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四川導遊詞 >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精選15篇)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精選15篇)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

峨眉山報國寺位於峨眉山麓,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峨眉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眾多寺廟裏,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户,是遊峨眉山的起點。

報國寺四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

報國寺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衞,守護着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説經。”前者是説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説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説法。

夏季的報國寺尤為清幽,沒有人強行讓你上香、捐款,有的只是那些佈滿青苔的小路和煙霧繚繞的香爐,隨着一聲聲鐘聲敲擊,峨眉山的清淨在這裏完全體現。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2

報國寺佈局雅緻,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等五重殿堂。主要供奉有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陀菩薩、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十八羅漢等諸佛菩薩像及思摩、本空、離欲等祖師像近六十尊,造像生動莊嚴。其中,有從緬甸迎回大小玉佛二十三尊,其中接引佛高達四米,重十餘噸,實為珍稀文物。目前,在國內寺院中,擁有緬玉佛像數量之多,佛像之大,尚屬罕見。

中興本寺的住持、百歲高僧離欲上人,為禪門宗匠。

鑑於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更為契時契機,四十年代在成都弘法,即興建“離慾念佛堂”,廣度有緣。並以持戒修行,淨化身心;以慈悲濟世,培植福德(離欲上人遺方)。修福修慧,自行化他,樹立優良道風。現任住持昌臻法師繼承上人遺願,興建能容納二百人唸佛的“離慾念佛堂”,每年定期舉行佛七。興建面積二千餘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一座,每年舉辦“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面向全國四眾弟子,專修淨宗經論(昌臻法師文集),培養了一批弘法人才。為滿足居士們的要求,先開辦“唸佛安養院”,繼興建“離慾念佛苑”,為居士們提供安度晚年、清淨唸佛和臨終助唸的道場。

同時,本寺一直堅持以多種形式開展弘法利生活動。如:舉行佛法通俗講座,與兄弟寺院協同舉辦“禪淨共修營”、“佛法與人生研討會”,出版佛學書刊等。並長期舉辦助學、扶貧、救災、放生、修路等活動。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先進集體”。現在,報國寺已成為道風樸實淳良,專修專弘淨土宗的清淨道場,被譽為遠近聞名的“蜀中淨土”和朝拜觀光的勝地。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3

報國寺四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衞,守護着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

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説經。”前者是説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説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説法。

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築,佔地60餘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裏舉行。這裏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內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顯雄偉自然。寺內藏經樓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態生動大方,是件珍貴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層的紫銅塔,塔身鑄有4700多個佛像,還刻有《華嚴經》全文,故名“華嚴塔”,也是一件貴重文物。報國寺門口,新建一亭,掛有明嘉靖年間聖積寺所鑄的一口大鐘。鍾高2.3米,重10餘噸,敲鐘時聲聞30餘里,當時因在晚上敲,故名“聖積晚鐘”。

報國寺還設有峨眉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種陶瓷玉石、文獻字畫、金屬器皿和戰國時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4

七佛殿後,以觀音菩薩塑像為主,結合歷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組羣像。觀音又叫觀世音,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佛經説,觀世音菩薩能顯現多種化身,説法救度眾生。你看他右手舉楊枝,左手傾淨瓶,婷婷玉立龍頭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飄然立於荷葉之上。金童旁是戒裝裹身的趙子龍,再旁為東、南天王,手執琵琶、寶劍。玉女旁是美髯飄拂的關雲長,再旁為西、北天王,執傘、握蛇。另外還有“羅漢伏虎”、“蒲公採藥”,最高處是“唐僧師徒取經 像”。羣像右側還有一龕,供奉漢白玉雕刻的藥師佛坐蓮像。藥師佛又稱大醫王,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相傳他在成佛時曾發下十二大誓願,願除一切眾生疾苦,治無明痼疾,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最後一殿為普賢殿。供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梵語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普賢因廣修“十大行願”,又稱“大行願王”。“願”是理想,“行”是實踐。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所以將他供於最後一殿。殿門上寫着“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意思是用金黃色裝飾的殿堂,是普賢菩薩的住處;優曇花燦爛的光輝,照透了禪僧的愛佛之心。還有一副聯語:“普濟有情,願王垂慈,宛向峨眉尋妙諦;賢德無量,眾生瞻仰,靈冥空寂悟禪心。”上聯是説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幫助眾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聯是眾生瞻仰菩薩的無限賢德,在空靈寂靜時感悟參禪的清靜寂定心境。普賢殿樓上為“藏經樓”,是保存經卷的地方。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5

