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精選 >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精選12篇)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精選12篇)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一學期就要接近尾聲。為了響應上級號召,我們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同時,也充分認識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實施“留守學生關愛工程”,加強了對留守學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學生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現將近期開展的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精選12篇)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中層幹部和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我校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的措施,安排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制度,落實責任。

1、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具體人數和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學生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對留守學生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變更相關內容,每學年末做好留守學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

舊縣中心學校:留守兒童辦公室

記錄學生髮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2、建立“代管家長”隊伍,推行“代管家長”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師和生活指導教師組成的代管家長隊伍,負責對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導。學校通過工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到代管家長隊伍中去,承擔留守學生的監護職責,做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代管家長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況、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為)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三個一”,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

(2)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親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情況等;

(4)、開展“結對子”幫扶,安排班隊幹部、優秀學生以及“留守學生”鄰居與其“結對子”,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幫助;

(5)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轉化“問題孩子”。

三、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1、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採取“一幫一”或“多幫一”的形式,為留守學生選配了在職教師與他們結成對子,在生活上給予幫助,進行心理輔導,讓留守學生傾訴心中的苦悶,幫助他們排解煩惱,恢復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態,實行全程跟蹤教育。同時選配優秀學生和班隊幹部與留守學生開展生活學習互幫互助活動,讓他們成為知心朋友,在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品德行為上互相促進,在心靈思想上互相交流,許多學生邀請留守學生到家裏做客或共度週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學校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每週定期為學生開放,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同時學校還舉辦各種“關愛留守學生見真情”主題班會,開展“法制報告會”及“冬季防火災演練”等,每學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學生開展一至二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他們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節假日期間,組織留守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在學校設置親情電話,定期讓留守學生與家長通話交流感情;學校在“留守學生之家”開設了心理諮詢熱線,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室,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平台,專門配備了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確保不因家庭貧困而讓一個留守學生失學。

四、加強社會教育與學校、家庭構建教育網絡體系。

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絕對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協調配合。為了優化“留守學生”教育環境,我校堅持以社區教育活動為支撐點,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成一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實現教育的最優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長的教育幫扶工作,經常利用家長會、家長委員會、集中家訪日、學校開放日等活動形式,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長的監護義務。其次盡力淨化校園周邊環境,對外強化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對內經常邀請相關人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這些工作的開展,使學校的教風建設再上新台階,學生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學生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學生”更是受益匪淺,學科競賽、體育比賽、升學考試捷報頻傳,收到實效。五、建設留守學生之家活動室。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學生之活動室,配備了電視、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施設備。張貼了留守學生之家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況,使活動室充滿活力,為留守學生提供了交流活動的場所,使學生感到了“家”的温馨與和諧。總之,關於“留守學生”的教育,我校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變化,我們也感到舉步維艱,單靠學校的努力,缺少大環境的支持,“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將愈來愈難,現就我們感受較深的幾個問題提出與各位教育同仁商討:

1、由於“留守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校和教師對他們的教育幫助、關愛顯得力不從心,學校和教師無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長和社會去履行本應由家長和社會承擔的教育責任。

2、家庭教育觀念錯誤,有的甚至與學校教育相悖,家長素質亟待提高,有的家長對子女要麼溺愛,要麼高壓,要麼放任,要麼簡單粗暴,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3、社會不良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大打折扣,賭博風氣的漫延,單親家庭的增多,拜金主義的盛行,校園周邊環境的混亂,暴力遊戲、色情網吧等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極壞的影響,使學校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2

此次關愛活動是我們大學的青協會展開的。關愛方式就是把我們平時在家裏面和學校裏面閒置出來的新物品都捐贈送給--村的留守兒童家裏。並在--村進行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由於--村是在大山裏面,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而且我們剛過去的時候,確實很不適應那裏面的生活。但是後來慢慢相處也就習慣了。甚至到離別的時候還很捨不得。活動的第1天我們把所有捐贈過來的衣服,書本,生活用品都輕親手送到每一户留守兒童的家裏。當我看到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激動和興奮的眼光的時候,心裏面突然感到很心酸。這些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很常見甚至看不上眼的物品。在孩子們眼裏看來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禮物。我才感覺到這些留守兒童們生活的不易。

