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國中生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精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精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不知已經看了多少遍了。今年暑假,我又重新拾起了它,因為每一次閲讀,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精選15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 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2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説,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漢、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説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説的鼻祖。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宂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敍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光是《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滾滾長江,濤濤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着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髮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這首詞借敍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是非成敗頭空”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着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然“是非成敗”都如同過眼煙雲,就不必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不如寄情山水,託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願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脱的情懷。

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後,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所以我們要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峯!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匆匆忙忙地趕了一個下午,沒打完,也打不完,過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還是饒我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雖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前往。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要有誠信。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得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5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着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動盪不安的現象。

什麼“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説,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着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説: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説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6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我的啟蒙書籍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開始獲得讀書的樂趣。俗話説讀好書,好讀書。在這古代的小説的薰陶下我獲得了十分大的樂趣。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一件的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事,那時候羣雄並起,唯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諸侯。在人人都想獲得天子的情況下為什麼只有曹操獲得了天子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三國演義》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説曹操是一個奸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曹操是個真英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奸是對忠來説的,而在那羣雄紛爭的年代裏誰奸、忠呢?從當時當地的人來説,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地漢朝的臣民説,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説,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給曹操戴上奸臣帽子,為漢獻帝喊冤,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問題也不簡單,儘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氏家族政權有意見,豈不可怪。

説怪,其實也不怪,其中還有個道理。

國家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並不那樣具體。政府比較具體的象徵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會有統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天下就大亂了。所以,在古代“忠君愛國”這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一、安定的秩序。至於皇帝是什麼人,什麼樣子,那倒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讓全國統一,這偉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點奸招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劉備沒有耍過奸招,所以説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學的。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頒佈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一、和平的願望,符合了時代要求。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政策,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治。同時,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佈法規,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擁護。同樣,江東孫權這一家,雖然割據江南,卻還用漢朝官職,用這塊名號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宗室,用這名號來罵曹操是賣國賊。這幾家的宗旨其實是一樣的。直到曹丕稱帝以後,這兩家才先後稱帝。要説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麼,到過來,曹操不挾,還是會有人挾的。曹操用上這個名號,從公元196年到220xx年,幫助漢朝多延續了20xx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説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的分裂的局面延長了,民不聊生。正因為人心思漢,所以漢朝這個名號還可以繼續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到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營,內部鞏固了,另一面,蜀、吳一時也攻打不下來,才摘了舊名號,另起新名號。

就在我悟出了這一點以後,和我爸爸爭論,爸爸見我言之有理就説:“服了你啦!”這是我找到了看書與閲讀的快樂。

閲讀是可以令人快樂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內心涵養的一種休閒,所以閲讀時我快樂,因為我悟出了閲讀的真諦。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7

去年暑假時,我第三次讀了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每一遍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記載了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流傳很廣的計謀,如:草船借箭、空城計、赤壁之戰、六出祁山等,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的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劉備、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諸葛亮的家。

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出去辦事了,大概幾天後會回來的,請玄德公數日後再來。”

劉備、關羽、張飛只能帶着遺憾離開了諸葛亮的家,離開了荊州南陽的卧龍崗。

數日後劉備、關羽、張飛再一次來到孔明的家,依然未能與孔明先生相見,只能再次遺憾地回去了。

雖然屢次碰壁,劉備仍然毫不氣餒,第三次來到了孔明先生的家。童子開門後,説:“先生今日在家,他正在午休!我不妨去幫你喊醒他。”劉備説:“沒關係,讓諸葛先生多睡一會兒吧!我就在這等他。”

過了好幾個時辰,諸葛亮還是沒有出來。諸葛亮真是在睡覺嗎?

