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評價 >

漢武帝的人生評價該怎麼寫比較好

漢武帝的人生評價該怎麼寫比較好

一位改變了司馬遷的人生軌跡的皇帝,因為這次的災難歷史上多了一個名流千古的史學家,一部偉大的史學著走《史記》。

漢武帝的人生評價該怎麼寫比較好

而追根究底,造成這一切事情的根源就是漢武帝。漢武帝是《史記》中記載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與司馬遷關係最為密切的皇帝。以下是小編給大家蒐集的關於漢武帝的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漢武帝的評價1

由於漢武帝做出的種種舉措,每一步都對各方各勢力的臣民百姓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因而在後世,人們對於他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差距極大。

有人説他雄才大略,有人説他窮兵黷武;有人説他貢獻重大,有人説他獨裁統治。直至現在,他的故事依舊被人説不完、道不盡。漢武帝出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即公元前156年,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他是王美人唯一的兒子,而劉徹的原名本不叫劉徹,他的原名不太好聽——叫作劉彘。

這裏就不得不説,漢景帝在封建皇帝中也是一個非常“高產”的皇帝,他的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遠超本就能生(生了八個兒子)的劉邦。

這十四個兒子分別由六位母親所生,其中王美人(漢武帝的母親)生了一個,龐夫人生了一個,賈夫人生了兩個(其中有一位為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經常提的那位劉勝。而此人更加可怕,他有120多個兒子,也不知道劉備選劉勝是不是因為他兒子太多了,隨便挑一個當爸爸也沒法被人調查清楚)漢景帝最寵愛的慄姬和程姬各生了三個兒子,王美人的妹妹比較厲害生了四個兒子。獨夫,暴虐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傢伙。指對國家人民有嚴重罪行的、殘暴的統治者。在中國人的眼中,漢武帝的形象一直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尤其近些年,以漢武帝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的熱播,更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漢武帝其實是一個好大喜功、控制慾極強的皇帝,他對國家和民生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

漢武帝統治期間窮兵黷武,以致人口減半、流民四起。據《漢書》記載,元封四年(公元前120xx年)“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可以看到,在武帝晚年,中國發生了極其嚴重的流民暴動,社會秩序陷入混亂,西漢王朝面臨着嚴峻的統治危機。

漢武帝的評價2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漢武帝蓋棺定論的評價是: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翻譯過來就是: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徵暴斂,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於神怪之説,巡遊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

秦皇漢武,原是一路貨色。

中國經過秦末連年內戰,到漢高祖劉邦立國時,十室九空。人口由秦初的四千萬降到一千五百萬左右。所以漢朝初年,高、惠、文、景四位皇帝不得不奉行“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治國理念。尤其文、景兩位皇帝抱定的理念是“不折騰”,於是民間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官倉裏的糧食多到變質,府庫中的銅錢多到串錢的繩子都朽爛,史稱“文景之治”。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也記載了漢初時商業繁榮、民眾富裕的盛況。

這時候,有着“紅色基因”的十六歲“官二代”劉徹上台了。説他是官二代,是因為劉徹排行在第十王,本來沒有機會繼承皇位,但是在母親和舅父的精心策劃下,經過複雜的宮廷鬥爭,他得意登基,成了漢帝國的第五任皇帝。

漢武帝的評價3

統一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統一的帝國需要統一的思想,就不能百家爭鳴。當年秦始皇就意識到,天下大亂是因為思想自由,言論不一,他採用的手段簡單粗暴——焚書坑儒,誰料“坑灰末冷山東亂”。

獨裁者的看法往往一致,漢武帝也是這樣想的。但他汲取了始皇帝的教訓,手段略微温和了一些,獨尊也不是獨存,就是説別家的學派也沒有全滅,諸子百家也沒有都趕盡殺絕。而是隻有儒學才被確立為官學,有着至尊的地位,是思想文化領域的老大,別派學説不能與之平起平坐,官員也只從儒家中選拔。“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本來就是天下讀書人的追求,上進之路只此一條,千軍萬馬都會擠到這個獨木橋上。從此,中國的知識階層交出了靈魂,不再有自由的思想和思想的自由。

從此,中華帝國有了國家意識形態,有了恆定的核心價值。儒家學説也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然而,漢武帝儘管承諾要按照儒家思想來治國,可在事實上,行王道(儒家)還是行霸道(法家),儒生們卻作不了主,王道好用夠用時,不妨温文爾雅,歌舞昇平,一旦不夠稱手,就會大打出手,甚至殺人如麻。

事實上,漢武帝從來就不是真儒家,更不是純儒家,他的成功,也不是儒家的,而是法家的。但他為什麼要選定儒學作為統治思想呢?因為,儒家是維護君主制度的,和法家一樣。只是法家的維護不講道理,其手段是絕對權威、陰謀詭計和嚴刑峻法,法家稱之為勢、術、法。而儒家維護君主制度是講道理的,也有人情味。儒家的道為王道,政為仁政,製為禮制,治為德治。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為了統一思想。而尊儒和坑儒這兩種手段卻實實在在是法家的。法家主張“兩面三刀”,兩面就是賞與罰,三刀是絕對權威、陰謀詭計和嚴刑峻法。尊儒是賞,坑儒是罰,秦始皇不準人民讀書,漢武帝只准人民讀一種書。始皇威脅,武帝利誘,始皇失敗,武帝成功,就這麼點區別。