在接下來活動的日子裏,我都儘可能的陪在他們身邊。他們講很多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帶給他們儘可能多的快樂和温暖。他們從小生活在一個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家庭環境裏,生活在一個窘迫的經濟條件下。沒有來自父母的關愛,沒有新衣服穿,沒有好吃的零食吃,甚至還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好的學習資源和教育環境。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大家的集體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一個活動的成功舉辦與每一人的付出息息相關,使協會內部更加團結,也使個人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了要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臨凡間的天使,需要真心的呵護和關愛,還有很多地方和大山裏的留守兒童,他們也缺少關愛,我們還要發動更多的人來關愛留守兒童,即使是微小的關愛,我相信也能温暖她們的心靈。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3

按照省人口計生委《關於開展“六一”慰問留守兒童活動通知》及高新區人口計生委的要求,“六一”兒童節期間,為貫徹落實國家、省人口計生委創建幸福家庭活動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促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家庭幸福,結合我辦的實際情況,在全辦範圍內開展“六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具體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馬洪辦事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組織機構為了切實加強對我辦流動人口管理的規範化管理,辦事處成立了流動人口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辦事處主任擔任,副組長有分管計劃生育工作的領導擔任,成員由政府辦、計生辦、教育、公安派出所、衞生、民政、村計劃生育專幹等部門有關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對“六一”慰問留守兒童活動的領導,精心組織,深入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把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與關愛女孩行動、創建幸福家庭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和創新關愛行動的新途徑,切實維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家庭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二、積極有序開展“六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加強宣傳。充分利用簡報、廣播、人口學校等宣傳媒介、陣地,圍繞關愛留守兒童這一主題,集中開展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留守兒童的濃厚氛圍。與此同時,做好留守兒童信息摸底工作,要求辦村幹部及時到各村組及學校收集留守兒童信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瞭解掌握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六一”期間,各村對留守兒童,特別是獨生子女和雙女户中的困難家庭進行走訪慰問,送去慰問品,給孩子們帶去節日的問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必要的關心扶助,使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家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總之,我辦能夠及時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積極主動,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明確時間,明確任務,明確責任,較好地開展了這次活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統計留守兒童498人,慰問活動形式有走訪、發放慰問品等,慰問人數498人,贈送物質498人、件、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流動人口工作的特殊性和廣泛性,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因而要有常抓不懈的思想和措施,確保我辦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不斷邁向新的台階!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4

20__-20__年,董崗中心學校在縣教育局的指導幫助下,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以及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堅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整體推進、不斷創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調研,準確掌握全鎮留守兒童情況。

3月份,我校對全學區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系統排摸,並分別予以登記造冊,做到了家底清、情況明。到目前為止,已為83名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為切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80%兒童留在家裏隔代看護,20%寄託給親戚看護,而隔代看護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獨、憂慮、失望;生活無規律,生活習慣相對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和刻苦鑽研精神,厭學情緒嚴重;任性、自私、無組織、無紀律,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構建留守兒童關愛網絡。

我校根據56號文件精神,開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陽”為主題的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系列活動,並制定《董崗中心學校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職責,分解落實了任務,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學生,構建層層推進、齊抓共管的留守學生關愛網絡,努力為留守學生營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三、多措並舉,大力實施留守學生關愛行動。

1、開展結對關護系列活動。積極動員志願者、教師等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關護活動,為留守兒童尋找“代表媽媽”,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學有人教、難有人幫”。目前,我鎮已為11們留守兒童找到了代理媽媽,通過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談、與結對兒童家長交流、與結對兒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幫助。

2、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針對鎮中心校留守兒童相對集中這一情況,我們在那裏建立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每星期2次為留守獐開放,並提供課餘文化學習和組織課外活動。“留守兒童之家”常年有兩名教師現場指導。

3、開展貧困留守兒童幫扶結對活動。在鎮婦聯及團委的牽頭下,今年共有4名貧困留守兒童受到結對資助,每年均有一定的資金確保學業正常。我鎮每半年還組織一次貧困留守兒童慰問活動。

4、建立“留守兒童”家長教育聯繫制度。利用定期家長會、重大節假日家長回鄉之機對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開展對監護人專門知識的培訓和教育,讓他們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切實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5、開展“留守兒童”興趣活動。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六一”期間組織留守兒童舉辦了一場文化演出;

6、強化宣傳。通過校園廣播、網絡、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報道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進展情況,抓好典型宣傳,讓全社會都瞭解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動員引導全社會力量都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輿論和關愛氛圍。

取得的成績

經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兒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行為習慣好了,成績提高了,待人接物禮貌了,自立、自主、自強了……在結對的老師中更是湧現了許多優秀教師。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工作,也許現在還僅僅是起了個頭。但是在那麼多人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有決心對這項工作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這項工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下一年度工作思路:

