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3000字《荊棘鳥》讀書筆記範文

3000字《荊棘鳥》讀書筆記範文

《荊棘鳥》3000字讀書筆記範文

3000字《荊棘鳥》讀書筆記範文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説。這恐怕也是目前為止,澳大利亞—新西蘭太平洋南大陸和島嶼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學作品。

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內容生動、情節緊湊、故事跌宕、人物刻畫也非常到位。

克利裏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機,也為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裏家很富有,克利裏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為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事業、夢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温享着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拉爾夫和梅吉

當拉爾夫神父去火車小站迎接他們一家的時候碰到了梅吉,兩個人的孽緣就此註定了,儘管兩人的年齡相差一輩。孽緣,是因為相互愛上了註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該愛上的人。

一個追求上帝、追求事業、追求權勢並毫不猶豫地為了這一切而付諸行動,但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擺脱不了人性,他在塵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擁有一位有着獨特吸引他的氣質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後者。他只能在事業飛黃騰達的時候,內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個單純善良,堅強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是這最平凡的願望卻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為了這份感情,嫁錯了人,有了失敗的婚姻,進而大半輩子守在了德羅海達,那青春年華,那一輩子的家庭浪漫,都沒有得到,這是多麼大的代價!也正因為這些代價,那個最平凡的願望變得如此偉大!

梅吉的母親菲歐娜並不喜歡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親和哥哥們也都愛梅吉,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那麼細心,沒有那麼敏感,他們並不能替代母親的角色。從小最疼愛梅吉的是弗蘭克,恰恰弗蘭克在梅吉的成長歲月裏出走,進而進了監獄。剩下的能從生活、思想、情感上各個方面來教導和關懷梅吉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於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境裏,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對梅吉温柔、體貼、情感上關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於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畜生,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這一點上,梅吉並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於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這些都是他強勢的一面。但他卻守着內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內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於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直到當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後,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無疑,拉爾夫有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功利心,他雖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還是寧願捨棄兒女情長,捨棄婚姻生活,捨棄一個正常的人所擁有的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權利。這就是代價。當拉爾夫獲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的時候,他必然要捨棄很多極為寶貴的東西,當他通過不算正當的手段取得本該克利裏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為克利裏家族。雖然克利裏家族和他本人其實都是善良的,並且一直關係融洽,互相關照愛護。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麗的光芒。

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是非常可悲而可歎的,梅吉幾乎殉道士一樣的對愛情的執着,拉爾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掙扎,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張力。

但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又是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可鄙的淺薄的理由,卻造成了這麼大的悲劇,可見人類一點點的狹隘會造成多少人間悲劇,造成人類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礙。基督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生子,為什麼天主教的教士卻不可以談戀愛?必須禁慾主義?這多麼像中國落後的封建禮教做造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慘象?一直延續到文革,一直延續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橫加干預的戀人們,那些傳統落後理念下被深深束縛着的人們。天主教的禁慾主義的醜惡本質,在這本小説裏被暴露得一覽無遺。

如果上帝是偉大的,他就不應該如此醜惡,如果真有所謂上帝的話,真有上帝嗎?哈哈哈哈!(我想梅吉會非常贊同我的。)

瑪麗·卡森

瑪麗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

她最可怕的地方是三點:1、心機深。她利用各種手段配合自己的美貌成功俘獲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的心,並進而成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寡婦。她也是最早看穿拉爾夫對梅吉的特殊感情的人。2、自制力強。她可以忍受着對於拉爾夫那種佔有慾的煎熬而並不展開什麼追求,她可以在拉爾夫的裸體面前大笑着離開,儘管內心受着慾望的啃噬和折磨。3、精明強幹。她的丈夫留給她的遺產,她打點得很好,在不同行業、不同國家都有投資,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她管理德羅海達大牧場遊刃有餘,對各項事情都瞭如指掌,安排得絲絲入扣。

