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活動總結 >活動總結精選 >

抗戰勝利活動總結4篇大綱

抗戰勝利活動總結4篇大綱

本文目錄抗戰勝利活動總結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活動總結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活動總結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採訪採風活動總結

“走進抗戰歷史”心得體會

抗戰勝利活動總結4篇大綱

我們80後,生長在和平富足的年代。我們的世界裏沒有飢餓、沒有戰爭。對戰爭的殘酷,對民族被侵略的憤怒,我們沒有真切的體會過。只是從書本里,從一組組的數據裏,得知日軍侵華時的情況,得知當時的慘狀。

從書本上,我知道七七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我知道“九。一八”事變中,日軍殘忍的殺害了大量無辜百姓; 我知道南京大屠殺,日軍的血腥與殘暴;我也知道平型關戰役中,我們犧牲了多少人才換來大捷;我也知道台兒莊大戰打得多激烈,我們付出了多少,才換來戰爭的勝利,換來日本無條件投降。

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了解再多,也沒有親歷現場來得震撼、來得直接。70年前的戰爭現場我無法親歷,但現在的我,可以去那片記錄了日軍侵華罪證的紅色土地,祭奠革命烈士的英魂,祭奠遇難的同胞。

在我知道“九。一八”事變,知道南京大屠殺事件時,我就很想去瀋陽,去南京; 去“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用腳步丈量那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用雙眼去記錄被日軍殘忍殺害、血腥虐待的同胞們。

可是,我卻一直不曾行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每每想要踏上那片紅色土地,內心深處便會湧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與痛苦。

不是想要遺忘那段恥辱的歷名,只是還沒有做好直接面對的準備。

我時常在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做好準備?可卻一直無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直到我得知中作協將組織網絡作家重走抗戰路,我才知道我一直都準備好了,只是需要有人推我一把。

XX年 6月23日,我踏上“走進抗戰歷史”的征程,從盧溝橋開始,走進那段我想卻又不敢去碰觸的歷史。

列隊滄桑古橋邊,穿越時空見烽煙。站在盧溝橋上,看着那些形態各異的獅子,我想的不是去數盧溝橋的獅子有多少隻,而是在想這些獅子經歷了多少炮火?染了多少鮮血?它們矗立在橋兩側,看到了多少死去同胞憤怒而痛苦的神情?

它們是不是也像現在的我們一樣痛恨?痛恨自己無法阻止日軍的入侵,無法挽救死去的同胞?

站在盧溝橋上,我痛恨,可走進“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我卻連痛恨的力氣都沒有了。從看到第一副遇難同胞的照片開始,我的眼睛就開始泛紅,眼淚在眼眶打轉。

沒有親自走進紀念館,沒有親眼看到那些照片,沒有親耳聽到解説員解説當時的歷史,你就永遠無法體會那種沉重的悲傷。

平頂山大屠殺,屍骨累累,堆積成山,死去同胞猙獰的表情是在痛訴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被虐殺而死的婦人、小孩、老人……那一張張驚恐扭曲的面孔,直擊人心,只一眼便再也忘不掉。

死去的人猙獰驚恐,可活下來的人卻同樣痛苦。日軍在東北的殘酷統治,侵佔大量的資源,在我在中華領土上,壓榨我們的同胞,拿我們中國人不當人看,像奴役牲口一樣奴役我們,在活人身上進行各種殘忍實驗,用我們想不到的血腥手段,虐殺我們的同胞。

國強則人強,國弱則人弱。站在“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句話。

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敢入侵我泱泱大國,不就是欺我們那時正國弱嗎?

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敢在攻佔南京後,製造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不就是欺我們那時正國弱嗎?

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敢在我們中華土地上,虐殺奴役我們的同胸,不就是欺我們那時正國弱嗎?

然,國無常強,無常弱。在經過長達XX年的堅苦抗戰,日本戰敗,我們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日本,投降了, 我們將入侵者趕了出去。但是,那段屈辱的歷史,那段抗爭的歷史卻不能被遺忘。

從盧溝橋開始,一路走過“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平型關大捷遺址,台兒莊大戰遺址,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看到太多,也聽到太多,日軍侵華的暴行、死去同胞的慘狀,奮力抗爭的英雄烈士、社會名流……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身為一名網絡作者,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我看到的、聽到的用筆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知道日軍的殘暴,知道那些為國捐軀的愛國人士,知道那些死在戰場上的烈士英雄!

只有用文,將這一行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這一段歷史,才不虛此行!

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活動總結抗戰勝利活動總結(2) | 返回目錄

國殤之思——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活動

為期10天的走進抗戰歷史採訪採風活動已接近了尾聲,它離此次活動的圓滿結束只有一步之遙。當然,這個一步之遙的跨越還需要陳書記的精彩總結。我個人認為這個活動是非常圓滿的,一路行來確實感慨良多。

就在昨天,當我們這個隊伍在長沙南站為追趕高鐵而各顯神通、一路奔襲的時候,坐在車上喘息未定的我想到了革命先輩們的極端不易。有多少次,在嚴寒中,在酷暑中,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長途奔襲,命懸一線?

