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國中英語教學常規實施要求

國中英語教學常規實施要求

為規範我市國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優化教學秩序,實施有效教學,特制定《葫蘆島市國中英語課堂教學常規實施要求》。

國中英語教學常規實施要求

一、教學準備

1、合理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學科教學計劃的制定要基於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具體學情的分析,科學制定合理、有效、彈性的教學計劃。

2、掌握《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與基本理念。明確《課程標準》關於國中階段3—5級有關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分級標準。

3、認真理解依據《課程標準》理念所編寫的教材的特點、整體體例。熟練掌握教材的全部內容,明確各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對教材中出現的“四會”詞彙、常用短語、重點句型、基礎語法等要了如指掌。

4、科學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把握 “用教材教”的理念。準確把握教材重點與難點,並能夠嘗試開發和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優秀教學資源。

5、熟練掌握與教科書相配套的各種資料,如《教師用書》、《評價手冊》、光盤、磁帶等教輔材料。

6、堅持教研組集體備課。建立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集體備課制度,發揮校本教研的實踐引領作用。

7、精心規劃教學設計方案。能夠依據學科《教學設計評價標準》設計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地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置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符合教學規律、符合課程標準、具有全面型、階段性、可選擇性和可調整性。教學設計要有一週的提前量。

二、課堂教學

8、能夠遵循英語學科的教學規律和語言學習歸來進行教學,課堂教學要有效體現語言的輸入、吸收和輸出的學習過程。

9、能夠遵循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students’ centered)課堂。通過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學習方式,有效實現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10、掌握英語教學中的真實原則,組織語用真實的課堂教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巧妙地導入新課、創設情境、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參演作用,使課堂教學環節自然銜接與過渡,教學步驟“有序”與“無序”有機結合。

11、掌握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原則,課堂教學直接針對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有限的教學時間的效益,有助於學生在規定的學習時間裏達到或超過規定的學習目標。

12、正確運用pwp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模式、自主教學模式等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應該具備熱身複習——新語言的導入——新語言的學習——新語言鞏固——新語言運用——總結歸納六個環節的基本教學程序。

13、堅持對不同課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程序實施有效教學。

⑴語音教學要遵循準確性、綜合性、趣味性的原則,給學生以規範的語言啟蒙訓練,使學生了解語音在英語學習中的意義,具有把音、形、義聯繫起來的能力,掌握讀音規則,有一定的拼讀和拼寫能力。

⑵詞彙教學可採用列舉歸類法、 上下文釋義法、 語境教學法等提高記憶效果,促進語言的輸入和輸出。講解生詞要注意簡潔性、聯繫性和有效性,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⑶語法教學要注意系統性、層次性、交際性和多樣性原則,要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注重語法的實際應用功能。

⑷聽説教學可以集中訓練為主,分散訓練為輔的原則,以聽帶説、聽説結合。

⑸閲讀教學要精講教材內重點的閲讀材料,傳授語篇結構知識,培養邏輯推理、評價和判斷技能,鼓勵學生廣泛閲讀課外語言材料,提高準確獲取信息、 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

⑹寫作教學要組織學生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訓練,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 可進行模仿寫作、嘗試寫作和自由寫作(如寫日記等),要把寫的教學與聽、 説、讀的教學有機聯繫起來,注意體裁的多樣性和實踐性。

⑺複習課的知識點整理要全面,考點展示要精選,重點難點要細講,練習形 式要多樣,強化訓練要有針對性。

14、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師能夠將語言學習與情感態度之間建立密切聯繫,努力把情感態度目標有機地融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之中。通過教師強烈的責任心,嚴謹的治學態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響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注重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情感態度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15、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基礎、學習興趣、認知方式、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和特點等方面的不同。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差異,在教學中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教學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效益。

16、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能夠恰到好處地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有效輔助教學,使學生在情境與語言輸入之間建立聯繫,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語言輸入和運用機會,以促進學生有效地習得目的語、得體的運用語言。

17、教學行為規範。教師要做到儀表端莊,舉止大方; 板書工整,條理清楚。要尊重、信任學生,激勵學生。要按時上下課,上課不得無故離開教室,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

18、課後反思及時。每課時完成後,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針對教學效果、個人體會以及存在的問題,養成當日及時完成撰寫教學反思報告的習慣。

三、作業反饋

19、課後作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及時設計、調整並佈置適量的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

⑴提倡佈置活動性、實踐性、 探究性的作業,如開展校外學習小組活動,寫觀察日記和調查報告等。注重作業訓練時效性,提高作業內容實效性。

⑵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 應用性、開放性。要控制作業總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

