一時間泥沙俱下。此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畏浮雲遮望眼。人在得意時,總有人阿諛奉承你,精神賄賂你。開始,你可能有所警覺,時間一久,習以為常,忘乎所以,以為自已才華蓋世,可以左右乾坤。其實,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每個人,只是微塵。暴風雨會在不經意間,忽然降臨。

我的一位研究生,今年畢業去了某國家機關,他就坐在你們中間。幾天前,同學們請我吃飯——“謝師宴”。我送了他一餅茶,一本書。書上面題了一行字:“常在海邊走,就是不濕鞋。”我也將這句話,送給所有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的同學。白居易有首詩,題目叫做“輕肥”,專門描寫官場得意之人: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我的人生第二個經驗是:人在得意時,要經得住浮華。

三、保持你的赤子之心

大家年青,雖然身上不免落上世俗的塵埃,但總體上心地純潔,單純善良,有着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和抱負。但慢慢地,一些學生就世俗化了,放棄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可怕是的,最後將追逐權力和財富,作為生活的目的。

我在煙台大學做過一屆班主任。三年前,他們將我拉到班裏的微信羣裏,後來我退出來了。因為個別當官的同學,眼界狹窄,俗不可耐。北京的同學勸我説:“老師,你別和他們生氣。地域所限,沒有辦法。”

我倒不認為,身處地方,就一定眼界狹窄。但身處官場,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和職業麻木,這就需要警惕了。幾天前我在微博上放了篇小文章“法官為什麼心狠”,文中説道:

“二年多前,我到外地,一羣學生請我吃飯談天。一位在刑庭工作的女生對我説:老師,我覺得自己的心,怎麼越來越狠呢?我説:是啊,當年上課時我就提醒過你們。長期從事司法這種職業,會使人形成職業麻木,心越來越狠。説實話,我對自己多年來的這一判斷,並無內心確信。但屢屢發生的事實,又一再印證了我的判斷。這是為什麼?

我想到了以下原因。公檢法人員,大多來自升斗小民之家。入職之初,仍然記憶着普通人民失敗和困苦,弱小和無奈,努力和希望……點點滴滴,仍在心頭。但入職時間越長,他們與普通人民交住漸少,檢法人員相互交往日多,互相發酵和激勵。他們看到的,更多是卷宗裏一張張冷冰冰的證據,一條條幹枯的法律。天長日久,他們變了。他們更相信懲罰和報復。他們相信,刑罰會保護秩序,會保護更大的社會利益。他們忘記了,刑罰同樣會破壞社會秩序。刑罰導致家庭破碎,子女失教,夫妻離異,父母失侍……在他們心目中,這些無足輕重,這都是罪有應得。他們忘記了,天生犯罪人其實很少,大多數犯罪都有社會原因。他們見多了,他們麻木了,他們聽不見了。

同學們,你們來自於人民,希望你們將來即使深居九重,富可敵國,永懷赤子之心,不要忘記普通人民的掙扎與辛酸,不要放棄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法學院典禮致辭 篇12

各位同學,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再以階級鬥爭為綱,不再政治掛帥,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心全意謀發展。經過35年的努力,今天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績有目共睹。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帶來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迷失方向、缺乏規則的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中華民族精神的流失和價值的錯亂:我們是否變成了只追求物質享受和財富積累,沒有其他更高的價值追求?中國人過去恥於談錢,現在似乎只談錢、貪錢?古人講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今日中國的君子去哪兒了?有人説中華民族的精神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儘管言過其實,但是國人普遍缺乏理想和價值追求,事事功利化、利益化卻是不爭的事實。正因為民族精神和法治規則的丟失,一個富起來的中國社會才產生那麼多問題:貧富懸殊急劇擴大,社會嚴重商業化,有商業而無經濟,一切能否存在、有無價值的標準就是看它值不值錢、值多少錢。權力肆意尋租,不願意進入法治的籠子接受約束,社會腐化墮落,貪腐漫延無邊,幾乎無孔不入,正在侵蝕國家的肌體。那些飄逸的庸俗、敏感的麻木、勇往無前的後退;一個個乾淨有序的小家庭與外邊大環境的雜亂無章“相映成趣”;那些住着豪宅、開着豪車、缺乏教養、為富不仁的暴發户;那些來自禮儀之邦滿世界撒錢、隨地吐痰、不會排隊、不懂禮讓的遊客;那些喪盡天良、製造帶毒嬰兒奶粉和食品的不良商家;特別是那些極其殘忍的犯罪、沒有底線的暴力以及那些面對邪惡卻明哲保身、眼睜睜看着犯罪發生而不敢拔刀相助,甚至寧可任人宰割也絲毫不奮起鬥爭的冷漠的人們我們的社會怎麼了?有個漁夫與魔鬼的故事,我們是否像那個漁夫一樣不小心把裝有“物慾”這個魔鬼的瓶子的蓋子給打開了,魔鬼跳出來了,才導致今日物慾橫流,人心不古?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文明除了物質進步外,還有比物質進步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努力通過道德養成、倫理宗教、詩琴書畫、政府規制、立法司法等等只有人類才有的精神建設、靈魂塑造和制度構建,在不斷證明自己不同於一般動物,努力不把自己混同於一般動物。追求物質享受,那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本能,並不能把人與動物區分開來。

