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國旗下講話稿 >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

閲讀,是我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它使我增添知識,也豐富了我的情感。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精選18篇)

我已年過半百,尚記得幼年時候的事。因為家裏窮,吃飯都成問題,更看不到家裏有一本書。到了開始讀書的年齡,認識了幾個字,就經常跑對門的表哥家。表哥家有幾套古典名著連環圖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沒一個人説話,靜靜地邊看着動人的畫面,邊默讀下邊的文字。這就是我童年閲讀的開始。

到了國小高年級,聽好朋友講起了書本上的故事,是關於抗日英雄“史更新、丁尚武”的故事。他講得津津樂道、眉飛色舞,我更是聽得十分着迷。在我的懇求下,好朋友終於將《烈火金剛》這部小説借給我讀。這是我閲讀的第一部大書。讀完了一遍,還不想還書。因那時在家裏,還沒有收音機聽,更不用説看電視了。後來我把那本厚書又讀了一遍。在那個年代,能讀到一本書真不容易。接下來,國中畢業我就“上山下鄉”,幾年以後抽調進城工作。這時閲讀的機會多了,學校有閲覽室,自己辦有學校的借書證,還辦有xx市圖書館的借書證。這階段的業餘愛好還是看書的多,而我讀得最多的是歷史書籍。

轉眼間,幾十年時間過去了,我過的是平常生活,做的是平凡工作,但讀書還是繼續,不過閲讀的方法豐富了,比如有時在網上閲讀。而閲讀的書籍種類卻簡單了,文學類的書很少看,平時看電視多是看新聞、體育頻道和歷史連續劇;閲讀多是業務上的理論書籍,雖説上了些年紀,老眼昏花,但感到業務方面的學習是不能少的。

上了年紀,脾氣倒也倔了起來,有時看書也愛挑毛病。讀報紙上的一些文章,就時常説別人哪些語句説得不好,哪些詞語用得不當。一次和一位做生意的老同學會面,他説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來頭頭是道。細想起來,普通人不能説要把握政策,但理解政策是重要的,慢慢地我也就感覺到,像我們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人,政治、法治的事是完全值得關心的,要不然怎能把工作做到又好又快怎麼能跟上時代步伐?有了思想上的認識,再閲讀一些政治理論書籍,我就不感到枯燥乏味了。

每年的“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書籍”徵訂工作一來,我倔脾氣又上來了:是攤派嗎?雖説訂閲自由,不訂行嗎?像目前學生的分數還是那麼重要,那類“新課程”的理論書籍又有多大實效?近期訂了一本《新課程教學設計--音樂》,倒想看看它新在哪裏。翻開書本目錄細細一看,覺得很有新意,挺吸引人的。看第一章“音樂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把握與落實”,第二章“音樂新課程與教學方式的改變”,第三章“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體現”,接下來講到“綜合化與生活化”“感受與體驗”“表現與創造”,最後再談到教學評價。僅從書的目錄程序、步驟,我就感到了它具有科學性和新穎性。於是打算寫幾篇“讀後感”,就慢慢地品讀起來。文中從“案例”到“分析”,從“設計”到“再設計”,堅持教學實踐進行論述,有説服力,有引導力,才感到這正是專家的魅力所在。由此感到:在工作中有了困惑,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創新實踐,是多麼重要。閲讀會提高能力,會加深認識,會助你成功。

20xx年是xx市“教師閲讀年”,《xx培訓讀本》又擺在面前,這下可得好好領教教育專家的風采了。《xx培訓讀本》篇幅不多,不足200頁,但它收集了教育政策、教育理論、教學實踐等多種內容,內容豐富、題材獨特。該書前三章收集了教育政策、法規、理論等,雖説都有專冊專著,但這裏都能重點解讀、細緻評述,對提高教師的理解能力可以説有獨到之處。我更感興趣的是第四章“教學實踐”和第五章“師德楷模”的內容。平日裏,都感覺英雄、模範遠在天邊、高不可攀,而這裏的每一個教學經典、每一位楷模,多是身邊之人、眼前之事,於是又引起我對自己教學工作的思考--工作做好了,為什麼?工作做不好,又為什麼?看來,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幫助我提高認識。最後我要説一句話:讀書學習,伴我終身。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2

學生時代,我對童話故事和言情小説特別感興趣。1989年從師範院校畢業工作後,我把讀書的重點轉向了文學以及教育教學類。閲讀雜文是為了消磨時間和磨鍊文字功底,提高表達能力。但是我知道,國小數學教師讀此類書籍也只是業餘愛好而已,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飽讀教育教學專業書籍。

爸爸在世時一直告誡我們幾兄妹:“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他的這句話無意中成就了我的教書生涯。我總想“資之深則左右逢其源”,所以只要是專業書,都細細拜讀,參透其中的奧祕。

對教師而言,不管有多麼好的教學設計,不管有多麼高水平的教壇名師,你都不可能真正模仿它,因為那不是你內在的東西。教學是一個人內在文化素養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如也,教學就只能是個空架子。我非常喜歡蘇霍姆林斯基談及教師讀書時的一段話:“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在學生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説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這種“我要讀書”之境界正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

記得這樣一個比喻:“教師的知識就像一棵樹,專業知識是樹幹--最細實,樹根就是教師的文化底藴。只有樹根扎得深,樹冠才能枝繁葉茂。”所以,至今我仍執著地默默地努力讓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更穩。

由始至終,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是我的必修課。通過《素質教育全書》《德育原理》《國小數學教學論》《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專業書籍,我可以毫無顧忌地與名家對話,與大師交流。這讓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我的教學中得以盪滌,先進的教學理念得以萌生。近年來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曾多次參加全國科研課題《嘗試教學法的理論與研究》、xx市柳北區科研課題《國小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的研究》,理論與實踐聯網、教學與研究並舉;多篇教學論文、教育案例分別榮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獎勵。

書籍是成功的階梯,書籍是精美的食糧。閒暇時讀書,能為你增一點文苑漫步的情趣;憂鬱時讀書,能為你添一份從容恬淡的心緒;困惑時讀書,能為你尋一個柳暗花明的驚喜。朋友,多讀書吧,你一定會收穫多多。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3

自國小開始我就喜歡讀書,可那時候只能讀一些“小人書”而已。放學之餘,燒火做飯時,晚上睡覺前,我經常手拿一本“小人書”看得如痴如醉,愛不釋手。能擁有幾本“小人書”在今天不足一提,但在當時卻是令人羨慕之極。雖然“小人書”不能給我許多知識,但它卻似寶貴的精神食糧,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樂趣,教我辨別真善美,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

上中學時,學校有了圖書室,每週對學生開放兩次,還允許借書回家閲讀。因此,我就有機會能讀到許多書。每到圖書室開放日,我絕不會錯過機會,都要到圖書室閲讀自己喜歡的圖書,或者把書借回家。借到書我會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一頁一頁地看下去,一看就入迷,常常忘記吃飯與睡覺。讀書讓我知道了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事,瞭解了很多科學知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讀書使我的寫作水平大大提高,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師作為優秀例文在班裏範讀,當時的我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我嚐到了讀書的樂趣,從此更喜歡閲讀了。

考上師範學校以後,學校閲覽室裏的諸多藏書讓我感覺以前讀的書太少。由於書太多,但看書的時間太少,所以晚上我常常躲在被窩裏打手電筒看書。這期間,在老師的指引下,我開始看一些名著。如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還有比徹斯陀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同時還讀了魯迅的雜文,老舍、朱自清、冰心、三毛、席慕容等著名作家的散文。雖然有的書只是囫圇吞棗地看完,甚至不太理解故事的含義以及作家要表達的感情,但還是覺得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讀書讓我愉快而充實地度過了三年學校生活,也是我閲讀收穫最大的三年。

畢業後,在新的崗位上,工作開始變得忙碌起來。但不管有多忙,我仍抽出時間來看書,如時常陪伴我的雜誌《讀者》《演講與口才》都給了我很大幫助。《演講與口才》教會我在課堂上如何與學生交流,什麼樣的談話方式才受學生歡迎,怎樣提煉自己的課堂語言。《演講與口才》讓我獲得了知識與技巧,更讓我在教學上充滿了自信。