有了這三點,這個女人一定非常厲害。

但是上天不會如此厚待一個人的,她一輩子孤獨、自閉、懷有強烈的對年輕貌美而有氣質的拉爾夫的佔有慾,但卻不能得到他。最後死的時候,那種腐臭的味道,那雙可怕的眼睛,讓人直接和那些最可怖的女巫聯繫起來。

帕蒂和菲歐娜

帕蒂和菲歐娜都是可憐的,也都是幸運的。可憐的地方是:都沒有真正得到自己所深愛的人。幸運的是:兩人能夠結合和過一輩子。帕蒂作為一個剪羊毛工竟然和天仙般的貴族式的女孩相伴一生,並且這女孩還任勞任怨地跟着他過苦日子;而菲奧娜嫁給了一個雖然她不愛但卻是最適合她、最能照顧她的好人。

帕蒂是最代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新移民性格的人,這種性格在帕蒂的兒子們身上也可以看到。他們熱愛土地,熱愛牧場,勤勞勇敢。他們對外界的興趣不大,最喜歡的就是牧場、大地、自然,最喜歡的就是用一年到頭的實實在在的勞動來換取收穫和一丁點奢侈的安逸。他們不追求浮誇的名利,雙手就是他們的美德和勛章!

帕蒂知道菲歐娜並不真正愛他,但他還是對菲一如既往地好,盡到了做丈夫的責任。他是温暖的,可靠的,最樸質的男人品質在他身上閃光,這要比背叛菲的那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比拉菲爾都要強得多。

菲歐娜讓人愛不起來,她幽幽地就像一座冰冷的美人雕像,不會笑,不輕易表露感情。她把自己的結緣灑向了周圍許多愛她的人,包括帕蒂、梅吉還有其它兒子們。她只鍾愛弗蘭克,她的愛情,乃至於她的人生早在她被她愛的人拋棄的時候就終止了。

菲歐娜身上的很多性格特點都遺傳給了梅吉。她們都內向、極為堅強、極度痴情、有強烈的自尊心、對於兒女的偏愛嚴重。她們身上所發生的情感故事也是驚人的類似。這種戲劇性的巧合又有着性格決定的必然性,兩個女人的愛情悲劇深刻決定和影響了兩代人的生活。

菲歐娜和梅吉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命運的態度,兩者的勇氣差之甚遠。菲歐娜自從受到了戀愛和背叛的打擊之後,就幾乎完全喪失了生活的樂趣,喪失了人生的追求,她的一生都是偏安狀態,偏安於新西蘭的破舊房子裏,偏安於富庶的德羅海達。她對於生活就是任其自然,怎麼都行,沒有什麼大的追求。

但帕蒂和孩子們還是潛移默化地讓她深深愛上了這個家庭,愛上了帕蒂,愛上了德羅海達。雖然,她更愛大兒子弗蘭克,大概就是因為弗蘭克是那位感情背叛者的延續和影子。

弗蘭克

弗蘭克的偏狹暴烈的性格是因為長期極度的壓抑,和心中越來越強烈的無名的憤恨而決定的。他首先是個男人,有着強烈的功利心和事業心。但摯愛的人只有他的母親和他的小妹妹梅吉。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充滿了叛逆,而叛逆必須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帕蒂。最終,他因為他的性格葬送了30年的大好光陰,一個人就這麼毀了。

鮑勃和其他兄弟們

這幫兄弟很像他們的父親,繼承了良好的品質。他們都善良、樸實、勤勞、勇敢,有着大陸的性格。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他們都沒有結婚,都非常靦腆,不善於追求女人。這是這部小説裏很難用邏輯和常理來解釋的,我覺得很牽強。但是這也是為了小説的需要,為了突出主要人物,比如梅吉等。如果個個都結婚,拖家帶口的幾十號人物,那梅吉、她的兩個孩子都要大大弱化了。

