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盞盞河燈情”清明節活動策劃書

“盞盞河燈情”清明節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

“盞盞河燈情”清明節活動策劃書

放河燈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本次江西應科青協舉辦“清明放河燈會”,旨在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把你對故人的思念寄於小小的河燈上。

二、活動時間:星期5晚7:30

三、活動地點:黃金廣場邊

四、活動流程:

1、活動前期工作

(1).前期策劃書準備,宣傳(網絡宣傳、海報宣傳、理事通知等)

(2).安排值班人員對前來諮詢報名的同學進行解答與登記

(3).安排人員考察適合放河燈的地點

2、活動中工作安排:

(1).活動定於7:30準時於大學生活動中心集合,由負責人帶領前往目地的

(2).到達目的地,安排同學於草坪處坐下,由會長講解,清明節放河燈的背景及意義

(3).各同學自由書寫自己的願望,並由會長點燃第一盞河燈,各同學再陸續點燃。放入河中,並默唸自己願望

3、活動後期工作:

(1).帶領同學有秩序返回,注意安全

(2).幹部書寫活動總結,於下次例會前上交

五、活動注意事項:

(1).宣傳時註明自制河燈,對不會做的同學,安排值班人員進行指導

(2).活動強調安全,並保證活動秩序

六、活動預算:

彩紙,蠟燭按實際情況預定20元以內

七、活動人員安排:

青年志願者協會

xx年3月25日

盞盞河燈照我心——志願者在行動

放河燈(也常寫為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着的人們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河燈。

道教、佛教在夏曆(農曆)七月十五(也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舉行宗教節日時也放河燈,一般人誤為放河燈是宗教活動。

實際上,放河燈民俗起源甚早。

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侷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温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漁獵時代,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為小船,放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及燈籠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這一習俗至今仍在台灣、福建、廣東漁民中流行,叫綵船燈。奴隸社會的公元前11世紀周代,周公輔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設宴慶祝,“流水泛酒”,“羽觴隨波流”,夜以日續,放酒杯的盞上點燈,曲觴流杯演變的燈酒逐波。春秋時代的《詩經》,記載了秦洧兩水秉燭招魂續魄、執蘭除兇的民俗。奴隸社會是侵略鄰國、戰爭不斷的社會,用船載火攻城摧寨時,對陣亡將士水葬,船筏置鮮花燃燈已成慣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圍篝火歌舞活動,“舉燈蟾魄圓”。晉代在每年月亮最圓最亮之夜,“縱情玩月、火燭竟宵”、“載船玩月”。這些活動,比漢代出現的道教、漢晉傳入我國的佛教都早。

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七年級、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莊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制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曆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我們鄰國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少男少女亦有沿河順水放燈祈福的習俗。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順風,用紙、布、綢、塑料、金屬製作河燈,漂浮到金門、馬祖,燈壁寫有親人團聚、兩岸三通、早日一統、振興中華祝詞,燈船上還裝有慰問信和禮品,使放河燈又有了新的時代氣息。

成都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説,遊賞之風冠於西南,聞名天下。後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宮詞中,有“法雲寺裏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記載,可見盛行中元節之早。“河燈亮,河燈明,牛郎織女喜盈盈”、“河燈一放三千里,妾身歲月甜如蜜”、“放河燈,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謠、竹枝詞,可證習俗的久遠。

活動倡議

xx年的清明節將要來臨,我們將再次相約黃金廣場,放河燈(也常寫為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着的人們祝福,願死者安息,生者堅強。點燈、放燈、追思現人,祈禱祝福。大家都來參與吧,望河燈遠遠的飄去,帶去我們的寄望和追思。歡迎廣大師生參與!

集合時間:4月2日(星期五)晚上6:30

集合地點:大學生活動中心門口

活動地點:黃金廣場

細節展示:

四月初,正值清明之際,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協會組織會員來到贛江邊放河燈,以此表示對故人的哀思。此次活動是青協四月份的第一次活動,這次的活動,不僅有我協會會員的參與,更有很多非會員加入了我們的隊伍,讓我們很是欣慰,也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這次活動充滿了活力,大家都以一種熱情與興奮的面貌來張揚我們志願者的氣息。

4月2日,不到18:30就有一些同學早早地等在大學生活動中心門口。可見我協會傳統活動的魅力!出發時間一到,同學們在組織者的帶領下有序的向黃金廣場進發。

伴隨着歡聲笑語,一行幾十人來到目的地。組織者強調完安全事項之後,大家各拿一隻河燈到岸邊去放。點燈、放燈、看着河燈飄遠,意境非凡!

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其中還有一些市民參與進來!大家都熱情高漲,直到20:00之後才有人陸續離開。此次活動開展的十分順利!

“盞盞河燈情”活動總結

“清明時節雨紛紛”。伴着紛紛細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在清明節,人們都會以一定的方式來表達對故人的思念。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掃墓上墳,但是很多人都忘了其實清明節放河燈也是一種表達對故人思念的方式,放河燈也是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為表達對故人的懷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協會於清明節(4月4日)晚組織了20多個會員及一些非會員到黃金廣場章江邊放河燈。河燈本來有很多人蔘加的,可由於清明節放假,很多會員都回家了。

這次活動比較新穎,有創意,又有很多會員沒有放或河燈,所以普遍都對這次活動感興趣。由於大多數會員不會放河燈,所以還是有好多沒有參加。考慮到河燈不是每個人都會做,所以,我們自己準備了一些河燈。另外活動前的幾個晚上值班時間還組織了會員到辦公室學習與製作。可事實上到活動那天晚上,只有一個會員自制了一個河燈,這讓我們很汗顏。幸虧我們準備了還好多的河燈(會員與我們合作完成的)。

這次會員到的都比較準時,還沒到七點半我們就出發了,走路到黃金廣場。雖然路似乎走的有點多,但會員的熱情依然不減。所以,都沒有感覺到累。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大家都表現的很急切,於是一到那,就迫不及待地把河燈放了。活動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着,於風向預測不夠,河燈放了只留在原地打轉,就是不向下游走。最後經過我們的調整,河燈最終順着水流流向遠方,帶走了我們對故人的思念。

總之,這次活動很成功。大家都比較開心的,也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此次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肯定並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這一點很難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huodong/mrd8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