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國小生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通用2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通用2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學生 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通用22篇)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由於漢靈帝昏庸無能,社會黑暗,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最後三國歸晉的歷史故事。

書中塑造的謀臣武將各具特色,性格鮮明。謀臣既足智多謀又人格完美,如諸葛亮、荀彧、郭嘉;武將雖勇冠三軍,卻有明顯的缺點,如無情無義的呂布、性格暴躁的張飛等。

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劉備。他雖然沒有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過人才華,也沒有關羽、張飛那樣“以一敵百”的高超武藝,但是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攬得天下英雄豪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大將抵死相擁,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畢生相助,終於成就了蜀漢大業,稱帝成為三國鼎立之一足。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着。但是劉備卻沒有放棄,不顧張飛、關羽的反對,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劉備恭恭敬敬地等待諸葛亮醒來。終於,他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將他的畢生才華都獻給了劉備。在劉備臨終之時,又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後主劉嬋,統一大業卻未能成功,劉備和諸葛亮的故事卻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

通過劉備的故事,我懂得了:一個人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才能有多高,而是他的胸懷有多寬廣,人品有多正直,待人有多寬厚。否則,就會像呂布那樣,雖為“三國第一猛將”,卻輕率狡猾,反覆無常,唯利是圖,最後卻落得走投無路的悲慘下場。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三國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藴含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體會,細細去品味……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2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進兩百個人物形象,此書的作者羅貫中將三十六計融匯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我喜歡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些語句也富有很深的含義。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再説我喜歡的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書中的情節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書中人物的優秀品德、智慧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3

一本《三國演義》使我愛不釋手,因為裏面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有重情重義的關羽;有奸詐狡猾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戰役要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主要是由於袁紹不聽別人的好心相勸,才打敗,而在這場戰役中,袁紹的兵力多,佔優勢,失敗是因為袁紹不善於用人的結果。就連曹操也説過:“如果袁紹善於用人,我對冀州連正眼都不看。”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兵力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最後還敗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劉備也被陸遜火燒連營攻破。相比之下,劉備不如曹操樂觀,曹操在危難中還大笑三次,還説:“北方還是我的。”而劉備兵敗後竟自己覺得無顏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

《三國演義》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雖然他很奸詐狡猾,也説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但是他善於用人,曾經頒發過好幾道《招賢令》引得無數豪傑來投靠他,曹操那裏才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似海”的局面。他的五良將之首張遼,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就連吳國的小孩只要聽見“張遼”這兩個字,都嚇得不敢哭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為自己很厲害,永遠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4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着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為“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眾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説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年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説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5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為“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眾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説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為。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年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説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6

人生中有好多第一次,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自己穿衣服……那些令人難忘的第一次,我忘不了的是我第一次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着作,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着之一。我本來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看一下《三國演義》,可是,這書一拿起來,就像有着強力的磁力一樣,讓我再也不想放手了。書中“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草船借箭”……故事一個連一個,一個比一個更吸引人。故事中提到,曹操的古都竟然是在許昌,這令我不禁開始希望曹操能在三國中獲勝。

看以前的書,我就只是看看開頭幾頁和結尾,可是看《三國演義》,我不再囫圇吞棗地看,幾乎每一個字都逃不出我的雙眼。

書中的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黃蓋、馬超、趙雲、孫權、曹操……這些人的性格、作風、一個個都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難以忘卻。

第一次看這本書,讓我改掉了看書囫圇吞棗的毛病。這個第一次,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7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着之一,它是一本歷史長篇小説,描繪了東漢末年羣雄紛爭到三國歸一西晉期間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筆,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故事的情節妙趣橫生。

