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應急預案 >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每年的5-6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在這段時間內家長們一定要給寶寶們做好預防措施,每個地方地區的大人都應該做好手足口病應急預案,這樣才可以讓寶寶們遠離手足口病,遠離疾病的困擾。以下是關於手足口病應急預案範文,歡迎參考!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手足口病應急預案

一、總則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較大。該病可在多年齡組人羣中引起感染,但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易在5歲以下嬰幼兒中造成暴發流行。臨牀表現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可併發腦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傳染源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毒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途徑傳播。為有效預防和控制疫情的流行蔓延,及時做好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體目標

及時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暴發和流行,指導和規範全鎮範圍內手足口病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xx年版〉》《湖南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應急預案》、《隆回縣手足口病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本鎮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公眾身心健康的手足口病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

(四)工作原則

政府領導、部門配合,依法防控、科學應對,屬地分管、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靠科學、依靠羣眾。

二、組織管理

(一)成立城關鎮衞生院手足口病領導小組,由羅文任組長,鍾藝斌副組長,鎮衞生院、中心校、托幼所等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地點設在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羅文同志兼任。

(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

衞生院:負責組織、協調、管理本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普及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廣大羣眾自我防病意識;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建立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和聯絡員制度,及時與有關部門交流協商,形成部門共同參與聯防聯控機制。 中心校、托幼所:切實加強托幼機構、中國小校手足口病的宣傳、教育和防控工作,認真落實晨檢制度,加強對因病缺課學生的管理,同時全面整治學校環境衞生,加強學校飲水、飲食衞生安全管理。

三、疫情判定及分級

病例定義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xx年版〉》和《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規定。

(一)臨牀診斷病例

1、普通病例: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週內痊癒,愈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單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主要表現:①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徵,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徵等病理徵陽性。②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脣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羅音或痰鳴音。③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博淺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二)確診病例:

臨牀診斷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確診。

1、腸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異性核酸檢測陽性。

2、分離出腸道病毒,並鑑定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

3、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中和抗體4倍以上升高。

(三)聚集性病例:

在一週內,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級(或宿舍)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發生3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根據手足口病疫情的發生例數、流行範圍、擴散趨勢和危害程度,結合當前防控工作需要,將手足口病疫情劃分為特別重大疫情(Ⅰ級)、重大病情(Ⅱ級)、

較大疫情(Ⅲ級)和一般疫情(Ⅳ級)。縣衞生行政部門負責一般病情(Ⅳ級)的應急處置。

四、監測、預警與報告

(一)監測:

建立縣、鎮、村三級手足口病監測網絡,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要求開展手足口病日常監測工作。

(二)預警:

鎮衞生院根據各村衞生室提供的監測信息,根據手足口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上報上級衞生行政部門,及時做出疫情預警。

(三)報告:

在發生手足口病暴發流行時,鎮衞生院應將診斷的手足口病疑假病例轉送到縣人民醫院。

五、應急響應

(一)應急響應原則:

當轄區內疫情達到本預案中規定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分級標準時,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處理,並向同級政府提出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的建議。同時要遵循手足口病發生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提升預警和反應級別;對範圍侷限、不會進行下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預警和反應級別。

鎮衞生院及其有關職能部門對在托幼機構、學校或重要活動期間發生的手足口病,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制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維護社會穩定。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應急處理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二)對策措施:

1、暴發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衞生是控制本病的關鍵。

⑴控制傳染源

①對病人實行隔離治療,密切接觸的嬰幼兒實行醫學觀察、嚴格管理傳染源。該病的潛伏期為2-10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後數週,患者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對於傳染源按照腸道傳染病處理原則進行隔離;隔離期限為臨牀症狀消失後7天。加強醫院消毒和污物處理,杜絕院內感染;對住院治療的患者,由鄉鎮、村街防保人員具體指導落實隔離措施和周邊區域的消毒處理措施,每日記錄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和出疹情況。 ②各村衞生院和個體診所要積極救治病人。要不斷總結診治經驗,提高臨牀救治水平,同時,積極配合縣疾控部門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消毒隔離和各種標本採集工作。要嚴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癒標準,防止疫情擴散。完善診療記錄並做到有項目齊全的門診資料,認真填寫患兒家長姓名、電話和詳細的家庭地址,以利於開展流調和傳染源追蹤。

⑵切斷傳播途徑

認真落實消毒處理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病例發生所在地要及時組織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對垃圾、糞便、污水及時清運消毒,整治城鄉衞生環境;對於患者的用品、衣物、嘔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劑以適當比例配比進行消毒;使用菊酯類殺蟲劑殺滅蚊蠅。嚴格保護生活飲用水源地,尤其對於集中供水村莊,要整治水源地周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嚴防水源污染。

