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浙江導遊詞 >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

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地處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濟寺。

普濟寺又名"前寺"。

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觀音院"。

宋嘉定七年,皇帝御書"圓通寶殿"匾額,把這裏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

後來這裏多次被毀,到了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監張千擴建寶陀觀音寺,並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寺院規模宏大,一時甲於東南。

康熙三十八年,賜額"普濟羣靈",到了雍正年間,基本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如今的普濟寺,共有十殿、十二樓、七堂、七軒等共231間。

普濟寺前有一個高約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門,柱上橫眉雕刻有精緻的雲綾和石葫蘆。

坊內北側,樹有一塊石牌,寫着"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

據傳這是皇帝下達的聖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石牌坊後是一個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於明朝。

"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樣,印現一切之法,而"放生",則是與佛教的"慈悲"、"不殺生"等教義融合,進而發展成為的一種普遍的佛事活動。

海印池上有三座橋,走過中間的一座,您便可以來到御碑亭,它建於雍正年間,御碑的碑文上記載了普陀山的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可謂雙絕。

當然,要是您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到東面的"觀自在菩薩"牆看看,相傳觀音菩薩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腸外,還有廣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間萬物,所以有時被稱作"觀世音",指她能聽到人民的疾苦聲音,有時又被稱為"觀自在",是指她體察世間萬物的能力。

當您來到寺前肯定會奇怪的問:"寺廟的正門關着,怎麼進去呢?"這裏還有一個故事。

相傳乾隆皇帝夜遊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當他返回到普濟寺的時候寺院大門已經關了,他要求開門卻遭到了拒絕。

把門的小和尚説:"國有國法,寺有寺規",乾隆沒有辦法只能從東山門進入寺內。

乾隆回宮後對此極為惱怒,下了聖旨:從今以後,此門不能開。

這也就延續到了現在,只有在國家元首、寺院菩薩開光或者方丈第一次進門時才能打開,平時的遊客們就只能從旁邊的側門進入了。

經過供奉着彌勒佛的天王殿,我們便可來到普濟寺中供奉觀音菩薩的主殿--大圓通殿。

殿堂面寬七間進六間,宏大巍峨,可容數千人,有"百人共進不覺寬,千人共登不覺擠"的説法,於是也被稱為"活大殿"。

走進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盧觀音像,高約九米,頭戴毗盧天冠,天冠上有阿彌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邊還站立着善財和龍女,神態天真活潑。

在中國,觀音菩薩可謂家喻户曉,婦孺皆知。

據佛經記載,遇到危難時只要唸誦其名號,菩薩就能聽到,並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觀世音"。

唐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沿用至今。

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説,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但卻很少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觀音實際上已成為民間佛教乃至整個民間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們眼前的這座觀音殿為什麼叫做"圓通殿"呢?其實啊,正是因為觀音只要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

於是"圓通"便成為了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

毗盧觀音兩旁還各塑有16尊不同服飾和形態的觀音菩薩,稱為"觀音三十二應身",這些都是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現身説法形象。

三十二應身觀音只能以整體形式供奉,不能單獨出現,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這種塑法也正是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

主殿兩邊還各有一個配殿,東配殿供奉文殊菩薩,西配殿供奉普賢菩薩,另外在法堂中還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

遊覽完普濟寺的大小殿堂,您還可以到位於其東南的"多寶塔"看看。

多寶塔建於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從江南帶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華經》中的"多寶佛塔"之義定名。

塔的外觀樸拙,穩重端莊,不像中國傳統的塔玲瓏小巧,每層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龕,裏邊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屬於古代蒙古族統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極富元代風格。

