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自我鑑定 >自我評價 >

英語課自我評價(通用3篇)

英語課自我評價(通用3篇)

英語課自我評價 篇1

1、在注意優生的同時不忘對後進生的提拔。這節課中我多次讓後進生來回答問題,在同學面前表現自己,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更多的自信。搭建"平等的對話,心靈的交通"的舞台 .展開與學生開放式的溝通與交流,儘量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能真實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他們的情感.從我坦誠的提問到學生無拘無束的回答,再到我進一步的引導,無不在增加師生間的親和力,體現新課程的新理念:師生平等共處,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

英語課自我評價(通用3篇)

2、創建"生生交流,互相促進"的平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其心理素質,展示其才藝,同時也能檢測出兩個學生的語言掌握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裁判者.

3、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最後一個任務,我讓學生小組合作,看誰的家務活做得最精彩,誰的生活最有意義,然後讓小組上台表演,盡情展示各組的合作成果,最後做出評價,評選出每組的最佳人選,並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更豐富的語言,能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也是對整節課的總結和提升。轉盤的使用很巧妙,很自然地就讓學生練習到了不同的日子和不同日子裏需要上的課程,因為時間無法複製。 不足之處:

教具的使用不到位,如日曆,課前準備好了,但是課中沒有使用。在新授課過程中由於情景創設的不太到位,與學生的生活聯繫不太緊密,因此,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並沒有完全融入課堂。還有,在拓展環節的設計上,我沒有抓住這個分類整理已學詞語的好機會。雖然也展示了以前所學的詞語,卻沒有做一次小結,造成了只是教師羅列詞語,學生僅限於記憶詞語,忽略了語言的交流性質。沒有給學生一個使用詞語的機會,沒有給學生語言交流的語言環境。這是本節課的失誤,因為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分類整理詞語更貼近生活,更易於學生的實際運用。

總之,通過一個多月的國培學習,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紮實工作,努力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英語課自我評價 篇2

進入21世紀,我們的學校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逐漸走向素質教育。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學內容等也在不斷改革創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評價方式也隨之有所改變,不能過多地依賴終結性評價,而須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只有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會公正客觀全面又能促使教師學生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一年來,筆者對英語教學實施形成性評價作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從中獲得了一些體會與啟示。

一、形成性評價的特點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瞭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和需求,着眼於學生潛力的發展。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全方位的、立體式的。它是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在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的同時,也能促使教師全面、深入、細緻地總結課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找出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二、形成性評價應用於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1、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

課堂教學是主戰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此能基本得到印證。作為教師,眼光要面對全班學生,密切注意學生的表情、眼神、動作反應等。要時刻觀察學生在聽説讀寫各項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尤其是好與差比較明顯的,在課堂上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提醒,並及時記載情況,然後課外找其談心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瞭解每節課每個學生的表現,進教室前,本人總隨身攜帶一本記事本,記載學生在聽力理解、回答問題、配對練習、小組活動、自由交流等的反應、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觀能動性等。過大約二、三週,對每個學生進行一次小結,找出其變化情況並及時反饋給學生。同時每個學生自己也準備一張記分卡,讓他們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各個過程作全面的評價,並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互評。這樣,學生就會經常反思自己,並且千方百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的、強迫性的學習為主動的、有興趣的學習。

英語課自我評價 篇3

西伏落學區英語課堂評議活動總結與反思

西伏落學區 教導處

前不久,學區組織各科教師錄製了常態課,我們英語組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總結出了很多好的做法,還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也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不足之處:

1、教師發音不準,課上使用英語少。

2、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沒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

3、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口語交際能力差。

4、教師工作量繁重,常常會顧此失彼。

國小英語師資嚴重匱乏,英語教師工作量過重。每個英語老師任教3-4個班,周課時15-20節,並且要跨3-4個年級,班容量一般都在50人以上。設想這種狀態下的教學如何談質量?殊不知英語教師要忙於應付每天的日常工作:自制卡片、教具、大量的練習冊批改等工作,還能剩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還能有多少時間去反思自己的教學?班容量如此之大嚴重影響了英語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幾乎每一位教師要教300人以上,課後的補差工作又從何下手?

5、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學習興趣不能持久。

在國小英語課堂上,我們始終感到熱鬧有餘,但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初學英語感到很有趣,學生的求知慾旺盛,靠機械的記憶還可應付,但久而久之,單詞越學越多,學生又得記讀音,又得記拼寫,還得背句型。有的同學顧此失彼,由學不會到不願意學,失去了興趣,放棄了英語學習。究其原因,學生缺乏吃苦精神,他們只對遊戲活動感興趣,只要老師布臵背單詞、讀課文、聽錄音等任務時,學生的熱情就蕩然無存。英語學習本來就無什麼捷徑可走,要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就得死記硬背,可學生缺乏持之以恆的毅力。

6、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交際運用練習時,沒有信息差,導致交際活動在不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會運用。

所謂信息差是人們在對事物或人瞭解、知曉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和人之

間進行談話交流,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談話雙方之間存在信息差,彼此都想了解對方的信息,從而產生了交流的願望和想法。英語教學也一樣,要想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交流,就必須在會話雙方之間製造信息差,使他們之間產生想從對方瞭解有關信息的迫切願望的需求,產生開口講英語的動機。有了信息差,他們之間的交流才是在真實語境中進行的有意義的交流,這樣,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二、努力方向:

1、培養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剛剛接觸英語的國小生,聽着那些嘰裏咕嚕的英語,看着那些蝌蚪隊的文字,常常被深深的吸引住,這是英語本身的外在特點吸引了他們,讓他們好奇、興奮。人微言輕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遊戲、競賽、繪畫、唱歌等。這些活動不但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直接反饋,有利於化難為易,從而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運用知識,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創造性思維。

2、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提高,語言是練會的,而不是學會的。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千方百計地創設各種語言情境,從而大大加深學生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3、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英語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努力提高自已運用電教手段的能力。隨時着教學環境的不斷改善,“一枝粉筆,一塊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投影、幻燈、錄像、電腦等被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這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達不到運用自如的地步,那麼,對於這些絕好的現代教育設施來説,無疑是一種浪費。

標籤: 英語課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ding/pingjia/7goo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