時代在不斷前進,科技在不斷進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意識到讀書對於教師的重要性。於是,工作之餘,我不斷閲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通過閲讀,我的教學理論知識日漸豐富,教學水平大有提高。工作20xx年來,我依靠自己積累的理論知識努力工作,還發表了不少文章。這些文章分別獲得國家級論文一等獎(一篇)、二等獎(四篇)、三等獎(一篇);省級一等獎.(一篇)、市級一等獎(一篇)等。成功讓我明白,是讀書讓我進步,讀書使我得到提高,讀書催我不斷奮進。《國小語文教師》《國小教學參考》《龍城教育》等書是跟隨我多年的老朋友,從它們身上,我不斷汲取豐富的養分,學到了許多東西,使我逐漸成長為業務比較過硬的教師。xx市教育局把20xx年定為“教師閲讀年”,我為這一做法叫好。我認為這是響應黨中央提出的新時期科學發展觀具體實踐的體現,是順應時代的要求。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網絡……有許多領域是教師沒有接觸過的,教師不知道的事情也許學生早已知道。因此,我們教師的權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課堂內外,學生隨性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把我們難住,有的問題甚至是當前的熱點和焦點。教師如果要適應這一時代特點,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應把讀書學習作為習慣,成為風氣。也許有的教師會説,我們平時的工作已經夠繁忙的了,哪還有時間讀書?讓我們看看朱永新教授是怎麼説的:“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和交流。讀書會讓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教育更加美麗。”可見,我們沒有什麼理由拒絕讀書。其實,只要我們忙裏偷閒靜下心來讀書,多多少少總會有收穫。

結合“教師閲讀年”,我認真讀了《xx培訓讀本》,從中加深了對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認識,感到教師責任之重大。我也深深地被“師德楷模”中的同行所感動。從他們身上,我進一步體會到了“靈魂工程師”的內涵。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多讀文學作品,讀一些當代文學作品,特別是有關兒童、青少年的文學作品。當然,閲讀還應該與時俱進,去閲讀學生喜歡的作品,去思考學生所想。這樣才能走入學生的內心深處,才能使學生喜歡你,從而喜歡聽你上的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我增長了知識,豐富了我的人生,提高了我的業務工作能力,讓我有了自尊、自信和自豪,讓我不斷地成長和提高。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知識匱乏、貧弱、蒼白的狀態;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使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

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僅要面對外部的挑戰,也要學會挑戰自我,以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要求。因此,我還要有計劃地去讀更多更好的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讀書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良好習慣和美好享受。教育前輩蘇霍姆林斯基已用實際行動為我們作了證明:教育的真諦在於“做”而不是“教”。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的精神生活中佔有的地位。

讓我們所有的教師都喜歡閲讀,共同成長吧!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4

小的時候,常常與圖書朝夕相伴、形影不離,可以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書迷。那時的我,一有空閒,就從懷裏、書包裏、枕頭下摸出一本心愛的書來,如飢似渴地讀着,如醉似痴。即使是課間十分鐘,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離開它們。圖書是我小時候特殊的愛侶,陪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伴我一天天長大。

童年的全部閲讀生活就在文字與圖畫之間一頁一頁地流過。打開記憶的閘門,英雄情節、兒時夢想、善惡美醜、正邪義利,都隨着書本撲面而來。它們是我的成長密碼,承載着幼時的無數歡樂與欣喜。

時至今日,我收藏了大量的書籍,有經典的名家名作,還有新近的獲獎作品,已近400冊。閒暇時,我喜歡衝一杯花茶,坐下來靜靜地翻看帶給我閲讀享受的圖書;課餘時間,孩子們總是喜歡在我的書櫃前流連、翻閲;美術課、口語課或班隊課上,我的學生也會全神貫注地捧着它們閲讀。

我想我是豐裕的,因為我擁有一片圖書的綠地。

我想我是充實的,因為我是一個痴迷的閲讀守望者。

“我只想當一個麥田守望者。”霍爾頓説。每一次讀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心中總會湧起一種感動。霍爾頓這個心地純淨美好的“麥田守望者”,他的願望就是希望那些快樂遊戲的孩子不要跌人懸崖,永遠在麥田裏快樂地奔跑、嬉戲。“守望麥田”是一個偉大的舉動,他的偉大就在於他的恬淡和平凡。由此,我聯想到我們教育工作者就應像“麥田守望者”一樣,用愛心在恬靜和平淡中守望學生生命中成長的綠地。、我始終認為圖書是一種很能體現繪畫技巧和文學欣賞的載體。時下流行的漫畫書,充斥市場的日本、中國台灣卡通讀物,在藝術性、指導性上遠不及這些有意義的圖書。這些書多是作者深入生活,經過反覆推敲後創作的作品。百十幅畫面講述一個故事,每幅畫都有連續性和獨立性,文字的敍述講究文質兼美,寥寥數語置於圖下,不知傾注了畫家與作家多少心血和汗水。

重新當上一年級的班主任,我發現孩子們的書包裏再難以找到有趣的圖書,可新式玩具卻是換了一茬又一茬。對於這些昂貴的玩具,他們極易膩味。束之高閣之後,這些玩具又能給他們的記憶裏留下什麼呢?時下流行的卡通漫畫書,孩子買了一本又一本,卻使他們失去了童年大量閲讀的好時光。

隨着信息化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孩子被太多的“精彩”吸引。我意識到,作為教師,除了自己要進行大量閲讀,更應該給孩子書香的浸潤,引導他們在書海遨遊。教師要做一個閲讀的守望者,引領孩子走進廣闊的閲讀世界。從孩子愛讀的書開始,從自己的重温開始,從我300多冊的圖書開始,讓閲讀逐漸改變孩子的生活,讓閲讀成為孩子的一種體驗,讓閲讀成為孩子的一種時尚。從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和思考去預設與生成各種教育活動,和孩子們一起讀書,讓圖書激發孩子們的審美情趣,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讓這些圖畫讀物去薰陶孩子的身心,讓其中藴含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行為。

明代的于謙在《觀書》中説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可以使精神充實,可以遠離愚昧和低俗,可以提高生命的質量,更可以促使讀書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引領他們終身與書籍為伴。

出於這樣的思考,我開始把我的圖書有選擇地進行挑選和分類:軍事題材的有《中途島大海戰》《攻擊託蘭塔》《小兵張嗅》等,歷史題材的有《岳飛傳》《楊家將》《上下五千年》等,偵探題材的有《福爾摩斯傳》《神探柯南》等,故事題材的有《一千零一夜》《西遊記》《格林童話》《哪吒鬧海》等,並將其置於班級的圖書角里。

我和孩子的讀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一開始,我嘗試每週讓孩子進行一次“説作業”。我把推薦的圖書讓孩子週末拿回家讀給家長聽,遇到“攔路虎”要勤問勤學。班隊課時,我會給孩子推薦我喜歡的圖書,讓他們一睹為快;我還會迫不及待地給他們講裏邊的故事,分享讀書的愉快感受。而孩子們也會每週給我準備一兩個他們喜歡的小故事,然後全班交流聽、讀感受。雖然有的孩子讀書的感受還是隻字片語,但他們的讀書熱情被調動起來了。

通過閲讀,我和孩子們走進了書中一個個可愛孩子的生活:三毛、王二小……瞭解了一位位可愛可敬的人物:列寧、岳飛、福爾摩斯、水滸人物、西遊記人物……結識了許多善良的童話人物: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醜小鴨……課間,孩子們忙着借閲、交換圖書。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書在借閲過程中不僅沒有丟失,而且還增加了許多。原來很多孩子把自己的讀物也帶到了班級圖書角中與老師、同學們共同分享互相交流。