1、繼續深入實施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重點抓好留守兒童之家創建工作,力爭到今年年底,鎮中心校的“留守兒童之家”設施更齊全、管理更完備、活動更豐富。

2、繼續推進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爭取各方支持,整合社會資源,深入開展關愛貧困留守兒童扶貧濟困行動,解決其實際困難。

3、繼續抓好代管家長結對工作。壯大關愛隊伍,切實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幫助;進一步完善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5

據學校調查,留守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部分留守學生心理出現偏差,親情失落,心理失衡。

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學校堅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鬆懈,把"留守學生"的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常規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走近"留守學生",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防止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強化措施。

一、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建立“三知、三多”機制(對留守學生基本情況、留守學生監護人情況、留守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學生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學生家庭進行家訪),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家訪、校訪相結合,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溝通交流,指導留守學生監護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決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留守兒童每年人員在變、情況也在變。家訪瞭解情況成為關注留守兒童必不可少的環節。組織教師走近留守兒童,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直面瞭解孩子們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長過程遇到的煩惱。

二、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針對學校留守兒童相對集中這一情況,我們在政教處建立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每週2次為留守兒童開放,並提供學校長途電話給他們與在外打工的父母親通話。“留守兒童之家”常年有兩名教師現場指導。讓留守兒童之家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今年開設了學生心理輔導室,安排專任教師輔導。增加留守兒童心理諮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加大疏導力度,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創設諮詢信箱、親情熱線電話等,及時發現"留守學生"的顯性、隱性的心理壓力,並進行合理的疏導,跟蹤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使留守學生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在一個時間段內逐步得到矯正。

四、實施教師結對幫扶制度

我校把留守兒童分派給任課教師結對幫扶,幫扶教師每月至少找留守兒童談心一次,每學期至少家訪一次,每月至少與其監護人交談一次,每學期至少與其班主任溝通一次,並建立幫扶工作記錄簿、幫扶成長記錄簿。教師指導學習、關心生活,以對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温暖。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6

我校高度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有留守兒童156名,根據上級要求我校進一步積極探索和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機制,建立了有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的社會支持網絡,取得了新的成效。我校全體教師對在校留守兒童給予特別關注,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幫扶上對其總是予以優先照顧,多獻上一份愛心,想方設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讓他們與正常的兒童一樣健康茁壯成長。如活動參與方面,留守兒童優先;在貧困生資助方面,留守兒童優先;在學習輔導方面,留守兒童優先……

我校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上,從“創、辦、建、管”四個字上狠下功夫,從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措施保障,求真務實高效等三個方面推進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留守兒童和外出務工的家長能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緊抓好。

一、指導思想,工作原則。

創辦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指導思想:廣泛宣傳“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增強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村“兩委”現有條件,做到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為構建和諧吳川村,促進城鄉兒童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努力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綜合素質,為其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健康成長。

創辦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工作原則:我們堅持在“五清楚”和“三溝通”原則下開展留守兒童工作。即:清楚留守兒童個人基本情況,清楚其家庭情況,清楚其學習、思想動態;清楚與監護人的關係;清楚與其聯繫方式。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彌補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留守兒童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交流溝通;多與老師聯繫,瞭解留守兒童學習、思想等方面困惑,與臨時監護人密切溝通,為其營造温馨的家園氣氛。

二、加強領導,真抓實幹。

(一)創出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一條路子。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絕大多數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由於長期缺少父母的監護和教育,加之監護人管理不到位,部分留守兒童出現了留守綜合症――學習成績下降、心理出現障礙、行為出現偏差、安全事故也有時發生。針對該村留守兒童令人擔憂的現狀,更加感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刻不容緩,經過一系列籌備工作,我校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成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大家統一思想,明確分工,如每期活動開展都有3個人參加,其中值班幹部處理日常應急事務、班主任(退休老師)做好出勤登記、安全管理工作等、輔導老師(在職骨幹教師)做好科學文化知識輔導及開展文體活動等。

(二)辦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一個場所。

為解決留守兒童雙休日、節假日沒人管、沒地方去的問題。我們在校設兩個室,一間是留守兒童活動室,另一間是閲覽室,作為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固定場所。同時按照“七個有”來建設:即有場所、有設施、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檔案、有成效等,實現了由鎮村幹部、教師(退休教師)、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等組成的隊伍,為廣大留守兒童服務。同時,積極籌措資金,購置圖書、文體設施等,並開通了“親情電話”。

