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新疆導遊詞 >

關於天山的導遊詞

關於天山的導遊詞

天山山系呈東西走向橫貫在中國與獨聯體境內,全長2400多千米,是亞洲最大山系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天山的導遊詞,歡迎參考!

關於天山的導遊詞
天山的導遊詞篇1

天山山系呈東西走向橫貫在中國與獨聯體境內,全長2400多千米,是亞洲最大山系之一。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均在新疆境內,西起烏恰縣的克孜河谷,東至哈密市星星峽以東,東西長1700千米,南北寬100至400千米,總面積25萬平方千米,山地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左右。

天山雄偉、挺拔,是新疆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天山南北的氣候、水文、動植物分佈以及自然旅遊景觀具有明顯的差異。

天山大部分高峯都有現代冰川發育,特別是西段,由於接受大西洋來的水汽最多,冰川發育,成為河流的主要水源之一。

天山共有各類冰川9128條,冰川總面積達9253.58平方千米。冰川融水成了新疆重要的河川徑流補給來源之一。

天山是新疆也是全國最大的現代冰川分佈區,被人們稱為天然“固體水庫”。

東天山主峯—博格達峯居羣峯之首,它由古生代的輝長巖和輝綠巖體構成,峯頂並立三座山峯,主峯海拔5445米,號稱“東部天山第一峯”,其餘兩峯分別是5287米的“靈峯”和5213米的“聖峯”,四壁陡峭,滿布雪崩槽谷,極難攀登。

天山的導遊詞篇2

天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東天山北坡,東起寒氣溝,西至松樹塘,南自天山廟,北接鳴沙山,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距哈密市約70公里,有省道(即絲路北新道)通往,交通通訊方便。

天山風景名勝區分為白石頭、鳴沙山、松樹塘、天山廟和寒氣溝五個景點。“一日遊四季、十里不同天”,從市區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風景區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領略到綠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峯五大自然景觀,沿途的海市蜃樓、烽燧驛站、漢碑唐廟、牧場氈房、鹿羣,可謂融絲路風情於一線、集西域特色於一體。 哈密天山風景名勝區自1995年開始開發建設,1997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晉升為國家AAA級景區。

天山的導遊詞篇3

巍巍天山,口銜天池,東西橫亙2500餘公里,南北寬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邊境,東至星星峽,在我國境內綿延1700公里。整個天山山系由3列山脈組成,由北往南分別稱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 天池即位於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 博格多山向西,山勢逐漸高峻。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峯將廣袤、深遠的新疆奇麗、險峭的另一面打開。而回首東望,山勢逐漸低矮。突然,博格達峯以海拔5445米的挺拔身姿陡起於羣山叢中。與另外兩座海拔分別為5287米和5213米的山峯構成了著名的“雪海三峯”,成為新疆的象徵。天池也是因為陡然升起的高度而顯得高峻異常。其實它的海拔為1943米,嚴格來説還不到“半山腰”。 茂密的森林、廣闊的草原、眾多的山系――天山作為新疆“生命的搖籃”,佔新疆全區面積三分之一強(57萬多平方公里)。其山體由山地、山間盆地和山前平原三部分組成。

天池風景區,它以天池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觀為一體,形成別具一格的風光特色。它北起石門,南到雪線,西達馬牙 山,東至大東溝,總面積達160平方公里。立足高處,舉目遠望,一片 綠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懸半山,就像一隻玉盞被巖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蒼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煙蓄罩;環山綠草如茵,羊羣遊移;更有千年冰峯,銀裝素裹,神峻異常,整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天池共有三處水面,除主湖外,在東西兩側還有兩處水面,東側為東小天池,古名黑龍潭,位於天池東500米處,傳説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澗"、"浴仙盆"之稱。潭下為百丈懸崖,有瀑布飛流直下,恰似一道長虹依天而降,煞是壯觀,幫成一景日"懸泉瑤虹"。西側為西小天池,又稱玉女潭,相傳為西王母洗腳處,位於天池西北兩公里處。西小天池狀如圓月,池水清澈幽深,塔鬆環抱四周。如遇皓月當 空,靜影沉壁,清景無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龍潭碧月"。池側也飛掛一道瀑布,高數十米,如銀河落地,吐珠濺玉,景稱"玉帶銀簾"。池上有聞濤亭,登亭觀 瀑別有情趣。眼可見簾卷池濤,鬆翠水碧;耳可聞水擊巖穿、聲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處是燈杆山,海拔2718米,山體長3公里許。老君廟、東嶽廟就建於此。當年道士在山頂立一鬆杆,上掛天燈,晝夜不滅,當年烏魯木齊的百姓都以天燈為神喻,只要燈長明不滅就預示世道太 平,故該燈又稱太平燈。由燈杆山西眺,烏魯木齊可盡收眼底,尤其在華燈初上之際,遠看烏魯木齊萬家燈火,其樂無窮。