我還利用圖書做中介,進行學科滲透的教學嘗試。上美術課讓孩子畫起了連環畫,再配上簡單的文字。他們有的是獨立創作,有的是多人合作。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圖書讓孩子們初嚐了讀書的樂趣,為他們打開了朝向大千世界的一扇小窗,也讓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新奇和嚮往。圖書把我們帶進了一片廣闊的閲讀天地,孩子們翱翔在語言的天空,沉浸在繪畫的世界,釋放着他們的靈性,展示着他們的才華。

這時的我和學生都成了圖書迷,我覺得我是幸福的。我沒什麼渴求,只希望孩子們和我一樣從小喜歡閲讀。而閲讀,也應該成為一個人生命成長的主旋律,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説,更應如此。我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夜深人靜,我獨居家中,扭亮枱燈,翻閲那些承載着我童年歡樂、喚起孩子們閲讀熱情的圖書,這個時候已不單單是在看書了,而是在重温一份久逝的温馨,一份成長的歷史,一份成長的快樂。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5

假期裏,我在網上買了一本自己心儀已久的《名師經典課例》,僅用三天時間就把全書拜讀了一遍。從書中一個個經典課例,我領略了於永正、靳家彥、盛新鳳、孫建鋒四位名師的風采。他們精湛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我的心靈。開學了,我再一次細細研讀,又一次被名師的激情、才學深深地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樣的學習,最觸動我的就是新時代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的高要求,認識最深的就是不富有激情和詩意的教師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

“白雲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學生?”對我來説,僅靠那一點微薄的底子,把握教材的那一點靈感,積累的那一點經驗,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平日讀《名師經典課例》,我感到應多給學生鼓勵與讚美。

1.求真務實認真上好語文課。

我參加工作已有20xx年,回想這17個春秋所走過的歷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遺憾。這幾年,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特別希望自己是一個享受教育、享受課堂的教師。然而事實上,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理念上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的盲目,教學效果不理想。每次反思自己的教學,這些問題都縈繞在我的腦海:語文到底應該怎麼教?怎樣教才能吸引學生?從學習中,我體會到名師上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求實、求真。幾位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用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地用最簡單的方法指導學生獲得最有效的學習效果。名師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富有激情,這激情來源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看着書中一行行字,我彷彿聽到了教師們的心聲。來自江南水鄉的盛新鳳老師柔和真誠地説:“你真會讀書!”“這肯定是你的拿手好戲!”“自信的孩子才會有機會!”孫建鋒老師字正腔圓地説:“你理解得透徹,語言準確,表達流暢且自信滿懷,孫老師非常欣賞你,咱們握握手!”“讀錯了也是美麗的錯誤。”於永正老師真誠地説:“你這個‘地’字用得好!”“回答得好極了,你叫什麼名字?我要記住。”我想,如果我也能在每一堂課中像名師一樣,給予孩子最真摯的鼓勵和讚美,那他們還會不期待上語文課嗎?

2.博採眾長努力上好語文課。

作為一名教師,課堂永遠是我們教學實踐的主陣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名師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在閲讀教學中的意識確實令人敬佩。走進盛新鳳老師的課堂,你會為她的教學創意拍手叫絕。上《盧溝橋的獅子》一課時,通過讀書來理解為什麼説馬可?波羅説“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學生不理解,就反覆地讀,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課文的情境,充分發揮想象力,把獅子讀活。走進孫建鋒老師的課堂,你會佩服他的教學機智,使得學生愛讀、樂讀。我想,如果我也像孫老師一樣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去激勵孩子,他們還會不高興讀書嗎?再來看靳家彥老師上的《兩小兒辯日》,是多麼生動有趣。我想,做他的學生是快樂的、幸福的。於永正老師帶來的是一堂作文課《對話》,他將自己的人品、智慧、藝術修養融進作文教學中,使教學有了鮮明的個性特點。

與書為友,走近名師,我看到了激情和詩情。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命的活動。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實際上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充滿激情,富有詩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插上快樂的翅膀;也只有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生命的活力,才會永遠受到學生的尊重。

做一個享受生命的人,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功利之心,在教書育人中多一點博愛之心;做一個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上多一點創新,在工作之餘多一點學習,我就會收穫,就會快樂。這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若干年後再回首我的教學歷程,能夠少一點遺憾,多一點欣慰。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6

打開《xx培訓讀本》,有一個生動的故事,題目是“用誠信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作者是柳州市龍城中學的韋莉老師。我把整個故事細細地讀了一遍,邊讀邊想,眼前不禁浮現出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往事。

春季學期我教二年級數學,按學區考試規則規定,二年級期考必須單人單坐,這與一年級期考時的雙人雙坐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上個學期的期考就因為缺少常規性訓練,所以有些學生在考試時表現得比較緊張,發揮失常,以致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這個學期的每次單元小考,我就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單人單坐的訓練。可是到哪兒再找一個教室給我的學生們小考呢?正在我感到無奈時,一些學生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側端,坐在走道里。立即,所有的學生紛紛效仿,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側端,同座成了面對面,鄰座成了背對背。看到這一變化,我在稱讚之餘説道:“真好,大家能想出這個辦法,又這麼自覺,我想大家一定是很講誠信的!雖然考試時老師是可以幫着讀題,但我希望大家能學着自己讀題,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也要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所以大家自己讀題,認真答卷,好嗎?”頓時,教室裏靜悄悄的,所有的學生都悄無聲息地埋頭於試卷之中。我擔心在我離開時有人會破壞這份安寧,為了檢驗,我裝着有事離開了教室。中間我悄悄地進行觀察,教室裏依然是那樣安靜,我滿心歡喜。自此,只要是進行單元小考,學生都會自覺地按照這種方法拉開距離來答題,以示自己的誠信。

此事,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在誠信方面對學生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有意識的培養。所以,儘管有些學生在小考時出現很多低級錯誤,但我都不正面責怪學生的粗心,而是肯定了學生的誠信:“我相信你們沒有偷看別人的答案,因為有些同學旁邊的人都答對了,他卻沒答對,説明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答題的。我希望大家在講誠信的同時,還要認真努力地學習,在交一份誠信答卷的同時,也能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條件。”我是這樣認為,也把這種思想傳遞給學生,並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韋莉老師的文章使我在培養學生誠信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視和更多的體會。我常常問自己:“我的教育教學中是否滲透了誠信教育?”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7

對我而言,讀書是為了實現人生目標而奮進的歷程。

還是孩童的時候,我最敬仰的是上自然課的樑老師。只要我們認真聽半節新課,便可獲得聽其講長篇小説《薛仁貴徵東》的獎勵。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在驚險處的戛然而止,常令我們期盼:“老師,再講,不過癮!”正是這種強烈的期待,開啟了我覓書博覽的激情。

我的閲讀故事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能像老師那樣讀很多很多的書,腦海中裝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小人書成了我閲讀的第一類書籍。20世紀80年代是個物質、精神相對匱乏的年代。雖然書的售價只是幾分、幾角一本,但對於生活水平仍舊不高的百姓人家,書仍屬奢侈之物。在書店或書攤前,若你待久了也只看不買,則常會遭遇店家的白眼或驅逐。在這樣的情況下,節約父母所給的每一分零用錢,再存上好幾個星期,就可租到或買到一本令人興奮不已的小人書,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説便是最大的滿足。

上了國中,父母手頭寬裕些了,便開始給我訂閲《奧祕》此類科普書。這是我的第二類閲讀書籍。書中那能感受疼痛的植物羣,那會使飛機輪船神祕失蹤的百慕大黑三角,那會令人年輕長壽的古埃及金字塔……無不向我展示了一個另類、詭異、生動的自然空間。若我也能去探索一番,那該多好。於是便萌發了要當一名考古學家的念頭,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理想。也正因此,當時的歷史、地理兩門功課我學得特別優秀。現在回想起來,.讀書能增智長志是完全正確的。