這幫兄弟是如此喜歡德羅海達,如此喜歡牧場的生活,他們只有在那裏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儘管那裏充滿了蒼蠅、燥熱、沙塵、乾旱和洪水,儘管那裏離現代文明似乎很遙遠,但毫無疑問,那裏也是一片心靈舒展、心曠神怡的地方。他們呆在德羅海達,無意識也是在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城市裏的人是不會有的。

朱絲婷

克利裏家族終於出現了一位叛逆者,要走出德羅海達,要追求現代人的生活。她忍受不了一成不變,她的心無法靜下來,她要精彩,她要無羈,她甚至要放縱。這就是朱絲婷,很明顯遺傳了父親的性格,而不是母親的。

朱絲婷表面上對於感情是隨意的,不在乎的,但其實是非常在乎,同時又非常矛盾的。這從她對雷納的態度能看出來。雖然她也隨便交過一些男友,但她並沒有真正投入。她的愛情需要一個足夠實力的人去激發和引導,這個人當然必須很成熟才行。符合這一條件的也只有雷納了。

朱絲婷和戴恩之間的姐弟之情讓人感動。兩個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卻又非常互補,性格上的差異反而成了一種兄妹之情的必要基礎,如齒輪咬合一般。兩個人真的是難得見到的姐弟搭檔。

戴恩

這是小説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人物,雖然我覺得每個人都典型得有點極端。這個傢伙簡直是完美的化身,上帝的最忠實信徒,最不應該來到凡間的人。如果説朱絲婷的叛逆經常可以在世界找到,盧克的守財奴形象也到處都是,就算是德羅海達那一幫不結婚的兄弟也可以理解的話,那麼戴恩這種形象是最不可能的形象,雖然戴恩人很好,但很多他的思想和行為並不符合人性,所以這個人物的刻畫非常虛假。

上帝所希望看到的很多品德都能在戴恩身上找到,過於完美了。過於完美的人,往往是短命的。於是戴恩為了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去了,在作者眼裏又是必然的。我實在覺得戴恩的離去時不必要的,作者在很多事情上的描寫都過於極端,不符人性,在戴恩的去世上編得真是太假了,我看不出任何性格發展的不可避免性,看不出任何情節發展的邏輯必然性,只為了一個牽強的理由:戴恩太完美了,所以上帝喜歡要把他召回去。那上帝是不是太白痴了?如果是為了突出拉爾夫知道戴恩是他兒子所發生的反應的話,那我沒覺得必須通過一個輕率的戴恩的死亡來表現這一情節,畢竟那早就是二戰以後歐洲的黃金髮展時期,如果戴恩在二戰中死去我倒是沒覺得太多驚異。

戴恩內斂的性格和朱絲婷相反,但又是那麼喜歡姐姐,只有他一個人真正懂得朱絲婷。其實戴恩如何鍾愛上帝對我來説並不重要,我反而覺得他受了宗教的欺騙,浪費一生的時光。但是他對姐姐的無私的和真正理解的愛,讓我覺得他很温暖,也是他最散發人性光芒的地方。

戴恩的離去只能説明一點:他是用來陪襯朱絲婷、拉爾夫、梅吉和所謂的上帝的,作者對戴恩是否太殘忍了?不把其當人看了。

雷納

最終需要有人來接替拉爾夫照顧德羅海達,最終需要有人為德羅海達的克利裏家族延續家族血脈,所以這個人物不得不出現,他就是雷納,最終有能力承擔起照顧德羅海達,並和朱絲婷結合在一起的人。

《荊棘鳥》總的來説,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非常典型,栩栩如生;情節沒有拖沓,波瀾起伏;展示的歷史和地理背景也比較廣闊,橫跨三代人,從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到羅馬天主教廷到倫敦;小説可以挖掘的題材很多,包括移民、故土、自然、幸福、宗教、金錢、親情等等;這部小説所闡釋的許多對愛情尤為打動人心,特別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深深感染着讀者。