報國寺景區為峨眉山低山區,海拔550-1000米,氣候温和,林木葱蘢,寺廟相對集中,人文景觀豐富。有著名的報國寺、伏虎寺等古代建築;有珍貴的華嚴銅塔、聖積銅鐘等佛教文物;有“蘿峯晴雲”、“大峨山潮”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有枯葉蝶、風蝶等珍稀動物和桫欏、楨楠等珍稀植物。景區內有星級賓館紅珠山賓館、峨眉山大酒店、雄秀賓館、金葉賓館以及休養所、林業招待所,還有整潔、衞生、幽靜、舒適的私營旅舍。郵電通訊設施先進,交通暢達,車輛方便,是旅遊觀光、休閒療養、各種會議、商貿洽淡的最好去處。

我身後這座“天下名山”牌坊,於1993年4月重建。正額“天下名山”是郭沫若1959年題寫;背面“佛教聖地”四字,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牌坊高17.8米,寬22.2米,四列三跨,採用銅筋混泥土結構的仿木建築形式。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具有明、清建築風格,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牌坊兩側,古榕相襯,雄偉壯觀;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葱鬱,宛如儀仗隊恭迎佳賓。從這裏向縱深望去,蘿峯嶺、虎頭山,層層疊翠,祥雲繚繞。朋友,神祕的仙山近在咫尺。

報國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峨眉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這裏寺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

此寺座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衞,守護着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此廟最初名“會宗堂”,明代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於伏虎寺右的虎頭山下,取儒、釋、道“三教”會宗的意思。寺裏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為普賢菩薩,因為峨眉山是普賢道場;道教是廣成子,據説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過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輿,和孔子同時代,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後來隱居峨眉山。會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時期儒、釋、道有過一段融洽的歷史。清初會宗堂遷至現址,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聞達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據佛經中“報國主恩”的意思,御賜“報國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廣惠擴建。解放後多次維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門。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説經。”前者是説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説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説法。

第一殿為彌勒殿,供奉彌勒塑像。“彌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釋迦牟尼佛説,他滅度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才會重降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三次説法,廣度眾生。所以稱他為“未來佛”。門上這副對聯:“看他皤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願你清心滌慮,好去睹金頂祥光。”上聯描寫彌勒的形象,説他還只是菩薩;下聯是説祝願所有遊山者放一下切顧慮,一心一意登上金頂去看佛光。來峨眉山不上金頂睹佛光是一大遺憾,等於沒有到峨眉山。這裏祝願大家都登上金頂,佛光正等待着你們。再請看這副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這是對彌勒菩薩的畫像,體現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寬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聯語有很深的哲理,啟迪人們對人處世要心胸開闊,要有容人之量。

彌勒後殿供的是韋馱站像,背朝山門,面對大雄寶殿。韋馱是佛教的護法神,身穿胄甲,右手託山,左手按金剛降魔杵,修眉鳳眼,雙脣緊閉,威武剛強,正氣凜然。

第二殿大雄寶殿,“大雄”是佛經中説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裏供奉佛主釋迦牟尼金身彩飾坐蓮像。釋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紀後期印度迦毗羅衞國(現在尼泊爾境內)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兒子,俗稱喬達摩,名悉達多。由於那時社會的動盪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和煩惱,引起了悉達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尋求解脱。經過六年苦行,嚐盡千辛萬苦,最後又經過七天七夜的禪思靜慮,終於徹悟大覺,成了佛。看門柱上這副對聯:“教演三乘,廣攝萬類登覺路;法傳千古,普度眾生證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導教化眾生達到解脱的三種方法、途徑。一般稱“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乘”。“聲聞”是聞佛之聲教,斷見思之惑而人涅磐,為佛道中的最下根。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6