從北京的盧溝橋到如今的長沙芷江,我們親眼看到了諸多的抗戰歷史紀念館;親耳聆聽了革命英烈們或悲壯或慘烈的英雄事蹟。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裏,隔着漫長的歲月雲煙,我們終於近距離的,實實在在地觸摸了這段帶有血的印記的歷史。

盧溝橋的滄桑斑駁記載着日軍的狡詐陰險;“九·一八”事變紀念館記載着日軍的慘無人道;台兒莊古城中彈痕累累的牆壁記載着日軍的瘋狂殘暴。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惡,同時帶給中華兒女永不能癒合的戰爭創傷。這是一段國殤史,但我同時更認為它是人類文明現代化進程中的文明之殤。因此,緬懷那段歷史並非要培植對日本民族的仇恨,而是為了在歷史中,在悲劇中長存警醒,珍愛和平。

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我曾久久駐足在兩個戰死的日本士兵遺留下來的書信面前,記下了他們信件中的內容。其中一個是叫三浦的士兵寫給他未婚妻的信件;而另一個則是士兵寫給他媽媽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寫道:“前些天,我路過一個村莊的時候,長官下令燒了許多房屋,還打死了不少老百姓。他們都是些農民,十分貧窮。可是,他們仍被我軍殺了許多,當血濺到我身上的時候,媽媽,我害怕了。我不願殺人,更不願這樣稀裏糊塗的殺人。我原是為了一種理想,為了日本的光榮而戰的,而現在,媽媽,我想讀書,我想回家。

這樣的信件令我動容,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侵略者,只要人性尚存,他們也會產生屬於人的對戰爭的深深疑懼,對死亡的巨大恐懼,以及經受心靈的痛苦煎熬。除了極少數狂熱的法西斯戰爭狂,我相信每一個被裹挾進殘酷戰爭中的人都是可悲可憫的。一如肖霍洛夫的《一個人的遭遇》中所折射的,戰爭是極端殘酷血腥的。它會奪去屬於人類的所有的可珍重的人、事、情。即便是戰爭取得勝利的一方,輝煌勝利的面影中也會隱藏着巨大的悲哀,付出慘重的、無法修補的代價。我想好的文學便是如此,透過表面的、眾人皆知的常識,揭示出那些隱藏的矛盾,甚至有些晦暗的人文之思。

今天我們通過探尋歷史,明晰戰爭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的追問。那便是為什麼這場世界範圍內的戰爭得以發動和肆虐?是什麼導演或掌控了這一切?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毒氣室和煉人爐與日本法侵略者對中華兒女的毒氣戰和活體試驗如此的非人性的被貫徹執行?所有這些都是戰爭留給我們的永恆之思。恰如英國的齊格蒙特·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認為的那樣,正是現代理性和武斷的生物進化論在社會學的庸俗應用,導致了暴力戰爭和人命的消隕。文學雖然不是社會學,但我們可以通過這一路徑用文的方式提出我們的思考,探尋戰爭的根源,傳達出我們的心音體感。用莊重而清明的體悟來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活動總結抗戰勝利活動總結(3) | 返回目錄

採風總結

在中國作家協會的組織和安排下,我們進行了為期10天的“網絡作家重走抗日路線”採風活動,在此期間我生出一些感想和想法,現總結如下:

第一,關於歷史的假想。

對抗日戰爭一直有XX年和8年之説,現在看來XX年的説法更為準確,我也更認同這個説

法,畢竟我們不能抹殺從1931到1937中間六年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和抗爭史,在參觀“九一八”事件博物館時,我心裏一直縈繞着一個想法——如果當時東北軍全面出擊對抗日軍的侵犯,將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導遊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當日軍千餘人小隊進犯北大營時,中國守軍因為種種掣肘和禁忌,不能持槍還擊,僅用木棍進行了反抗,這個舉動使得日軍愈發肆無忌憚食髓知味,進而全面出兵侵佔東北,偌大的東北全面淪陷只用了40余天,結果令人唏噓。時任東北司令的張學良下令東北軍全面撤離,只留下了毫不設防的東三省供敵人盡情掠奪蹂躪,張學良有推脱不了的責任,但我想他心裏也同樣充滿苦楚吧。張學良的身上往往被打上“慈不掌兵”和“敗家子”的烙印,毋庸置疑,如果正式對日開戰,形勢未能見得好轉,因為我們科技落後,但主要還因為當時有一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不抵抗主張是一個非常不良的信息,東北軍如果奮起還擊可能就意味着孤軍奮戰,相比敵強我弱,將士們更怕的就是獨力難支,軍人不怕犧牲,怕的是白白犧牲,九一八事件的影響就是它讓日本人看清了中國不團結的現實,在九一八事變博物館裏,我看着一幅幅舊照片展現出的慘烈——被活埋的平民殘骸、釘滿倒刺的鐵籠、被解剖的楊靖宇、心裏“抵抗,抵抗,抵抗”的念頭也一次次激盪着,狹路相逢,我即使力不如你,技不如你,但你若犯我,我必全力還擊才能讓敵有所敬畏,一個虛構的畫面在我腦子裏驅之不散,如果國共兩黨當時能夠精誠合作眾志成城,也許我們同樣會有大量的犧牲,但至少死得其所,死於疆場而不是死於屠殺,可是,歷史是不能假想的。

第二,我們能做什麼?