天池西南兩公里處,有馬牙山,海拔3056米,山體長5公里,山頂斷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馬牙,因而得名。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區的一絕,那些巨石在風的剝蝕下,形成廳特的馬牙景觀,其石廳形怪狀,形態各異,或巨齒獠牙,如同猛獸血口,或層層翻卷如大海波濤。其中有一石極像古代牧人,頭着氈帽,神態安然。走進石林總讓你遐想聯翩。在馬牙山頂,北望天池,滿目錦繡;東看博格達,雪海三峯盡收眼底;西眺烏魯木齊,廬舍田莊,歷歷在目。

大天池北坡遊覽區

1.“天池石門”

(景名為 “石門一線”)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棗烏魯木齊第三任都統明亮疏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斷流,“渠口高出水面數十尺”,被認為"該處水渠實於屯田無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開挖,其用過銀兩,著於明亮名下,賠繳還項”。後來 明亮著碑文時,只對“疏鑿水渠”點到題目而碑文中隻字不提: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阜康之陽,靈山屏列,峯勢出沒雲霧中,上有天池在焉。俗傳此水為蛟龍窟宅,雪淹冰封,莫窮所自。人慾探其勝者,至山麓輒為風雨所阻。(1783年)餘飭騎從,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徑紆迴,林木交蔭,蔚然深秀,穿巖越壑,盤旋於鬆雲蓊鬱之間,其不減蠶叢(指‘蜀道’)百折也。”都統明亮這裏所言的不亞於蜀道的紆迴山徑,就在現在的石門以下。

石門是進入天池風景區的天然山口,兩側寬約百米,最窄處僅10來米。石門兩峯夾峙,一線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故又稱“石峽”。石壁巍峨,高達數十米,長約100米,天巧奇絕,猶如打開的兩扇門板。石色赭暗,如同鐵 鑄,又稱“鐵門關”。石門內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轉,河水湍急,浪花飛濺,崖聳谷深,聲震幽谷,有詩曰:“巍峨石峽瑤池門,峭壁懸天險斷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 一線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盤天”

(地名為“五十盤”)《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繼續寫到:“再登再憩, 漸就平崗。” 明亮所言的平崗就是石門以上的“又一村”。過石門後,頓覺“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又一村”開始,就是上天池頂的盤山公路,約五十盤。“五十盤”的大灣子處,今新建有“聞濤亭”(舊亭“觀瀑亭”已坍塌)。

3.“王母腳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為“龍潭碧月”)《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繼續寫到:“聞水聲潺潺,噴薄於斷巖之上者,小龍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長,然雖流細力微,亦足以佔溉近郭。” 此處的“小龍潭”即為“王母腳盆”,位於“五十盤天”的第三盤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從地下滲漏入池,水似玉汁,猶如王母的冰肌玉體,傳説是“王母娘娘的洗腳盆”。池周圍塔鬆競秀,披綠掛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當空,靜影沉壁,月影微顫,與粼波成趣,有詩曰:

“一泓碧流成龍潭, 青松白雪鑲翠盤。

金秋桂月沉壁底, 疑是嫦娥出廣寒。”

“冰潭銀簾”(地名為“西小天池瀑布”)

過了西小天池不遠,路右側的瀑布即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簾數 十米,猶如一卷垂落的銀簾,銀簾的後面,隱現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傳説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瀉 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對面,光緒年間建有六角、尖頂的“觀瀑亭”,已毀,但有王樹楠的詩為證:

