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講話稿精選 >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精選6篇)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精選6篇)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1

鄭州一中四季都是花開的時節:迎春花開了,紫荊花開了,杏花開了,桃花開了,牡丹花開了……時間相接,香氤滿園。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的還是石榴花,早就祈盼着、等待着她的綻放。而今她已經開的一園芬芳。猶如你們18歲的青春,紅花綠葉,滿樹流彩。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精選6篇)

石榴,有着如火如荼的青春、有着飽滿甘甜的果籽。16,有着逢六大順的吉祥、有着水闊帆滿的風頭。所以你們稱自己為鄭州一中石榴屆(16屆)校友。

三年是人生的一個片段,當閲盡滄桑的時候,當耄耋之年的時候,三年或許成了模模糊糊的歲月膠片,也或許仍是銘刻難忘的清晰記憶:同桌的一注目光,師長的三言兩語。在雨打芭蕉、茶室小憩、月明星稀的時候,你突然捕捉到那一縷眼神,那一掬情長。

最近我在校園網上看到了13屆校友任冠南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我與一中——關乎生命、愛情和自由》。不僅有一種體味人生的成熟,一片披肝瀝膽的率真,更有“基於自由的自律、基於自由的自然、基於自由的自信、基於自由的自立、基於自由的自愛”, 冠南的文字乃是對鄭州一中精神的解讀。解讀有眾多版本,同學們各有自己的版本,這些版本之間有相同相似的地方,正因為相同相似,才有了鄭州一中人的風骨。也有相反相異的地方,正因為相反相異,才有了鄭州一中精神的博大和活力。

“自主、自強、自省”構成了鄭州一中精神。它建立在“喚醒自主意識、提高自主能力、培養自主精神”的教育理念之上。自主從意識開始,到成長為能力再到形成精神,應該是中國小階段中青少年的成長史。但當下自主卻成了教育的最大缺失!當學校以掌握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教師以設計出訓練路徑和方法為任務,學生以記誦、訓練為學習方式,學生的心智世界中,就只能留下消化了的和未消化了的知識記憶。沒有作業就不會學習,就不會上自習課,成了高中一年級新生的共同問題!鄭州一中主體課堂以最大化的個性學習和最精要的教師指導相結合為設計思想,通過重建教學關係和學習方式,重新分配學習時間,為學生提供了最好的教學過程。鄭州一中反對餵豬般的催肥增重式教育。孰不知,創造力和學習興趣的幼苗,只能在自主精神的沃土裏長出來。沒有了自主,學習的小船説翻就翻。

自主難,自強更難。自主的行進中有更多的狂風暴雨、黑暗孤單。自主的火焰會被狂風吹滅,會被暴雨澆熄,會被黑暗的孤單吞噬。要想走的遠、走的穩就要有自信和頑強。從自主走向自強,是精神成長的第二次蜕變。自省是最難達到的境界。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情況會千變萬化,需要人們調整修為,才能臻與完善。這個世界信息很多,道理很多,理解的人也很多,但堅持實幹的人很少,勇於自省的人很少,敢於修正的人很少。“人貴有自知之明”説的就是自省之難,難能可貴在解剖自己的勇氣!醜陋之處要敢於正視,疼痛之處要勇於忍受,只有直面醜陋與疼痛才會有大擔當,大格局,大作為!所以自省是建立在自強之上的,它是精神成長的第三次蜕變。自省還要懂得示弱和謙卑、知道進退和權變,識顧大體和大局。沒有自省,就沒有“又新、日日新”的長盛不衰。自省的精神就是進步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脊樑的精神!

南開之父張伯苓先生在一次抗戰勝利的茶話會上,當得知平津兩市被懲處的漢奸中,沒有一個戰前南開的畢業生,他得意的説:這比接受任何勛章都讓我高興。這句話點燃了我對你們最奢侈的希望:做未來的科學家和領袖,做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即便做一個公民,也都是不辱家風的孝子,都是嵌着“自主、自強、自省”基因片段的一中校友!

同學們升入大學或直接到職場上去,會平添許多新的感受:周圍某些人的傲慢和輕侮,同學或同事們的擠壓和競爭,學習或工作的單調和勞苦,生活消費的清貧和窘迫,學業的艱深和沉重。在這種時候,你想退卻了嗎?你陷入絕望了嗎?你不能退卻!你不能絕望!人生都會體嚐到千滋百味,若你十二分的努力了,你就等待吧。人生很多時候真的需要等待,熬過冬季春天就來了,熬過黑夜旭日就來了!四季交替、日夜相間,善與惡、美與醜、快樂與痛苦、雄性與雌性……上帝總是把對立的東西打包給人類。