我們過去常説,中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其實今天我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全社會道德倫理和社會責任意識日益下降以及規則缺失、國家治理體落後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日益被提升、沒有止境的物質慾望與環境資源能源空間極其有限和資源財富分配不合理之間的矛盾。今天中國最缺什麼?我認為最缺兩樣東西,一是缺乏精神支柱;二是缺乏規則法治。

正因為如此,中共x屆三中全會才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再追求GDP掛帥。我們必須在維護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同時,重塑民族精神,促進公平正義,建設法治中國。這是中國面臨的又一重大歷史轉折,是未來30年、50年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和追求。同學們,這就是你們今天走出校園,要肩負的兩大重任。第一,重塑踐行民族精神,建構民族精神家園。第二,促進公平正義,建設法治中國。法治問題已經談了很多,我重點談談民族精神的傳承、重塑和踐行。

今天的大學已經不能壟斷知識和技能,評價大學教育成敗、好壞的標準不僅僅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看你有沒有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大學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靈魂的守護者,是正能量的培育地、傳播地。大學培養的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技術能手,更重要的是培養國之棟樑、民族脊樑,培養國家的“佈道者”、民族精神的守護者和塑造者。你們在清華學習最大的不同是,在這裏你們可以學到更多的“道”,明白更多的“理”,而非僅僅是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你們即將開始的工作,不是打醬油、敲邊鼓、跑龍套,而是履行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使命。當此重大歷史轉折之際,清華學子要給國民以信心、以勇氣和力量,要成為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僅帶領民族致富,更重要的是致強,精神上要致強,民族精神不能跨。

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很多解讀,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使命,歷史責任。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受過國家最好教育的你們不是一般的匹夫,你們承載着最最重要的國家使命和歷史責任。看到不公不義的現象,你們無權埋三怨四,無權指責別人,因為你們才正是那些應該被埋怨、被指責的人,誰讓你們沒有治理好國家,沒有引導好民眾?

二是團結合作,仁愛天下。都説中國人不團結、不合作。20年前我們籌辦法學院時就暗下決心,中國人一定要改變相互拆台的惡習,一定要相互幫助,互相補台,同愛天下,謀求雙贏。其實我們本來就有四海一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傳統美德。成就大事業者,從來不是單槍匹馬,孤軍奮鬥,都是最善於團結人,最有感召力、親和力、情商超羣的人。

三是正己正人,敬人敬己。古人強調讀書人要先正己,再正人,做正人君子;還要自尊自重,慎獨、慎言、慎行,敬重他人,悲天憫人,堅守氣節,堅守底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如果你暫時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什麼貢獻,最起碼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獨善其身的人,做一個脱離低級趣味、有良心良知的人。

1924年6月2日《清華週刊》發表梁啟超先生談話《清華底成敗與中國底安危》,他説,“往後中國底世界,簡直可説是清華底世界。將來中國弄底好,固然是清華學生底功勞,弄不好也就是清華學生底罪孽。清華與國家有極密切連帶關係。”他還説,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清華的大門不是隨便進的,也不是隨便出的。能否為民眾立德,為民族立志,為社會立信,為天下建法治,為萬世開太平,你們的責任逃避不了。法學院的學子們,勇敢地承擔起你們的國家使命和歷史責任吧:重塑民族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謝謝你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lm86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