20、作業批改與講評。認真批改作業,做好評定與分析。要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和不同學生的需求採用啟發式和評語性的批改方式;注重講評的針對性和講評形式的多樣性。

四、教學評價

21、以課標為依據。

⑴確定評價內容。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體現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⑵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應以檢測和評價指標為依據轉換教學目標,提出具體測評要求和標準,做出語言能力評估表,從學生的表現上測定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22、優化評價方式。

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⑴形成性評價可採用平時檢測、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

⑵終結性評價應採用不同類型的綜合性和表現性的評價形式,以口試、聽力和筆試相結合的方式。

⑶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查。

23、合理設計與實施書面測驗。

⑴注重對聽、説、讀、寫各項語言技能及其綜合語言運用的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能力。

⑵在設計試題時要依照《英語課程標準》,緊扣教材,結合學生實際,不出偏題、怪題,難易適當,有一定的區分度,應淡化純知識性的考查,不出偏題怪題。

⑶要根據評價的目的合理地設計試題的類型。要合理安排考查、考試的次數,控制總量,不增加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和心理壓力,提高每一次評價的有效性。

24、注重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係。

⑴明確評價功能。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重視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反饋和診斷作用,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

⑵恰當地呈現和利用評價結果。

①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採用描述性評價和等級(或百分制)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②評價結果要堅持發展性原則, 評價結果既反映學生學習現狀又反映學生髮展潛能。

③關注學生的進步,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課外指導

25、課前預習。堅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課前預習,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準備充分,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方案 ,難易程度要適當,並保證具有啟發性,切記流於形式。

26、課後複習。培養學生及時進行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指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易錯易混淆的問題等進行整理複習,形成課後複習的反思意識。

27、注重差異,分類指導。認真制定優生和後進生輔導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培優輔差工作。對於優生,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作業訓練,都應適當提高要求;對於後進生,應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耐心輔導,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幫助,對其進步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28、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教師應更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結合學生髮展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創造性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短劇,以及英語角、英語演出、英語主題班會以及英語作品展示會等;適當組織學生參與社區英語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跨國學生交流活動。

六、教學研究

29、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教學研究是引導教學進步,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每一名教師都要增強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意識,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和教學實驗。

30、健全以教師為本的校本教研製度,建立、健全學校組織——制定計劃——專家引領——發現與分析問題——確定解決方案——開展具體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反思——開展新一輪校本教研規範的教研程序。

31、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科學設定每個學期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活動計劃。學校教研組的計劃要着眼於學科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以課例為基點,在每個學期安排一定意義的主題活動,發揮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典型的引領作用,並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32、規範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要堅持至少一週一次集體備課。備課要做到有規定的時間、地點和內容,明確每一次備課的主講人,並做好備課記錄。

33、備課形式要靈活多樣,注重對典型問題的解決,避免一言堂的聽講式教研活動。倡導集體研課——議課——聽課——評課——反思修改的教研模式,提高聽、評課的技巧,並建立備課電子檔案,實現資源共享。

34、嚴格建立聽課學習制度,三年教齡以內的青年教師和教研組長,每學期聽課評課20節以上;一般教師聽課評課15節以上。聽課時,必須有聽課筆記和評議記錄。

35、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教育教學科研實踐。每位教師都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確立研究的問題,並開展行動研究。每學期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必須完成兩篇教研論文,指導青年教師完成一篇教學論文、一節成功的示範課。 

七、專業素養

36、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教學水平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努力適應英語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以此引導學生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7、提高語言素養。具備學科教師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和較好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能夠用英語實施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使用與學生英語水平相符、並略高出學生英語水平的課堂用語,起到組織教學和為創造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的作用。

38、必須充分了解英語學科教學理論與方法,對基本的學科體系有一定的深度理解與把握。尤其要加強對語言學習理論與方法的理解與把握。掌握學科前沿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並能夠通過英語教學實踐,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39、認真參與學科國培、省培、市培、縣區培訓等各級培訓活動,通過提升性培訓,擴大自己的視野,更新專業知識。並主動通過開展定量的專業閲讀、撰寫各級別專業論文、積極參與網絡論壇交流等主題活動,超越經驗狀態,真正走進專業。

40、開展教學反思。教師要通過合作學習和合作研究的機制與其他教師主動分享,通過集體備課、相互聽課、集體議課,加強交流和反思意識。採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堂交流——課堂文化”四個維度的課堂觀察法準確觀察課堂教學結果,進一步發現問題進行有效反思。每位教師每週要寫不少於1/4新授課時的教學反思,在學科組或校內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76n8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