《荊棘鳥》所揭示的,早已超出了愛情、親情、宗教等概念的範疇。讀者可以從那段描寫荊棘鳥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種種艱辛、人生的勇氣、活着的血淚、生命的高歌!人生需要多的經歷,而往往經過最刺痛胸膛和心臟的荊刺的傷害,流出殷紅的鮮血的時候,才能唱出人生的最強音——同時也是最美的音色!生命只有一次,彌足彌足珍貴!宇宙中再也沒有比一次生命更寶貴的事物了!只有那些,極少數的有心者,才會像荊棘鳥一樣,不庸庸碌碌度過這個人生,不渾渾噩噩地追求豬圈般的滿足低級感官和趣味的生活,他們一定是天底下心靈最富有,人生最精彩的人,因為他們就像荊棘鳥一樣,在人生中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向上,經歷命運的風風雨雨,面對荊刺,挺起胸膛,引吭高歌!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鳥兒胸前帶着荊棘,他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進胸膛。”

《荊棘鳥》讀書筆記3000字

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於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部惠林頓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着遊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但是經濟大蕭條給這個勞動家庭帶來的巨大打擊使她很早就意識到,文學藝術很難給一家人帶來温飽,而她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天賦和興趣促使她走上與文學創作全然不同的道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考琳·麥卡洛開始在悉尼大學攻讀神經生理學,畢業後,在悉尼皇家北岸醫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部。五年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她到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此後移居美國,在耶魯醫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十年,成為頗具影響的神經生理學家。她至今仍為威爾士王子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澳大利亞老年醫學基金會資助人、悉尼皇家北岸醫院神經生理學部名譽顧問,同時為促進第三世界神經生理學研究,特別是培養該學科女醫生,她協助美國耶魯醫學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系。她和著名醫學家羅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亞一百名傑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麥卡洛享譽世界的是她兒時即已顯露的文學才華。一九七二年,她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説《提姆》。這部書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出版之後,很快被拍成電影,不但為考琳·麥卡洛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間成為西方文壇耀眼的明星。對於考琳·麥卡洛,這僅僅是她在文學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積累,創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不但拍成電影廣為流傳,而且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為當代世界最暢銷的小説之一,僅平裝本版税所得就高達一百九十萬美元,創當時美國出版界版税收入之最。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

就《荊棘鳥》一書大膽與大家分享,談的略淺還請指教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述了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結束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橫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是主人公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這本書裏還有其他精彩的東西,比如

朱思婷和雷納的愛情,他們的愛情觀,

菲與帕迪的愛情,菲與弗蘭克父親的愛情

兩代人之間愛情觀、生活觀的對比,

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的殘酷,

澳大利亞、新西蘭不同地域的特殊景觀,

生活的深沉與熱情

書中其他人物的生活等

整整講述了克利裏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考琳.麥卡洛試圖通過克利裏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説結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棘扎進胸膛。”

《荊棘鳥》魅力的第二個源泉是書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作為一部家世小説,《荊棘鳥》裏的人物並不多,但極富個性。《荊棘鳥》在結構上分為七部,每部以一個主要人物為中心進行敍述,而將這七個部分貫穿在一起的,正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愛情糾葛為全書定下基調的,是在書中作為題記的那個悽婉的傳説,全書以荊棘鳥那悽婉的歌聲開始,又在那悽婉的歌聲中結束。

下面就書中人物展開與大家的分享

菲奧娜和帕迪

菲象一個自動陀螺一樣從早到晚在廚房和後園子裏轉,疲勞得難以緩解,因為她處在一個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個孩子,後來有添了三個,她晝夜不停地勞作,直到最後麻木,只當她失去勞動能力,到了風燭殘年,才贏得她自年輕時就想要的閒適。

