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雖然孩子出生伴隨我們生活已快七年的時光了,但初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問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工程,是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積累經驗,也是需經常思考,反思,及時修正,及時感悟!

以前比較少接觸這類專門的書籍,雖然幾年下來也自己總結了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但也有困擾的時候,女兒上了國小也首次得知有《父母課堂》,拿到手中感受到所寫文章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雖三期還沒有全部看完,但已“有話要説了”.

所讀文章給我的感覺都是更講究父母應有意識的講方法科學地教育子女,也就是説家長的終級任務和目標就是做個智慧父母。

有人説孩子的言行舉止有父母的影子,因為小孩子可塑性很強,父母的言行,教育方式,碰到問題時的溝通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是非觀!所以一個合格智慧父母才更有可能讓孩子身心都健康茁壯成長。

從《父母課堂》中也學到不少,現學以致用,平時教育孩子注意到了幾個方面:

一、是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靈和樂觀向上的性格!平時父母在言語上要注意用有趣味性的語言對話,氣氛活潑開心!碰到什麼事時都應引導孩子看到光明的一面!

還在上幼兒園時,有作業讓寫字,女兒想玩但又不得不寫因此有些小情緒,我隨口説了一句不太恰當的話“現在作業還是少呢,等你上了國小更多”沒想到她聽到這句話説,媽媽我不想上國小了!我這才知道自己講錯了話,所以趕緊補救,我説上國小雖然作業比現在多,但能學到更多更多的知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後來還好女兒也沒再説不想上國小之類的話了,前一段漢語拼音終於學完了,女兒也拿起手機學會了給爸爸發信息,而且現在讀閲讀書也可以不認識的字自己拼出來了,所以我不失時機地説:上了國小是不是學到更多的知識,你在幼兒園不會發信息吧!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各方面的應急技能!各方面都有意讓孩子自己去做,包括自控能力的培養,也是要靠她自己。

從很小時都開始有意識給她説出一些狀況,讓她自己想出解決或應急辦法,不能什麼事都依賴別人!

平時女兒放學回到家,簡單吃點東西喝點水就開始自己做作業,有時她做作業我在一旁看我的《父母課堂》或其它書,她做完了找我簽名,我大多數情況下不檢查她做的對錯,一是我有我自己的事在做,也有點懶惰思想能省點心就省,二是對她還比較放心覺得她做的應該一般不會出錯,三是有意培養她自己的獨立能力(自己檢查自己的能力),有時第二天她告訴我也有出錯,我説誰讓你自己不好好檢查呢,這樣她下次就很認真檢查自己做的題目了。

三、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碰到不順心的事要及時從極積的角度去引導。關注影響孩子情緒的事,經大人解釋並讓她想通。

有次她回到家愛發脾氣,問她才知是白天上課她舉手回答語文問題時結果説錯了,自己心裏懊惱不已!我就告訴她每個人都會出錯,這次你出錯的地方一定現在記得特別清楚,因此以後再碰到這個問題就不會再出錯了,是不是呀!她點頭,好似想通了開心了起來。

數學有一次沒拿到滿分,回到家很難過,情緒也不好,自己在一個本上還寫下了簡短日記説:“因今天我數學沒考到滿分,心裏很不開心”,作為家長在這時倒不可以埋怨,她也給爸爸打電話説不開心之類,我們都鼓勵她找到錯的原因,下次注意就行了。

四、培養孩子尊重別人,懂禮貌。有時孩子説話也比較衝,家長要及時引導和教育。

五、發展個性,快樂成長!不驕不躁!正常看待得與失!這一點還一直在思索摸索中!