所以自然界告訴我們:咖啡苦中有甘,茶湯澀中有香。前人告訴我們:苦盡就會甘來。“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着説出來。”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台詞。不管什麼情況,不管什麼階段,你們一定要有目標,要義無反顧的向着目標大踏步前進,目標越遠大,路途會越長,不要企圖朝發夕至,很多人的失敗就敗在了耐力上。生活是一種過程,生命的意義其實就是體驗出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並在一種幸福酶的催化下慢慢咀嚼出幸福來。“好事多磨”,磨的就是過程,人在逼近目標而未達到目標的時刻,才體會到那個涅槃的境界。

羅曼·羅蘭説一個人應有的生活哲學是“能唸書時你念書,能做事時你做事,能戀愛時你戀愛,不可強為,不可放棄。”盤點三年的一中生活,不知道你做了哪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留下了哪些該留和不該留的遺憾!一位上大學的校友説:校長,我給你説兩句話,第一句是一中三年該做的我都努力做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談場戀愛。第二句是如果讓我回鄭州一中重來,我覺得還要把這個遺憾留下。話説的意味深長,頗有禪意。記得我在有些場合悄悄給你們説過,高中不要早戀,因為這是把書念好的時期。現在和你們要分手了,我要大聲告訴你們:大學既是讀書又是戀愛的時期,你們不要放棄這個機會!

金庸的小説裏有一個故事:一個少年遇到一個姑娘,姑娘的母親拜託少年,送姑娘去崑崙山找父親。崑崙山萬里之遠,但少年真的跋山涉水,歷經艱難險阻在崑崙山找到了她父親。父親要感謝少年,少年説:我是送你女兒的,送到了我就該走了。這個少年叫張無忌,少女叫楊不悔。我不知道張無忌是否畢業於鄭州一中,但他表現了鄭州一中教育的兩點品質:一、“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教育責任感。二、做了就做了,做完就走人,不藏一點私心。鄭州一中師生三年成兄弟,有許多感人的事情和暖人的語言,現在要分手了,都不要説感恩。既然是兄弟,所有的好都是兄弟間應該做的事!相遇與作別有很多種場面,俠客們的作別就這麼簡簡單單:“送到了,我該走了!”多好!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2

鄭州一中四季都是花開的時節:迎春花開了,紫荊花開了,杏花開了,桃花開了,牡丹花開了……時間相接,香氤滿園。我知道你們最喜歡的還是石榴花,早就祈盼着、等待着她的綻放。而今她已經開的一園芬芳。猶如你們18歲的青春,紅花綠葉,滿樹流彩。

石榴,有着如火如荼的青春、有着飽滿甘甜的果籽。16,有着逢六大順的吉祥、有着水闊帆滿的風頭。所以你們稱自己為鄭州一中石榴屆(16屆)校友。

三年是人生的一個片段,當閲盡滄桑的時候,當耄耋之年的時候,三年或許成了模模糊糊的歲月膠片,也或許仍是銘刻難忘的清晰記憶:同桌的一注目光,師長的三言兩語。在雨打芭蕉、茶室小憩、月明星稀的時候,你突然捕捉到那一縷眼神,那一掬情長。

最近我在校園網上看到了13屆校友任冠南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我與一中——關乎生命、愛情和自由》。不僅有一種體味人生的成熟,一片披肝瀝膽的率真,更有“基於自由的自律、基於自由的自然、基於自由的自信、基於自由的自立、基於自由的自愛”, 冠南的文字乃是對鄭州一中精神的解讀。解讀有眾多版本,同學們各有自己的版本,這些版本之間有相同相似的地方,正因為相同相似,才有了鄭州一中人的風骨。也有相反相異的地方,正因為相反相異,才有了鄭州一中精神的博大和活力。

“自主、自強、自省”構成了鄭州一中精神。它建立在“喚醒自主意識、提高自主能力、培養自主精神”的教育理念之上。自主從意識開始,到成長為能力再到形成精神,應該是中國小階段中青少年的成長史。但當下自主卻成了教育的最大缺失!當學校以掌握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教師以設計出訓練路徑和方法為任務,學生以記誦、訓練為學習方式,學生的心智世界中,就只能留下消化了的和未消化了的知識記憶。沒有作業就不會學習,就不會上自習課,成了高中一年級新生的共同問題!鄭州一中主體課堂以最大化的個性學習和最精要的教師指導相結合為設計思想,通過重建教學關係和學習方式,重新分配學習時間,為學生提供了最好的教學過程。鄭州一中反對餵豬般的催肥增重式教育。孰不知,創造力和學習興趣的幼苗,只能在自主精神的沃土裏長出來。沒有了自主,學習的小船説翻就翻。