(三)建立健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規章制度。

我們制定了沿河國小創建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實施方案,創建工作領導組名單、基本概況、工作職責、信息卡制度、幫扶制度、聯繫制度、“四個五”愛心育人制度。對我校一至六年級156名在校留守兒童造了《花名冊》,擬定了每學期《教師輪流服務安排表》、《活動中心日安排表》及詳細的《工作安排表》等。這樣留守兒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活動開展有條不紊。

(四)管好留守兒童在活動中心的學習生活。

1.積極培訓提高監護人素質。

每學期舉辦一次監護人培訓班。針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通過舉辦“留守兒童家長家庭教育培訓班”,該活動中心留守兒童監護人(或臨時監護人)有8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並分發了《家教歌謠》、〈〈家庭教育集言〉〉等家教材料,受到了監護人的歡迎和好評。

2.精心組織開展活動是關鍵。

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是“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靈魂,是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有成效的關鍵。為此,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結合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徵,分別制定了兩個學期活動的具體計劃,不僅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而且增強綜合能力。我們開展的活動有:輔導學科作業、健康體檢、知識競賽、春遊踏青、心理疏導、下棋比賽、畫畫比賽、趣味健身、看KTV文教片、每月一次的集體生日,以及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體驗生活,主題實踐活動等。每次活動做到定時,定點,定人有序開展,大大增強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傾情付出,碩果累累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實效。

通過心理教育輔導活動的開展,健全了留守兒童正常的心理品質,他們“學會堅強、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學會理解、學會自我調解”,促進了其健康成長。留守兒童中心,性格孤僻不合羣,逆反心理嚴重,自由散漫,學業成績很差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幫扶,他們變了,變得活潑開朗了,學會尊重他人了,能夠自覺遵守紀律了,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

(二)及時鼓勵表彰留守兒童工作先進事蹟。

本學期對在留守兒童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愛心人士給予表彰,並對優秀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給予表彰,調動了留守兒童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促進了他們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7

五星鎮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隨着農民外出務工的增多,“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隨之越來越多。為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校按照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從校區實際出發,做了一些探索,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召開家長會,摸清情況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以班為單位召開家長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彙報學校的工作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監護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為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為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大家庭,我們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之家,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程。

二、成立關愛小組,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形成了以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總輔導員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於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三、營造氛圍,健全制度,開展活動

1、營造關愛氛圍,感受温暖

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校園內、在家訪中,在班級內、在團支部中對“留守兒童”充分關注,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關心,全校師生營造了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尊重“留守兒童”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達到讓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關愛制度,明確責任

為了讓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繫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聯繫電話;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繫方式,便於老師與家長、代理監護人聯繫溝通,配合教育。聯繫卡制度的建立,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繫,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兒童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在每班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並配備幫扶教師,由班主任、科任老師與本班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教師成為“代理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鬱。

建立健全家校聯繫。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與留守兒童進行家訪,瞭解留守兒童的在家情況。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增強他們與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知曉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8

現在留守兒童的人數佔比已然不小,城市裏稍微好一點,但是在農村裏留守兒童卻是十分常見的,相信不少農村出生的孩子們也都知道,在小時候,家裏的長輩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去大城市裏面打工,逢年過節才能回來那麼幾次,然後假期結束之後又要匆匆的回去工作了。城市裏的孩子或許沒有怎麼體會過這樣的滋味,尤其是當我們上了大學之後,我們的身份彷彿就成為了外出打工的人,回家越來越少的人成為了我們。其實,多和家裏人待在一起是大部分人的期望,誰不想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呢?所以,這一次去看望留守兒童其實就是找回一些曾經的記憶。

這次活動的目的地有點偏遠,距離我們的出發地大概有三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我們一大早就準備好了,除了帶上一些禮物外,也帶了一些生活用品,對於這些留守兒童來言,他們的生活可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不少家庭其實依然還過着艱苦的日子。懷着各種各樣的心情,我們期待了一路,終於來到了本次活動的目的地,這裏的環境雖好,但是房屋建築什麼的都有了一種年代感,我們也看到了這裏居住的人們穿着十分樸實,尤其是那些孩子,穿着有些破爛不説,身上也是髒兮兮的,讓人看了之後不免生出一種心疼的感覺。隨後,我們便進入了這次活動的主題,瞭解了一些家庭的情況,並幫助他們幹了一些活,送去了我們準備的物品,和這些留守兒童交談更是我們的重要任務。這些孩子們的訴説看起來平平淡淡的,可我們這些聽了的人都會有一種傷心的滋味,不過我們能做的也不多,只能祝願大家的生活能越來越好。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9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我校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的措施,安排相應的管理人員,確保特殊羣體學生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1、建立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的具體人數和基本情況,建立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對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變更相關內容,學年末做好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學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髮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2、建立“代管家長”隊伍,推行“代管家長”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師組成的代管家長隊伍,負責對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導。班級通過班會,發動全體學生,做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代管家長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學習、管生活、管身體)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況、掌握思想表現、掌握學業成績、掌握日常行為),當好“五員”(思想品德輔導員、情感交流溝通員、日常行為監護員、生活起居管理員、健康成長指導員),讓外來打工子女及留守學生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10