其實孩子這個年齡就應開開心心地玩,高高興興地過每一天,盡情適展個性和發揮想象力創造力,這點我們中國的教育體制還做得不夠到位,一個自己快樂的人才能傳遞或帶給她周圍的人快樂!自己都不快樂怎麼能帶給別人快樂!一個人有幽默感也是一種超常的能力。

以上是一點自己的淺悟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父母課堂家長讀後感

不記得孩子從哪天開始拿回一本書——《父母課堂》。起初也沒有仔細看,有一天,靜下心來,隨手拿起這本書,一下子就被這本書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期必讀。從中學習到不少教育孩子的知識,受益非淺。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讓我們把總是用眼睛盯着孩子變為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意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家長應做一個實踐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者。

《現代父母需要現代的教育理念》是《父母課堂》第14期刊登的中國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寫的一篇文章,孫老師闡述了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質,這種素質教育是教子成功的關鍵,素質教育有很多方面,孫老師在該文中闡述了現代的教育理念。

我個人理解,孫老師提出的現代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長,要善於發現孩子、解放孩子;要向孩子學習;要給孩子真正的愛。做到上述幾點,作為父母重要的就是要善於學習,具體就是要做到:

言傳身教。如何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最為絞盡腦汁的事情,可能大多數父母總是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禮節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範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但是恰恰因為自己的某些並沒有意識到的壞習慣影響了孩子的發展,説和做脱節,言傳了但身沒教,這樣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就要求孩子養成正確看書學習的習慣,但我並沒有意識到我躺在牀上看書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後來我認識到了根子原來出在自己身上,要想使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自己必須要以身作則,我把這個習慣改掉了,孩子也漸漸改掉了。

換位思考。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瞭解造成的。孩子的不同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徵、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要伴隨着孩子的成長,父母不斷的學習,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瞭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學習孩子熱衷的而自己不熟悉的新事物,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我的孩子很要強,幹什麼事情都想爭第一,有時連誰第一個起牀,誰第一個吃完飯都要爭第一。今年幼兒園一畢業,他就急不可待的憧憬着一年級的生活,但是在入學前幾天,因為玩滑板車一不小心右手手腕骨折了,一年級對孩子來説非常重要,他是一個真正使孩子接觸知識的啟蒙期,我和他媽媽都很着急,恨不得孩子的傷馬上好起來,焦慮情緒不自然的影響到了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説“爸爸、媽媽,受傷不是我故意的,我好想去上學呀”,聽到這裏,我意識到孩子本身很要強,受了傷他肯定比我還着急,如果我們着急的話,那隻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後來在孩子養傷的二十多天了,孩子很快樂,還自覺地將落下地課程對照錄音機進行了學習。入學後也沒有因為不適用學校生活而落下課程。

共同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溝通與分享,知識互動,這種氛圍的營造需要家庭每一個成員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愛心。我從事法律工作,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必須每天看書學習,他媽媽是學醫的,也經常為考職稱而學習,另外,每到週末從幼兒園開始我和孩子必到書店,他看他喜歡書,我看我關注的書,一呆一上午,日積月累,孩子也養成了每天看書的好習慣,營造了較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的綜合素質也在不斷地學習中得到了提高。

總之,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自身的素質提升,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我們願意做一個現代教育理念的踐行者。

父母課堂讀後感

父母課堂每期必讀。如今讀父母課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習慣。 凡是有責任感的父母,選讀這本雜誌對提高自身的素養是有幫助的。裏面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的層面也很廣。讓家長們受益匪淺,這本書好像一盞燈,給家長們指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學問,不懂教育的家長又怎能培養出合格的下一代呢。孩子不光要學習好,各方面都要全面發展,以後才能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而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嬌寵習慣了,什麼事情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簡直太差,如果離開了父母,孩子們會幹啥?以後又怎麼能去適應社會?先別説洗衣做飯,就是獨自出門購物恐怕很多孩子都做不到。遇到事情獨立解決的能力就更差了。光學習好有啥用,生活的白痴更可怕。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獨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家長對孩子要放開手腳。不要什麼事情都擔心孩子會出錯,而不讓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家長就剝奪了孩子的鍛鍊機會,就會無意中扼殺孩子對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放開手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是,放手讓他獨立去做。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實踐鍛鍊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在這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最大的鼓勵與支持。這樣能給孩子無窮的力量,孩子會在以後的行動中更積極的去面對去解決。