自主難,自強更難。自主的行進中有更多的狂風暴雨、黑暗孤單。自主的火焰會被狂風吹滅,會被暴雨澆熄,會被黑暗的孤單吞噬。要想走的遠、走的穩就要有自信和頑強。從自主走向自強,是精神成長的第二次蜕變。自省是最難達到的境界。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情況會千變萬化,需要人們調整修為,才能臻與完善。這個世界信息很多,道理很多,理解的人也很多,但堅持實幹的人很少,勇於自省的人很少,敢於修正的人很少。“人貴有自知之明”説的就是自省之難,難能可貴在解剖自己的勇氣!醜陋之處要敢於正視,疼痛之處要勇於忍受,只有直面醜陋與疼痛才會有大擔當,大格局,大作為!所以自省是建立在自強之上的,它是精神成長的第三次蜕變。自省還要懂得示弱和謙卑、知道進退和權變,識顧大體和大局。沒有自省,就沒有“又新、日日新”的長盛不衰。自省的精神就是進步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脊樑的精神!

南開之父張伯苓先生在一次抗戰勝利的茶話會上,當得知平津兩市被懲處的漢奸中,沒有一個戰前南開的畢業生,他得意的説:這比接受任何勛章都讓我高興。這句話點燃了我對你們最奢侈的希望:做未來的科學家和領袖,做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即便做一個公民,也都是不辱家風的孝子,都是嵌着“自主、自強、自省”基因片段的一中校友!

同學們升入大學或直接到職場上去,會平添許多新的感受:周圍某些人的傲慢和輕侮,同學或同事們的擠壓和競爭,學習或工作的單調和勞苦,生活消費的清貧和窘迫,學業的艱深和沉重。在這種時候,你想退卻了嗎?你陷入絕望了嗎?你不能退卻!你不能絕望!人生都會體嚐到千滋百味,若你十二分的努力了,你就等待吧。人生很多時候真的需要等待,熬過冬季春天就來了,熬過黑夜旭日就來了!四季交替、日夜相間,善與惡、美與醜、快樂與痛苦、雄性與雌性……上帝總是把對立的東西打包給人類。

所以自然界告訴我們:咖啡苦中有甘,茶湯澀中有香。前人告訴我們:苦盡就會甘來。“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着説出來。”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台詞。不管什麼情況,不管什麼階段,你們一定要有目標,要義無反顧的向着目標大踏步前進,目標越遠大,路途會越長,不要企圖朝發夕至,很多人的失敗就敗在了耐力上。生活是一種過程,生命的意義其實就是體驗出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並在一種幸福酶的催化下慢慢咀嚼出幸福來。“好事多磨”,磨的就是過程,人在逼近目標而未達到目標的時刻,才體會到那個涅槃的境界。

羅曼·羅蘭説一個人應有的生活哲學是“能唸書時你念書,能做事時你做事,能戀愛時你戀愛,不可強為,不可放棄。”盤點三年的一中生活,不知道你做了哪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留下了哪些該留和不該留的遺憾!一位上大學的校友説:校長,我給你説兩句話,第一句是一中三年該做的我都努力做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談場戀愛。第二句是如果讓我回鄭州一中重來,我覺得還要把這個遺憾留下。話説的意味深長,頗有禪意。記得我在有些場合悄悄給你們説過,高中不要早戀,因為這是把書念好的時期。現在和你們要分手了,我要大聲告訴你們:大學既是讀書又是戀愛的時期,你們不要放棄這個機會!

金庸的小説裏有一個故事:一個少年遇到一個姑娘,姑娘的母親拜託少年,送姑娘去崑崙山找父親。崑崙山萬里之遠,但少年真的跋山涉水,歷經艱難險阻在崑崙山找到了她父親。父親要感謝少年,少年説:我是送你女兒的,送到了我就該走了。這個少年叫張無忌,少女叫楊不悔。我不知道張無忌是否畢業於鄭州一中,但他表現了鄭州一中教育的兩點品質:一、“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教育責任感。二、做了就做了,做完就走人,不藏一點私心。鄭州一中師生三年成兄弟,有許多感人的事情和暖人的語言,現在要分手了,都不要説感恩。既然是兄弟,所有的好都是兄弟間應該做的事!相遇與作別有很多種場面,俠客們的作別就這麼簡簡單單:“送到了,我該走了!”多好!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3

首先,祝賀同學們完成了全部中學學業,成為新一屆畢業生,同時成為最年輕的校友。

幾天前的大學聯考,是你們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驗。雖然今天還不知道結果,但我相信你們會取得優異成績。當然,我知道,不論成績如何,你們本人還有你們的家長都不會滿意,你們心中有更高的目標,你們的努力永無止境。

但我想對你們説,即使你們的成績真的不理想,也沒有什麼,這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普通側面而已。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要素,不是過去的路徑,不是上什麼樣的大學,而是她的人生目標。