耿城中心學校位於黃山北大門,地處城鄉結合部,95%的學生都來自農村。在校學生數近千人,留守兒童總在15%左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我校高度重視的話題。留守兒童教育納入民生工程,學校建立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成立了領導組和工作組。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現狀,採取針對性措施努力彌補他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的心靈留住一片陽光。

據學校調查,留守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部分留守學生心理出現偏差,親情失落,心理失衡。

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學校堅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鬆懈,把“留守學生”的教育納入到學校的常規工作中,以養成教育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走近“留守學生”,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防止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強化措施。

一、學校成立留守學生管理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繫卡,建立學校班主任、科任教師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定期聯繫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機制,對留守學生基本情況、留守學生監護人情況、留守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繫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學生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學生家庭進行家訪。為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家訪、校訪相結合,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或“代替家長”溝通交流,指導留守學生監護人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決“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留守兒童每年人員在變、情況也在變。家訪瞭解情況成為關注留守兒童必不可少的環節。組織教師走近“留守兒童”,走進“留守兒童”的家庭,直面瞭解孩子們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長過程遇到的煩惱。本學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師家訪350多次,與90多位“代理家長”進行了訪談。

二、充分發揮團隊組織作用,培養留守兒童自主、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能力。

融入大集體,學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深入開展“拉手關愛留守少年兒童行動”,採取三對一方式幫助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團隊主題活動中感受集體温暖,在手拉手活動中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10年,少先隊組織留守學生事蹟報告會、“我和媽媽説説心裏話”寫信活動,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學生參與。每月,各少先隊中隊都組織有留守學生參與的給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動。讓他們在集體大環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學校還將進一步開展少年兒童雛鷹爭章活動,有序組織留守兒童培養自強不息、發奮學習的意識。

三、積極開展暑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暑假期間,農村留守兒童基本脱離了學校、老師的有效監管,親情上缺乏溝通、生活上缺乏照顧、行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問題更加突出。我校教師採取下村蹲點、上門服務等方式點對點地為留守兒童進行作業和生活輔導。暑假,我校兩次安排30多名業務骨幹分頭前往全鎮5個村國小所在地駐點輔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60位留守學生學業和心理狀態重點給予輔導。科目涉及文、數學、英語、心理教育等。每年開學前,學校黨支部還組織黨員開展留守兒童慰問行動,捐款捐物資助家庭困難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

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今年開設了學生心理輔導室,安排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增加留守兒童心理諮詢、心理矯正等教育內容,加大疏導力度,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創設諮詢信箱、親情熱線電話等,及時發現“留守學生”的顯性、隱性的心理壓力,並進行合理的疏導,跟蹤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使留守學生的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在一個時間段內逐步得到矯正。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11

今年7月份在鹽城市阜寧縣阜寧附小開展了為期2天的以“關愛留守兒童、共擔社會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這次的走訪中,那些孩子給了我們相當大的震撼,無論從學習上還是從生活上來説我們都受益匪淺,留守兒童大多是隔代監護即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進行看護,但在走訪中我們發現這種方式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學習方面,留守兒童的學習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有些留守兒童知道家裏供其讀書不易,同時也體諒到父母的辛勞,因而發奮學習,成績很是優異,走訪中可以看到牆上貼滿了獎狀;但是有的留守兒童由於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生性調皮貪玩,由於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在學習時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導制他們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訪中發現不少留守兒童較內向,逆反心理較重。有些孩子很好交流但是也有孩子沉默寡言,由於他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訓,而祖(外)父母多數情況下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能,因此,當這些孩子長大後,人際交流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很難和別人溝通。