但是也不能過於放開。我絕對反對象韓國家庭教育方式:“狼型”教子法。太殘忍了。我不能眼睜睜的去整自己的孩子,因為我不是母狼,孩子也不是小狼。不能讓他們從小就成了沒有感情的冷血動物。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裏,我更願意讓孩子更多的領略到關愛。如果沒有愛,象狼一樣的自強自立的人在社會中會無法生存,無法自保。象澳大利亞人那樣的捍衞隱私,我也接受不了。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全部扔給學校,完全由學校來掌控孩子的一切,而當家長的卻一無所知。學校能負擔孩子的一切嗎?學習成績當家長的不瞭解又怎能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孩子的某些方面?

總之,要結合當前的環境施之恰當的教育模式。以前我可從未有過這麼深刻的體會。通過讀父母課堂,讓我瞭解到很多,孩子不能圈養,要放開,要融入社會。要給他們一些關愛,要從小鍛鍊他們。給他們提供小小的舞台盡情施展發揮,將來就能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嶄露頭角,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父母課堂讀後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一直以來困擾着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樣,我也很想把女兒培養成才,可是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雖然我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父母課堂》——讀後感。

孩子入學之初,我對女兒的説話的口吻大多數都是命令式的,很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她的感受,只要我覺得是正確的就會直接命令她去做,或者直接羅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沒有反駁的餘地,總是沒有緣由覺得自己委屈而痛哭,我因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

自從訂閲了《父母課堂》,我就找到了兒童教育的專家,每一期我都會認真閲讀,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感到震驚之餘,認真的總結了自己對待女兒教育問題上誤區,讓我知道教育應該從細微處做起,從現在做起;孩子面前,總是情緒飽滿、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排解來自學校、社會等外界環境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與孩子生命意願相違背的強制、訓誡,給孩子一個寬鬆並愉悦的心理成長環境,比限定與束縛更有效果,在學習上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讀後感《《父母課堂》——讀後感》。

於是我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和孩子溝通,瞭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範圍內讓她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活動,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孩子能夠很有計劃的安排自己寫作業、預習功課以及娛樂的時間,成績也保持的不錯,還會很積極的去看點兒天文和兒童文學方面的書。

感謝父母課堂,讓我懂得作為家長不能光滿足孩子的吃、穿、花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與孩子多溝通,並用正確的話語引導孩子,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變化,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孩子平等交流,讓她充滿歡欣地喜愛自己,愛家人,愛師長同學,學會用愛的眼光開世界,讓她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讓他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課堂在老師與家長之間築起一道溝通的橋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健康的成長!

父母課堂讀後感

房祖名説:“基本上我媽,我覺得對我來講,是犧牲了她的一生吧。就從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她的時間,她所想的,她所有的。就是她現在可能她今生所有的東西都會想要説以後要留給我這樣。”

把林鳳嬌拿出來説,不是因為趁火打劫,也不是為了吸引眼球,確實因為她是名人,大家對她的事情都知道,都明白,不用鋪墊,而她也代表了大量中國母親的想法。我曾想過這篇文章對林的傷害,和對讀者的益處,我評估了一下,以我的影響力實在傷害不到人傢什麼,但我相信有一批像她一樣的媽媽,包括曾經的我自己,會從中有一些啟發,會讓他們的育兒觀念和人生方向有一點的變化,或者只是起了一點想要改變的念頭。這就夠了。萬事發乎於心。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我想説,這,並不偉大。

捫心自問一下,當你看着孩子熟睡甜美的笑臉,説出:親愛的,我這輩子就為你而活的時候:你真實的內心是什麼樣子的?是一片繁花似錦,還是一派荒蕪之地;你的夫妻關係是什麼樣子的?是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還是感情淡薄,缺乏温暖;你的人生規劃是什麼樣子的?是擁有夢想和實施的計劃,還是一片迷茫;你對未來的信念是什麼樣子的?是充滿了希望,渾身是勁兒,還是內心冰冷,充滿絕望……