看那粗魯漢子張飛,此時也沒有多考慮什麼,認為諸葛亮一定在假睡,怠慢了劉備,氣得臉紅脖子粗,説:“先生如此傲,我大哥在外面等他,他卻在屋裏睡覺,待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關羽是個比較冷靜的人,連忙制止張飛。 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起來,也許已深知他們的性格。為了進一步考驗劉備的誠心,他一直尋找各種理由不願意跟劉備出山,可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意十分堅定,不停地勸説諸葛亮。最後,劉備的一片誠心打動了諸葛亮。短短一章《三顧草廬》,細緻入微地寫出了四個主角的性格,真讓人拍案叫絕。我在讀第一遍的時候,也像張飛那樣對諸葛亮的做法十分不理解。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才理解到,諸葛亮其實並沒有在睡覺,他在考驗劉備的誠心。因為像諸葛亮這種足智多謀的人,是不會隨隨便便地跟從一個人為,這一出山就意味着終身相隨,意味着要開創一番事業,. 如果遇到一個昏君,不但不能建功立業,還會讓天下的百姓受苦受難。以前我對諸葛亮的冷靜和足智多謀並不瞭解,現在終於瞭解了。

《三國演義》述説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軍事,也述説了中國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不愧為一本經典鉅著,值得反覆閲讀,反覆思考,從中可以悟出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也來讀一讀吧,保證你會大有收穫!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8

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我都看了N遍了。

它是中國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本書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故事敍述有聲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周瑜,有陰險狡詐的董卓,曹操,還有英勇善戰的關羽和趙雲.其中,我最喜歡,最佩服的人物是諸葛亮.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從容應對,既巧妙地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無人能比。

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充滿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書中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典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典韋。當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9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着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代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併入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每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還巧妙地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令我最為激烈,使讀者都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為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着之一,值得同學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0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智慧過人、聰明絕頂、無所不精,但是最終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未能光復漢室。縱觀一生,他與蜀漢國運緊緊相連。我認為:諸葛亮的智慧使得蜀漢成為三國之一,但也正是由於他對於智慧的過分自負,使得蜀漢兵疲民敝,最終滅亡。

諸葛亮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隆重作對”,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出山之後,馬上帶領劉備的軍隊以弱勝強,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後來還成功地聯吳抗曹,實現三分天下。在這一過程中,諸葛亮彰顯了他無與倫比的個人能力,但也暴露出了他的缺點。

其一便是他做不到知人善任。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又極其重恩重義,卻偏偏安排關羽在華容道上,白白喪失了捉拿曹操的絕佳機會。據此來看,曹操揚鞭大笑是有一定道理的。諸葛亮神機妙算,能將曹操步步逼往華容道絕境,卻終究因為自己用人不當讓曹操得以生還。他夜觀天象發現曹操未合身亡,卻不曾想到這天象正是緣於自己的缺點:不會識人,不會用人。

其二便是他的事必躬親。諸葛亮為人極其認真謹慎,無論多小的事情都不容許差錯。他太倚重自己的個人能力,以至於事無鉅細,必親自過問。結果將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早早離開人世。作為丞相,他需要做的應該是統領大局,至於細節就交給不同的人去做也未嘗不可。而他卻在主持國事的同時又帶兵打仗,不光拖垮了自己,更使得蜀漢後期人才匱乏,後繼無人。他雖然是人才,卻不會培養人才;他的能力成就了他,卻也害了他和他的國家。

其三便是他的心浮氣躁,主要表現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劉備遺願,因此頻繁征戰,力圖攻下中原。此時他的智慧被過於強烈的願望與情感所矇蔽,如當年的劉備。劉備因關羽的死不顧聯吳抗曹的戰略而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因劉備的死不顧蜀國遠遠弱於曹魏的事實,六出祁山,使得蜀漢國力難以恢復,自己也累死在五丈原。這兩次的感情用事,使得蜀漢由盛轉衰,由衰轉危。需要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的蜀漢連年進行毫無意義的征戰,窮兵黷武的諸葛亮忘了自己所看重的天命。最終如司馬懿所説“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結果也是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其敗而已。

總體看來,諸葛亮也是聰明半世,糊塗半世。周瑜自負,自負到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更聰明而吐血身亡;諸葛亮更自負,自負到對任何人都不放心的程度,自負到想單憑自己的智慧一統天下。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可嘉,行為不可取。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匆匆忙忙地趕了一個下午,沒打完,也打不完,過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還是饒我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2