“半亭飛瀑掛瑤虹, 萬仞層冰鏤玉龍。

晴靄斷橋籠弱柳, 怒濤深澗響寒鬆。

洪波瀉地傾星海, 仙掌擎天峙雪峯。

與子談山過夜半, 亂雲深處忽聞鍾。”

今於原址重建“聞濤亭”:八角、兩層、紅柱、黃琉璃瓦,亦十分魁偉。

5. “醴泉隱乳”

(地名為“西小天池瀑布源頭”)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頭為“醴泉洞”,此處,似洞非洞,隱蔽難尋,又稱“隱乳洞”。泉乳從地下湧出,清淨甘甜似醴,傳説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漢代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記》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記》言:‘河山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這裏説“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古代的一里約合今0.75 裏),即崑崙高約937500米,約為當今最高峯珠穆拉瑪峯(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見,“崑崙”是中華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隨着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崑崙”所指的山也發生變化,《禹本記》中的“崑崙”指現在的博格達峯,現在的“崑崙”為西從帕米爾高原起,分三支向東分佈的中國的最大山脈。

6. “仙女泳池”

(地名為“東小天池”)

東小天池,位於“五十盤”的最後一盤的左側半公里處,方圓數百米,海拔1860米。 此處環境幽靜,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後被黑龍霸佔,故又名“黑龍 潭”。池水碧綠,深幽莫測,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陰森,令人心驚目弦,毛骨寒立,猶入龍潭虎穴。為此紀曉嵐作詩曰:

“亂山倒影碧沉沉, 十里龍湫萬丈深。

一自沉牛答雲雨, 飛流不斷到如今。”

7.“懸泉飛瀑”

(地名為“東小天池瀉水瀑布”)

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稱“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漲並由北岸瀉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銀瀉玉,飛濺直下,水聲如雷;若逢陽光折射,則彩練當空,氣象萬千,有詩云:

“珍珠數泉懸半空, 銀鏈高掛霧濛濛。

煙水漂渺嬌陽豔, 長虹飛架青巒中。”

8. “鱷魚吐珠”

(地名為“東小天池源頭瀑布”)

翻過東小天池南面的山頭,即達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壩,由古冰川終磧壟及山體崩落物迭加堆積而成,高289米,整個大壩似一條鱷魚尾巴,故稱“鱷 魚壩”。大壩東首建有人工水閘,名“鱷魚閘”。天池水下瀉,形成一條10來米高的瀑布,稱“鱷魚吐珠”,水濺“黑龍峽谷地”,匯成山澗溪流,北流不遠形成一潭, 即東小天池。“鱷魚吐珠”、“冰潭銀簾”和“懸泉飛瀑”合稱“天池三瀑”。

大天池遊覽區

1. “天鏡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過了西小天池,明亮繼續寫到:“從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嶺數層,始臻絕頂(指“鱷 魚壩”)。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沃日蕩雲。洵造物之奧區也!”大天 池湖面,傳説是“王母娘娘的梳粧鏡”,“天鏡”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個頭南身北的葫蘆,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蘆的把。天池南北長3.4公里,最寬處1.5公里,平均寬度1公里,湖周長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於東北處),平均湖深40米; 湖面最大面積4.9平方公里,一般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億噸,一般為1.6億噸;湖水冰涼清澈,內有人工養殖的冷水型無鱗魚。

2. “鎮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針”)

在鱷魚壩上,將目光從“大天池湖面”收回來向湖邊看,您可看到一顆孤零零的大樹,那就是馳名中外的“鎮海古榆”。天池北岸的這顆古榆樹,相傳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傳説王母娘娘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各路神仙應邀赴宴,唯獨瑤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興妖作怪,翻池倒海,攪得周天寒徹,蟠桃會無法暢飲歡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順手從頭上拔下一枚寶簪,插在瑤池北岸,鎮鎖水怪,平息怒濤。後來,在插寶簪的地方,長出了一顆榆樹。實際上,這顆古榆是後人或西王母為紀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樹,而在天池北岸池邊栽的適於該地水文土壤的榆樹的後代。生長在海拔1910米高處的這棵古榆,獨生獨長,樹冠大如傘,狀如帝王金輿華蓋,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環境,給這一枝獨秀的古榆,添神增奧。即使豐水年,湖水再漲,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長期以來,人們將古榆根部與湖水水面的距離,當朝北尾朝南,龍脊9曲呈9座起伏的緩峯,龍脊西側的龍爪變為5條支脈,伸入池內。

