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後感 >

讀格非小説《望春風》有感:致敬消失的實體農村

讀格非小説《望春風》有感:致敬消失的實體農村

格非小説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讀格非小説《望春風》有感:致敬消失的實體農村

是我喜歡的調調。

怎麼不同,説不清楚,但是隻要一讀,你就會覺得,嗯,這是格非的小説。

如果你多讀幾本他的小説,就知道了。

《望春風》講述了一個江南古老的桃花源式的小村子趙村興旺到衰敗的故事。

小説通過“我”一個小失去父母的孩子從小到老的視覺裏看到的村子幾十年的村子變化的故事。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其實也就是中國的縮影。

一直以來村民民風淳樸,自給自足。

小村經歷了土改,反右,大躍進,公社化,知情下鄉等運動,讀到這,小説的中途,我險些被作家迷惑了,以為“我” 的身世的解密在講解一個隱祕的特工故事。

然而很快地,竟發現作家在良苦用心警示中國目前農村土地流失的現狀。

因為緊接着小説 ,講述村莊經歷改革開放發展鄉鎮企業,個體經濟,到後來城市化進程,農村被大量徵用拆遷,農民變身為失地農民,被集中安置在一個個小區裏,大量農村土地修建樓盤或開發成經濟區。

農村土地被閒置起來成為荒無人煙之地。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離開故土,從少年,中年到老年,又回到故土,故鄉已經不復存在。

“我” 和兒時的夥伴住在被遺忘的破廟便通庵,便是對從前深切的眷戀。

所以大多數評論認為,《望春風》是為掙扎的中國鄉村準備的一篇祭文。

小説裏的每位村民都有強烈的個人特色。

每一個小人物都有故事的人。

“我”從小沒有媽媽,父親是一個算命先生。

後來父親自殺,長大後得益於隱形的母親幫助進城,但是連面都見母親也死了。

真相是父親是國民黨潛伏特務被發覺後自殺。

從未謀面的母親是從農村走出去的女幹部,和父親離異後嫁給一個老軍官。

獨臂外鄉人也大有來頭。

傳奇般的村長德正。

村幹部定邦定國梅芳、、、

兒時夥伴春琴禮平同彬雪蘭等等、、、、

“我”唯一的親人,叔叔嬸嬸一家無情無義,卻又在去世前懺悔、、、

一些神一般存在的人物,比如,老福,牛皋、、、

這些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有骨有肉。

沒有好人或壞人的説法。

人性在漫長的歲月裏交替淨化或墮落。

故鄉的消失令人神傷,但也從側面現實時代的變化,昭示一個進步的世界。

大約只有中國人,才對鄉愁持有固執而持久的堅持。

以前覺得是鄉愁是專門針對那些離開故土的人才有。

現在,我竟覺得連我這樣沒有離開故土半步的人都隱約地心存鄉愁。

我們的家園是在20xx年被統一徵用的,之後被安置再一個安置小區裏。

昔日的小村被徹底消失了!

昔日的種植甘蔗的良田被密密麻麻建起了樓盤。

擁進來大量外地人——這些來歷不明的外地人外國人,各種口音,是原住民的幾倍。

不知道為什麼,這令我感到焦慮和不安。

夜深人靜之時,這些焦慮和不安被無限放大,總會想起從前我的家的樣子。

家外面的甘蔗林,甘蔗林外面的岷江河。

我一遍遍的將這些消失的地方温習,在記憶深處加以鞏固。

有時候我還將他們與現狀加以重合,希望找到現在的從前。

而另一面,由於被徵用,家鄉在我們的眼皮下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眉山修建了很多大型公園,各種主題的公園,有三蘇文化的,有農業主題的有田園風格的、、

交通變得更多便捷,老城區和新城區被無縫隙的鏈接,通往省城和其他城市開闢了各種交通工具和路線。

農村老年養老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眉山一天天變得更美好富有和發達。

這些毋庸置疑。

但是很奇怪,有時候真的又會難免 歎息要懷念從前。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甘蔗林啊發出的沙沙聲音,那些只有出現在記憶或夢境裏的場景真會讓我讓我非常傷感。

而在我的下一輩,這些90後們,他們就完全沒有這些感受。

因為在他們眼裏,他們的家鄉就是現在的樣子。

本文作者: 阿秋(公眾號:青衣街的阿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duhou/4l3y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