看了這本書,有人崇拜驍勇善戰的關羽和張飛,有人崇拜一身是膽的趙雲,有人崇拜胸懷大志的劉備……而我,和眾多人一樣,崇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做的最神奇的事就要數草船借箭了。赤壁之戰前,周瑜“請”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可諸葛亮卻説曹操這幾天就要進攻了,要求三天之內完成,還立下了軍令狀。看到這兒,我不由地想説諸葛亮自討苦吃,加上週瑜又吩咐後均不準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我真覺得諸葛亮死定了,誰知諸葛亮居然算到三天後有大霧,在魯肅的幫助下,用二十條船、六百名軍士、青布稻草等,借了曹操十幾萬支箭。三國鼎立後,他七擒孟獲,五出祁山,卻為能重扶漢室,反而病逝五丈原,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終,三國歸一西晉。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8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中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昏庸無道,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後被呂布殺死。再經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就這樣又過了120xx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

其有三個有趣的故事。就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新野。

火燒赤壁是赫赫有名的。故事大概內容是;曹操在有利的情況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至戰敗。劉備、孫權結盟抗衡,揚水一戰,巧用火攻最終以弱勝強。

我從三國故事裏得到的啟示是;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9

我家有許多藏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每當我翻開那本厚厚的書時,總是被其中的情節所吸引。

《三國演義》可以説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 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卧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温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

説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説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説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

説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從這裏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説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

我一時之內還無法將三國演義講完,俗話説得好:百聞不如一見。你還是來看看《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0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從東漢的滅亡,再到三國鼎立,最後三國歸晉。

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關羽傳説原名叫馮賢、字長生。因為他殺地主呂雄和其他七個地主而遭官府抓捕,無奈他咬破舌頭用血塗臉,便隱姓埋名改為關羽字雲長。關羽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關羽打造了兵器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稱冷豔鋸)。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收服顏良使他登上了五虎上將(最厲害的)。俗話説驕兵必敗就是出自於關羽敗走麥城的,其子關平將潘章斬殺,報了殺父之仇。

諸葛亮是三國裏面最聰明的了。因為他在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知道他只有五千老弱殘兵卻撤退了。其實這裏面有一段隱情,諸葛亮在城牆之上彈琴告訴他這一切:“我只有五千兵,如果你把我殺了,你也活不了,因為曹操是個多疑的人,只要我一死,蜀國就容易攻破了,曹操害怕你搶權,就一定會把你幹掉。”司馬懿一聽,急忙説撤兵,司馬昭説:“父親,裏面只有五千人,為什麼不進攻?”司馬懿説“這裏有敵兵包圍,快走。”孔明憑着自己的才能把司馬懿給嚇跑了。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書,你要不要看一看?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1

去年暑假時,我第三次讀了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每一遍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記載了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流傳很廣的計謀,如:草船借箭、空城計、赤壁之戰、六出祁山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劉備、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諸葛亮的家。

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出去辦事了,大概幾天後會回來的,請玄德公數日後再來。”

劉備、關羽、張飛只能帶着遺憾離開了諸葛亮的家,離開了荊州南陽的卧龍崗。

數日後劉備、關羽、張飛再一次來到孔明的家,依然未能與孔明先生相見,只能再次遺憾地回去了。

雖然屢次碰壁,劉備仍然毫不氣餒,第三次來到了孔明先生的家。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在家,他正在午休!我不妨去幫你喊醒他。”劉備説:“沒關係,讓諸葛先生多睡一會兒吧!我就在這等他。”

過了好幾個時辰,諸葛亮還是沒有出來。諸葛亮真是在睡覺嗎?

看那粗魯漢子張飛,此時也沒有多考慮什麼,認為諸葛亮一定在假睡,怠慢了劉備,氣得臉紅脖子粗,説:“先生如此傲,我大哥在外面等他,他卻在屋裏睡覺,待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關羽是個比較冷靜的人,連忙制止張飛。 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起來,也許已深知他們的性格。為了進一步考驗劉備的誠心,他一直尋找各種理由不願意跟劉備出山,可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意十分堅定,不停地勸説諸葛亮。最後,劉備的一片誠心打動了諸葛亮。短短一章《三顧草廬》,細緻入微地寫出了四個主角的性格,真讓人拍案叫絕。我在讀第一遍的時候,也像張飛那樣對諸葛亮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才理解到,諸葛亮其實並沒有在睡覺,他在考驗劉備的誠心。因為像諸葛亮這種足智多謀的人,是不會隨隨便便地跟從一個人為,這一出山就意味着終身相隨,意味着要開創一番事業,. 如果遇到一個昏君,不但不能建功立業,還會讓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難。以前我對諸葛亮的冷靜和足智多謀並不瞭解,現在終於瞭解了。