3.“東岸靚女”

傳説,每當夕陽西下,就有一個妙齡少女與東岸卧龍幽會。説來也巧,每當日薄西山,夕陽的餘輝就沿着卧龍山勾勒出一位屈曲雙腿、仰面而卧的少女側影,她頭枕高山,長長的睫毛化為山頭的幾株松樹,豐滿的胸脯化為兩座圓圓隆起的山峯,夢幻迷人。要觀此景,則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4.“西岸鱷魚”

天池西岸的長壟山體,傳説是一條鱷魚所變,故名“鱷魚山”。鱷魚頭朝南身朝北,鱷魚背呈弧狀緩峯隆起,鱷魚足插於湖中,鱷魚尾即為前述的“鱷魚壩”。

5. “南湖黃龍”

博格達山區,夏季降水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潑。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積有168平方公里。每當大雨,河水洶湧北瀉,黃色的洪水,浩浩淼淼。從池北南望,如一條黃色巨龍入池,使池水翻騰不息,濤長裏許,濤聲如雷,成扇狀散去,似“孔雀開屏”。要觀此景,則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6.“大灣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灣子”處,風平浪靜,峯林映湖,是觀賞倒影的好地方。在大灣子觀倒影,一定要掌握時間,天池白天刮上山風,夜晚刮下山風,換風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點鐘,這時,天池風平浪靜,倒影如畫,此景乃成。要觀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7. “瑤池風帆”

天池南岸,一片鬆海。夏季運送枯木,從南至北無路可行,只得將木捆紮成排,放入池中順水而下,此時須小揚風帆。放木排的最好時機,是在夜間刮下山風時進行,乘風破浪,頃刻即到,而且在風帆上點盞小燈,一為照明指航,二為圖個吉利。放木工站立於排上,掌舵扯帆。此時,人去鳥歸巢,山睡林酣,萬空皆寂。

娘娘廟遊覽區

一到大天池,左側就有一條路向東延伸。循路向前數百米,可見一個船塢。從這裏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時許,便可到娘娘廟遊覽區。

1. “達摩險徑”

從天池北岸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廟遊覽區的途中,左側有一條非常危險、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廟。傳説,此路由達摩所開闢。

2.“西王母廟”

(又稱“娘娘廟”)

道教將西王母視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稱西王母為王母娘娘。據史料記載,娘娘廟當年建築規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毀於戰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內外華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夢託,因此來中國大西北尋找夢中仙境的人絡繹不絕,當他們來到天 池後發現天池之景與夢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台灣“西王母朝聖團”一行219人,專程來天池朝拜。自此以後,海內外“西王母朝聖團”絡繹不絕。1992年,台灣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廟遺址興建了這座廟宇。現廟內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廟部分遺物,如古鐘、瓦當、壁畫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於西王母廟右上方50米處,傳説為羣仙居住的地方,洞內壁畫殘存,隱約可辨。

4. “達摩禪洞”

達摩禪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觀音閣址” 觀音閣遺址在達摩禪洞的上方,建築年代不詳,曾有道士2人,民國末年被毀。

6. “會仙平台”

會仙平台在西王母廟左前方的天池邊上,今為一塊平坦的圓 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記》卷六十三雲:

“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西 出函谷關),莫知其所終。”據傳説,老子來到了“西王母之山”

並與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裏暢遊,沒想到差一點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東岸即今“老子故洞” 進一步修煉。

8.“觀佛光亭”

(又名“觀海亭”)

觀佛光亭位於天池東岸的池邊上,此處很少有人光臨,非常幽靜。日出時,如果天空佈滿碎雲,那麼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廟上空忽隱忽現,不知緣由者認為它是“海峯晨曦”,並作詩曰:

“雲遮霧繞萬仞隱, 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 博峯含笑看盛景。”

標籤: 導遊詞 天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xinjiang/6nwm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