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精選4篇)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精選4篇)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 篇1

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黨建引領、村社合一、企業推動、減貧帶富”的工作思路,推進支部“三化”建設促“自治”,實施“紅黑榜”評比、“文明超市”兑現獎懲等鄉村文明創建工程和寨老、鄉賢參與信訪矛盾糾紛調處的平安工程促“德治”,強化普法宣傳促“法治”,全村茶產業、白芨產業等實體經濟發展興旺,人居環境淨潔美化,營商環境寬鬆和諧。20xx年,全村總茶園面積12800畝,人均茶園面積達到2.1畝。全村經濟收入2569.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村積累資金達到27萬元。全村374户1759人實現了脱貧摘帽。現結合具體工作實際,將社會鄉村治理工作彙報如下: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精選4篇)

一、基本情況

距縣城24公里,轄20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2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61畝,林地面積11945畝;總人口1149户4857人,居住布依、苗、漢、回等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98%。

二、經驗做法

(一)“三化”建設夯實基層自治基礎。

一是支部建設標準化。優中選優選配黨性強、作風正、威望高、有黨務經驗的黨員充實到黨支部中,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團結協作、優勢互補,整體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投入資金50餘萬元,推進支部“硬件”標準化建設,按照“一旗一徽一廊一欄一室”的建設標準,完善“五小”工程,黨員活動室面積達到500餘平米,改善了村級辦公及駐村條件。

二是黨內政治生活規範化。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將黨的惠民政策通過微信、QQ等方式傳達給外出流動黨員,增強黨員黨性意識,將全面從嚴治黨延伸到每名黨員。

三是支部作用中心化。將黨建工作與脱貧攻堅、社會穩定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進村級事務全面發展。深入田邊地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引導村民感恩奮進。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户+企業的模式,先後帶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户173户入股白芨種植項目、194户入股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公司、56户入股才華手袋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建檔立卡户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級積累資金達到27萬元。

(二)文明創建促村民德治水平提升。

一是創新“紅黑榜”讓村民行為更規範。把環境衞生髒亂差、濫辦酒席、教唆村民參與邪教組織、不孝敬老人、妄議上級決策部署、賭博、聚眾鬧事等納入村規民約,明確懲罰措施,村委會定期對講衞生家庭、庭院整潔家庭進行紅榜張榜公示;對不講衞生、不履行村規民約家庭進行黑榜曝光,使村民參與鄉村建設意識從消極變積極,從被動變主動,通過公開曬“劣跡”、褒“先進”的方式使“難監管”變為“人人管”,使村民行為舉止更規範、更得體,促進鄉村文明,激發村民守法意識和致富內生動力。

二是開辦“文明超市”兑現文明成果。制定“文明家庭”、“美麗庭院”標準及評選辦法,定期組織對村民產業發展情況、室內外衞生情況、遵紀守法情況、孝老愛幼情況、陳規陋習情況等進行綜合評比打分,將評分結果兑換成“文明超市”積分券,村民每月底憑積分券到“文明超市”兑換相應分值的'生活物品,營造爭先創優活躍氛圍,提高羣眾講文明、樹新風的思想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幹羣、鄰里關係,提升安全感和滿意度。

三是建立寨老、鄉賢參與議事協調機制。各村民組建立寨老、鄉賢、老黨員、老幹部參與“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紅黑榜”打分評比,信訪矛盾糾紛調處等議事協調機制,村委會成立專門的信訪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定期對涉及村民的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山林土地糾紛等突出信訪問題或鄰里糾紛進行排查調處,確保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突發問題不出街道。

(三)搭建法制宣傳平台提升村民法治意識。

利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傳統節日或春節“三下鄉”活動,以節為媒、以活動為平台,邀請州、縣專家和縣司法、公安交警、應急、商場監管、衞健等部門到村開展法制講座或法制集中宣傳,增強村民法治意識和自覺守法意識。同時,採取院壩會、共商會等,由包村幹部、網格員深入田間地塊、庭院開展普法宣傳和脱貧攻堅惠民政策宣傳,提高村民法律意識和政策知曉率,做自覺守法的好公民。