菲和帕迪的結合是利益與遮羞的產物,未婚先孕與遭人遺棄讓貴族身份的菲奧娜屈身下嫁給了貧窮的剪羊毛工帕迪,帕迪受寵若驚,迎回了天仙一般的妻子。可從結婚後,帕迪就陷入了冷漠的深淵,菲奧娜可以跟他過艱難而繁重的生活,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她卻永遠不愛帕迪,對於帕迪,菲奧娜就是幾乎一具“行屍走肉”,對初戀男友的迷戀與狂熱的思念毀滅了菲奧娜的一生,也毀滅了帕迪的一生和未婚先孕的兒子弗蘭克的一生;菲奧娜那種病態的幾乎伴隨一生的迷戀與冷漠徹底毀滅了她一生的愛情;直到帕迪不幸在夏季雷電引起的大火中喪生,生命中巨大痛楚的刺激才激起了她那冷漠的冰山,奧菲娜漠然中驚醒,痛苦地喊出:我竟然是那麼深愛着帕迪!我竟然傻到因為漠然和對過去的狂熱迷戀忽視了帕迪一生,竟然沒有對他説過一句我愛你。帕迪在大火中喪生的姿態,鮑勃在發現父親的屍體時説:“那簡直是一個活人的姿態。”深愛着菲奧娜的帕迪菲奧娜因為愚蠢的迷戀,毀滅與痛楚伴隨自己、也帶給了他人。

梅吉和拉爾夫

梅吉一家以前是住在新西蘭,後來遷往澳大利亞的姑媽瑪麗·卡森家,澳洲最大的牧場之一德羅海達,從此便一直在那裏生活。有一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例如梅吉和拉爾夫紅衣主教的愛,在梅吉是一個10歲小姑娘,在拉爾夫只是一個窮教士時;在拉爾夫從塵土中抱起小梅吉時,這種愛就開始了;天主教的神父是不能結婚的,所以這段愛情是禁愛,所以這兩個人,尤其是梅吉一直陷於欲愛不能的痛苦之中。拉爾夫一直陪在梅吉身邊,看着她成長,直到瑪麗·卡森一張遺囑把德羅海達的一切交給拉爾夫、交給教會,無論梅吉一家是否接受這份遺囑,拉爾夫都沒臉再跟他們一家長期相處。梅吉的姑姑、瑪麗·卡森用一頂紅衣主教的帽子讓拉爾夫抉擇,拉爾夫最終倒向了上帝,用瑪麗·卡森這本該屬於克利裏,即梅吉的一千三百萬英鎊登上了高級教士的行列,梅吉對拉爾夫的愛似乎已經歇斯底里了,連嫁給盧克的原因都只是因為盧克長得簡直是拉爾夫的翻版;她竭力從拉爾夫那兒得到了一個孩子,可惜的是,這個孩子後來又像拉爾夫那樣投入了上帝的懷抱。

為了教士的忠貞、為了將來,拉爾夫公開了這份遺囑,然而梅吉的爸爸卻沒有因此感到氣憤,梅吉家族的寬容讓拉爾夫無法再在德羅海達呆下去,於是便離開了梅吉。當梅吉在心情最低谷一個人去大堡礁度假的時候,他立刻前往大堡礁去找梅吉。在那個沒有任何人打擾的小島上,他們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但是盧克一直沉迷於工作,這讓梅吉傷透了心,在她一個人前往大堡礁度假的時候,在那裏與拉爾夫度過一生中最浪漫的時光並懷上了他的孩子後,她終於決心離開盧克,回到德羅海達

瑪麗.凱森——瘋狂的愛恨交織

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著作裏必定會出現幾個讓人無法評價的人物,他們遊走於好與壞之間,你甚至無法肯定的指出他是灰色的。這種人,表面看和普通人是一樣的,我們都不能肯定的説自己是好人或是壞人,起碼我不能。但,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比起普通人,他們更為瘋狂,他們的瘋狂往往是推動情節的關鍵因素,和他們的人品一樣,他們的瘋狂也無法定義。