結束了短暫的童年,我很快步入了中師的殿堂。1990年,我順利地成為了一名師範生。第一次離開父母開始了寄宿生活,儘管思親情切,但濃郁書香的校園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果説,童年時候我是為了羨慕他人才愛看書的話,那麼中師期間,除了很少時間是由着喜好在讀書之外,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學業任務”而讀書。多門必選和選修的交叉大小考讓人應接不暇。或許是人緣好的緣故,班裏很多同學只要一有學習問題,便習慣性地向我諮詢。當時他們感覺我像百寶囊似的,有求必應。為了服務他人,也為了讓自己儘早把書讀透,順利檢測過關,我每天都跟各類書籍打交道,希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個胸無不知的好老師。

感謝那些我曾閲讀過的書,在那段時間,我真正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也不知怎麼回事,那個時候,大家似乎都特別喜歡看書。從古代的到現代的,又從現代的到當代的,郁達夫、錢鍾書、艾青……他們都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1993年夏,我終於踏上了教師工作崗位。本以為自己已經飽讀詩書,不曾想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在這個注重教育實踐的教學領地,我猛然間發現以前的閲讀面是那麼狹窄。因此我在書寫教育實踐論文之時,經常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我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所幸的是,我遇到了愛讀書的導師--趙校長,她時時提醒我,激勵我:“不懂,就到有關教育理論的書裏去尋找出路。”我買書、借書,開始閲讀各類教育期刊和書籍。讀專業性書籍不像看小説、散文那樣輕鬆易懂,有些文字需要反覆多讀才能理解。第一遍囫圇吞棗看個大概,第二遍重點地讀,第三遍理解着讀。每本書上都留有我圈點的痕跡和評語,就這樣不斷地積澱着自己的理論知識。書中的好方法我模仿着去做,不斷積累點滴的感悟和經驗。從書本到實踐,從實踐回到書本,不斷地往返重複。漸漸地,我開始能夠聯繫自己的實踐,嘗試筆耕了。我欣喜,自己已經融入了理論指導實踐的讀書理念中。

如今,讀書對我而言,已不再是負擔,它完全是出自心靈的寄託和享樂。我喜歡讀書,那是因為我覺得讀書能放飛心靈,能拓寬視野,能感悟人生,更能讓我的生命產生質的變化。我要讀各種各類的書,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優秀的人才。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8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一所學校可以什麼也沒有,但只要有圖書館,就可以稱之為學校。書,凝結着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人生的道路上,有書香做伴,生活會多一份樂趣,情感會多一份高尚,成長會多一份睿智。”一位法國作家也曾經説過:“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户。”我個人認為,書是一個充滿激情而富有理智的朋友,它能使我喜怒哀樂。因此,我特別喜歡讀書,一天不讀書就覺得非常空虛。讀書使我的品位變得高雅,性情變得温和,心胸變得寬廣;讀書使我更加自信,更加快樂。

讀書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我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系統的協調統一。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在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識,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好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讀、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讀、重複教的效果有着天淵之別。

讀書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與內省,既不憚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又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藉助書這一工具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人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讀書讓我深刻地體會了教育的民主,明白了教師如果能夠與學生平起平坐,學生的心理也就會獲得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會樂意與之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他,向他訴説煩惱,向他傾訴困難,這不能不説是教師所獲得的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發揮這樣的民主,同時也獲得了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都會非常激動,總會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一種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總之,讀書讓我快樂,讀書讓我成長,讀書讓我聰明。我會繼續讓濃濃的書香伴隨着我,伴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9

我是一名有34年教齡的老教師。最近20多年裏,一直在薄弱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多年來又一直上普通班的課,所接觸到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學生。在我眼中,很多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不肯用功學習。曾有一段時期,總因自己的“價值”無法得到體現而感到無限煩惱,覺得自己好像在打不得要領的太極拳,有力而無處使。日復一日,人的消沉、倦怠,有時竟是一門心思在計算何時可以退休。唉!真可謂無聊之至矣!

20xx年是“教師閲讀年”,學校領導進行了精心輔導,組織教師閲讀《xx培訓讀本》。通過認真學習,我係統地瞭解了國家有關教育教學的法規,瞭解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對教師這一職業重新進行審視和定位,明確了教師不僅肩負着“授業解惑”的重任,而且肩負着“傳道育人”的神聖使命。

在閲讀中感受頗深的是“營造快樂教育”這一話題。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當,就應該熱愛這一職業,並且愉快地做好工作。學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們有責任去教育他們,和他們交朋友,瞭解他們的思想,對他們進行輔導,使他們健康成長。教師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學科知識的業績上,還體現在“傳道育人”方面的成就上。某學生出現什麼問題,我們對他耐心地做了教育工作,他往好的方面轉化了,這就是教師的成績,我們應該為此高興。--d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方面是如此,工作方面亦是如此。只有做到了“樂業”,才會想方設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而這個“樂”字,是需要教師自己不斷地調整心態,去感受,去培養的。古時候有一位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一個賣傘,一個曬鹽。這老太太整天憂心忡忡,因為晴天她為賣傘的兒子憂愁,雨天又為曬鹽的兒子憂愁。後來在別人的引導下,她調整了心態,晴天她為曬鹽的兒子高興,雨天又為賣傘的兒子高興。這樣一來,她每天便都生活在快樂之中。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面對同樣的天氣,老太太可以由“憂愁”調整為“快樂、面對同樣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從“煩惱”調整到“快樂”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弟,他們的父母忙着找生活而疏於對子女的教育,所以有很多孩子課堂紀律差,不認真學習,隨意遲到曠課。有些父母把子女送到學校,就是為了讓學校代他們管一管子女。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要“樂業”談何容易?

但是我經歷過的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事情是這樣的:學校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瞭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決定對學生進行全面家訪。這樣單靠班主任是不行的,所以作為科任老師的我,也加人了家訪的行列。許多進城務工人員住得比較偏僻,有時很難找到他們的住地。有一天下午放學後,我邀了三個住得相對靠近的學生一起走,讓他們帶我去家訪〇走訪了這三家後,已是華燈初上,三個學生一直陪着我一家一家地走訪。將要告別時,我隨意地問他們附近是否還住有別的同學。他們興奮地告訴我,説那邊就住着一位女同學,而且很樂意帶我去。一路上,一個蹦蹦跳跳在前面引路,兩個一左一右地伴着我走。顯然,他們能幫老師做事,覺得很高興。他們平時懶懶散散的形象,此時全無蹤影,顯得是那樣的自信、那樣的有朝氣,那麼有愛心!平時很少和老師講話的他們,此時竟有很多祕聞講給我聽。我們一路走,一路聊,是那樣的親密無間。帶着三個學生,融入人們飯後漫步的白沙河堤路上,我非常感動,感覺他們好像就是自己可愛的孩子。我從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無限的樂趣!這事已經過去一些時日了,但每當想起這一幕,總是感動不已,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我喜歡這些學生,儘管他們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都能坦然面對,很樂意地去做好自己的事,很耐心地去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正因為這樣,學生也很喜歡我。我所教的學科,在同年級同類班級中成績都是比較好的。最令我感動的是,前段時間我因病住院治療,很多學生打電話或發短信來慰問,有些學生還到醫院看望我。躺在病牀上的我,看着這些可愛的學生,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我又一次從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認真閲讀《xx培訓讀本》,我體會最深的是,我們教師,尤其是薄弱學校的教師,應該營造快樂教育,一定要樂為人師。只有“樂業”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會把工作做得更好。正由於“樂業”和努力,學生會更喜歡這樣的教師,他們會更樂意聽從教導,你將會進一步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從而促進自己將工作做得更好。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0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閲讀,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然而,每個人的讀書故事卻不盡相同。記得著名作家餘秋雨説過:“閲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也使人充實,讀書更使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踏上三尺講台後,書籍成為了我呈獻給孩子的一份禮物。晨讀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吟詩誦詞,感受中華民族最經典、最璀璨的文化。一個孩子陶醉在書中搖頭晃腦、煞有介事,會引發我們捧腹大笑;閲讀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朗讀優秀篇章,品味祖國語言燦爛又平實的獨特魅力,其間,小女生的鸞歌嬌滴、大男孩的洪亮渾厚,會博得我們陣陣掌聲;中午,我和孩子們一起侃侃而談《安徒生童話》《我的童年》:

“老師,你知道的真多!”