(四) “村企合一”成就美好生活。

立足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推進“村社合一”,引領產業發展興農惠民合作社與欣新生物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白芨種植,全村173户精準貧困户納入合作社成員,第一批項目覆蓋精準貧困户100户,實現每户貧困户年分紅7146元;第二批項目覆蓋精準貧困户73户,每户年均分紅1600元;普安縣福娘茶帶動16户貧困户利用“特惠貸”資金入股福娘茶進行茶葉加工,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194户户均2萬元入股正山堂普安紅茶,每户每年分紅6000元,且在茶青收購中充分讓利貧困户,按照市場價格上浮50%的價格收購貧困户茶青,按市場估價,每户貧困户年均每畝收入6000元以上;採取集中代養與農户分散養殖方式,49户精準貧困户户均2萬元入股興農惠民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代養,户年均增收1600元;56户292人精準貧困户户均2萬元資金帶帽入股才華手袋有限責任公司,每户每年可分紅1600元。全村265户1327人通過“村企合一”產業扶持實現脱貧。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 篇2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我縣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工作,全面提升我縣村(社區)幹部依法治理水平,根據《州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工作方案》,參照《省級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檢查驗收考評標準》,紮實做好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工作,現將此項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規範鄉村工作運行

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樂善互助、移風易俗。

1.工作開展情況。

(1)高度重視、積極部署。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對提升村(居)民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服務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推行村(居)居自治、依法治村(社區)的有效載體。作為牽頭單位,我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領導小組,對此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制定實施方案。

(2)精心組織、做好宣傳動員、營造良好的氛圍。成立工作組,深入各鄉鎮,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要求各各鄉鎮指導各村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做好《村規民約》修改完善的前期徵求意見工作,為後續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督促各鄉(鎮)召開兩委會、黨員會、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推選產生起草領導小組。

(4)以“走基層”活動為契機,下鄉拜訪村中老黨員、老幹部、聽取他們對修訂新村規民約的看法和建議,督促各鄉鎮召開部分黨員、村小組長、村民代表大會,對《村規民約》(初稿)進行討論。

二、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工作

開展創建活動以來,我縣171個行政村4個社區在依法治村(社區)示範創建活動中,按照上級的要求,結合我縣的實際,深入宣傳發動,採取有力措施,使創建活動紮紮實實地進行。

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責任分工明確。村兩委班子團結、領導能力強、敢於直面困難。開創性的建立了“支部+協會+農户”的生產模式,增加了羣眾經濟收入;成立了農機專合組織帶領羣眾走上了農業機械化道路。得到了一致好評,取得了羣眾的信任。

通過不斷的實踐,目前蝦拉沱村已建立起了以村組幹部為核心,黨員隊伍為依託的網格化管理,進一步落實了村組幹部職責。

(3)運轉良好。在平時工作中八大基層組織運轉良好,基本實現相互協作、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在社區“兩委”的帶領協調下,八大組織,職責明確,有效協助了村兩委的各項工作。並通過集中學習、集體討論等方式有效協調全鄉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八大組織在村組建設中的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具體目標

將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樂善互助、移風易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

(二)主要任務

由民政局督促各村(社區)結合實際,按程序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

(三)具體內容

1.注重內容實效,反覆徵求意見,保證“一村(社區)一策”。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工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村參與,自定村規”的原則,駐村小分隊和村“兩委”領導班子小組成員注重實效,充分發揮村(居)民主體地位的作用,一是拜訪村中的老黨員、老幹部,聽取他們對修訂新村規民約的看法和建議,為新村規民約的修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二是召開部分黨員、村小組長、村民代表會議,對《村規民約》(初稿)進行討論,反覆徵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梳理意見建議,結合各村(社區)實際情況,將愛國守法、明禮誠信、樂善互助、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同時從土地管理、田間管理、基礎設施管護、社會治安、子女教育、養老敬老、公共衞生、落實國家政策、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了完善,突出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保證了“一村(社區)一策”。