瑪麗.凱森是瘋狂的。她沒有任何後台,沒有高貴的出身,但當她老的時候卻擁有上千萬的財產。雖説她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上是來自女人的天賦,但若是沒有十足的努力,她也不會有此後的成就。

她的出場並不多,可每一次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當看到六十多歲的瑪麗愛上二十八的拉爾夫時我還是瞪大了眼。她恨自己的年紀,用妒忌的眼光追隨着拉爾夫和梅吉的身影,終於,她採取了報復。這個報復是在她死後運做的,但卻改變了拉爾夫和梅吉的一生。一份只有拉爾夫才知道的遺囑,只要他公佈出來,就可以馬上擁有一千三百萬英鎊,他會馬上飛黃騰達,可以立刻在教會裏佔有一席之地,但如果他隱瞞下來,那麼那一千三百萬鉅款就還是屬於梅吉家的。

60多歲的瑪麗愛拉爾夫,瘋狂的愛,所以她要令他痛苦,永遠的痛苦。

要如何總結瑪麗的瘋狂呢?也許瘋狂的並不是她,她唯一的錯誤就是在一具年老的身體裏還跳動着一顆活躍年輕的心…

弗蘭克

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他的出場很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説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於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裏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裏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於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註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後的日子裏,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發火---他怎麼能忍受一個老大粗和自己那高貴的母親有孩子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於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於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就是存在的價值,我想弗蘭克一直這麼陰鬱這麼偏激,也是因為找不到他存在的價值,所以他才會在成年後便離家出走。“不要告訴我媽媽”,這是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個印象,在他殺人入獄之後----小説中對這一段的描寫僅僅來自於一則新聞,一則入獄的新聞。之後弗蘭克在監獄中度過

盧克

至於盧克,因為他張的像拉爾夫,梅吉選擇了他,希望他能讓梅吉幸福。但是當發現他是個情場老手。更發現他衝着梅吉來原因之一是梅吉是德羅海達的唯一女性繼承人的時候,他是目的是不純的。結婚後盧克帶着梅吉到昆士蘭州創業,盧克為了省租房子的錢讓梅吉留在穆勒夫婦家中當管家,而自己卻迷上了收甘蔗的工作,他常年在外幾乎沒有怎麼跟梅吉一起。男人出去打拼,讓妻女留守也是常有的,很難説盧克不愛梅吉,但很確定的是他從來沒有關心過梅吉。他總是給梅吉畫餅充飢……按照穆勒夫人的説法,盧克不僅沒有生意頭腦,還是個守財奴,不敢聽從穆勒夫人的意見買下一塊土地來投資。到了最後,估計他一輩子都在割甘蔗,買不到一塊地與梅吉過上正常的生活,直到割不動了。所以梅吉離開他是相當明智的。

之後便是開始她的一雙兒女的故事。戴恩長得很像拉爾夫,而且最後也成為了一名神父,只可惜年僅26歲便死於一次海上救助。女兒朱絲婷最終也確定在歐洲發展她的演員事業。

作者的筆法勝在多人物的細膩描繪上。就像開始寫到:從梅吉在拆開禮物之前的心理,一直到最後都是相當地細緻。當梅吉拆開禮物的時候,那種驚喜甚至有點點難以置信的心理,她一直以為她不會得到這個小娃娃,竟然在生日的時候得到了;兩個淘氣的哥哥過來搶走了她的艾格尼絲,梅吉那種悲傷無助的心情。弗蘭克趕走兩個弟弟之後,對妹妹的細心安慰,當梅吉看到被扯得四分五裂的艾格尼絲時那種驚慌的表情。一個場景下來,如此純潔的小女孩,如此温馨的家庭場景。

