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國旗下講話稿範文——在實踐中成長

國旗下講話稿範文——在實踐中成長

(第十一週):國旗下講話<在實踐中成長>

國旗下講話稿範文——在實踐中成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仰望處處青山遍地綠,四眸莘莘學子近千人。踏着四月的春風,我們將迎來五四的激情,六一的快樂……在此,在四月最後一週裏,我能站在這裏代表成搏文武全校近千名莘莘學子發言,萬分榮幸,而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在實踐中成長》。

在宋代的時候,禪風盛行。人們主張在學習時脱離實際,參禪頓悟。有一位詩人吳可就這樣認為:

學詩渾是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閒拈出便超然。

“竹榻蒲團不計年”,就是要人們不接觸實際,靜心思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掌握了一些書本教條;用此法教人,就要誤人子弟了。

而同時代的詩人陸游則反對這種風氣,主張重視實踐。為此,他還寫了一首詩來教育他的兒子: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的後兩句則是從書本知識與實踐的關係着筆,強調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要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我國古代着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教育他學生時也説: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其大意是:要想成為人才,首先要有學識,廣泛閲讀詩書,其後可以學習從政的經驗和方法,如果不能融會貫通,就讓你在行動和實踐中去經歷、磨鍊。這也就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總結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行動和實踐是人成才至關重要的一環。

實踐是創造之源。列夫&#8226;托爾斯泰創作《戰爭與和平》,當他寫到俄法雙方在鮑羅京諾會戰的一段文字時,總感到描寫得很抽象、不具體,他決定親自去戰場考察一番。到了鮑羅京諾,他仔細巡視了這個歷史戰場的一切遺蹟,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記在心裏,還特地畫了一幅圖,標上一條地平線和樹林,標明各個村莊、河道的名稱,及當年 會戰時太陽移動的方向等。回到家裏,又把自己觀察到的印象同歷史文獻上記載的材料聯繫起來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邊,重新寫這段文字,這個會戰場面, 寫得不僅生動,且色調明朗、壯觀。

收穫源於實踐。自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有千千萬萬個偉大的科學家發現的任何問題,都需要用實踐來證明。在富蘭克林之前,人們對雷電一直沒有正確的認識。富蘭克林從一次電學實驗中受到啟發,斷定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了着名的“風箏實驗”。風箏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幾十釐米的細鐵絲,細鐵絲與放風箏的細麻繩相連。風箏穿入帶有雷電的雲層中,閃電在風箏上閃爍。一道閃電掠過,富蘭克林覺得自己拉着麻繩的手有些麻木。 “天電”被引下來了。後來他又用萊頓瓶收集了“天電”去做試驗,證明“天電”和地電一樣能被金屬傳導,能熔化金屬,能點燃酒精。從此,人們認識了閃電的本質就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

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正如列寧所説:“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現在的各中國小,都鼓勵學生們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這説明了老師們希望學生不僅只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希望學生們能夠在生活中、實踐中得到知識。如在我們成搏文武學校,也有很多同學投入到實踐中,許多同學把清晨第一聲問候送給同學和老師們,校園監督崗的學生各司其職,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等,這些不僅讓他們 “在實踐中成長,在成長中奉獻”!在活動中,同學們正體會着成長的滋味。走在實踐的大道上,我們付出着,同時收穫着,成長着,蜕變着…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積極的加入到實踐的隊列,把握好機會鍛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卓越、有生存能力的成搏人。並預祝各位同學這週期會考試考出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回報父母,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五一節快樂!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2011/4/19於成都成搏文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nl43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