《三國演義》述説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軍事,也述説了中國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愧為一本經典鉅著,值得反覆閲讀,反覆思考,從中可以悟出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也來讀一讀吧,保證你會大有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2

《三國演義》這本書,剛剛看到他就對他情有獨鍾。已經看了他幾遍了,可還是百讀不厭。《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故事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體驗,每一頁就是另一個世界。《三國演義》對於我來説就是一次奇妙的體驗。這也許就是我這麼愛讀三國演義的原因所在吧。

當我每看見一個又一個人物時,我都會興奮的在他名字加一個形容詞,比如:機智聰明的諸葛亮,勤奮好學的劉備,俠腸義膽的關羽,武功高深的趙雲,膽小怕事的劉禪,一代奸雄的曹操,多才多藝的周瑜……

其中不只是人物,其中的36個故事更是讓我陶醉不已:《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孔明借東風》,《趙雲三進三出》,《孔明三氣周瑜》……

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事例是《七步詩》,《七步詩》主要講述了的是,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後,對曹植的才智感到十分的嫉妒,並且又怕曹植奪走他的皇位。打算把曹植直接斬殺掉,可是後面他又想到,我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如果我直接斬殺他,可能會留下罵名。所以曹丕便然曹植在七步以內吟誦出一首詩。曹植便接機寫了一首詩用來諷刺曹植和曹丕兄弟之間的關係,可沒想這首詩卻因此流傳千古。

讀完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知道了兄弟是和睦相處的,不然就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朋友不要發生矛盾。同時我也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曹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的詩人。不僅如此我還感受到曹丕的陰險狡詐,不敢和曹植光明正大的PK,而在背後搞一些小偷小摸。

雖然如此,可我在《三國演義》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曹植,而是趙雲。

我喜歡趙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他嘵勇善戰。就比如他三進三出曹營,想想曹營中至少也是有十萬多兵馬的吧,可是趙雲一個人卻三進三出曹營,無人能敵,雖然不能説是毫髮無損的出來,但至少沒有一個人能攔得住他。我覺得不是曹軍太弱,而是趙雲太厲害。二是膽識過人,還是拿三進三出這件事來講吧。你想想,十萬多人呀,多麼恐怖的數字,而趙雲卻敢在十萬多人中救一個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嬰兒,這是要多大的膽呀。三是因為他這個人非常耿直,就比如:劉備要伐孫權,劉備問他有何意見?他毫不猶豫的説“:我不贊同。”

所以説他比較耿直。而且這也再次證明他膽識過人,王上都已經想好的事他敢站出來反對。

這本書還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也有很多人物令我們思考。《三國演義》是一部一讀就放不下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雖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前往。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要有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4

今天我讀了《牛郎織女》一文,出生家境不夠好的牛郎好不容易取了一個仙女,可以過着男耕女織很幸福的生活,可是很討厭的王母娘娘不近人情,故意把七仙女抓回去隔了一道天河,害的牛郎織女不能相聚,還是定時每年的七月七日通過喜鵲搭橋才能會面,還有那可憐的牛郎帶着孩子見不到自己的母親,讓他們母女不能相聚,讓孩子不能感受到人間最温暖的家庭關愛。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悟出熱人要懂得寬容與關愛,才能造就和諧美好的生活,不要像王母娘娘一樣不懂得寬容與關愛,最終造成了大錯,讓牛郎織女痛苦一生。同時我感到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寬容與關愛是如此的強大,而我們卻不能理解。這篇文章教育了我,使我認識到只有懂得寬容和關愛的人大家才會喜歡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5