“老師,你好厲害!”

那時候,我和孩子們快樂無極限,書為我們插上飛翔的翅膀;那時候,我和孩子們水乳交融,書讓我們心有靈犀!

也許是流逝的歲月一天天吞噬着我讀書的激情,也許是世俗的煩惱一天天埋葬着我讀書的渴望,當自己執著追求卻苦苦不見優秀的教學成績時,我開始對書心生懷疑:是書佔用了我和孩子們太多的時間,耗盡了我們的精力嗎?求功心切的我強迫自己和孩子們遠離書籍,踏上“常態”的教學軌道:晨讀時,我們反覆背誦課本要求背誦的段落、篇章,一遍又一遍,直至一字不差、一人不漏;中午,我和孩子們一起置身於默寫改錯、改錯默寫的“苦海”中,字字正確、人人進步方肯罷休……一學期,一學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努力終於初見成效。然而,滿心期盼的喜悦終因揹負了太多的疲憊與壓抑而乾澀不已。再看看孩子們,老氣橫秋的臉上寫滿了呆滯與麻木、厭倦與乏味,他們的活潑、智慧、靈性、激情此時早已蕩然無存。難道這就是我矢志不渝、苦苦追求的結果嗎?,無書的日子裏,我和孩子們黯然失色,就像飢餓的人得不到充飢的美食,那種暈頭暈腦寂寞難耐的滋味不堪回首。每次想起那無書可讀的煎熬,我越發懷念有書相伴的日子,是那樣充實而温馨,那樣迷人而絢爛。記憶中有書的日子,心靈的天空永遠晴朗亮麗。於是我再次打開塵封已久的書籍,那熟悉的馨香撲面而來。恍惚間,我的世界豁然開朗,鳥語花香,繽紛一片。我萬分欣喜地攜上一本置於孩子面前:“孩子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繼續與書相約,與書為伴吧!”渴望的眼睛、熱烈的歡呼、燦爛的笑臉,千萬言語難以表達心中對書的熱愛,孩子們和我依然心有靈犀!

書籍的大門一經打開,我和孩子們便漸行漸遠。上課時,我肯定要帶上一本至愛的書。一兩週一換,當我更新讀本的時候,總有學生跟着買跟着換。《安徒生童話》《論語》《朝花夕拾》。而對於《論語》,竟然有幾個學生不時地問:“老師,這句是什麼意思?我不懂。”問多了,我會簡單地解釋幾句,更多的時候我會笑着説:“老師20多歲讀它,也要讀幾遍才基本弄通的呀。先存放腦海中吧,到了高中--如果你夠聰明,也許到國中就讀懂啦。”當我把這種神奇的書卷之氣和靈秀之韻傳遞給學生時,這種感染,這種薰陶,也許才是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對於孩子,我只想靜靜地讓那個最好奇最動心的時刻,如種子深埋在他們心裏。當他們在心中“種下美麗的種子”時,那種朦朧的憧憬和喜歡,比起大包大攬的課堂教學,也許更為可貴。

一天,一名女生自豪地對我説:“老師,您讀過《小王子》嗎您看,它的語言是多麼優美:‘她精心選擇着她將來的顏色,慢騰騰地裝飾着,一片片地搭配着她的花瓣,她不願像虞美人那樣一出世就滿臉皺紋。她要讓自己帶着光豔奪目的麗姿來到這世間。是的,她是非常愛俏的……’”我內心不禁狂喜:孩子們竟然已經知道享受語言了!三年級的孩子竟能掙脱故事情節,品味文字美感,這實在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於是我請求:“再給老師念一遍吧。”之後,我情不自禁地深情念出:“她精心選擇着……”我們周圍的孩子越聚越多,他們也跟着齊聲朗讀:“她……是的,她是非常愛俏的……”這樣的情境,怎不讓人激情盪漾?而那一刻的幸福,一旦品嚐,就使我抑制不住地想要永久地複製它、珍藏它。

此後的每一天,我對教學成績不再恐懼、不再焦慮,因為我和孩子們早已相約書籍,相約永遠,自信地走出教材的方寸之地。一本本散發着墨香和心香的書籍,淵深廣袤,雄渾樸茂,如精金美玉,如高山大海,是一片沉睡的沃野,我們在那裏付出的每一分心血都將會獲得回報。

今晚,我坐於燈下,一杯清茶,一本好書。突然想起朱光潛《談美》的結尾:“在阿爾卑斯山的人口處,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慢慢走,欣賞啊!’”的確,一個人只要放慢腳步,用心感受,那麼人生美景必將盡收眼底。於是我想:讀書是如此,教育亦是如此。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三班的葉富強,我今天倡議的主題是“沐浴書香,潤澤人生”

當五月的陽光變得温文爾雅的時候,當繽紛的花朵盡情綻放的時候,當枝頭的鳥兒歡快歌唱的時候,我校的首屆讀書節開幕了。這是我們本學期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從古至今,中外的多少名人志士,無不熱愛閲讀。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從小就愛讀書,萬年的時候,他得到一本好書——<<易經>>,他認真地讀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於竹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過好幾次。避雷針的發明者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因家境貧寒,十歲便輟學,他一邊當學徒,一邊自學,為了儘可能把時間用在讀書上,他放棄了一切可以休息的時間,廣泛的閲讀使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讀書使我們的知識面更廣,使我們的眼界更開闊,也使我們離心中的目標越來越近。 然而讀書的意義並非只有這些,打開一本好書,就如同飲一杯清茶,苦盡甘來;細細品味文字,就如同點一盞明燈,照亮前行之路。欣賞朱自清的筆下的<<春>>,感受春天的味道,欣賞畢淑敏筆下的<<提醒幸福>>,貼近幸福的感覺。

是啊,讀書,其實也是在讀人生。讀<<居里夫人>>,我們讀出她的堅強,她用生命的代價獲取科學上的新發現,把喪夫之痛化為工作動力。品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使這僅有的一次生命變得有意義;讀張海迪的<<絕頂>>,我們讀出她即使一百次地跌倒,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頑強。

書,是每個人的精神糧食,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禮儀之邦”,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於思考的國度。進入了新世紀,信息在不斷更新,我們有太多需要追趕的東西,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練就更多的本領,讀書學習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學們,也許你們會抱怨學習任務的繁重,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閲讀更多的書籍。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會有的。“只要熱愛讀書,重視讀書,處理好讀書與學習的關係,無論是你的學習生活還是課外生活,都會顯得格外精彩。同學們,人生因讀書而美麗,民族因讀書而興旺,國家因讀書而富強。為此,我們想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崇尚讀書,熱愛讀書,學有餘力之時,請拿出一本好書,在讀書中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品讀經典,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經典文化中汲取精華,從聖賢哲理中感悟真理。閲讀經典,震顫生命的琴絃,豐滿人生的羽翼。

3博覽羣書。時代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只有博聞強識,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認清真理,以紮實的知識儲備駕馭人生。

4讀書以致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必躬行。只有將讀書,做人,做事統一起來,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真正的知行統一。

5終身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多讀書,讀好書,讀出人生的充實與美麗。

優秀的書籍可以讓我們盡情歡笑,讓我們莊嚴思考,可以讓我們奮發圖強,讓我們勇於創新。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捧起書本,與書為友,與經典為友,用我們朗朗的讀書聲裝點前中,用我們對讀書的渴求裝扮前中,讓讀書成為前中每一個同學的習慣,讓我們的校園處處飄逸書香。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書海中揚帆,成長吧!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讀書成為我們的好習慣》。説到讀書,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許多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如“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等等,這些名言警句告訴我們一個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讀書對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就拿西漢時的匡衡來説吧,他出生窮苦人家,他卻“鑿壁借光”讀書,最終成為大學問家。

孩子們,現在家家户户有了明晃晃的電燈,不用“鑿壁借光”,我們就更應該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好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讓讀書成為我們的好習慣。在這裏,我想跟大家提出六點關於讀書的建議:

