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共5篇)

邊城讀後感(共5篇)

本文目錄邊城讀後感七年級的讀後感作文:邊城讀後感500字高中生讀後感:邊城讀後感邊城讀後感800字國中七年級讀後感:《邊城》讀後感

邊城此文讀來鄉土氣息極重,我十分喜愛,可能因為從小也是長在鄉土氣息重的縣城有關。讀此文,就如聞到了故鄉的氣味。

邊城讀後感(共5篇)

三四年的邊城,如魯迅的藥,冰心的小桔等其他現代小説般,十分多的象徵,且善用象徵,十分的妥帖,不像如今排山倒海,不入流的東西們般,牽強附會,全是噱頭。

但是作為一個水平有限的學生,分析它的象徵,實在一件過於高難度的行為,況,70年來,人們所通讀透解,加上沈從文先生自己也提過一二,具體他指的是何物,所以我若排除人們所公認的象徵,去努力發現新的象徵,必然落入晦澀牽強的套路。

故此,我將試着談論我的感受,沈先生的作品所瀰漫出的沁人泥土味道。

邊城,出這樣一個名字,沈先生顯然是想表現不為功利所染的淳樸風土人情。文中所出現背景和事物大都為自然物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東西――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產物,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文中的人也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裏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裏,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户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可見,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氣息所薰染變質。

最有説服力的,就是文中所説的寄食者(妓女)文化,也如此的與眾不同。即便社會上最勢利的東西的產物,小鎮裏最勢利的角落,也因人的淳樸,也是如此的敷衍着勢利,而盡力過着如此人性化的生活。甚至,樓上的歌聲,也就是她的生計,可以因為河上的一個口哨,而嘎然而止。

文中處處不點出邊城的不功利,人人以反功利為榮。從中透露出沈先生對此的喜愛。

下面我重點分析一下爺爺的重義輕利。孫女倆生活拮据,可爺爺卻為人如此的“不愛錢”,似乎與錢有仇般,處處與錢為難。實際上,爺爺是傳統的邊城人思想,以不愛錢為榮。

文中幾處自豪的提到茶峒人平素品德,而正因為爺爺的性格正符合茶峒人的道德觀,所以為人們所推崇,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説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粽子與其他東西,作為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一點敬意”。

文中有個細節,翠翠不願去看熱鬧,要與爺爺守船時,爺爺便拿茶峒人品德去壓她,以使她乖乖去玩。為什麼要品德壓一個女孩子呢,因為對爺爺自己,這是最具權威性的東西,所以下意識的拿來“恫嚇”翠翠。

文中描述了當事情與錢發生關係時,爺爺的處理方式—-一定是互相推諉,彷彿錢是人人都不要的東西般,在這些爭執裏,誰要是最後佔了錢的便宜,誰就是輸家。這倒是讓我想起了故鄉的風情,有時也是如此。互相推諉前遍,來來去去沒個停,有時甚至擲錢與地上,而人奔走開了。

文中也安排了幾個推錢的場景,讀來就如生活中發生的事般真實。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與屠夫的爭執,還有一個定要留錢的擺渡客。沈先生對此類場景津津樂道,可見他對這種風情的喜愛。人人以情義為重,一不要錢為榮,這便是沈先生所念念不忘的人土風情。

但是文中也表現了重利輕義的外來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擔憂。邊城中最具“勢利”性的,就是那間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場,就是金錢相伴,她描述了夫人十分自然地從身上摸出一銅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解當地風情。當然,我並沒有説誰的錯,我是説,碾坊陪嫁,之類的事情,可以看出,王團總家,即便不是以金錢在思維,也是十分地看重金錢,並且毫不掩飾,這與邊城風情,就本質的不同。

邊城式的鄉土氣息,在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到底往何處去,這是沈先生的深沉擔憂,她既愛這泥土氣味,憎惡重利輕義,以鄉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勢必然,純粹爺爺式的文化傳統行將死去,翠翠的去向象徵着這邊城文化到底往何處去。其實,不論往何處去,都不是沈先生想要的,沈先生都不會以為是喜劇。嫁大老,沈先生對大老不滿,嫁二老,象徵着本土文化的變質,出走,則如魯迅言,不是回來,就是墮落。以上象徵,是他人觀點,但十分符合沈先生的本意。但是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願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結局,用他自己的話説,她其實竭力呵護着他們。因此,邊城以等待做結局,不讓翠翠走向必然翠走向的未來。又或者,沈先生在等待更好的結局,等待拯救翠翠與本土文化且符合沈先生自己心意的方法。他讓翠翠的等待留在紙上,幾十幾十年的等下去,希望等到翠翠好的出路。