對於一個行進在旅途上目標堅定的人來講,他或她所選擇的路徑可能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唯有遠方的終點。最短的捷徑未必能使人欣賞到最美的風景。道路越是崎嶇漫長,他或她所欣賞到的美景就越多,這些路途上的美景才最能使人令人感到內心的充實和滿足。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意思是説,最悲慘的人生不是遭受了多少苦難,而是在晚年時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東西。也許這裏所説的就是生命的意義。

作為過來人,在這樣的場合總要和你們談談未來人生。雖然這不免有些流於俗套,但也有一點兒必要性。今天的活動主題是“始終”,意思是説,中學時代的“終”正是新的人生階段的“始”。唐人魏徵説過,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我想當代尤其是這樣。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樣化的時代、多樣化的世界裏,每個人在每天都面臨着許多可以選擇或者被選擇的機會。機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正因為機會如此多樣而豐富,才為許多人提供了半途而廢見異思遷的理由,輕易地放棄,又輕易地選擇。

今天,是你們20xx年學校生活的結束。你們的父母很早就對你們進行投資,開發你們的智力。你們之中很多人很小就開始接受各種訓練,藝術方面的,體育方面的,還有各種知識方面的。你們之中一定有人曾經輕易地選擇、又輕易地放棄過。每一個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絕頂、智力超羣,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和幸福。

但是,怎樣才能成功和幸福呢?

人們常常將人生比作馬拉松。其實人生馬拉松和體育馬拉松有着本質不同。首先,人生馬拉松不是一場比誰跑得快的比賽,勝利的標誌不是你第幾個抵達終點,而是你是否抵達終點,抵達終點者不分先後,都是勝者。正因為這樣,起跑位置對每個人來講並不重要。

其次,人生馬拉松不是一場相同方向和相同路線的長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的路線,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進方向和方式。停下來充實一下內心,靜下來思考一下未來,是人生馬拉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歸根到底,人生是漫長的過程,不是短暫的競技,一時的快慢先後對人生全程來講沒有決定性的意義。

因此,不要總和別人爭比一時的輸贏。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與人之間無法比較。活得充實而富有意義,這才是我們的人生目標。

上面的話題涉及到了成功和幸福。這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概念,但又並非具有百分之百的相關性。成功的要訣是什麼?今天,我越來越堅信,在諸多的影響成功的因素當中,智力不是首要的。

我的回答可能會令人感到意外。我認為,成功的要訣不是要看一個人有多聰明,而是要看一個人有多傻。一種傻里傻氣的執着與堅持,一種不顧世俗名利的執着與堅持,一種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外人無法理解的執着與堅持。

我見到過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有學術領域的,有商業領域的,有創業者,也有做管理工作的成功者,他們身上都是帶有這樣的傻氣。只有傻人才能真正懂得這樣簡單的成功要訣:不論你做什麼,哪怕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都要把它當作事業,當作信仰,甚至當作生命,堅持和堅定地做下去,自始至終不動搖,不放棄,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做到世上獨一無二,做到世上無與倫比,這就是成功。簡單地説,成功的要訣就是堅持,就是始終堅持。在我看來,只有傻人才會這樣做,只有傻人才天生懂得這個要訣,也只有這樣的傻人才能取得成功。

下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傻人能幸福麼?幸福的要訣又是什麼呢?我的回答同樣也會令人感到意外。我相信這樣的傻人一定是幸福的。幸福的要訣不是獲得財富名利。同學們,我相信你們的未來會温飽不愁。在温飽不愁的前提下,幸福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充實。獲得精神充實的方式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做出對社會和他人有意義的創造。

其實,獲得幸福的要訣很簡單。讓你在每一天都有所創造,讓你每一天的生活充滿意義,讓你每一天都能與他人和社會交換關愛,這就是幸福。幾年前,我曾給四中的同學提出了18條建議,其中一條建議就是,“養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的習慣:例如幫助一下別人,或是讓別人高興。自己要想明白為什麼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意義何在?”

我之所以向同學們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我明白並且希望每一個同學也明白,幸福歸根到底不是在感官上獲得滿足,而是在精神上獲得意義。這與一個人是否擁有財富、名望和地位無關,他可以是一個平凡的、普通的人。

同學們!今天是你們在學校學習的最後一天。在與你們分別的時刻,我想引用古印度詩人迦梨陀娑在《沙恭達羅》中的一句詩,作為對你們説的最後的話:不論你走得多麼遠,你永遠也走不出我的心,這如同夕陽中的樹影,無論它多麼長,也永遠連着樹的根。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4

