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學習體會 >

師德學習體會提綱

師德學習體會提綱

我作為一名較老的體育教師,經過這幾天的師德教育學習,從聽、觀、看中受益不淺,特別是觀看任小艾當教師時對工作的那個熱情,對學生的愛和對事業的嚮往,值得我學習和今後工作中的點拔的精神,我在多年的教學教育工作中所做的談點體會: 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讓學生喜歡前提是和學生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的前提。 我們和學生在一起,平時生活中有時是相互爭論、相互遊戲、相互開玩笑,而在課堂上的生活是以學生學習為主的一種精神存在。

師德學習體會提綱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係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反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就像我們的體育保健、信息技術等等綜合性的課,更加需要和諧的師生關係。 和諧師生關係,還應注意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使學生和你協調一致,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使學生樂學,教師必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動機。通過改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區別於父子和母女,區別於兄弟姐妹,區別於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係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就愈差,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係是實施樂學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首要前提,誠然建立和諧融洽,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進活動,但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教師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第一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既做先生,又做學生,只要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信賴,此時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當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有困難,老師此時一定要用心去點撥學生啟發思維,切不可簡單生硬地要求學生坐下,一定要給學生回答正確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體會出掌握知識後的快樂。  第二要熱愛學生。我們都知道,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熱愛是教育的保證,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熱愛教師互為條件。沒有教師的摯愛,也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樂學,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思想、情感、知識的綜合載體。  第三要了解學生,因為沒有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觀察與瞭解,我們的教育就難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學更是如此,不瞭解學生的學情,何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樂學也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知道他們瞭解他們的學習水平,分別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每個學生都要有相應的標準,讓他們跳一跳,夠一夠,達到在原有的起點,切合自己的實際來有所提高,否則,標準低了,學生學起來注意力不易集中,覺得不夠解渴,造成興趣提不起來;標準高了,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失去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老師在給學生設計提問時,一是要因人而異,恰到好處地去進行學習,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地學,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識。 其次,要想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必須創設好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出思維的極大活力,為學生樂學創造了條件。 另外,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必須要優化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結構,首先要形成活潑進取的學習氣氛,變死學為活學,無論打藍、跳遠還是跑步、比賽都要避免死教、死學,老師一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課堂提問動作、練習等教學活動都要注意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智能。第二,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學生的學習既是自身的任務,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説正是對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當然,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潛能和學習水平不同,其學習需要也不同,教學中就要不同對待。有的需要點潑,有的需要輔導,有的需要鼓勵,有的需要補課,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教師要善於查缺補漏,下到功夫。第三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發展個性特長,語言學科注意發展個性特長,既要學紮實,又應學得輕鬆,然而機械地死記硬背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如:幾十遍地做操,千篇一律地對待,嚴重地忽視了教學理論與記憶規律。改變這種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教學弊病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需要。因為它對於學生不只是一種負擔,更是一種對學習發展和學習情緒的摧殘。