⑶保護易感人羣

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易感人羣。托幼機構要加大管理力度,認真落實晨檢制度,對發現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離治療。認真落實《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對患病兒童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飲具、玩具等)要隨時進行消毒。必要時依法暫時對病例所在的學校、托幼機構及其他幼兒聚集場所採取停課停學等措施,以保護易感兒童。

⑷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羣眾防病知識水平

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宣傳單等各種宣傳形式,介紹腸道傳染病的防病知識,告誡家長流行季節不要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患兒接觸;糾正兒童不良衞生習慣,對兒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經常消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衞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到“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服”等。

⑸患手足口病兒童假期建議

臨牀診斷為手足口病患兒,建議休假直到所有臨牀症狀消失後兩週。≤7歲的密切接觸者建議休假接受醫學觀察一週。

⑹暴發疫情結案標準

①所有臨牀病例均治癒出院;

②最後1例病例發生後連續7天無新發病例;

③所有疫點均已終末消毒。

2、散發疫情處置

處置原則:由專人負責患兒住院隔離治療;對患兒所在家庭、學校、托幼機構內外環境消毒;採集病人標本,按規定保存,視疫情發展情況,是否送檢。追蹤密切接觸者,對≤7歲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醫學觀察一週,並對所在家庭、學校、托幼機構內外環境消毒。

3、醫療救治

⑴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鄉衞生院要設立發熱與皰疹病例專門診室,防止與其他疾病患兒之間的交叉傳播。

⑵實施嚴格的轉診制度。鄉衞生、個體診所、村衞生室發現疑似病例要及時轉診至縣人民醫院,不得滯留病人。並做好首診負責制,嚴防漏診、漏報。 ⑶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醫療救治的重要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因病致死人數。

⑷鄉衞生院要嚴格院內交叉感染。要採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對患兒使用過的病牀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要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個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診護工作中所使用的一次性適用的儀器、物品均要擦拭消毒,同一病室內不應收治其他非手足口病患兒。

4、未發生疫情的控制措施

尚未發生疫情時,鄉各衞生機構及其職能部門均應保持高度警覺,密切關注周邊縣區的疫情情況,充分估計本轄區內可能出現的疫情,做好手足口病的監測。在上級衞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實施零報告制度。

5、鄉衞生院組建巡迴醫療隊,在各村負責人的協調配合下深入各村兒童家庭進行病情排查,搜索發現病例,落實巡迴醫療和衞生宣傳措施,切實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對中國小校、托幼等,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監控和防範,發現可疑情況,要及時果斷地啟動應急響應措施。

六、信息收集、通報與發佈

⑴信息收集內容

收集的信息內容包括傳染病報告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信息報告卡、手足口病疫情報表、手足口病個案調查表。

⑵定期報告、反饋

①傳染病報告卡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信息報告卡由鄉衞生院保存,相關資料及時錄入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

②在上級衞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時段內,各轄區內的個體診所和衞生室要按要求做好病情日報告的定時報告。

③暴發疫情達到突發公式衞生事件標準時,各轄區內的個體診所和衞生室要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管理相關規範進行報告。

④各轄區內村衞生室要把手足口病病人的醫療救護、現場救援和病人病情及轉歸情況報告鄉衞生院。

七、衞生監督

鄉衞生院負責對本轄區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強對學校、餐飲業、食堂、生活飲用水的監督。各級學校特別是托幼機構,要堅持晨檢制度和疫情、病情報告制度,要認真做好環境、用品、玩具

等消毒,加強教室、宿舍的空氣消毒及開窗通風。切實加強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的食品及飲用水衞生監督管理,確保飲用水飲食安全衞生。

8、加強健康教育和愛國衞生運動

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認真治理環境衞生,切實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減少手足口病的發生。

鄉衞生院要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疫情發生後的應急風險溝通工作,在鄉政府的領導下,早作預案,爭取新聞宣傳的主動權,及時、客觀發佈預防知識。對社會上流傳的謠言及其它容易影響穩定的因素,要及時澄清事實,以正視聽,讓羣眾瞭解手足口病的有關知識,消除恐懼心理和誤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各學校特別是托幼機構和國小要開展春夏季傳染病防治知識教育,切實保障廣大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應急響應終止及事後評估

(一)應急響應終止

應急響應終止堅持“誰啟動、誰終止”的原則。疫情發生轄區最後一例病例愈後,經過該病最長潛伏期(7天)後無新病例出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區終末消毒合格,由鄉衞生院請示縣衞生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建議,報縣鄉各級人民政府後實施,並報縣市各級衞生行政部門備案。

(二)事後評估

疫情處置結束後,鎮衞生院應在縣衞生局和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專業人員對病情處置情況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疫情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情況、患者救治情況、所採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應報縣鄉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衞生行政部門。

七、督導檢查

鎮衞生院對各村衞生室實行督查責任制。把督查對象落實到每個責任人,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責任人改正,督查工作以書面形式形成執法文書或督查文書,技術指導意見、發現的問題及改進意見均以文字記載為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yingji/jgyv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