全書裏面,最讓我驚訝的是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小説中一直簡稱為“菲”)。那個優雅、性格沉默温和,在弗蘭克離家出走、丈夫和兒子死後心如死灰的人,表面看上去她誰也不關心的人,卻是最瞭解梅吉的人。她和梅吉感情不算很親密,但是自從菲從女兒手上接過孫子戴恩的時候,她就知道戴恩不是盧克的兒子,而是拉爾夫的兒子。這在很後面才交代了出來。她理解梅吉,不僅因為她明白既然梅吉不想跟盧克過日子了,自然就不會跟他再有第二個孩子。更是因為她和梅吉的經歷是驚人地相似。她的大兒子弗蘭克是她和別人的兒子(她是帶着弗蘭克嫁給後來的丈夫的),而弗蘭克的生父在新西蘭是一個有頭有臉的有婦之夫,他們也是相愛但註定無法在一起,當她懷上弗蘭克的時候,她非常開心,因為菲覺得就算沒辦法嫁給他,也能從他那裏得到一個孩子,也能從他身上“偷”來一個孩子。這個想法跟梅吉懷上拉爾夫的孩子時一模一樣。然而她也告訴梅吉,是“偷”來的終究要付出代價,弗蘭克身陷囹圄,而彷彿預言一般,戴恩年僅26歲就死了。

荊棘鳥,明知用荊棘刺穿胸膛後,在那首生命絕唱完成之後,自己也會死去,然而它不得不如此,明知事情行不通卻仍然要這樣做。然而還是菲的那一席話點破了一切:每個人都唱着自己那支小小的曲子,相信這是世界從未聆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難道你不明白嗎?咱們自己製造了自己的荊棘叢,而且從不停下來計算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並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

《荊棘鳥》讀書筆記3000字

用了很長時間看完這本書,不是因為它太長,而是書中看似平靜的敍述隱藏的巨大的悲哀讓人無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遠不會有作家的冷靜與近乎殘酷,我寫小説時,在動筆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沒了。

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就像荊棘鳥撲向尖刺的時候,也是她唱得最動聽的時候。

菲奧娜是一位貴族的女兒,未婚先育,孩子弗蘭克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愛菲卻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遺棄,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後,她對帕迪與孩子極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務之中,每天一言不發像陀螺一樣勞作着。她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以勞累,但她不會愛他,她愛的只有弗蘭克及弗蘭克的父親,她一直都生活在對自己早年的歡樂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燒死,她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深愛着他。而在他生前,她從沒説過,也從未知曉。

有的愛情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就像《神鵰俠侶》裏的郭芙,直到嫁給耶律時才明白自己愛的是楊過。她以前專門跟他作對是因為她為得不到他的愛而氣惱。我們總是自以為很透徹,卻在自己對自己的判斷的堅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兒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賣了,賣了一千五百萬銀幣。”拉爾夫説。對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説。他痛苦的説,我愛你,梅吉,可是,我是個教士,我將只能忠誠於上帝。然而梅吉始終都愛着拉爾夫。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只為了生一個象拉爾夫的孩子。失去的愛情沒有在盧克那得到絲毫彌補;習慣單身的盧克從沒有把梅吉當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戀她的美貌罷了。而最讓盧克迷戀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錢。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都與愛情無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説是一種熱愛,毋寧説是一種無奈的面對。