各位來賓、各位家長、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

今天是新醫的盛大節日,我們歡聚一堂,共同見證和分享豐收的喜悦。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學有所成的299名研究生、3284名本科生和115名專科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成長成才的老師和家長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母校的廣大校友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醫六月,校園青翠,桃李飄香。這些天,拍照留念的不捨,斑駁了師生依依惜別的情懷;鏡頭定格的瞬間,記錄下同學們拔節生長的青春。寒來暑往,春華秋實,從教室、圖書館和實習醫院的勤學苦練,到暑期“三下鄉”廣闊天地的勇於實踐;從體育館的吟唱高歌,到綠茵場的揮汗如雨;從明德廣場的清晨朗讀,到琴湖小徑的相約漫步……腦海再現的這些往日時光,如同一串串珍珠,把青春歲月凝結成最美好的永恆。

這些年,你們在青春張揚中脱掉稚嫩,在與同學朋友的相處中發現自己,在學習知識技能中學會思考。與此同時,父母增多的皺紋,老師漸染的雙鬢,恰好丈量了你們從青澀到成熟的歷程。我們欣慰地看到,你們成長了,成才了。王婉、師晶晶、趙永強、胡軍平、蘇茜、陳陸豔、任曼曼、祝小麗、朱婷軍等9位同學分別在全國高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全國護理專業臨牀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種國家級賽事中表現優異;百餘人次在全國大學生志願者活動中獲得嘉獎。你們中有185人榮獲“河南省優秀應屆大中專畢業生”“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三好學生”“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有957名學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新醫為你們自豪,你們在新醫經歷的成長、收穫的知識和結下的友誼,將成為躍馬揚鞭、築夢遠航的力量,請同學們把這種拼搏進取精神和陽光自信心態帶走,讓它伴隨你走向人生新的輝煌。

此時此刻,我們深深知道,正處於轉型發展期的母校,離家長和師生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師資水平、辦學條件、管理能力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感謝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培養,你們的信賴時刻提醒我們只爭朝夕;感謝同學們這些年的包容和理解,請同學們把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留下,你們的赤子深情,正是促進學校發展的動力;感謝我們的老師,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默默堅守,辛勤付出,用教師的大愛培養有情懷的學生,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有老師們的支持,學校創建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醫科大學信心百倍。

大學生活的結束,掀開的是人生新的篇章,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這是永遠的軌跡。作為新醫的學子,畢業後如何做人做事,這是我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有人説一個人事業的高度取決於做人的深度,這話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安身立命之本,首先當是做好人。做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會有千千萬萬個答案。而此刻,我想給大家的建議是:涵養大氣,做一個大氣的人。

什麼是大氣?大氣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老子在《道德經》中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概括成一個詞,那就是我們理解的“大氣”。這種大氣就是眼界寬,思路廣,氣勢強,格局大,我們常説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就是大氣的最高境界,是從容大方、胸有成竹的氣量,是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通俗地説,大氣是讓人感覺到你有堂堂正正、坦坦蕩蕩、信得過靠得住的人格魅力。大氣是面對不公時的淡然一笑,遭遇委屈時的坦然承受,面對算計時的泰然達觀;是抉擇時的眼光,困頓中的堅守,工作面前的擔當。

大氣是積極進取的態度。網上有三個建築工人砌牆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有人問三個正在砌牆的建築工人:“你們在幹什麼呀?”第一個人説在壘牆,第二個人説在蓋一間房子,第三個人説在建造漂亮的房子,並憧憬此時工作的地方未來將變成美麗的花園。十年後,第一個人仍是一名建築工人,第二個人成了設計師,第三個人已創立了公司。這個小故事啟示我們:看問題的態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眼界,面對同一環境,不同的心態造就不同的未來。只有心懷遠大的夢想,全身心投入,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大氣是看淡得失的謙讓。謙讓是一種美德,謙讓會讓你贏得別人的尊重,獲得友情和財富,更能獲得逆境中伸出的援手,它可以化衝突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出自安徽桐城的一個歷史典故。據傳清朝宰相張英家人與鄰里發生三尺宅基地爭執,家人寫信求京城張英主持公道,張英回覆家書: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收書羞愧退讓三尺,鄰家人亦退讓三尺,這樣,便有了一條聞名遐邇的“六尺巷”,成為千古美談。這段佳話也成為以禮待人、恭敬謙讓的一個寫照,這是古人用家風涵養大氣的典範,流轉至今,激勵後人。

大氣是海納百川的胸懷。詩人雨果説“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強調,一個人“要有胸懷,能容人容事”。一個大氣的人,必須容得下事,對於忠言逆耳要聽得進,要明是非,知進退;一個大氣的人,必須容得下人,不僅要容人之長,不去妒忌;也要容人之短,不去嫌棄;更要容人之過,不計前嫌。唐太宗李世民廣羅天下英才,信人以賢,用人以才,待人以禮;“魏徵進諫”的許多故事至今依然傳誦。正是唐太宗的“大氣”風範,成就了一代賢明君主,也創造了輝煌的“貞觀之治”。