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翠翠所象徵的文化,到了今天,真的得到好的出路了嗎?或許,得到了拯救,或許,只留下了殘跡而已。

或許,只有沈先生的碑文永留世間——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理解人。

只有沈先生描繪的樸實的人的美,是必然留存下去的。或許,為先生寫點悼念的話,只能寫三個字。——美永存

七年級的讀後感作文:邊城讀後感500字邊城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民族的寓言

——讀了《邊城》有感

高三(2)班張珂娃

沈從文先生的一本《湘行散記》將我們帶入了那陌生而又神祕的湘西,而他的《邊城》讓我們認識了生活在那片熱土上的人民。

在我初讀了《邊城》一書時,書的內容似乎只是一個發生在湘西苗族異地略帶悽美的愛情故事,但當我再次細讀兩遍之後,其實沈從文還在全書中表達了些更深層的東西,除了愛情,更反映了當時湘西的一個社會。

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文化的眷戀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衝突的思考與隱憂。正如這位“對於農民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説的温愛”的沈從文先生所説,“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來作樸素的敍述。”,也正是在這“樸素的敍述”和《邊城》中的幾個普通角色中,我們所看到的卻是漪瀾萬狀,莫可方物。在全書中既有湘西温婉矯健的民俗風韻,更有着深入骨髓肌裏的東方神韻,同時也不乏作者對於潛藏憂患的深層思考。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麋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啾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後,就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説是“優美、健康、自然”,也正表現了沈從文先生髮自心底的對於湘西苗族人民的熱愛。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麋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裏,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

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首先翠翠的身世就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説,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裏,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文化的不平等關係,以及這種權利關係在苗、漢文化關係上的歷史衝突和歷史悲劇。

而其後,大老天保、二老儺送同時愛上只與那象徵着苗族古老歷史的爺爺相依為命的翠翠,更是沈從文先生對於湘西苗族文化應有的未來進行的第一次更深層的審視。

很顯然,大老代表的是依舊固我的傳統苗族文化,而二老則代表着超越傳統,逐漸發展的文化。他們同時愛上翠翠,這是兩種文化觀念為爭奪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的歸屬權而發生的歷史衝突。沈從文先生深刻地認識到了當時世界的處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湘西文化也同樣面臨是保持現狀或是發展進步的問題。但翠翠仍徘徊在大老與二老之間,自始至終未作出抉擇。最終,爺爺死了,大老死了,這不正意味着湘西苗族文化不能再固堅自守?而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的二老最終會回來嗎?這也許也是沈從文先生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吧!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就是這樣一部關於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高中生讀後感:邊城讀後感邊城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在這裏,也讓我想起兩句話,作為結束:

“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耶穌

邊城讀後感800字邊城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今天在圖書館裏讀完了沈從文的《邊城》,好久沒有象今天這樣沉浸在書中了。覺得上了大學以後就一直很忙,每天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習慣於從網上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習慣於使用百度google那種快捷的方式查找信息,每天看書的時間也的確少的很,即使看的也不過是英語或者專業知識相關的書籍,也少了那份看“閒書”的心情。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的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看一本書,好好的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浮躁捋一下。

但是今天看了《邊城》以後真的被小城美麗而憂愁的故事感染了,《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在這裏,也讓我想起兩句話,作為結束:

“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耶穌

國中七年級讀後感:《邊城》讀後感邊城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國中七年級讀後感:《邊城》讀後感

靜靜的夜晚,躲開白天的喧囂,細細品味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去欣賞那一幅山靈水秀,天人和諧的風俗畫。

川湘交界的茶峒,特有的民情風俗,淳樸正直人情人性。自然的神力與人們美好的天性,蓬蓬勃勃的生長。

作者用那詩一般的語句描繪出一幅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圖畫,沈從文的文章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跌宕起伏的畫面,卻能深入人們的心中,表現着人性美。

正如沈從文所説:“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寄託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作者用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着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權勢交易,他們的愛不轟轟烈烈,但他們卻體現出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

《邊城》寄託了沈從文對湘西下層人民不能自主地把握命運,一代又一代承繼着悲涼的人生命運發出了深深感歎,而作者本身也抒發出受到種種壓抑的內心感慨,在《邊城》裏化為一隻美麗淒涼的樂曲,借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彈奏出來,令人回味無窮。

《邊城》的語言有着獨特的風格,平淡、樸訥、抒情。以閒淡般親切平和的語調,敍述着鄉間的人情百態,在從容與舒展中抒發了沈從文先生對鄉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深深打動人心。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人生,詩意地演繹生活。而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卻不足完美,或許這就是我們該去咀嚼的地方,細細品味吧……

這篇國中七年級讀後感,是一篇值得大家參考的文章。

標籤: 讀後感 邊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jwox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