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內容包括了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斷面。作者高爾基在構思這部作品時全面而真實地考察俄羅斯國民性中的強點和弱點,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特徵,鞭撻小市民的卑鄙靈魂。可以説,這本書既是作者的一段生平自述,同時也是對俄羅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多彩的時代歷史畫卷。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阿廖沙,《童年》的主人公。他三歲喪父後,被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個小染坊主,已瀕臨破產。他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壞的影響。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從某方面折現出當時的俄羅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習氣,野蠻而醜惡。文中的這樣一句話充分反映了當時俄羅斯處處充斥着的這樣的情景:“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地參加一份。”

外祖父經常兇狠的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他還非常貪財,暗地裏放高利貸,祕密接受典當,甚至慫恿徒工到市場上偷竊。幼小的阿廖沙特別恨外祖父,有時恨不得踹他幾腳,即使有時候外祖父對他親切和善,但他總也忘不了外祖父曾這麼殘酷的毒打他,而且一想起來就難過得流淚。這使他對外祖父又愛又恨。

作者高爾基在《童年》的開頭就寫道:“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這一切讓幼小的阿廖沙激憤且狂怒不已,身邊的這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並沒有被這種種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毀滅,反而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除了黑暗勢力外,還有許多光明、正直、善良的人們,他們給了阿廖沙支持和力量,使他看到光明,並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屬於光明。

“小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裏。”第一個,也是最多的把蜜送到阿廖沙的蜂窩裏去的就是外祖母。外祖母在《童年》中是一個頗富詩意的婦女形象:她善良、勇敢、樂觀,從不向困難低頭,堅強的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和打擊,並且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富的內心生活,,腦子裏有講不完的美妙的童話故事。她的形象可以説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中最光輝、最有人性,同時也是最富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而阿廖沙處於如此污濁、黑暗的環境能出淤泥而不染,很大一部分是受了外祖母的感染。除外祖母外,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那個忠厚老實、教導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長工格里戈裏;那個獻身科學的進步知識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後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養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精神。

作者高爾基的筆法凝練而質樸,文字準確而富於形象性,感情冷靜而執着。他清醒地同時又是深情地回眸昨日的歷史時,伴隨着細膩的對人的心理剖析和深沉的憂患意識,展現出未來的宏偉遠景。《童年》雖然寫的是痛苦的過去,卻洋溢着明快的樂觀主義精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後。野蠻的醜惡的現實時,也讓人們看到新一代人如何在舊的基地上破土而出,並且顯示出自己強大的生命力。而《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就是這一代新人的代表。“無疑,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出善良——富有人性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對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甦醒這一不可摧毀的希望。”不得不説,《童年》真的是一部表現俄羅斯一代新人成長過程的藝術佳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9lwy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