結婚時,她沒有告訴拉爾夫,當拉爾夫回到德羅海達農場梅吉的家時,萬分痛苦。梅吉生產的時候(盧克的孩子,叫朱絲婷),盧克都沒來看她一眼。這時來尋找拉爾夫神父突然出現,陪梅吉度過痛苦。此時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沒有愛,也沒有恨。其實梅吉還愛他,一生只愛他一個人。然而她有種極強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親一樣,深深的隱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愛,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產後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幫助下去了一個小島度假,在靜謐的氛圍中,她開始想以後的路該怎樣走。“跟盧克就這樣過吧,拉爾夫永遠是一個夢。”她對自己説。可是就在她決定將拉爾夫忘掉的時候,他卻來海島上找了她。她沒有告訴拉爾夫,在海島上,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跟拉爾夫長的一模一樣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説,拉爾夫是屬於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終於從上帝那裏偷走了一樣東西。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母親菲説:“沒有人能從上帝那裏偷走什麼,偷的東西總要還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長大後的戴恩第一次見到拉爾夫就開始崇拜他,並最終決定當一名教士。梅吉傷痛欲絕,卻由他去了。在希臘的海邊,戴恩為救落水的幾個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爾夫幫她找到戴恩的遺體帶他回澳大利亞時,拉爾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禮後幾個小時,拉爾夫紅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後一刻,他沒有想到梅吉。他痛苦與歡樂的來源,他一生只愛過一個的人。他在愛情與權力間痛苦掙扎的一生終於結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爾夫與戴恩死後,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後,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寧一樣。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同樣因戴恩的死而悲傷的還有戴恩的姐姐朱絲婷。本來她打算與戴恩一起去希臘度假的,可是為了陪雷恩,卻去了倫敦。她覺得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自私為了陪自己愛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話,弟弟就不會死。這個外表冷漠粗魯卻感情濃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覺得自己唯一愛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亞德羅海達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幫助他説服朱絲婷留在他身邊而不是回德羅海達。他説:“一般人是不能滿足朱絲婷的,奧尼爾太太。如果朱絲婷選擇了我,她還可以在舞台上表演,這是德羅海達無法給她的好處。”這時,他堅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個敵手一樣。“我是來請求你使她務必選擇我的。説這話似乎很殘酷,但是,我對她的需要超過你可能對她的需要。”當梅吉説朱思婷留在德羅海達沒什麼不好時,雷納説:“朱絲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羅海達她會感到寂寞的。”他最瞭解朱思婷,勝過她的母親。可是當朱思婷説收到母親不同尋常的信時,他的心頭一沉。他想梅吉確實從從容容地考慮了這件事,但是,本能告訴他,這是她的行動的開端,但不是他所喜歡的那種行動。梅吉開始耍弄她的女兒弄回德羅海達,以使那個王朝傳之久遠的把戲了。他開始勸朱思婷回家。他開始懷疑,也許她的母親是對的,而自己卻錯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間顯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艱難地集中在與他説的話不同的事情上。

她義地反顧地執行着自己離開英國的計劃。在一片混亂之中,某個有這種力量的人打電話來了,只不過不是勸説她改變主意的;雷恩甚至還不知道她要走呢。他僅僅是來請她在他將於萊恩公園他的房子裏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當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來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説。最後,朱思婷還是説:“我告訴你我要永遠回德羅海達老家去了嗎?”他從煙盒裏取了一支煙;那雙大手既沒有猶豫,也沒有發抖,反而運用靈活。“你很清楚你沒有告訴我。”他説道。

她要走,他絕不會攔。他還沒有想清楚,到底怎樣對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時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讓他高興。

他似乎並沒有仔細看;至少他沒有説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連行李都沒提到。這一點兒也不像他。過了一會兒,她開始體驗到世界末日即到來的感覺。他和他平時的那樣子大不一樣。

能幫助她把這頓飯吃好,使它成為那種可以在旅行中緬懷往事的時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為她的離去而感到煩惱,也許事情就好辦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沒有那種情緒,相反,他顯得這樣冷淡,使她覺得自己似乎和一個紙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讓人擔心會讓一陣清風吹走,以前她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來,她已經注意到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沒用這個舊日的暱稱。

朱思婷回到房間時,收到了母親的信,梅吉勸她回到雷那身邊,她終於明白了朱思婷怎樣才會幸福。此時雷納已經派人來接朱思婷。“其實我自己不瞭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種幫助。”朱思婷對雷納説。

“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

雷納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納,朱思婷才會得到照顧。

故事的結尾,朱思婷嫁給了雷納。

這是《荊棘鳥》中,最稱得上完整的愛情。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每一個人,都在艱辛地愛着。不管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vlv8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