大氣是對精於算計的不屑。北大中文系的錢理羣教授發明了一個很有名的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指的是那些高智商、精於算計、個人至上的年輕人。這些人有知識、有技能,為求榮華富貴而不惜損人利己,甚至為虎作倀。而大氣的人,不屑於工於心計,不屑於精於算計,始終保持認認真真的態度、堂堂正正的氣度、瀟瀟灑灑的風度,以宏觀的智慧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百歲老人楊絳先生説道:“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是楊絳先生歷經百年風雨,親歷社會變遷,用智慧看透世間美好與故事,用一顆寬容的心,坦然地接納人間酸甜苦辣,傾其一生始終保持樂觀豁達、從容優雅,贏得人們的尊重與愛戴。

大氣是持之以恆境界。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老子説: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持之以恆,目標始終如一是大氣的一種境界。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先後被譯成英、法、俄等十餘種文字,成為國際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藥典。李時珍完成這部鉅著用了20xx年的時間,三次改寫,才最後成書。屠呦呦自1969年以來,通過無數實驗,在1972年提煉出青蒿素,20xx年獲得諾貝爾獎,用四十年的時光做了一件具有極大價值的事情。面臨無數挫折和失敗,不忘初心,永不言棄,成功也就成為必然。

大氣不是霸氣。霸氣之人往往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雖氣吞山河,卻霸氣十足,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大氣不是傲氣。傲氣表現出來驕傲自大,盛氣凌人,有意無意踐踏別人的尊嚴。王陽明説: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為子而傲必不孝,為臣而傲必不忠,為父而傲必不慈,為友而傲必不信。曾國藩也説: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大氣高於義氣。講原則、講規矩的義氣當然可取。然而,現在社會中,狹義的“義氣”成了“為朋友兩肋插刀”,把江湖習氣帶進工作,帶進生活,為人義氣,卻不講原則、不講規矩。在生活上、工作中,沒有底線,藉助“哥們義氣”,貪小便宜,謀小利益,敗壞社會風氣,最終害人害己。

大氣不是與生俱來的。涵養大氣,須得歷經世事的磋磨、歲月的砥礪、思想的震盪,方能超脱世事、感悟人生、昇華思想。涵養大氣,一靠讀萬卷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曉天下事,自然大氣了得。自古以來,凡是大氣者多半有大學問、有大智慧、有大胸襟。二靠行萬里路。見多識廣,才可能視野開闊、氣度非凡。所謂“行萬里路”,就是要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敢擔當、幹大事。三靠擇善人而交。古人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多與大氣的人交友,自然就會志存高遠,成就事業。

同學們,臨別之際,依依不捨。泰戈爾説過:“無論黃昏把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是和根連在一起,無論你走得多遠,我的心總是和你連在一起”。學校永遠是你們的根,今天揮別新醫,你們永遠是“新醫人”!母校會時刻關注你們、牽掛你們、祝福你們!

衷心祝願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花好月圓!祝願所有同學都能成為大氣的人! 謝謝大家!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五中援手學校的領導們:

您們好!

多雨的七月,正是我們盤點過去,點擊未來的時節,今天我們能聚在一起,召開第五國小第七屆畢業典禮,在此感謝第五中學為我們提供的寬敞舒適的會場,感謝五中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五中的老師們:你們每天朝來夕往,默默敬業的身影,五小的孩子們已經看到眼裏,記在心中,早已經印下了五中勤奮進取的的印記。上五中上學是孩子們的期盼。

孩子們,您們是幸運的,在五小的六年時光裏,你們歷經了大量讀寫,2+1雙技普及,和網絡教學農遠教學的浸潤,伴着每天的讀書聲,問好聲,唱歌聲,在勤奮體驗中我們懂得了文明,知道了謙遜,學會了理解,做到了勤奮,在變更中體會歲月的拔節,風景的料峭,尤其是你們不辱使命,在今年的畢業考試中,三科居於全市前列。這當中有多位教師指導你們,您們此時一定感慨很多。是啊,就要離開朝夕相處的母校老師同學們,我們有太多的不捨,可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去吧,孩子們,放飛你滿滿的希望,起航前行,奔赴你理想的第五中學,在這裏你會領略別樣的紮實,作為你們的校長加朋友,我衷心的祝福你們。學業有成,一路順風,六年後有你們的好消息傳來!

下面和我宣誓:起立,今天我以母校驕傲,明天,母校為我自豪!