1、選擇好書。要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看的“好書”,我們開始可以從短小的兒歌、彩繪本故事、猜謎語、腦筋急轉彎等短小有趣的帶拼音的書籍讀起,慢慢地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少兒版的名著或一些知名少兒作家(如狐狸姐姐、楊紅櫻、鄭淵潔、曹文軒等)的書籍,這些書非常有趣 ,它們一定能將你帶你在書海中快樂遨遊,當然,選擇的範圍也要廣一點,故事類、科學類、藝術類等等。一些如《阿衰》《豌豆》這類的純漫畫書我們要少看。

2、持之以恆。不管老師佈置沒佈置關於“讀”的作業,自己在每天都要抽空讀書,如早上、下午上課前,每天做完作業後等課餘時間讀一會兒, 這樣讀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讀一本又一本的書,積少成多。

3、“不動筆墨不讀書”。碰到自己喜歡的好幾好句,咱們把它勾畫下來,有能力的中高年級孩子們,還可以把它摘錄下來,甚至可以嘗試寫讀後感等等。

4、強化記憶。孩子們,你們現在的記性特好,科學家稱你們現在正處在“黃金記憶”時期,你們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經常讀讀背背,把一些精彩的詞句、片段背一背,等到用的時候,就能脱口而出了,這樣你也會是一位小詩人、小作家。

5、問中讀,讀中問。帶着問題讀,讀出你的答案;當我們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要學會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或主動請教家長、老師、同學等。

6、反覆讀。遇到你喜歡的好書,咱們反覆讀,讀了一遍,過段時間又拿出來讀,這樣反反覆覆地讀,相信你的收穫一定非常大。

以上六點建議,跟大家共勉。

孩子們,你們是“詩韻校園,風雅城北”的小主人,希望你們的精彩人生就從“一週一詩”的誦讀、“課前三分鐘”的誦讀、每天的自由閲讀開始,讓讀書真正成為我們的習慣。

謝謝!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3

學校讓我在班主任會議談談培養學生閲讀興趣、開展班級讀書活動方面的一些做法。

以下是接受任務後的一次師生談話:

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很幼稚的問題:“你們愛讀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嗎?”話音剛落,孩子們笑聲四起。笑夠之後,小手陸續舉起。

一個孩子説:“有!您經常給我們講故事,一年級時講的《三隻小豬》,我還記得,呼嚕嚕、嚕嚕呼……”説着她還撅嘴學小豬樣,天真依然。講故事真有魅力,事過六年了,孩子還記憶猶新。

一個孩子説:“老師常組織一些讀書活動,出其不意地發獎品。”孩子們都知道那些小獎品是老師對他們讀書、思考的肯定與讚賞。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讀書交流活動中一個男孩的表現。因為交流時間有限,沒來得及發言的孩子就需要用一張小紙片寫下自己想要成為書中的哪個人物及原由。他這麼寫:“我最想成為的人物是我自己。因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閲讀,讓孩子對自己、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而教師的肯定與賞識,推波助瀾地促進了孩子們的閲讀、思考與心智的成長。

一個孩子説:“新書排行榜上的書,對我很有吸引力。”對,閲讀的魅力可以吸引每一個孩子。

有孩子説:“老師經常給我們借書,經常借我們的書看,經常跟我們聊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也有孩子説:“你用書作為對我們的最高獎賞。”

孩子們的話讓我記起自己偶爾做過的、半為有心栽花、半乃無心插柳的事。我平日所為,只想創設一個平台,讓孩子們有機會展現自己讀書的所思、所獲,給予孩子們的閲讀以充分的肯定與賞識,令他們樂於啃書。

還有個孩子説:“老師的魅力,?刷--刷--刷!”邊説邊五指一張一合,作出光芒四射的樣子,全班大笑。

我笑得很坦然:“嗯,老師的魅力,來自閲讀!咱們的魅力,同樣可以來自閲讀,刷--刷--刷!”孩子們會心地笑了。

期待着,閲讀能讓孩子們成為自己,一如他們所説:“我最想成為的人物是我自己。因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更相信,這些愛讀書的孩子,會將閲讀傳遞下去。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4

關於開卷有益的故事,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焚膏繼晷”……不勝枚舉,盡人皆知。而“教師應該多閲讀”的必然與必須,卻因為工作的繁複、多媒體時代信息來源的多樣化等諸多原因而少為人知。即便如此,關於讀書,我仍想透過二三件小事道出我的感受。

1難眠,那夜。

一次,在為一節研討課忙碌時,我的思維漸人瓶頸。於是,求助於書。特級教師王崧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磨鍊語文教學細節”的觀點觸動了我。文中案例明晰生動,一下子讓人茅塞頓開。閲後,我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接着,我查看了王老師相關的教學視頻,理論和實踐相連,受益匪淺。其中的一個片段讓人難忘.在《一夜的工作》一課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周總理住的那個陳設簡樸的住所時,恰當地補充了一些歷史知識,古今對比,體現了周總理生活的簡樸,更增添了學生對周總理的敬佩之情。仔細想想,這一課我也前後上過幾次,與王老師的這節課相比,發現學生情感體驗更多的是來自教師情感渲染。透過一個小細節,可以看出教師個人知識積澱的深厚。_按照自己從點到面的閲讀習慣,接下來在查閲的資料中,我進一步對王老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的一份培訓問卷中,王老師就“請列出您的語文教學觀中最基本的三點”一題回答“為語言和精神的協同發展而教;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課堂上;語文是功利的,那是學生的立身公器;語文是科學的,那是學生的思維之劍;語文是審美的,那是學生的精神家園”。這樣的問題答案是在事先無告知的情況下完成的。談及成長,王老師説自己博覽羣書。曾自詡不迷信名師的我,讚歎於這些植根於教學實踐的深邃思想,感歎於成就名師成長的書籍的魅力!閲讀的興奮難以平復,那夜,難眠……

2."難忘,“書伴"。

生日,愛人送我一套期盼已久的《蔡志忠漫畫經典全集》。想起當年父親買了其中的《莊子》《聊齋志異》《唐詩》《史記》給我,雖然裏面的內容有些不太懂,但人物形象個個可愛詼諧,別具特色,足以吸引我每天翻看好幾次,甚至動筆畫一畫,直至牀頭貼滿那些造型怪異的“蓄髮古人”。當了老師後,我把自己最心愛的小人書拿給學生看,包括這幾本可愛的小冊子。誰知,學生不珍惜,一年下來,丟了不少。心痛之餘,一直想再買。可那時,這套全32本的書由三聯出版社陸續出齊後,不知什麼原因就不再版了,我只好把遺憾留在心裏。這次,愛人還是從網上買來了二手的。回家翻看,好幾本署了名,但不是同一個人,甚至還有圖書館的。無一例外的是,除了書舊一些之外,都保存完好。好長一段時間,自己都沉浸在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悦中。翻看這些漫畫,種種曾經遭遇的情緒和經歷慢慢湧上心頭,思緒奇妙地遊走在回憶中。在《宋詞》裏,我看到幾乎每一頁都用鉛筆作了批註,密密麻麻。也許由於鉛筆書寫和年歲已久的緣故,初看不清,仔細辨認,才知是心情日記。頓時,一種偷窺的興奮和愧疚襲來。但更多的感覺是奇妙,想象着若干年前一個寂寥的午後,靜靜的枱燈下一顆思念的心並不寂寞,年少稚嫩的情感留駐在這長長短短的字裏行間。時間變換,空間流轉,似未完待續的小説,這兩個真實的主人公不知道在哪裏,故事是不是完滿結局。讀着那些細密小字,那個未曾謀面的書伴就這樣陪伴着我重回年少時光。想起在師範讀書時,也曾經借過一本這樣的書,有個幽默有趣的傢伙在書的首頁用鉛筆歪歪寫下:“自修後吃夜宵時,看第一頁”。生怕別人不知,還以油漬為證。當時,我訕笑着把這本寫滿調侃句子的書給同學看,寬敞的宿舍裏笑聲不停。其實,那是一本很嚴肅的專業書籍,借書卡上當時只有我和他的名字。

因讀書串接起的種種情感多麼美妙。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不會一開始就以“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這樣的故事啟發他讀書的益處,我會把讀書中這點點滴滴、真實有趣的體驗和他分享,讓他從書中尋找良師益友,尋找生活的樂趣!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我讀書,我快樂》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時光悄悄,轉眼開學已經快兩個月了,我們走進了碩果累累,美輪美奐的金秋。在秋天來臨之季,金風趕來了。它帶着豐收的喜悦,帶着神奇的色彩,帶着清爽的空氣,拿着一支大畫筆,把樹葉..田野、果園染上了金黃色。一切都變得金燦燦的,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但,在這美麗和諧的景色中你讀書了嗎?