2.依法表決備案,認真組織實施,提高實效性。一是各村組織召開了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就起草進行了討論、表決,由本村(社區)18週歲以上公民或本村(社區)三分之二以上户代表參加,過半人數(户數)表決通過。二是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表決通過後報鄉(鎮)人民政府予以備案後出具了備案通知書。三是各村(社區)就備案後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依法進行了張榜公佈,確保了其合法性和規範性。四是各村組(社區)黨員帶頭執行村規民約,積極發揮示範作用,與村民簽訂承諾書,形成了全村(社區)“我制定、我簽字、我承諾、我執行”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實效性。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 篇3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鎮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在健全鄉村賦能體系方面

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全鎮15個村(社區)班子成員實現“一肩挑”,完善年度述職制度,各單位定期開展黨建活動。二是強化鄉村人才培養力度。成立鄉村振興人才服務站,吸引291名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培養村(社區)後備幹部45名。13名農村大學生已納入培養計劃。三是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動能。通過實施“1+5+N”模式(“1+5+N”模式是以“1個牽頭企業+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N個項目運營”的聯合發展模式),秉承項目帶動、優勢互補、科學開發、合理運營、廣泛動員、集體增收、羣眾受益的理念,讓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各自特色,參與牽頭企業的產業鏈運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其中,我鎮陳家嶺村村集體收入可實現年收入20萬以上;四是落實整建提質。動態梳理排查線索,共摸排線索89條。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自建房安全整治等活動共26次。處置不合格黨員1人。

(二)在健全鄉村服務體系方面

一是抓“五個到户”工作,上半年走訪羣眾2570餘户,收集民情289條,解決問題188個;二是抓便民服務工作,建設南縣示範黨羣和政務服務中心,帶頭打造政務公開專區;三是抓民生保障工作。按程序新識別納入監測對象14户41人。完成浪拔湖鎮中心敬老院改造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土地調規等準備工作。完成375户美麗庭院建設、2200户改廁。完成10738棟自建房安全專項排查工作。

(三)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方面

一是完善應急管理和平安建設體系。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19次,組建80人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普法教育活動6次。紅星作為“平安鄉村”創建典型案例,被編入全省村(社區)幹部線上集中學習課程;二是推廣“五治融合”機制。推廣五治結合模式與矛盾糾紛“三色預警”機制、在紅星、新口等村推行“五老”人員、兩新黨組織參與鄉村治理模式。

(四)在健全鄉村保障體系方面

一是完善責任體系。成立浪拔湖鎮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強化投入保障。逐步完善“五小”設施;三是突出示範引領。對於紅星、榮福、陳家嶺等村在村集體經濟發展、鄉風治理的.先進經驗提取典型並積極報道推廣,在各級媒體宣傳報道先進典型58篇。今年“七一”大會,對3個先進基層黨組織、46名優秀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進一步激發全鎮幹部爭先創優。

二、下一步打算

(一)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的前沿陣地作用,在全鎮範圍內推進村民自治工作,逐步構建起居民自我維護基層穩定責任體系,推進農村矛盾化解規範化建設,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二)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利用“網小格”APP、“道德檔案”等智慧平台建設、“雪亮工程”六進六護工作契機,以現代科技提升我鎮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強化基層治理推動力。

鄉鎮鄉村治理工作情況彙報 篇4

“自從積分制後,村裏的風氣變得更好了,爭當先進的多了,甘做落後的少了;樂於助人的多了,遇事繞道走的少了。”5月26日,記者走進龍鳳鎮普場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這是村民對黨建引領下的積分制治理新模式最直接、最真實的感受。