校長在高中畢業典禮的講話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家長,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儀式,歡送即將畢業的20xx屆高中學生。首先,我向圓滿完成學業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此付出辛勞的教職工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愛護、支持學校的家長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再過幾天,同學們就要走進大學聯考考場,經歷你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挑戰,你們的高中生活也就此結束了。高中畢業,標誌着你們將走向更高的人生階梯;戰勝大學聯考,意味着你們將書寫更美的人生畫卷。

同學們即將遠航。無論在校期間,你們曾有多少欣喜若狂,有多少焦躁不安,有多少由衷讚美,有多少憤怒抱怨,都正在過去。而那過去的事,都會變成甜蜜的回憶。我相信,你們將來不論身在何地何方,實中仍然會不時在你們的夢境或閒談中出現。因為,實中有你們永遠不再歸來的青春!但是,實中不能也無法註定你的命運,未來的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此時此刻,作為你們的校長,在今天高中生活的最後一課上,再講幾句心裏話。講話的主題詞確定為“文化”。

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首先講文化,是我思考了很久的結果。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時代,當我們背起書包走進學校時,村裏慈祥的長輩會説:“孩子們到學校學文化去了”。既使這些長輩有的是文盲,但他們把到學校的目的表述為學文化。走上校長崗位,我思考着學校應該給學生最珍貴的財富是什麼?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應當是: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就是希望同學們永遠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也就是做一個時刻關注未來、努力創造未來、穩健把握未來的人。

關於“文化”的定義很多,我比較認同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這個簡要表述。“人化”就是按照人的方式改變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帶有人文的性質;“化人”就是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來培養人、裝備人、提高人,使人的發展更全面、更自由。

由此我們可知:文化並不是在人之外而獨立存在,更像是“顏色”,它使任何人的活動都具有色彩。借用黑格爾的一個比喻來説:文化像是洋葱頭,它的皮就是肉,肉也是皮。也就是説,文化總是有很多顯形的“體”,每一種體的形式下都負載着隱形的“魂”。

文化之“體”,就是人的社會生活本身。文化之“魂”,就是指人在文化活動中所追求、所把握的方向和尺度,其核心是價值或價值觀念體系。人類有史以來所做的“有形之事”都大體相同,無非是生產生活、社會交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但由於“做法”不同,才造就了各種不同的文化樣態和傳統。可見,“做法”比“做什麼”更能代表靈魂,“做法”造就文化的特質和麪貌。

談文化,就意味着在世界萬物中,我們永遠要以人為本,面向人、理解人、為了人;文化是由人“活”出來的,靠人“做”出來的,不是單憑“想”或“説”就能造就的。

同學們,我們講文化的重要性,講做一個有文化人的重要性,就是因為你們要走進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必須有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文化自覺,本質上是一種主體意識的清醒和自覺。文化擔當意味着,要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定位自己。不泥古,不崇洋,不迷權,不媚俗,不畏強,不凌弱,不怕像誰,也不怕不像誰,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我想讓同學們將來不管行色如何匆匆,這些畫外音總在內心響起……

一、努力提高哲學素養

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巴士底獄曾經感慨地説:“是兩個人消滅了法國!一個叫伏爾泰,一個叫盧梭,都是哲學家。”路易十六這句話的含義是:改變觀念就是改變世界!面對世界的態度比掌握多少知識更加重要!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首先是一個具有哲學素養的人,才有可能稱得上真正的文化人。一個人如果沒有哲學素養,就像一座雄偉壯觀的廟宇沒有神像一樣,空空蕩蕩,徒有其表。許多人將哲學理解為“愛智慧”,但哲學不只是對智慧的熱愛,而且它本身就是智慧。

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進行哲學思想的提升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思想成全人的偉大,思維成就人的創新。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聰明人,而不是糊塗者、混日聊天者、自覺不自覺的助紂為虐者;一個能抽象思維的人,才是一個能撇開事物的具體現象而提取其本質的人,從而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同學們都知道“曹衝稱象”的故事,也都知道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的故事。幾乎一樣的故事,前一個歷經歲月,作為課本,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兒童的聰明榜樣,而後一個成為科學殿堂中閃閃發光的明珠,作為科學定律無時無刻不在造福人類。在曹沖和阿基米德之間,實際上只有一步之遙,這就是抽象思維。所以,未來的日子裏,你們的學習、科研和工作,一定不要停留在“曹衝稱象”的水平上。

二、永遠保持一份純真

我從不擔心你們沒有理想,或者理想不夠遠大;我總是更多擔心,你們能否坦然面對真實的現實生活。在未來競爭激烈而且日益理性的年代,我希望你們能保持一份純真。所謂純真:一個是對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個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切有效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人自己要為自己的生命尋求一種意義,自己要為自己確定在世間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式。惟有當你的靈魂成為你自己的導師時,你才是真正走在你自己的路上了。不要把生活變成一項志在必得的競賽,生活不是競賽。生命的獎賞遠在旅途的終點,而非起點;不要總是拿自己同別人比,無論是昨天的同學還是明天的同事,除非你想把自己變成別人的影子,把生活變成自己的煉獄;不要被一些著名高校的牌子壓得喘不過氣來,沒有地方規定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就不能平庸,也沒有地方規定非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就不能成功!記住你父母親的話:“平平安安就是福。”有所追求但不刻意,渴望成功但也接受平凡。因為:不是一切努力都沒有結果,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結果,更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結果。