媽媽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囉嗦:“我國四大名著很有名,作為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為國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説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説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為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為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説,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為在《武候彈琴退仲達》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為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3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良好的歷史教育書。在我還沒有讀者本書之前,我早就聽説了諸葛亮的赫赫大名,開始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對鼎鼎大名的諸葛亮又有了新的認識。

沒讀了《三國演義》的時候,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不怕危險、神機妙算的人,他的才華、他的勇敢和他的想法都十分令我敬佩。

提到諸葛亮,便是卧龍先生、孔明兩個稱號,聰明機智的他,受到了劉備三顧茅廬的邀請,他和劉備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還當上了軍師。

諸葛亮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更是足智多謀,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中,諸葛亮三次讓不懷好意的周瑜受傷,在最終的那一次,周瑜被氣死了。在這個故事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敏捷與勇氣。在“七擒孟獲”中,我佩服諸葛亮的有膽有謀和智慧。他真是一個好軍師。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用行動打敗了周瑜,説服了他,還打敗了曹操,不費吹之力地就獲得了十萬只箭。讓我加深了對他的印象,知道他還會知天文,懂地理。

但,諸葛亮也不是萬能、十全十美的,他一生中最遺憾的事就是“斬馬謖”,在劉備臨終前,曾告誡過諸葛亮,他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結果諸葛亮沒聽,聽信了馬謖的軍令狀,在最要緊的一站差一點大敗。真是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啊!

又過了六年,諸葛亮與幾千名工匠用木頭造出了神奇的“木牛流馬”,這些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自己發明的運糧食的好工具啊!司馬懿知道後,下令搶木牛流馬,自己又仿造了一批,結果在運糧食時,被諸葛亮他們搶回。在這一仗中,諸葛亮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一萬多石糧食,數千匹木牛流馬。

諸葛亮臨死七天,他在老將姜維的勸説下用了祈禳之法想為自己增加十年壽命,七天之內,如果點燃的本名燈滅了,便必死無疑。結果前六天都沒有問題,偏偏到了第七天,本名燈被刮來的一陣風吹滅了,我也很傷心,為什麼會被風颳滅啊!裏明十分,諸葛亮口吐鮮血,病死了……

合上這本《三國演義》,我很激動,又很傷心,激動是因為我欣賞完了這本名著,而傷心是因為劉備、諸葛亮等人紛紛去世,有些捨不得,又有些難過。

這本書中的人物有很多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如,劉備的好學、不莽撞,關羽的大膽、有勇氣等。《三國演義》讓我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多動腦筋,因為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大意失荊州”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4

寒假期間,爸爸在佛山圖書館買了四大名着的連環畫,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三國演義》,而且爸爸説這本書最好是趁年少讀多幾遍,會懂得很多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於是我就在假期裏讀了這本連環畫。

你別少看這只是連環畫,我覺得它比大人看的那好像磚頭那樣大的純文字書要好看N倍呢。你瞧,關羽、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裏的一朵朵,一叢叢的桃花畫得多美啊,我一邊讀着,一邊還可以聞到桃花香味呢。還有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周瑜,野心勃勃、陰險狡猾的曹操、董卓,每個人物刻畫得都仿如真人一樣,最畫得英姿勃勃的要算,“三英戰呂布”那一幅了。刀光劍影,人馬奔騰就在我的眼前一樣,讓我身在其中,如臨其境。

不過呢,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諸葛亮三戲周瑜那段,雖然周瑜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他心胸狹隘,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法子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結果諸葛亮從容應對,神機妙算地用草船借了曹操十萬支箭。把周瑜氣得不得可了。在這裏,我知道了諸葛亮對天文地理是好精通,他知道了三天內天肯定有大霧,果然如此,我深深地佩服他。爸爸對我説:“苑儀,你知諸葛亮為什麼在那古代落後,沒有任何儀器的年代都能預計到天氣嗎,是因為他在長期刻苦學習各種各樣書籍分不開的。他在往後日子裏面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他能運用畢生所學外,還和他高尚的人格品行密切相連的。”

我默默地點頭,但我的心卻不能平靜。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15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chuzhong/ew4m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