據考察,這樣的塔在中國只有兩座,另一座在洛陽龍門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多寶塔東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濱浴場百步沙,這裏沙質純淨、灘形優美,浪花連綿不絕,時間充裕的話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二)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的普陀山了。 普陀山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的佛教歷史悠久,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唐太宗年間,有印度僧人來山禮佛,傳説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現身。唐鹹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因為風浪所阻,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於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宋元兩代,普陀山佛教發展很快。公元967,趙匡胤派太監王貴來普陀山進香,並賜錦幡,首次開創朝廷到普陀進香。公元1080,朝廷賜予銀兩建寶陀觀音寺(即今前寺)。當時,日韓等國來華經商、朝貢者,也開始慕名登山禮佛,普陀山漸有名氣。公元1131年,寶陀觀音寺住持真歇禪師奏請朝廷的允許,易律為禪,山上700多漁户全部遷出,普陀山於是變成了佛教淨土。公元1214,朝廷賜錢修建圓通殿,並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六月,敕封寶陀觀音寺住持一山為妙慈弘濟大師,帶着國書到日本去弘揚佛教,與日本通好,從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遠播。清朝康熙皇帝賜“普濟羣靈”額於前寺和“天花法雨”額於後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各由此而得。清末至抗日戰爭前夕,是普陀山佛教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香煙燎繞、燭火輝煌;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歎為觀止。每逢佛事,信眾求拜,時有天象顯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聖、神祕的色彩。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藴。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人人阿彌陀,户户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於海上的佛教勝地,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除了充滿佛國神祕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島上林木豐茂、鳥語花香,不僅有樹齡近千年的古樟樹,還有我國特有的普陀鵝耳櫪。而島四周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銀濤金沙環繞着青翠的峯巒、幽靜的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普陀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聖地位,以及優美的自然風景,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相信您也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這次朝聖之旅了,現在就請帶上我們精心為您打造的普陀山遊覽攻略,以及景點導遊詞,隨我一同走進這海天佛國吧。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三)

出歷史名城錦州西北行十餘里,有一座羣峯險壑逶迤伴繞,飛泉雲岫橫生妙境的名山勝地。這就是聲震遼海、譽播京華的關外第一佛山——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開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藴深邃豐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諸端寺剎,晨鐘暮鼓梵音法號經年裊渺,祥雲喜雨龍光清嵐百代氤氲,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稱之。至遼代,又因讓國皇帝耶律倍長居此山,,經大德高僧德韶奏請遼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聞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貫燕雲十六州的“石堂鬆雪、楓林旭日、蒼山觀海、紅石卧龍、滴水觀音、泓池澄暉、烽台夕照”等景觀而著稱於世。明清兩代,更以遼西“第一洞天”馳名海內,為佛、道兩教高僧、宗師及信眾朝拜之聖地。

北普陀山擁有奇特壯觀的山巒;千姿百態的峯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樹懸掛的峭壁。名峯、古剎、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聽鶯啼鳥語,夏可聞蟬鳴桑林,秋可睹櫨紅霜染,冬可觀石堂鬆雪。四時景緻,異彩繽紛,勝如巧笑顧盼焉。九大景區共有五十多處景觀,其雲、石、水、洞、林、花、魚、鳥渾然一體,雄、險、奇、幽、動、靜、美、妙交相生輝。實為洞天福地,人間勝境。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遼寧五十佳景之大觀。

錦州北普陀山四季美景願各位朋友玩的開心!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四)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觀音菩薩道場。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之一。

普陀山與“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後,歷代帝王多次賜金擴建普陀山寺院,倡導觀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首次欽派人到普陀山貢香幡,開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賜匾“寶陀觀音寺”。

公元1220xx年,宋寧宗趙擴又賜匾額“圓通寶殿”,欽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菩薩的地方。並根據佛經“補怛洛迦”,更山名為普陀洛迦山,也稱為補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為中國四大菩薩道場之一。

有緣者如果有旅遊的機會,可以去參拜觀音菩薩。

精選5篇浙江普陀山導遊詞(五)

普陀山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於浙江省東部,是舟山羣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卧海,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唐鹹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台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因為風浪所阻,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於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後歷代皇帝撥幣累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餘人。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香煙燎繞、燭火輝煌;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歎為觀止。每逢佛事,信眾求拜,時有天象顯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聖、神祕的色彩。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藴。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人人阿彌陀,户户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有人曾經對普陀山的美景作出這樣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於海上的佛教勝地,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除了充滿佛國神祕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島上林木豐茂、鳥語花香,不僅有樹齡近千年的古樟樹,還有我國特有的普陀鵝耳櫪。而島四周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銀濤金沙環繞着青翠的峯巒、幽靜的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的標誌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遊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普陀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聖地位,以及優美的自然風景,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相信您也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踏上這次朝聖之旅了,現在就請帶上我們精心為您打造的普陀山遊覽攻略,以及景點導遊詞,隨我一同走進這海天佛國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zhejiang/lvg0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