這裏還有一副禪聯:“覺樹開曇花,三世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長靈芽,七尊如來,哀憐攝受億萬眾生共證菩提。”“覺樹”即“菩提樹”,“曇花”即“優曇花”,為無花果類,這裏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圓寂。佛教認為人包括肉體和靈魂兩個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後靈魂不滅,要到另一個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靈芽”,泛指具有靈性的花木。“如來”,即“真如”,指佛所説的“絕對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達到佛的覺悟。“攝受”,佛以慈心攝取眾生。“菩提”即覺悟。整個意思是:菩提樹開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個世界眾生,一起到達極樂境界;峨眉長着有靈性的植物,七尊如來佛哀憐接受了億萬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左壁掛有“七佛偈”木屏四條,是我國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左邊是“吟翠樓”,上懸蔣介石1935年在峨眉寫的“精忠報國”橫匾,右邊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7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間一尊為釋迦牟尼佛,其餘六尊為過去佛,從右至左依次為: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毗舍佛、南無屍棄佛、南無毗婆尸佛。這七尊佛的塑造工藝稱“脱紗塑造”。這就是先塑好壞模,然後在坯模上面塗上漆,再用麻布、綢料一層層敷上,待幹後脱去坯模,最後彩繪。具有體輕、防潮、防蛀、不裂縫、保存久等特點。這反映了我國古代塑造藝術的精湛。七佛皆盤腿坐蓮台,體態勻稱,莊嚴肅穆,乍一看似乎形態都一樣,細細審視,表情各有變化,維妙維肖。佛教造像中,還很講究手的刻劃和塑造。手有各種姿勢,佛教稱為“印相”。你看釋迦牟尼佛,右手舉至胸前,拇指與中指相捻,其餘三指自然舒展。這一手印象徵佛在説法,稱為“説法印”。其他六尊佛的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種手印表示“禪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體態、手勢和麪部表情,都體現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無缺,至高無上。有朋友問,七佛蓮台下的“小鬼”是什麼意思?這有兩種解釋:其一,蓮台又稱“金剛座”或“須彌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須彌山”(古印度傳説中的山名)那樣高大、堅實,座下塑造的是“金剛力士”,肌肉發達,面部猙獰,對邪惡起震懾作用;其二,釋迦牟尼佛度“六道”時,拯救出來的餓鬼,他們為了報佛恩,都蹲在金剛座下,聽經護座。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8

從報國寺右,沿公路上行1公里就是伏虎寺。那座高大的木質斗拱“伏虎寺”牌坊下面,有一條虎溪,水聲潺潺,迂迴林中。溪上橫架着“虎浴”、“虎溪”、“虎嘯”三道廊橋。整潔的石級曲徑,將把你們引入密林深處。你們看,這片桫欏樹,是大型木本蕨類植物,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古老植物。由於地球歷史的變遷,桫欏幾乎全部毀滅,在峨眉山複雜地形的庇護下,這片桫欏樹得以保存至今。林間野花,送來陣陣芳香;溪中流水,奏出動聽的旋律。瞧!眼前紛飛的蝴蝶一晃就不見蹤影。啊,原來它停在樹枝上了,就象一片枯葉,使你不能辯認,這就是珍稀動物--枯葉蝶。過了“虎嘯”橋,便是一片楠林,濃廕庇天,高坡處矗立着“布金林”牌坊。“布金林”是僧人根據佛經故事取的。穿過牌坊就是“虎溪精舍”了,即伏虎寺。相傳寺為唐時開建的,宋紹興年間因這裏有虎為患,士性和尚建“尊勝幢”以鎮,從此虎患消除,故僧人將寺取名伏虎寺。還有一説寺後虎頭山形如伏虎,寺因山而得名。明末改為藥師殿,後毀於火。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建,規模宏大,稱為入山第一大觀。