人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必須按時補充生命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時時處處為精神補充各種“營養”。“精神營養”來自哪兒?如何補充“精神營養”?其實,“精神營養”來源於浩如煙海的書世界,吸取“精神營養”的管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閲讀。

我國自古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的感人故事。這些讀書故事表現了古人對讀書的渴望和對知識的嚮往。我國著名文學大師魯迅、郭沫若、茅盾和老舍先生,以及剛去世不久的巴金爺爺,都是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能達到如此境界,與他們在學生時代大量閲讀各種文學名著是分不開的。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大家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書來讀,利用哪種方式讀書最科學嗎?首先,要精讀課堂上的書,尤其是語文課本,仔細品味文章中的妙詞佳句,認真揣摩文章藴含的道理,感悟文章表達的感情。其次,要泛讀課外書。從文學類到科技類,從中國名著到外國名著,從漢語文章到英語文章„„只要有書的地方,就要有你們的身影。

英國文學家培根曾説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同學們,你們制定好自己的讀書計劃了嗎?今天,你讀書了嗎?

讀書,需要時間。時間在哪裏?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雙手裏。你一鬆手,它就從指間溜走了。

因此,讀書需要只爭朝夕。一早到校,可以讀書;午間休息,可以讀書;睡覺之前,可以讀書。

只爭朝夕,就是在你茫然的時候,可以選擇讀書;只爭朝夕,就是在你沮喪的時候,可以選擇讀書;只爭朝夕,就是在你懶散的時候,可以選擇讀書;只爭朝夕,在你還擁有夢想的時候,趕緊讀書„„

選擇讀書,就選擇了勤勉和奮鬥,也就選擇了希望與收穫;

選擇讀書,就選擇了紀律與約束,也就選擇了理智與自由;

同學們,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遠充滿希望,現在就開始吧,把握每個瞬間,不要再猶豫!拿起書,讓讀書成為我們良好的習慣。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6

走進十五中的教學殿堂,我驚喜而彷徨:在這片陽光燦爛的天空裏,人才濟濟,我何時才能像他們一樣自由翱翔在教育教學的天空下,像跳空中芭蕾一樣展示教學藝術的魅力!多希望趕快生出一雙翅膀,去超越,去翱翔呀!“教師閲讀年”的到來使我的希望變為現實,讓我在閲讀中找到了飛翔的翅膀,注入了精神的強大動力。

在讀到柳州高中特級教師肖學鋒的《執著追求教學,用心關愛學生》時,我為他那樸實的文字和執著的熱情深深打動。

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剛剛加入教師隊伍不久的年輕人來説,“特級教師”這個榮譽的光環是那麼的神聖而偉大,大家都把它當做自己職業生涯的奮鬥目標。然而,在努力耕耘的路上,當初出茅廬的我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時,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甚至怨天尤人,抱怨環境,抱怨領導,抱怨學生……然而,有誰能想到,肖學鋒老師在他剛剛步入教師隊伍時,連續六年一直蝸在高一任教呢?這對於一些年輕老師來説,也許會認為是一種恥辱,是一個打擊,或許就從此一蹶不振了!而當時肖老師又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呢?“當學校第一次安排我再次回到高一任教時,我認為是必要的,年輕教師應該在高一多多磨鍊;當學校第二次安排我再次回高一任教時,我認為是必要的,我要把自己的教學基本功打牢;當學校第三次再次安排我回高一任教並擔任團委書記時我依然高高興興地接受了,我認為學校是信任我,我的工作充實了;當學校第四次安排我回高一教兩個班的物理時我還是欣然接受了,因為我教的班多了;當學校第五次依然安排我教高一兩個班的物理課並擔任班主任時,我激動了,我終於當上了班主任!我和其他老師的工作量一樣了!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我把89(3)班帶到了高三。”

從這些樸實的文字中,讓我看到了一個執著堅強而樂觀的人。正是肖老師這份對教育事業熱忱的愛,對這個選擇執著的追求,才使他不放棄,不氣餒,不斷地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並在實踐中積極反思,最終成就了他的學生,也成就了自己!

肖老師的這種精神令我感動。我反覆問自己,當我在教育這條路上遇到挫折時,當我不小心犯錯被領導批評時,當困難對我一次次考驗時,我是堅持,還是放棄?在過去,也許我會猶豫,但今天,我會很堅定地回答:堅持下去,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年輕,是我們的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不要因為我們經驗不足就不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每一位奧運冠軍都是從起點走向輝煌的。在這條奮鬥的路上,他們不知要摔過多少個跟斗,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才能驕傲地站在冠軍的領獎台上!假若張娟娟因為訓練中沒有打中過十環就放棄了,那今天就不會在女子射箭這個項目上刷新中國奧運金牌的記錄!如果楊威因為開始訓練時總是從鞍馬上摔下來就退出比賽,那麼中國體操隊就少了一位奧運冠軍。如果當初肖老師在第三次再被安排回高一任教時就放棄的話,今天我們就少了一位值得學習和敬仰的名師。

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更何況,年輕使我們有時間、有精力、有毅力、有決心去虛心學習,反思進取,把自己鍛鍊成未來的大師。,在這次讀書活動中,閲讀了《xx培訓讀本》後,我在眾多名師成長的道路上汲取了他們寶貴的經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力量。閲讀,讓我在榜樣的崇高思想境界中得到了洗禮和成長!閲讀,讓我找到了飛翔的翅膀!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更加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有力量來面對前方路上的種種困難。因為有書為伴,它給了我智慧和力量。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7

記得背書包上學的第一天,當教師的父親就認認真真地對我説:“好好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儘管當時不明白這話的內涵,但既是父親的囑咐,也就銘記於心。閒暇之時,我打開書本,雖然看不到金燦燦的黃金,但讀書的好心情卻在字裏行間盪漾,如涓涓細流歡快流淌,流過書頁,流過腦海……讀書的感覺真好。

