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遊俠列傳讀後感

遊俠列傳讀後感

喜歡武俠小説的人,讀《遊俠列傳》多半會大失所望。歷史有時比小説有趣,但更多的時候是實際的歷史打破了人們的夢。所謂順治為了董小宛出家,雍正被呂四娘刺死,都是想象中的傳奇,小説家的好題材。然而卻不能深究的,否則就會發現董小宛二十八歲死時,順治才十四歲,而雍正雖算不上好兄長,做皇帝卻是最勤政的。我看《勇敢的心》後,就去查威廉-華萊士的歷史,結果也是大失所望,華萊士死後三年,蘇菲-瑪索所扮演的伊莎貝拉王妃才從法國嫁過來,而且鐵腕無情,被稱“法國母狼”。

遊俠列傳讀後感

我讀《史記-遊俠列傳》前,壓根沒指望過它像金庸小説那般精彩,有點《三俠五義》的味道就行了,然而現實還是如冷水一般。

《遊俠列傳》裏主要就寫了三個人,朱家、劇孟和郭解。司馬遷對俠的定義和現在大大不同,雖然他也引述韓非子“俠以武犯禁”,但他強調的俠是見義勇為、人緣好,而不在乎是不是武藝高強。這三人的武功如何,一字不提,他們既沒參加武林大會或是上華山論劍,也沒有行走江湖、除暴安良。

朱家自己並不富,卻仗義疏財,另外就是幫助不少亡命之徒逃脱追捕,有點像《和平飯店》裏收山後的殺人王,被他幫助的最有名的是季布將軍。然而之後朱家卻躲着季布,不願受人感謝

劇孟就更沒有具體的事蹟了,光説他如何名氣大,“以任俠顯諸侯”,而他母親死時很多人來送葬,並且宰相得劇孟大喜,“若得一敵國”——當時正是西漢七國之亂。然而具體點的光輝事蹟,沒有。

郭解相對來説筆墨是最多的,但人品也最可疑。朱家私匿逃犯,我們或許還能容忍,而郭解卻是“為人陰賊”——內心狠毒。他少年時就因為睚眥小事“所殺甚眾”,到年長作風改變,開始以德報怨、厚施薄望、喜歡行俠,還不誇耀自己。於是就有很多人攀附,但司馬遷還不忘加上“其陰賊著於心、卒發於睚眥如故”,也就是説內心狠毒沒變,只不過有很多狐朋狗友幫他把事情擺平——“而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也”。幫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這多半是胡説八道,或是“春秋筆法”。郭解的事蹟有三件。第一件,他的外甥倚仗郭解的勢力強迫人喝酒,激怒了別人,被殺了,郭解姐姐大鬧,而兇手恐怕逃不過,自己向郭解請罪,郭解卻並不怪罪他,反説是自己外甥的錯。第二件,有個人對郭解並不恭敬,他卻囑咐縣尉免了那人的差役,就象是現在的免税,結果那人看他以德報怨,就服了他。第三件,郭解專門到洛陽調停完了一對仇家,卻不居功,讓這對仇家等着洛陽本地人士來調停,再正式言和,這就是説郭解照顧了本地“賢大夫”的面子。這三件事的前兩件,從現代的眼光看都算不得什麼,甚至大有問題,第一件,郭解做得並不公平,他的外甥有錯,但錯不至死,可以説郭解犧牲了對他外甥的公平,獲取了自己的名聲;第二件就更是拿公家的利益來沽名釣譽。

郭解是個布衣,靠着這樣收買人心、養門客,最後樹大招風。漢武帝都懼怕這些豪俠的威望,於是讓他們遷徙到茂陵。而郭解雖然被迫遷了,卻沒意識到這時危險已經來了,還不把中央放在眼裏。他的侄子先把迫他們遷徙的姓楊縣吏給殺了,楊家人告狀,郭解的人又把告狀的人殺了。這回得罪了天子,緝拿歸案,卻找不出郭解殺人的直接證據——這是典型黑社會特徵,老大們總不會親手殺人,有人替他行兇。然而中國人可從來沒有嚴格的法制精神,皇帝想殺人,藉口總是有的。曾經有個儒生在宴會上説郭解“以奸犯公法”,郭解的門客殺了他、然後跑路。御史大夫就説:“郭解區區百姓,卻收養門客、玩弄權勢,這麼點小事都要殺人,雖然本人不知道,但卻比本人殺人還嚴重,判——大逆不道。”這樣郭解不僅本人被殺,還滅了族。

這就是《遊俠列傳》裏的俠了,説好些,像宋江,武藝怎麼也比不過魯智深之類,卻在江湖上名頭很響——及時雨;説壞些,就是雛形“黑社會”中的老大,靠着畜養門客“以武犯禁”,為非作歹,不把法律放在眼裏。朱家、劇孟還可以説是“宋江”型的,而郭解就明顯屬於“黑社會”型了。

漢以後的俠會不會就武功大進,並且真正開始行走江湖,並以比武藝、爭武功祕籍為要務呢?不去追究也罷,還是給令狐沖們留些生存空間。

標籤: 讀後感 遊俠 列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8kg9q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