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高中生讀後感 >

高一年級讀後感:哈姆雷特的讀後感言

高一年級讀後感:哈姆雷特的讀後感言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出色、優美的作品,震撼人心,使人流連忘懷、回味無窮。裏面不單有着優美的詞句、哲深的對白和曲折動盪的故事情景,更是它對人世、人性、死亡的思考。雖然是一部悲劇,但在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文學的優美,或許這是一種淒涼之美,有人説“美麗總是憂愁的”,但在悲慘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感受,乃是它給我們人類精神的撞擊和心靈的悲憐。

高一年級讀後感:哈姆雷特的讀後感言

死亡乃罪惡的因果

在《哈姆雷特》的故事裏面,充滿着死亡的陰影,故事開始就以死亡出現,哈姆雷特的父親因被兄弟毒死而陰魂不散,遊蕩夜間。故事又以死亡結局,在毒藥下,死神拘捕了他們的生命。在故事的發展中,讓我們看到接踵而至的禍患和悲劇。皇上的臣子波洛涅斯在帷帳後面,被哈姆雷特誤以為國王而殺死;其女奧菲利亞因父親身亡招致癲瘋,後又淹死在池塘裏,其實是自殺;國王的兩個親卒在趕往他國中,莫名其妙、陰差陽錯地被處死;王后又因不知情之下,喝了毒藥,離開了人世;雷歐提斯本想以毒劍刺死哈姆雷特,結果卻在混亂之中斷送在自己的毒劍上;國王又在毒劍之下遭到了報應;哈姆雷特也在復仇完畢後,閉上了雙眼。

故事這樣接二連三的發生悲劇,對於其中有些人的死來説,似乎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自身的過錯或罪惡。比如叔父的奸惡,篡奪王位,陰險詭詐,借刀殺人;王后的違背盟誓,移情別戀,愛慕虛華;波洛涅斯的愛管閒事,助紂為虐;國王兩個親卒的違背友情,貪圖福利等等,由此展開了一場洶湧的旋渦,吞呲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在憤怒他們的邪惡之時,又遲鈍在自己的內疚上。因為這一切的發生,都出於人類本性的敗壞和罪惡,不是他們的某個舉動帶來的損失,也不是某個人因着行為理當致死,更不是某個人全然公義、無可譴責可以處決一切。所以哈姆雷特在復仇中遲遲延宕,不是他性格上的優柔寡斷和行動上的力不從心。因為他有證據、有機會可以殺死叔父。所以他深深地體會到自己也是個罪人:“我很驕傲,有仇必報,富於野心,我的罪惡是

那麼多,連我的思想也容納不下,我的想像也不能給它們形象,甚至於我都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把它們實行出來。像我這樣的傢伙,匍匐與天地之間,有什麼用處呢?我們都是些十足的壞人”(第三幕,第一場當中)。因為看到了“死”源於“罪”的因果,而“罪” 必定遭受“死”的懲罰,這是由於當時宗教背景的原因。於是哈姆雷特陷在了心靈的交戰和思想的鬥爭之中。一方面是生父亡魂要求復仇的責任,一方面是人類罪惡本性的壓抑,要為所作所行的承受責任。在哈姆雷特的精心計劃和看透人世的情況下,他終於做出了選擇,以死作為結束,即完成了復仇心願即為罪獻上了代價。

聖經上記載着説:“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那麼罪又來源於什麼?乃是人類與創造者關係的破裂,背離他的旨意和掌管,為自己建造“巴別塔”,以為可以通天。這種思想的表現,乃是反映了莎士比亞當時的社會情景。那時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非常活躍,“他們幻想用人的王國取代神父們所宣揚的神在人間的王國”(參《莎士比亞傳》);在《哈姆雷特》的戲劇裏,也讓我們看到他們對人類的推崇和讚歌:“人類是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第二幕第二場當中)。因此當人有了這種思想的時候,世界就會帶來混亂,帶來災害。《哈姆雷特》戲劇裏面所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混亂和亂倫,克勞狄斯用毒藥害死了兄弟,又娶了嫂子,“罪惡的匆促,這樣迫不及待地鑽進了亂倫的衾被”(第一幕第二場當中),“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第一幕第五場當中)。這就是一切悲劇的原因。

這些思想讓我們想起了,中世紀清教徒的一些錯誤觀念。比如修身、克欲,通過對自身的淨化,可以達到美好的彼岸;也盼望在敬虔的時日裏,迎接上主的蒞臨。

而基督教實行的是“信、望、愛”, 敬畏上帝,信靠耶穌;珍愛生命,愛護身心;盼望國度,等候主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gaozhong/qke3m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