很簡單,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不能歪曲事實,現下的很多所謂抗日神劇都在做一件事——醜化侵華日軍,他們愚蠢昏聵,在劇中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被各種打死,醜化敵人就是醜化自己,如果日軍真的不堪如此,我想問我們為什麼和他們足足打了XX年?這個話題似乎有點老生常談,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也許還有人説這是太較真,“把抗日神劇和婆媳大戰等同來看就好了嘛,又沒有人真的相信全是真的”,但我覺得有些事情是不能yy的,在那個歲月,每一場艱難的勝利都是中國軍人用血和生命換來的,打掉一輛日軍的裝甲車要付出40個人的生命,我們用失衡的傷亡比例奪回了台兒莊,我們有30萬同胞就是被這樣的軍隊屠殺殆盡的,我們最不能做的就是被人打了一個嘴巴之後默默地在腦子裏把他想象成白痴、神經病,從而自欺欺人以達到寬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創作,是阿q,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遲早會遭到人們的唾棄,這是一個作家起碼的道德準則和職業操守,與所有同行、前輩老師們共勉。

抗戰勝利紀念日“走進抗戰”採訪採風活動總結抗戰勝利活動總結(4) | 返回目錄

“走進抗戰”採訪採風活動總結

我有時候會突發奇想,問周圍的同齡人:“嘿!知道九一八嗎?”

他們往往會一臉你白痴啊的表情答:“廢話嘛不就是日軍偷襲,佔領了東三省嘛!”

我就接着問:“那他們怎麼佔領的呢?東三省那麼大,怎麼突然就掉了呢?”

這時候,他們往往就卡殼了。

或者有時候我就直接問:“喂!南京大屠殺哪年的?”

回答的人大多都一臉不確定:“不記得誒,三七?三八?”

我那時候就想,哎喲,這可怎麼辦!

陳主席在盧溝橋上説過:“遺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那時候我就想,完了,我們這一代中,出了好多叛徒。

可能你們會覺得誇張,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大學聯考過後,我們把歷史,還給了歷史老師,進入了社會的大熔爐,被洗腦,被改造,開始怨天尤人,錙銖必較。卻忘了我們是誰,我們現在有的這一切,是從哪兒來,

學習祖國的近代史是一件很心塞的事情,太多的不公,太多的屈辱,太多的匪夷所思,和太多的流血犧牲。

以至於抗戰電視劇用手撕鬼子來娛人娛己,彷彿只要最終勝利的結果在,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場可以隨意編織的夢。

可這個過程,是能被隨意編織的嗎?又有多少抗戰劇敢問心無愧的在片頭加一句:本劇取材於真實故事?

剛接到這個“走進抗戰”採訪採風活動的行程單,我簡直激動得不能自抑,説實話,這個活動讓我感覺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

因為就在這段時期,我正在笨拙的自己摸索着抗戰史,然而這個過程相當痛苦,藝術源於生活,我的年齡,閲歷和視野通通約束着我,讓我對着鍵盤和屏幕苦不堪言,翻遍了資料和地圖也無法想象那發生了一件件推動歷史的大事的地方究竟什麼樣,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怎麼發生的。

所以我幾乎是搖着尾巴求編輯一定要報名,不管成不成,至少我努力過,而事實上,我很榮幸的得到了這個機會。

跟隨着抗戰先輩的腳步,我有種親生經歷那段歷史的感覺,我看到了一切的開始,也看到了一切的結束,這讓我非常感慨。

在我心中,抗戰其實進行了十七年,當然,這只是我在參觀瀋陽大帥府,聽了專家的講解後,自己產生的想法。

雖然張作霖大帥在皇姑屯的遭遇是中日之間以及日本內部的矛盾交織產生的,可是卻是中國結成抗日戰線的一個導火索,張學良的東北易幟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內部各派系之間的矛盾,卻直接表達了不搭理日本各種小動作的決心。

在此不得不説,張學良除了在西安事變中展現出的魄力和愛國情懷讓人敬佩,其實早在好多年前,尚還年輕的他已經有了更勝於他父親的果決態度。

殺父之仇一日不忘,東三省之仇從不曾忘,這樣的念頭支撐了他的一生,有關他的傳説在一九三六年戛然而止,可是他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卻在我們的歷史上代代相傳,永不忘懷。

其後最讓我激動的就是參觀平型關遺址和台兒莊遺址。

標籤: 抗戰 勝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odong/jingxuan/r44m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