秦帝國用法家,結果二世而亡。人民不接受法家統治,卻能接受儒家。那麼統治人民的思想就用儒家,而法家則變成了祕而不宣的帝王術。比如《商君書》,作者商鞅雖然最後被車裂了,但這本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書卻成了歷代帝王宮中的祕藏,只有皇帝或皇位的繼承者才能研讀學習。

外儒內法,也成了二千多年中華帝國獨裁統治者們的衣缽,代代傳承。

漢武帝的評價4

為支撐他四方征戰的擴張野心,滿足他窮奢極欲的享受,對內橫徵暴斂、與民爭利。

漢武帝的一生是四方征戰、威風八面的一生,先打北面的匈奴,打南面的越人,然後打東邊的朝鮮,通西域也打,打的很威風,為中華帝國開拓出了一片廣闊的疆土。這很符合許多國人想弘揚我大中華威風的想法,這也是漢武帝成為千古一帝的最根本的理由。

然而,疆域大小重要,還是人民生活富足幸福重要?於我,更讚賞龍應台曾經在北大演講時説過的一句話——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但這是一個問題,此文暫且不論。

還是回到漢武帝的征戰。都認為漢武帝的征戰是為了開疆擴土,但有些戰爭純粹是以個人好惡發動的,比如為了得到汗血寶馬兩次萬里迢迢西征大宛。

大宛王國地處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中間隔着羅布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和帕米爾高原。在兩千多年前的交通條件下,數萬人西征,註定是極其艱難的過程,事實亦如此,戰爭是非常慘烈的,漢帝國雖然取得最後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漢代學術大師劉向在《漢書·陳湯傳》中這樣評價這次戰爭:“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母寡之首,猶不足以復費,其私罪惡甚多。”這是第二次西征大宛國,將軍李廣利領兵六萬出征,回師時將士只剩一萬人,換回了三十匹汗血寶馬。

打仗是要錢的,連年的征戰很快把文、景兩朝積攢下的家底花光了。沒有錢怎麼辦?漢武帝把手伸向了百姓的口袋——經濟體制改革。負責這項改革工作的三個人是桑弘羊(商人兒子)、東郭咸陽(鹽商)、孔僅(鐵商),漢武帝的謀略是以商治商。

西漢初年的商業很繁榮,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記錄的富豪榜上,涉及的行業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有冶金、鹽業、物流、糧食、零售、畜牧、高利貸、肉製品、小五金等等。

其中,利潤最高的是鑄錢、鍊鐵和煮鹽。所以,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三個產業國有化。鑄錢和鍊鐵完全由政府壟斷,民間有膽敢私自鑄錢的,死罪,有膽敢私自鍊鐵的,重刑。鹽業開放一半,煮鹽由民間,賣鹽歸官方,這算是官私合營加統購統銷。二十年後,酒類也歸官方專釀專賣。

中國真正的國有企業,從此開始。

漢武帝的評價5

從鹽業的統購統銷中吃到甜頭的桑弘羊再接再厲,已經不滿足於金融和鹽鐵的壟斷,把手伸向了流通領域,設計出台了均輸法和平準法。均輸,就是政府平價收購各地的土特產,然後運往各地高價賣出,賺取差價;平準,則是由政府掌握和控制全國物資,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利歸朝庭。

這樣一來,民間資本的所有出路,以及工商業者發家致富的所有門路,都被堵死了。漢武帝不僅收税,還要壟斷經營權。帝國政府成了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銀行家、企業家和批發商。

漢武帝和桑弘羊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他們意猶未盡,接下來,他們的手直接伸進了百姓的口袋裏。

漢武帝頒佈了算緡令。緡,就是一千文錢,算,就是二百文錢,算緡,就是徵收私營企業和個人的資產税,二緡徵一算,也就是徵收百分之十的資税。個體工商業者都要求申報財產。

此令一出,天下譁然,幾乎無人願意如實申報財產。漢武帝又生一計,在頒佈算緡令兩年後,又頒佈了告緡令。鼓勵世人舉報不如實申報財產的工商業者,對舉報者的獎勵是被舉報人財產或資產税的一半。

於是,一場舉報他人財產的人民戰爭打響了,幾乎所有中產以上家庭都被舉報。漢武帝則派出由酷吏組成的工作組奔赴全國各地,就地處理隱瞞財產案。結果,中產階級集體破產,社會財富被迫清零,民眾的儲蓄和投資意識鋭減。大家有了錢就趕緊花掉,生怕再被別人舉報了。

而漢武帝的國庫,當然很快賺得盆滿缽滿。民間卻經濟凋敝、人口鋭減。

著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説:“這個帝國的運轉,從來不是依靠法律權威和數字管理,而是從上至下的道德感召力。中國曆代的皇帝,從來沒有藏富於民,而是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竭力削弱民間、做大中央政權。民間經濟的凋敝,讓中國始終無法擺脱農業國的身份。反過來,這種人身控制,也讓中央集權越發穩固。”

實際上,任何一個集權的社會,一個可能由集權發展為專制的社會,都不會允許民間資本形成規模,因為那會變成一種與絕對權力抗衡的力量。

標籤: 漢武帝 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pingjia/mmoz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