你們在樹立自己理想雄心的同時,首先必須界定什麼是自己的成功。真正的理想往往在 激情之後,它同堅忍相伴,它同自信攜手。遭遇坎坷不平,千萬不要憤懣和抱怨,山野叢莽間的杜鵑才會讓你懂得什麼是怒放。當你抱怨時,你就在毀滅你的當下,就正在失去創造和享受生活的這一刻。如果你看不清這一點,你就不會有幸福,也不配享受幸福。

三、堅韌頑強守住自己

我從不擔心你們沒有才華,我擔心的是你們能否珍重才華的運用。未來的航程,最危險的不是漩渦、暗礁、驚濤、駭浪,而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壬女妖”。她曾用迷人的歌聲誘惑那無畏的水手,導致過往的船隻觸礁沉沒。這種誘惑,在中國的未來,可能尤為突出,與此相關的就是守住自己。學校會增加你的知識,但知識不等於德性。千萬不要以為拿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就以為自己是個明白人、是個君子了。你們要知道,君子的界定是行為主義的,不是自我想象的——正如莎士比亞所説:在惡棍心裏,自己也是個大好人。

誘惑,它挑戰着一個人的德性和操守。如果沒有或不足,或有僥倖心理,你就把握不了自己,容易忘乎所以,隨波逐流,一不小心也可能混跡於成功人士。但要想憑此成大事,自古以來,門都沒有。

守住自己,走你們應該走的最長的人生道路。在實現理想、走向成功的路上,要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成功無法複製。真正的理想,不論大小,最終都要靠成果來兑現,否則,最多隻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對這個世界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的願望表達,甚至只是一通大話、一張空頭支票。

四、潛心閲讀大家經典

想到你們即將走進國內外著名的高等學府,聯想到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我一直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為什麼當文明擴展時,傑出的個體反而減少了;為什麼當知識變得每個人都容易獲取時,天才反而再難見到;為什麼當不存在較低等級時,較高等級也不復存在了。我想,這原因固然與物質、技術有關,但更在於人避卻思考、耽溺安樂和自我放失。在這種慵懶與散漫中,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漸漸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弄和放逐。而這些,恰恰經典裏最多,甚至就是經典最顯著的徽標。

經典的定義無須論證,那些歷經最糟糕的攻擊而得以劫後餘生的作品就是經典。不要將經典侷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上,許多人文社科類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學著作,都應該成為你們閲讀的重點。

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他給人比一個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從生命的深處增加生命。它堅持要我們放棄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後去獲得原來不屬於我們的寶貴經驗,還有我們平凡人生所永遠不能遭遇的嶄新體驗。你們要把時間花在閲讀心靈最偉大的作者的作品上,他們的聲音值得你去傾聽。

五、打造合宜生活方式

康德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責任不是製作書本,而是製作人格;我們要贏得的不是戰役與疆土,而是我們行為間的秩序與安寧,真正大師的傑作是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重要範疇不僅僅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更有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定的生活方式。縱觀世界發展變化,我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程度,是以生活方式涵蓋領域擴大和層次提升為標誌的。全球化的實質就是“以一種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構我們的生活方式”,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也就是“以一種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構我們的生活方式”的過程。

眾所周知,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兩個目標就是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但這兩個發展不能自動發生轉化關係,其必不可缺的中間環節就是人的生活方式的變革。你們不要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侷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層面,要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呈現出全面性、豐富性。

同學們!作為你們的校長,在這個時刻,我不説保重身體、刻苦學習之類的話。作為志向高遠的你們,你知道命只有一條的涵義,你知道該怎麼辦;你知道刻苦從來都是局外人對“刻苦者”的行為概括,而不是“刻苦者”的自我感受。

人是在流浪的經驗中總結出了“祖國”這個詞,從本質上説,祖國是一種珍貴的懷念。我想“母校”這個詞何嘗不是如此呢?!孩子是自己的好。同學們,我愛你們!這份承諾沒有任何的修飾和限定。當你心裏痛苦酸楚時,就找那些在夜深人靜時流淚痛哭過的人,傾訴、傾訴;當你再回母校時,我會在這裏長久地守候,即便是夜深了,也會給你們留着燈,留着門……

祝福孩子們!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jingxuan/dwlr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