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讀鄭振鐸《貓》有感400字作文

讀鄭振鐸《貓》有感400字作文

曾在國小裏學過老舍的《貓》。前段時間,又學習了鄭振鐸的《貓》。老舍的文章,讚美了貓的可愛温順,表達了自己對貓的極度喜愛,鄭振鐸卻是在自己的文章裏表達了對花白貓的懺悔。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讀鄭振鐸《貓》有感400字作文

鄭振鐸貓讀後感

比起其它著名的音樂劇,中國聽眾最熟悉的必須是《貓》。原因不在其它,而在於劇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憶》。自《貓》誕生以來,《回憶》這首歌就開始傳播四海,那如泣如訴的旋律,往往能在第一時間俘獲人心。很大一部分人會關注這首令人動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時候《貓》怎幺跳怎樣舞怎樣鬧,演唱《回憶》的時候都是演員最深情、觀眾最感動的時刻,這也使得該劇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滿哲理的想象。

《回憶》這首歌是由劇中的主角魅力貓“格里澤貝拉”演唱的,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髒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能夠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能夠説,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格里澤貝拉”的看法都將在這首歌后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除此以外,貓《劇》還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每一隻貓都擁有着鮮明的個性。初看時我們可能會為之捧腹,但當最後老戒律伯告訴我們“貓其實和人86.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卻再也笑不出來。我們在貓的世界中其實也看到我們人類的縮影。甚至發此刻貓的羣落中,還閃耀着我們人類已經喪失了的完美情感和品質。從這個角度説,貓劇具有極大的教育好處。

更一般的説,貓劇的成功還在於它的可塑性。正因為貓是一部由意識流詩歌改變而成的,不具備基本劇情的音樂劇,它才給予了觀眾以更廣袤的想像空間。每個人都會有他心目中與眾不同的《貓》。孩子們眼中它可能是一出活潑的童話,老人的眼中它可能就是一首懷舊的《回憶》,而我從中看到了人性的堅韌與不息。但願每一個人都能從《貓》劇中感受到人性中最堅強不屈最充滿期望的部分,像《回憶》中唱的一樣:體會到快樂的真意。

讀鄭振鐸《貓》有感

貓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大家必須都見過貓,描述過貓,但是自從讀了鄭振鐸筆下《貓》,我才明白貓的生命是那麼簡短,命運是那麼悲慘。

三妹很喜歡貓,但是總養不活,她總共養過三隻貓。貓死得一次比一次悲哀。沒有一次倖存下來,經過了這些事,她們再也不養貓了。

三妹養的第一隻貓十分可愛,花白的色彩,天真可愛!可惜,第一隻貓因為不吃東西,一天一天地在消瘦,光澤的毛色變得污澀。最後營養不良死了,三妹十分悲哀。

第二隻貓相對來説比較活潑。它為主人抓過很多老鼠,大家都很喜歡它。突然,有一天它不見了,大家急得團團轉。有人猜想:貓離家出走了,貓逃跑了。原先,它太活潑,早上去玩時,被人抓走了。每個人都在默默地悲哀。

第三隻貓十分憂鬱,可能因為它是撿來的。但是它一天比一天胖,整天蜷縮在那裏,什麼事也但是問。春天來了,它變得十分壯。但是三妹對它沒有半點兒喜歡之情。因此,三妹養了兩隻小鳥。第二天,一隻鳥死了,鄭振鐸一口咬定是那隻貓乾的,拿起木板把那隻貓打跑了。第三天,鄭振鐸起牀,望見一隻黑貓叨走鳥。鄭振鐸發現自己錯怪了那隻貓,心中十分愧疚。兩個月後,最後一隻貓也死了。

鄭振鐸的良心受到了極大的譴責,他錯怪了一隻不會説話的動物,而且用的是自己的暴力,他感到無比悲哀。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第三隻貓的悲哀,也讓我明白了不能任憑一時的衝動,犯下永久不可改變的錯誤,要理解完事件,才能去解決。

鄭振鐸貓讀後感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幾千年前,孔子錯失子羽,因為以貌取人;幾千年後,鄭振鐸錯失小貓,因為以貌取貓。貓已不在,自責與愧疚卻永久不會不見。聆聽無言的貓語,感悟生命的真諦,這正是鄭振鐸透過《貓》傳達出的吶喊。

本課共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帶領學生通讀文本,抓住描述對象的特徵,抓取生動的細節描述,感知描述對象的形象。第二課時要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歸納文章主題,分析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或許小動物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説吸引力很大,講這篇課文時課堂氛圍十分好。我們30級4班本就是十分活躍的班級,這篇課文的課堂已經到達極度活躍的狀態,我一向在擔心課堂失控,還好學生們張弛有度。“芙蓉鳥案件”讓我們每個人變身為名偵探柯南或者神探夏洛克,我們一齊分析這個案件的原委始末:

被害——愛妻的愛鳥(即文中的芙蓉鳥,學生為其擬定稱呼)

嫌疑人——小臭貓(第一隻貓名曰小雪球,第二隻名曰小黃貓,第三隻名曰小臭貓,貓名由學生根據文本資料自行擬定)

線索——凝望;嘴裏彷彿吃着什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真正的兇手——野貓

第二課時進行對主題的歸納。這起杯具悲從何來外在原因在於“我”的妄下斷語,我的虐待和暴怒;內在原因在於這隻小臭貓本身性情不討喜,懶惰又憂鬱,又做了“凝望”這樣引人懷疑的不當行為。歸根結底就是兩點,其一,人與世界相處時,待人接物不能有偏見,應當公平公正;不能主觀臆測,要客觀平等;要有維護正義的社會職責心,要勇於制止不當行為。其二,人與自我相處時,要懂得完善自我、自我反省並正視自我,性格決定命運,那我們難道不能夠透過改變性格來改變命運嗎勿以貌取人,要博愛;勿偏見待人,要平等;勿主觀斷事,要民主、這些才是《貓》真正傳達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課文講解戛然而止,拋出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孩子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愣了一下,然後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答案之驚悚震驚到了一部分孩子,他們以為的貓的故事竟然只是作者虛構的小説。而當他們懂得這是一篇小説而不是散文時,再回過頭去看這篇文章,自己也能發現文章內含太多太多的巧合與不合理之處,結局也確實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本文看似簡單,沒有晦澀的語言,也沒有難懂的句子,實則主題龐大且多異。引導孩子思考並感悟人生,思考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的關係才是講解這篇課文真正需要做的,而我做的還不夠,還沒能帶領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和感知。語文教學對於語文老師,尤其是對於初涉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比如我而言,任重而道遠。

標籤: 鄭振鐸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ow80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