總之,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響學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學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只有平等、對話、理解的師生關係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師生關係。師生的平等是教育活動的基礎和出發點。對話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和策略,而且是教育本身。教育就是對話,是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人類的歷史經驗與學生個體的對話。教育是一種精神的播種,它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而是精神。人是精神的存在,需要溝通,需要對話。理解的方式要尊重個人的特殊性和生活經驗的具體性。教師要在平等、溝通、對話的基礎上去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首先,實現平等是新型師生關係的人性基礎。人與人的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教師與學生作為具有完整人格的“我”與“你”的相遇,不只是知識的授受,而且包含情感、精神、思想、智慧、碰撞、理性和非理性、科學與人文、事實與價值等,都是在平等交往中整合着完整的人。人與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彼此敞開心扉,進行真正地對話、溝通,從而達到相互理解的境界。其次,倡導溝通是新型師生關係的主導趨向。在真誠的人際溝通時,人類分享了相互依賴和信任的存在意義和喜悦。溝通不僅是信息的雙向流動,而且是交往雙向理解和包容,關鍵是通過互知而達到共識。師生在溝通中協調了彼此的情感與行為,增加了智慧,豐富了生命的體驗,提煉了生活的意義。第三,堅持對話是新型師生關係的主旋律。對話是人的精神相遇的事件,而教育也應該追求人的靈魂的交流溝通,所以“教育領域是完全對話性的”。在對話的交互關係中,教師從不作為知識的佔有者和給予者,而是通過對話啟迪學生的智慧。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對話溝通能力。最後,走向理解是新型師生關係的價值取向。理解作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徵,也是理解者與被理解者之間的一種意義關係。理解的任務就在於使理解者的“現實世界”與理解對象所包含的“歷史世界”相互交融,實現“視界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視界”,從而達到相互理解。教育教學活動的任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通過師生的對話、理解,從而使雙方受到精神的教育。 教育,就是從愛出發的,沒有愛,教育的陽光就無法射進學生的心靈。高爾基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見,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的需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正在健康成長的學生來説,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有了老師這種愛的力量,就能強烈地影響着學生,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誠心誠意地接受教師的教誨。許多實踐證明:教育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熱愛學生。象任小艾才師就是這樣的人。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偉大而聖潔的愛。它不是父母對子女“人倫”之愛,也不是男女之間親呢的愛。師愛之間是純潔的愛,摻不得半點兒私心雜念,容不得一絲一毫的虛情假意,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全員性的。它是在培養學生時形成的崇高的情感態度,它集中地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要求——有事業的延續,有理想的傳遞,有社會的信任,有家長的寄託。教師愛學生是教師崇高的職業信念,是高尚的倫理責任心的體現,教師愛學生是師生間的感情溝通,是開啟學生的心智的鑰匙,是照亮學生心靈的燈塔,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可靠保證,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師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愛,是教師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尤其是我們職業中專學生更需要教師的愛。 教師不僅要愛學生,還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這樣有益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只有受到教師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教師尊重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高的表現,是教師職業要求,是教師搞好工作的必需。不要以為教師尊重學生是居高臨下,給予學生的恩賜,應該放下架子,多接觸學生,瞭解學生。趁空閒之餘,教師主動去找學生談話或與學生共同解決一道難題,把學生當作大朋友看待,這樣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消除了恐懼感,就會無拘無束,做到無話不談,在學生心中就會蕩起了老師對他愛的浪花。教師尊重了每個學生,學生也就會尊重老師,教師瞭解了每一個學生,學生也就瞭解老師。教師蹲下身來向學生學習,學生就會加倍向教師學習,成功的教師就是以一種愛心去尊重學生、感化學生,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在教育中變無法為有法,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教育機智,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愛學生,要講究言行,熱愛所有學生。教師愛學生,要注意一言一行,熱愛所有學生,沒有界限,沒有等級,一視同仁;沒有偏愛,沒有偏倚,不因哪個學生長得漂亮、伶俐一些就施愛偏多,不因哪個學生長得醜陋而不理不睬。這樣,會影響着學生一生的成長。據報道,xx城市一國小生五年級學生趙非,貌不出眾,從小性格內向。上幼兒園時,一天老師給小朋友吃葡萄,小趙非連聲説:“謝謝!”老師聽了有點不耐煩,頭也不抬,冷冷地説:“你謝我幹嗎?”一句話使小趙非心靈受到了極大傷害,從此再也不説話,有事就寫紙條和同學交流。同學逗他,她只抿嘴笑笑,不敢説話,一過就是七年。一句不經意的話,卻使一個孩子變得沉默不語,而且竟然長期如此,這是那位幼兒園教師萬萬沒料到的。由此可見,教師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須十分謹慎,尤其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乃至微小的埋怨、責備,都要慎之要慎,切不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往往老師言者無心,學生卻聽者有意,稍不留神,便會給學生造成某種心理上的傷害,而教師卻渾然不知,就更無法去挽回和彌補這種失誤。 實踐證明,教師要善於以和藹可親的教態,親切關懷的語言,温柔親和的目光對待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才能讓所有的學生親近你。“親其師,信其道”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BR>教師愛學生,要更愛後進生。後進生是受傷的花朵,更需要格外扶持、格外關心,倍加愛護。如果對後進生冷談、諷刺、訓斥、歧視,就會使他們永遠“差”下去。陶行知先生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道出了師愛的重要性。愛因斯坦童年時被認為是“低能兒”,愛迪生也被認為是“掏蛋鬼”。只要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就能喚醒後進生的良知。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則短篇文章:一個美國孩子童年時極端害羞,怯懦而又自卑。上中學時,有一次英語教師向全班同學佈置了給課文《殺死模仿鳥》小説最後一章續寫一段。當時,這個學生已不記得他的作文有什麼特別之處,也忘了老師給他打幾分。不過,他清楚記得而且永遠不會忘記,老師在他的作業本空白處寫着“寫得好”三個字。看了那三個字以後,那個學生激動不已,終於做了自己一直渴望去做,卻又一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寫作。最終24歲時他成了一位作家。他就是美國著名作家馬爾科姆.多爾考夫。用他的話來説,老師的三個字,改變了他的一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每一個後進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這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的那種偉大而神奇的愛。象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老師:胡紅一、沈衞華等,她們就是這樣做的,收到效果很好,值得我們平時學習的。 教師愛學生,要嚴格要求。熱愛與嚴格是一致的,只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教好學生,要做到“愛心啟迪,嚴慈相濟。”愛生不是放縱寬容,不是袒護溺愛,不是把學生當做“心肝寶貝兒”般地疼愛。教師愛學生是嚴肅的愛,嚴格要求的愛,富有教育意義的愛。尤其是對那些“優秀生”的教育,更需要嚴格。優秀生有許多優點,他們自尊好強,充滿自信,富於進取,成績優秀,但對他們不能一俊遮百醜,對他們更不能偏愛護短。響鼓更要重錘敲,對他們應該高標準嚴要求。當優秀生犯了錯誤時,要一視同仁,不能縱容包庇,得過且過,應該進行嚴肅處理,使優秀生受到教育,認識錯誤;當優秀生取得成績時,要適當地向他們提出新的奮鬥目標,激勵他們不斷向新的目標奮鬥,要讓那些優秀生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教育他們謙虛謹慎,克服缺點,勇攀高峯,將來成為新世紀的優秀人才。“嚴是愛,鬆是害,”“教不嚴,師之惰,”嚴師才能出高徒。 贊可夫指出:“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學生”。鄧小平同志把教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江澤民總書記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既教書又育人,在教學創新和不斷進取中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甘為春蠶吐絲盡,願做蠟燭照人寰。教師愛學生,需要春蠶的風格,需要蠟燭的精神。犧牲自己,獻身人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只要這樣,我們的教育定會“桃李滿天下”。只有這樣職業中學的明天將更美好。我省五年後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定能實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xuexi/p8gg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