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廣播稿 >

國小紅領巾關於“廉潔”的廣播稿大綱

國小紅領巾關於“廉潔”的廣播稿大綱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上午好!xx國小紅領巾廣播站現在開始播音。

國小紅領巾關於“廉潔”的廣播稿大綱

a:親愛的老師

b:親愛的同學

合:大家好! 校園之聲廣播又將與你快樂同行了!

a:我是播音員周xx。

b:我是播音員喻xx。

a:今天,我們要與大家聊聊關於“廉潔”的話題。

b:學生要講廉潔,我們把廉潔的春風送給爸爸,送給媽媽,送給社會,廉潔是什麼呢?

a:讓我來告訴你吧,廉潔就是:責任、節儉、自律、奉獻、知恥、誠實、惜物、拾金不昧、不攀比。

b:這些內容都跟我們息息相關。

a:是啊!請聽《廉潔你我他》。

a:我到學校來學習,上課認真來聽講,課後作業自己做

b:應該

a:穿上校服進校園,同學個個精神佳,不比穿來比學習

b:不攀比

a:今天輪到我值日,打早先來掃教室,窗明几淨好學習

b:有責任

a:中午吃飯排好隊,魚肉蔬菜都喜愛,細嚼慢嚥助健康

b:節儉

a:學習用品好夥伴,公共財務人人愛,珍惜愛護都應該

b:惜物

a:作業不會怎麼辦,問同學來問老師,更歡迎來問老師

b:誠實

a:在校學習要主動,回家幫助做家務,爭做廉潔好少年

b:好少年

a:説廉潔,學廉潔,做廉潔

b:廉潔你我他

a:我們學生要講廉潔,提到廉潔中的不攀比、節約這兩個內容,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b:那就讓我們來聽聽吧!

a:《 三年還是那雙舊襪子 》

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我由白區廈門到漳州,住在毛主席那裏。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我盯着他的襪子看,主席把腳一伸,對我説:“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後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不過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主席説着,還有些捨不得的樣子。毛主席行軍中惟一禦寒的一條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自從我們一同行軍,見到的就是這條毛毯,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沒收的毛毯,並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他不要。

打下漳州城伙食仍照舊

紅軍打下漳州,戰士們的伙食都有所改善,我在十二師師部、東路軍總指揮部和紅四軍政治部都吃過飯,除了豬肉,還有兩樣或三樣菜。而主席那裏,還是一樣的菜,不是豆芽,就是青菜,曬台上有一個大木桶,用水泡着三個一尺多長的海茄子,但伙伕不會做,直到我離開主席那裏,茄子還仍然泡在桶裏。

六月天還穿着薄毛褲

1957年6月中旬,我去主席那裏彙報工作,我們都穿上了單衣,而毛主席仍然穿一條灰黃色的舊毛褲,沒穿罩褲,毛褲已經很舊了,上邊還有幾個洞。我問:“主席,您這個時候還穿毛褲,是不是腿有毛病?”“沒有毛病,只不過是買不到適合我穿的寬大線褲。”毛主席説。“我在廣州針織廠為您定做兩套線衣、線褲好嗎?”我問。“那就麻煩定做兩套,我自己出錢。”主席説。

記得主席身上穿的睡衣也打了補釘。主席這樣簡樸,有些人不相信,可我是親眼所見,事實就是事實。我在主席那裏吃過多次飯,總是二兩米飯,三到四個菜。來了客人,主席通知加點菜,也只是增加點分量,有魚有肉而已。在主席那裏,我從未吃過什麼山珍海味。這就是全國解放以後,作為黨和國家領袖的毛主席的日常生活。

b:在中國許多偉大領袖都是勤儉節約的,劉少奇就是其中一個。

a:劉少奇又是怎樣清廉執政的呢?請聽劉少奇的廉潔故事。

b: 《一雙“特製鞋”》

“皖南事變”以後,新四軍政委劉少奇的工作很忙。他穿着一雙補了補丁的布鞋到戰士中詢問戰士的疾苦和戰鬥情況;到老百姓中訪貧問苦,發動羣眾抗日;到前線觀察敵情,日夜奔忙。沒幾天,他腳上那雙布鞋就張開了“獅子口”,腳趾頭都露了出來。同志們見了,敬佩又難過,都勸他換一雙新鞋。他笑了笑説:“別看這鞋有些破,它的功勞可不小啊!跟我從陝西到了這裏,有感情啦。讓皮匠補一補還可以穿嘛,不用換!”

1942年冬天,新四軍軍長陳毅拿來一雙新鞋。他指着劉少奇腳上的鞋説:“你這雙鞋成了特製的了,該換一下啦!”劉少奇卻説:“縫縫補補,穿了五年,捨不得丟啊!”陳毅微笑着説:“我以軍長的身份命令你,趕快換一雙新鞋!”劉少奇也笑着説:“你是軍長,我是政委。現在戰士們這麼苦,我們要和他們同甘共苦。你當軍長,一開口就是命令,一點耐心都沒有,我要反抗。”“哈哈哈!”兩人同時大笑起來。

a::聽了劉少奇和毛澤東的故事,我對廉潔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b:讓我們用行動向着廉潔好少年不斷努力。讓我們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

a:讓我們小手拉大手,讓廉潔之風吹遍校園、吹遍社會、吹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合: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感謝大家收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guobo/xonn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