這段時間,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許多書籍,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非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直至漢末晉初這段時間曹魏、蜀漢和孫吳三個國家進行戰鬥。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劉備,整本書以劉備為中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他的種種事蹟。

在這本書中,寫了劉備打了許多勝戰,因此我非常佩服他。劉備也十分謙虛,就以《三顧茅廬》來説吧,他三訪諸葛亮,張飛因諸葛亮遲遲不出門見人都已經憤怒不已了,而劉備卻還是那麼冷靜地等待着諸葛亮。當然,關羽也很有個性,在張飛生氣時,他總是及時相勸,阻止張飛動怒。

在説説曹操吧。他在《三國演義》中雖然被稱為“奸雄”,但他對劉備説的話,劉備不入耳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寬容大度。本來我一直以為曹操是一個待人很壞、很冷酷的人,但一讀到這裏時,我對他的看法完全變了。

讀完這本名著後,故事情節仍然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對於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因為對方的官位或身份的高低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像文中的關羽,他對故主忠誠,又因為鬥爭失敗投降,沒有半點兒想以陷害的方式擊倒對方,但在我的眼裏,他並沒有戰敗,因為他最後還是凱旋歸來,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只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見識到了各種風格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和愛好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永遠一樣,就是重情重義,正所謂“亂世世英雄”,他們就是情誼上最傑出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6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讀完這本書,我深受鼓舞。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和許多扣人心絃的戰爭,當趙雲在孫權百萬大軍中來去自如單騎救主時,我佩服趙雲的英勇,同時也為劉備慶幸;當諸葛亮用空城計騙司馬懿時,我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當司馬懿退軍時,我佩服諸葛亮的智慧……

通過讀《三國演義》,讓我從趙雲身上懂得了,遇事要勇敢,不要退縮;從諸葛亮身上懂得了,我們遇到危險時要馬上動腦想辦法,不要急得團團轉;從孫權身上懂得了,我們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行”。

生活中,比賽中,學習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人物的品質總是提醒着我努力克服困難,不斷進取。我希望以後我可以讀更多的書,長更多的知識,成為一個“小書蟲”!

團結就是力量——《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

20xx年寒假,我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説。裏面的內容特別精彩,讓人看了還想看,書中有智慧過人的諸葛亮、有紅臉的張飛、有勇敢機智過人的關羽,這些人物都是我喜歡的英雄人物。

我最喜歡這本書第一章:宴桃園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這部分內容我覺得特別有意思,裏面運用了許多成語,還有詩句引用。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的時候,張角帶領農民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這時候相遇,他們三人志同道合,一心為保衞祖國。他們都特別仗義,想結拜為兄弟,並一起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人誓言。他們三人身上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才華和優點:劉備仁義愛民,專結天下豪傑、張飛爽直粗獷,赤膽忠心、關羽義氣深重。他們三人結拜以後兄弟相稱,一起做事,相互幫助,團結共進為同一個目標奮鬥,讓我很敬佩,很值得學習。

讀完以後我覺得我比較喜歡書中關羽,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是一個忠義之人,忠貞不屈,因為他和劉備結拜為兄弟所以一心為劉備效力。不貪財、不愛美女、大義凜然義重如山讓人十分敬佩。

讀完一章三兄弟結拜的故事還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大家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一個人的成功是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和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7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使我深有感觸。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小豆豆的女孩子,因為淘氣被原來學校退了學,後來來到了巴學園,併成為了巴學園裏的一員,因為在小林先生的愛護、關心和領導下成為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女孩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黑柳徹子,裏面講得都是她小時候經歷過的真實故事,寫這本書也是為了獻給已逝的小林宗作老師。