答案自在你心。事實上,一個為孩子而活的母親,往往擁有一個不堪接受的自己。孩子成為你逃避自我,依附於人的救命稻草。可憐的寶寶,多麼稚嫩嬌小,就被動的接受了如此大的壓力,如果他們能表達,一定會説,媽媽,求求你,不要為我而活,你的生命很重,我承擔不起!

我不清楚為孩子而活是不是中國特色,但一定在中國最為風行。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有關。

首先,我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還能活的有支撐,有追求,有力量,面對死亡不恐懼,他一定是內心非常強大的人。但很可惜,這種強大的人非常少。我們大部分人,總是要找一點活下去的依靠。於是有人説,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後代。把生命的意義加諸於孩子身上,就是因為自己不敢去體會一下,生命真的就是沒有意義的虛空,也沒有能力和勇氣去探索一下,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其次,中國糟糕的夫妻關係。一個女人,從自己的丈夫身上得不到愛的呼應,自己又不夠強大的時候,就會轉頭扎向自己的孩子。很多女人是把對老公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己的愛,集於孩子一身。這個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惡果非常嚴重,如果孩子是個兒子的話,也為將來的婆媳關係埋下了禍根。一個媽媽,始終在與自己的兒媳婦搶奪老公,因為她很久以來,就已經在心理上把兒子當老公來愛和佔有了。她自己的老公去哪兒了?也許像成龍一樣在外面花天酒地;也許沒有出軌,但是因為不懂愛,在工作上消耗着自己的情感和精力;更糟糕的,也許在自己的媽媽那裏充當着愛的慰藉。就是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中國一直以來對於犧牲自我的一種頌揚,讓媽媽們不自覺的產生做這種偉大母親的衝動。媽媽們在説出我為你而活的時候,不但不會對自己貧瘠的人生感到羞愧,不會為自己對生命的放棄感到難堪,反倒認為這是一種偉大和榮耀。包括外界,也不會認為這有什麼問題。孩子雖然深感壓力,但也會對母親的這種犧牲感恩戴德。

其實,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無論什麼樣的母親,當必要的時候,犧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孩子的利益,都是本能;孩子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需要母親放下一切,投入所有時間精力去照顧他們,也屬正常。我們批評的是那種放棄自我,一生只為孩子而活的做法。

當林鳳嬌對兒子傳遞出,我這輩子就是為你活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包括我現在的所有,將來也會留給你。實際上,她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我是一個沒有生命尊嚴的人,我放棄了我的生命尊嚴。而當一個母親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她親手帶到的孩子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尊嚴。

我們希望放棄自己,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尊嚴的孩子。但很遺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樣子。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我們不討論這種觀點的對錯,但我們必須承認,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身教甚於言傳千千萬萬倍。

母親為了孩子,委屈自己,承擔痛苦,孩子其實都是可以感知到的,你的憤怒,你的怨恨,你的絕望,都會投射到他的身上。孩子愛媽媽,他自覺不自覺地會與你一起承擔這種痛苦,你長期壓抑着的慾望和情緒,也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釋放。我見到一個非常温柔善良隱忍一切的媽媽,她帶出來的孩子反倒特別自私。因為孩子從小就意識到,母親在這種壓抑的生活裏,並不快樂,他把母親沒有表達的對外界的憤怒,甚至對父親的憎恨表達了出來。靠苦行僧似的自我犧牲,教育不出來一個健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堅強,你自己就得堅強,你希望孩子快樂,你自己首先要快樂,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個典範,孩子才有可能會幸福。我們要為孩子活出幸福的樣子,孩子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而不是我們天天用一種不幸福的狀態告誡孩子如何如何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q4qo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