普場村位於合川區西北部龍多山台地,距合川主城52公里,幅員面積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86畝,現有689户2116人。由於山多地少、土地貧瘠,加之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條件差,羣眾生活困難,20__年被列為市級貧困村,20xx年實現整村脱貧。

去年以來,普場村以“積分制”為抓手工作,將鄉村治理各項事務轉化為數量化指標,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考核打分,並給予相應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在推廣“積分制”過程中,堅持村黨支部全方位領導,堅持程序民主公開、堅持成效落地實效,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了鄉村治理與村級發展的互促共進,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治理的新路子,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積分制”聚人心:

家庭成員中有入黨、入團、參軍的積5分;庭院無散落垃圾,生產生活垃圾分類有序的積10分;不搞封建迷信,不參加非法宗教活動,無參與涉惡等行為的積10分;有見義勇為事蹟的積15分……記者在普場村宣傳欄上的《龍鳳鎮普場村積分管理手冊》上看到,賦分主題涉及到愛國愛黨、遵紀守法、移風易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五個部分,共有34條考評項目,每項分值根據內容重要程度賦予,考評項目覆蓋所有村級重點事務。

“我從沒想到,做這些分內之事還能攢積分得實惠。有了這個新舉措,我們不論是搞環境衞生還是參加義務勞動的`積極性都所提高。”普場村村民陳大爺笑着告訴記者。

小小積分看不見、摸不着,卻能真正發揮出村級治理大作用,這讓普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粟莉喜出望外。“剛開始,我心裏並沒有底。但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個月,村容村貌悄悄發生了變。如今,村民房前屋後變得整潔了,水渠裏沒有垃圾了,村民的歡聲笑語也多了起來……”粟莉表示,到了月底,她還將實地走訪為各户檢查打分,堅持讓此項工作常態化進行。

村居治則社會安。為了提高全村村民主動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普場村強化黨建引領功能,堅持從羣眾需求和基層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出發,用積分催生動力,用標兵激發爭先,構建起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實行羣眾自己管理、自己服務、自己教育、自己監督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成立“積分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積分制”籌劃落實,制定考評流程和考評細則,並要求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帶頭落實“積分制”,做到“一個黨員”帶動“一片羣眾”“一班人”帶動“全村人”。

“積分換物”促治理

為了積分制更具實效,普場村“兩委”班子精心謀劃,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在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設立“愛心積分超市”。以“愛心積分超市”為依託、以活動為載體、以積分兑換為抓手,不斷增強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基層治理細胞,凝聚基層治理合力。

“這個制度真的好啊,只要遵紀守法幫助他人就能獲得積分,我今天在愛心積分超市,兑換了兩袋米和一桶油。”在普場村愛心積分超市,剛剛兑換到生活品的村民李世瓊老人興奮地告訴記者。

“愛心積分超市”一成立,便吸引了全村人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羣眾養成良好行為習慣。“1積分為2元,本村村民可在愛心積分超市兑換同等價值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將自己的積分捐贈給需要幫助的羣眾,受贈者可以在愛心積分超市兑換日常生活用品,而且上一年度積分還可以累計到下一年度,用於兑換積分高的物品。”粟莉告訴記者,駐村工作隊、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組成檢查組,每月到各家各户進行檢查,按照積分體系標準,對各户進行評分,並結合每次黨員活動等事項,隨時為符合得分標準的農户發放積分卡,村民憑“愛心積分卡”按照物品積分表在“愛心超市”兑換相應價值的商品。

實施積分制管理不僅有物質獎勵,更是一種精神嘉獎。自積分制管理辦法實施以後,小積分給普場村帶來了大變化,鄰里糾紛少了,守望相助多了,鋪張浪費少了,節約再利用多了……村民既是鄉村治理、平安創建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眼下,普場村鄉村治理從“推着幹”向“比着幹”“爭着幹”轉變,村民文明生活習慣悄然轉變,社會治理和諧有序的樂章正在奏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3vwn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