讀了這本書後,從中我看到了一個活潑、開朗、有點古怪的小豆豆。我們要學習書中的小林宗作老師,關愛同學、幫助同學、理解同學。讀了這本書後我還要學習小豆豆那樣活潑。平時我是一個比較沉靜的女孩子,不怎麼愛説話,從今以後,我要學習小豆豆做一個活潑、開朗的好孩子。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美好,不要為一點兒小事去計較,做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因為我畢竟還只是一個小孩子,不必像大人那樣什麼事都想着。

同學們,相信你們讀了這本書後,也會有同樣的感觸,如果,沒有讀過這本書的同學,也可以試着去讀一讀,相信它不僅會改變你的性格,還會改變你的一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8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每個人多多少少有所瞭解。《三國演義》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浩瀚詩篇,是一個激情飛揚的婉轉華章。讀之,蕩氣迴腸;品之,意猶未盡。一壺老酒,一部書籍,是一種快意的享受!

其實,這講述的是曹蜀吳間的古代戰爭,“領導人”可以説是“愛美人更愛江山”。劉備閥吳的經歷可見一斑。一次,劉備攻打東吳,東吳預感會遭受滅頂之災,便把在東吳的劉備的孫夫人作為一劑清涼之藥還給劉備。我想,劉備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口裏中會有些許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國之君,是蜀國百姓的“領導人”,雖然心裏發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公子多情,江山如畫,一個是自己的夫人,一個是偌大的領土,這在內心中該如何平衡?我想應該是理大於情。事實就是他沒有停止閥吳的步伐,雄獅百萬戰東吳。可惜的是他有點盲目自信,沒有聽軍師諸葛亮的話,最後被東吳新任大都督算計,最終兵敗。

就像現代打仗有參謀,古代打仗有軍師或者都督,領導人有領導人的“戰略領導力”,軍師各為其主,講究的是一個“智”字。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智者。而且諸葛亮極具創造性。赤壁之戰,因為曹軍水師不善於船上作戰,曹操聽人建議,把攻打吳蜀聯盟的戰船連在一起,穩如陸地。東吳大都督周瑜和劉備軍師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寫解決之計謀,結果兩人都寫了一個“火”字。那一刻,兩人有瞬間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狹隘,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這不,聽到諸葛亮可以“借東風”之後,他開始刁難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為由,讓諸葛亮老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但他沒有老老實實造箭,而是開始了極具創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霧,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他讓眾多草船開到曹軍的領地附近,命令船上的軍師搖旗吶喊。曹操以為有敵軍來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霧看不清,於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擋。諸葛亮閒坐船中,與魯肅開懷暢飲。他不一會兒讓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終,諸葛亮“受”到了十萬多支箭,滿載而歸。

三國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實還是老百姓。三國是一個充滿刀光劍影的時代,鐵馬冰河,折戟沉沙。戰爭爆發,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讓世間和平,讓百姓安康”理應成為一句永遠的口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動亂的三國讓我們反思的是珍惜現在的和平,珍惜現在的舒適,愛中國,愛親人,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19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20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一把青龍偃月刀讓多少人聞風喪膽,劉備曾説:“關羽,身長九尺,須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膏;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身霸氣使人見而躲之。在桃園三結義中身為老二。

在看桃園三結義三弟張飛被世人稱為勇者,一身都是膽。手持丈八蛇矛,英勇無比。最愛説的一句話是“我乃燕人張飛,誰敢與我大戰三百回合。”這句話表現出了張飛機智勇敢,善於挑戰自我。

劉備,張飛與關羽的大哥,為人豪氣,喜歡和天下豪傑為友,一次黃巾賊程遠志來犯,劉備領五百精鋭前去迎敵,左有云長,右有翼德,劉備罵道:“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怒火中燒,遣副將鄧茂去擊殺劉備,誰知,被張飛一矛刺進心窩,程遠志見鄧茂落馬,立即大怒騎馬自取張飛首級,關羽大刀飛舞,程遠志被殺得個措手不及,被劈成兩半,後人説:“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斬,三分好把姓名標。”