或許在自己父母親眼裏,還沒有走出大學校門的我們仍然是一羣孩子。但是面對着農村兒童,我們儼然看到了我們那逝去的童趣。走了,或許再也不會來這裏,或於我們的命運再也不會相交,但這片土地,這羣孩子,這片空氣都將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後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瞭解社會發展,才能鍛鍊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留守兒童活動總結 篇12

近年來,泰寧社區始終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建立社區關工委、愛心志願者等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服務機構和隊伍,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多方位、多層次着力打造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平台,認真開展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工作和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構築起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有效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一、網絡健全,制度完善,檔案齊全

多年來,泰寧社區提高認識,端正態度,理清思路,健全組織網絡,完善規章制度,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1、齊抓共管,聯合派出所、學校、文化、司法等有關部門和離退休幹部、老黨員、社會熱心人士共同參與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成立了家長學校、法制報告團、文藝宣傳隊、科普小組等組織網絡。

2、建立留守兒童管理檔案。多渠道的對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分類建立檔案。

二、廣泛開展社區活動,充實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

各類形式多樣的活動,是泰寧社區關愛、教育留守兒童所採取的主要形式,它以其多樣性和參與性深受留守兒童的喜愛和監護人的認同。

1、多形式開展留守兒童法制、道德教育活動。為使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易被留守兒童接受,泰寧社區創新工作方法,利用多種載體開展活動。定期舉辦法制宣報告會,科普講座、警示教育、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圖片展等載體廣泛開展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營造濃厚氛圍。社區還結合爭創“省級文明縣城”、“平安社區”等主題活動,組織社區留守兒童參加植樹、發放宣傳材料、萬人宣誓等活動,充當“小小宣傳員”、“普法小老師”、“社區小記者”等角色,在活動中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爭做四有新人。

2、加大文體設施投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近年來,泰寧社區注重在文體活動場所和硬件設施上的投入,為留守兒童課餘時間提供了活動空間。社區綜合樓內的`文體活動站,設有健身、乒乓球、圖書閲覽、棋牌等活動內容,配有跑步機、槓鈴、氣血調理機、乒乓球桌、仰卧起座器、羽毛球、各類棋、牌等設施和四千餘冊圖書,使留守兒童有了健康的活動場所,營造了良好的校園外圍環境。此外泰寧社區同樣也加強了軟件設施建設,積極開展了各項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如:在“六一”前夕,聯合老年大學、泰寧學校舉辦了“老少同樂慶六一”書畫展;“七一”前夕組織了乒乓球賽。此外,泰寧社區還舉辦了有獎猜謎、知識競賽、體育比賽等活動,吸納留守兒童廣泛參與,既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又培養了他們的美好情操。

3、開設社區課堂,加強留守兒童課餘時間的再教育。泰寧社區支持有教師資質的下崗失業人員,利用現有資源,開設了社區課堂,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教育,注重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和文體活動時間;同時每週六社區還邀請心緣美術培訓學校和徽州師範具有藝術特長的老師和學生為留守兒童上音樂課和舞蹈課,培養他們課餘興趣和愛好。

三、做好“三延伸”,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此項工作

泰寧社區制定了向家庭、學校、社會延伸的“三延伸”工作方案,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1、向家庭延伸。泰寧社區成立了“家長學校”、“市民學校”,定期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授課,組織他們進行學習,引導他們掌握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社區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導孩子們遠離違法犯罪和不道德行為。

2、向學校延伸。泰寧社區聯合學校,共同開展了各項法制教育、反邪教教育培訓班和各類德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留守兒童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逐步形成、發展和優化自己的道德品質,使他們認識到,不僅要在學習上爭先創優,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愛黨愛國,言行上文明正直。

3、向社會延伸。泰寧村依託黨建聯席會和共建議事會“兩會”平台,吸納轄區內的在職黨員,組建“愛心爸爸(媽媽)”隊伍,挖掘自身優勢,對留守兒童實行結對幫扶。聯合派出所、文化局等單位對涉“黃”、“黑”、“白”(吸毒販毒)等場所和非法網吧、電子遊戲廳,封建迷信活動等進行嚴厲打擊,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進行監控。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像一隻無形的大手,牽引、攙扶着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社區內的留守兒童精神生活充實,自立意識、法制意識大大增強,學習成績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未發現留守兒童有違法行為。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項長期性、持久性工作,容不得絲毫的鬆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立足於新的工作標準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現有的工作機制,以關愛留守兒童為本,“教育、服務、管理”相結合,將此項工作開展得更為出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odong/jingxuan/ze9v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