我對書總有一種不捨情懷,拿到好書總是愛不釋手。踏上三尺講台,面對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深感這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它肩負的是教書育人的責任。社會要求我們培養合格的人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辦人民滿意教育,這些都要通過教師來實現。時代呼喚改革,知識在不斷更新,專家呼籲教師要多讀書。我真擔心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怎能承擔教育的重任?我在網上看到一條這樣的“知識折舊率”:一年不讀書,自己知道;兩年不讀書,同事知道;三年不讀書,學生知道。我曾經天真地認為,有一紙文憑,在國小當個“孩子王”,就相當於進了保險箱,終身不必為“飯碗”發愁。然而殘酷的現實時刻在給我敲警鐘:“一勞永逸”已經不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神話了。為此,書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袁振國的《教育新理念》、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面對新的形勢,讀書是提升自我最有效的方式。我時刻告誡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天真活潑且又頑皮任性的學生。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僅靠苦口婆心的説教是蒼白無力的。只有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用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他們,才能“潤物細無聲”。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只有不斷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讓人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外雲捲雲舒。”有一份寧靜的心態,一切都會變得輕鬆,這也是我喜歡讀書的原因。書中的哲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愛,學會了包容。曾經為學生打架而大聲吼叫,為學生考試不及格而煩惱。自從讀了教師博覽編輯部編的《教師的情感與智慧》、孫繁華的《賞識你的學生》、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後,面對頑皮淘氣犯錯誤的學生,我不再是簡單粗暴地訓斥,而是耐心地教育;對所謂的差生,不再責備他們的缺點,而是賞識他們的閃光點,走進他們的心靈。當學生考試失敗的時候,我不再是無端地指責埋怨,而是認真地幫他們分析,找出失敗的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個別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給他們做輔導的時候,我儘量避開其他同學,以免他們的無意圍觀讓其自尊心受到傷害。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才能以豐沛的甘霖去滋潤學生的心田;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時,才能侃侃而談,娓娓道來。讀書讓我獲得知識,不斷充實自己,純潔靈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我一直堅信“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的古訓。從前總是天真地認為:學校管理,只要制定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用制度來規範教師的行為,一切也就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然而,實際工作中卻不如願。反思管理過程,才知道恰恰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教師,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感的知識分子,他們是學校的主人。當心中充滿困惑的時候,是書拯救了我。《學校管理藝術》告訴我:所謂的管理,就是“管”與“理”。“管”就是利用制度來規範教師的行為;“理”就是對教師進行情感疏導。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學校管理工作的複雜性、不定性要求學校管理規範制度,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原則來提高工作效率和績效。在管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個學校僅僅靠制度來管理是不夠的,單純的制度化容易使管理僵化,影響學校的生氣和活力。於是,我改變了工作作風,在加強制度管理的同時,輔之情感管理。學校管理應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塑造良好的師表形象。通過情感疏導,讓教師們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增強教師的職業感、道德感和使命感。通過工作檢查,瞭解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風格、教學水平。在給教師安排工作的時候,我會先找教師談話,徵求他們的意見,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以及工作困難,使教師們能理解學校的意圖,樂意接受工作安排,在愉快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績效。書,讓我感受到工作藝術的魅力。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有書相伴,有書做我的良師益友,心中總是充滿喜悦。我的生活因讀書而精彩紛呈,我因有書同行而快樂無比。

讀書活動國旗下講話 篇18

讀書可以使人獲得知識,它能幫助我們洞悉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書是人們的精神食糧,讀書是一個人一生中不應缺少的事情。通過閲讀《xx培訓讀本》,我深深感到:讀書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捷徑。

大文學家林語堂先生在《論讀書》一文中説,讀書能“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由此可見讀書的重要意義。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為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面臨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這些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而解決這些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不斷讀書學習。曾經有位教育家説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只有讀書才能積澱教師的文化和精神底藴。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少的。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教師呢?每天都忙碌於上課、備課,有多少時間能靜下心來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閲讀呢?只有在寫論文、寫教案時,才想起上網或找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這種狀況非常令人擔憂。

教師要上好課離不開書,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書。不讀書的教師只能當庸師。但究竟怎樣讀書才能引領教師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呢?

首先,要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有選擇地閲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書籍。課程改革要改變原來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改變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狀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改變原來的評價方式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給學生固有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師,只有及時地跳出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如《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等書,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對廣大教師具有極大的借鑑和指導作用。

其次,多讀一些真正提升自身內在修養的書籍。新課程反映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質的需求,教師必須隨着新課程建立的學習方式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而教學方式的變化是由教育觀念決定的。因此,廣大教師應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對優秀教育理論著作的學習。如各種教案、教參類的書應該看,但不能形成依賴。有的教師看教案類的書,不是參考、學習、借鑑,而是圖方便,照抄、照搬,這不但不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反而有害。而像《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教會學生思維》《師生溝通的藝術》這樣的書,則能使教師受益終身。

最後,讀書要讀深、讀透、讀懂。古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道出了讀書的真諳。此外,讀書還要講究方法,做到讀思結合,讀寫結合。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正確的。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讀書亦然。靠規律和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漁”比“魚”更重要。一個教師能不能與時俱進,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關鍵看教師學習能力的大小,能否通過讀書積累教學的智慧。

讀書改變人生--我們要讀書!讀書啟迪智慧--我們要讀好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要多讀書!讓我們沐浴着“教師閲讀年”的春風,在書籍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駛向理想的彼岸。

【國旗下講話範文】三

讀完《xx培訓讀本》最後兩章《教學實踐》和《師德楷模》,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個慈愛謙和、智慧樂觀、熱情奉獻的高大的師長形象。特別是孟二冬教授和xx高中特級教師肖學鋒,他們淡泊名利、樂於奉獻、執著追求,真正做到“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身體力行地為學生做出了表率。從他們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堅守者與傳播者,是學生的道德模範。

教育是傳承文明、啟迪智慧、開創國家民族未來的千秋大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文明的傳播者。全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國家、民族對人才的期盼,家長望子成龍的殷切,無不沉甸甸地壓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上。可以説,教師的肩上一頭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一頭挑着千户萬家的幸福與前途。在文化、思想、價值觀多元化,人類知識以指數方式增加的當今世界,怎樣培養合格的人才,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怎樣做個好老師,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思考和探索。在此我想結合閲讀《xx培訓讀本》談一談樹立師德風範的意義和途徑。

1.育人德為先,師者須德高。

古人向來把“德”放在首位,認為道德修養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人對教育的詮釋是: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一一長善而救其失也。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要求弟子先做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到“行有餘力”才“以學文”,始終把對學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所謂培養人才,首要任務就是把孩子塑造成社會合格的人,其次才是培養其才幹。古人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將是高智能的“機器人”。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是有才無德的學生,那隻能賠害社會,更談不上對社會進步做貢獻。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迫切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説:“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樹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可見,“德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不僅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如此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豈能輕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部分教師在市場經濟大潮和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衝擊下,造成了人格和師德的缺失,出現了弄虛作假、沽名釣譽、貪圖享樂、消極功利等不良作風,在學生中、社會上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提倡“身教重於言教”非常必要。

2.身教勝言傳,薰陶以養正。

古人主張“童蒙以養正”。兒童剛步入學校時,他的知識、智力需要教師開拓和發展;道德觀、人生觀和個性都還沒有形成,需要教師的啟蒙和塑造。“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也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道德、行為規範的傳播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因此,要把學生造就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必須以自身崇高的人格和道德修養去影響、教育學生。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指出:“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真正為人師表。”

記得有一次,和我同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的幾個一二年級的國小生突然興奮地高喊:X老師,X老師。原來他們的老師正騎着電動車緊緊跟隨着我們乘坐的公共汽車。公共汽車一路走走停停,電動車一路隨行,幾個國小生興奮地喊了一路。他們的老師也不斷揮手,熱烈地應和着,學生愛老師之情溢滿整車廂,全車的人都用敬慕的目光注視着師生們。過了兩三個站,遇上紅燈,公共汽車停了下來,孩子們興奮地對稍後面的老師歡呼。沒想到這位老師跟上來後並沒有停下來,而是闖紅燈過了馬路。孩子們情緒一下子低落下來,其中一個歎息道:“沒想到X老師也會闖紅燈!”後來雖然公共汽車追上了這位老師,但孩子們已沒有了剛才的熱情,不再叫喚,而是安靜地坐着。可見,教師沒有了“身正”,即便“學高”也得不到學生的尊敬。只有教師本身有着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人格素養,才能真正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

在思想教育中,誨語諄諄,不如身教切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充分肯定了身教勝言傳。學生所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他的品德修養、道德風範、治學精神以至勞動態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教育都無法代替的。孟二冬教授和肖學鋒等優秀教師,不抱怨環境,不為任何俗務所幹擾,執著追求,潛心教學,追求境界和事業,他們的行為深深震撼了學生、震撼了所有的人,這就是無言的身教。身教如春風驅寒送暖,如春雨潤物催芽,無聲而草木萌發,無言而學生景仰。

做教師就意味着付出與犧牲,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也在其中得以體現與延伸。既然選擇了三尺講台,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像孟二冬教授和所有敬職的教師一樣保持一份平和與執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堅守高尚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種平凡、寧靜、充實、高雅的生活。親愛的教師們,讓我們共同“守住心靈寧靜,建設美好的精神家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qi/86lo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