三國中我最喜歡周瑜,他火燒赤壁,令曹操數百萬大軍身亡,那天黑夜被火光照得通亮,非常壯觀。但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即生瑜,何生亮。”讓人感到周瑜死得很冤枉,死時才三十六歲。一位能文能武的人,被活生生的氣死。真悲哀。

在三國中一些是是非非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所以要多讀書多看報。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21

《三國演義》是一部不可多的大作,在這裏智慧、權利、財富相互交錯,各路英雄紛紛招兵買馬,企圖在動盪的環境中佔得一席之地,統一中原。《三國演義》中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每一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偶然,反之都藴藏着玄機,無不展現着歷史更迭的蛛絲馬跡,是一部值得拜讀的書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風流倜儻的曹植被逼含淚寫下七步詩,漢獻帝劉協自裁,曹丕登上了皇位這個寶座,曹氏家族首先建立了魏國。位於西川以劉備為首的漢室後裔建立蜀國,他們憑藉西川天險,加緊訓練,意圖攻取中原,直搗長安與洛陽,達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終極目標。而世代歷居江東的孫氏也憑藉江東水師和能人異士佔得一席之地,後稱王,建吳國,至此三足鼎立。但後來司馬家族主宰魏朝,司馬昭滅蜀,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朝,後又滅東吳,天下終歸司馬氏,結果令人唏噓。

書中故事情節完整,跌宕起伏,尤其是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主各守一方的人物故事情節描寫。在花費很長時間讀完此書後,我深深感知到人才和性格的重要性。

書中有很多足智多謀的人才,想必大家第一個脱口而出的就是諸葛亮,我也非常非常喜歡他的神機妙算,欣賞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從書中你可以看到諸葛亮與周瑜合作的赤壁大戰,大敗曹操百萬大軍;你還可以看到他舌戰羣儒,與孫權一起達成孫劉同盟;你還可以看到他七擒孟獲,大展軍威;你當然還可以看到他七出祈山,出發時寫下流芳百世的《出師表》,只為完成劉備的託付。他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連周瑜死前都不甘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啊”,他是多麼難得的人才,試想沒有他又該是怎樣的一個局面。我還喜歡的另一個謀士便是荀彧,荀彧為曹操出過很多重要的戰略謀劃,如以兗州為基地、二虎競食和驅虎吞狼、迎漢獻帝往許都、開玄武湖練水軍等等,立有大功,曹操後來的發展才能逐漸壯大,如日中天。書中其它的謀士魯肅、程昱、司馬懿、鳳雛、陳宮等等都為他們所效忠的主人出謀劃策,取得一定得成效。説到武將人才那便是關羽、張飛、趙雲首當其衝了,他們英勇善戰,立下了不少功勞。還有呂布、馬超、黃忠、許褚等等,他們都不辱使命。由此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了,現如今,我國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好了,十九大會議的召開更使我國進入新的時代,那麼需要的人才也會越來越多,人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不斷地為人民謀福利,所以需要每個人努力起來,奮鬥起來,做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為美好的生活錦上添花。

性格體現在忠言逆耳利於行。性格的成熟、完整能幫助一個人走的更遠。在赤壁之戰中,對於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曹操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若敵人用火攻,該怎麼辦?”曹操卻説:“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説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性格的良好養成,往往決定着事情的最終成敗。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處於現在的我們能否培養優秀的性格,不向誘惑輕易妥協,不搖擺浮躁,不心胸狹隘,這也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要懂得學會適應,學會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創造更好的優勢,才能披荊斬棘,所向無敵。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不盲目,不妥協,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讓你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國小生 篇22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於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後,我陷於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為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創大業。三分天下時,因為劉備文有卧龍、鳳雛等經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他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餘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麼驚訝,又多麼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為諸葛亮日後會成為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公了,他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歎、可恨。

在三國的最後時候,三分歸一統,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xiaoxue/0xy7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