第一殿彌勒殿,中供彌勒塑像,左右兩廂為四大天王塑像,左邊為東方持國天王,手抱琵琶,次為南方增長天王,手執寶劍;右邊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握紅傘,次為北方多聞天王,手捏青龍。民間有一種説法,認為四大天王手持四物,象徵“風調雨順”。

彌勒殿後為韋馱塑像。

第二殿普賢殿,供普賢菩薩。背龕供阿彌陀佛立像。

第三殿大雄寶殿,遊客們請靜一靜,殿中正在做佛事活動,做佛事唸的詞和唱的腔,稱佛教音樂。你們閉着眼睛聽,這音樂悠揚、清靜、肅穆、莊嚴,似乎將把你帶入一種遠離塵囂的佛國淨土的境界。好了,現在我們觀看龕內供的釋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為“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本來之身,報身是通過修持得到的名位,應身是為適應某種場合應化成某種身份。

左龕供文殊,右龕供普賢。左右兩廂為十八羅漢。後龕供觀音菩薩。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9

沿普賢殿石階而下,至七佛殿右側,是峨眉山佛教協會,再下至大雄殿右側,為新建的“祗園”,是接待國內外佛教團體和講經的地方。通過隔牆圓門,便是“花影亭”,裏面有池有亭,有珍貴的花木。步入其中,勞倦頓清,心靜神安。再步出彌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鐘樓、法物流通處,右有鼓樓和茶園。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築,佔地60餘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裏舉行。這裏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請隨我到對面的鳳堡鍾亭參觀。

這裏叫鳳凰堡,鳳凰堡周圍碑刻羣列,有《我眉山全景圖》、《般若波羅密心經》、康有為書的《十里桃花》、劉光弟書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還有何紹基、趙熙等名人的墨跡。沿之字形坡道上去,便見紅柱六角重檐鍾亭,亭額懸“聖積晚鐘”橫匾。“聖積晚鐘”原為“峨眉山十景”之一。今聖積寺已不存在,裏面的銅鐘是明代嘉靖年間別傳禪師募資鑄造。高2.3米,脣徑2米,脣厚10釐米,重12.5噸,鍾脣為12缺荷葉形。該鐘曾懸掛在南門外的聖積寺內。早晚撞擊,聲音宏亮,半夜撞擊,15公里內也能聽見。佛教認為鐘聲可以“警醒頑愚”。聽見鐘聲可以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規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寺裏的鐘頗有講究。這口銅鐘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譽為“巴蜀鐘王”,是一件很珍貴的文物。好了,現在請遊客們前去伏虎寺參觀。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0

此寺座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衞,守護着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此廟最初名“會宗堂”,明代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於伏虎寺右的虎頭山下,取儒、釋、道“三教”會宗的意思。寺裏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為普賢菩薩,因為峨眉山是普賢道場;道教是廣成子,據説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過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輿,和孔子同時代,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後來隱居峨眉山。會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時期儒、釋、道有過一段融洽的歷史。清初會宗堂遷至現址,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聞達重修。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據佛經中“報國主恩”的意思,御賜“報國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廣惠擴建。解放後多次維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門。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説經。”前者是説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説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説法。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1

報國寺景區為峨眉山低山區,海拔550-1000米,氣候温和,林木葱蘢,寺廟相對集中,人文景觀豐富。有著名的報國寺、伏虎寺等古代建築;有珍貴的華嚴銅塔、聖積銅鐘等佛教文物;有“蘿峯晴雲”、“大峨山潮”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有枯葉蝶、風蝶等珍稀動物和桫欏、楨楠等珍稀植物。景區內有星級賓館紅珠山賓館、峨眉山大酒店、雄秀賓館、金葉賓館以及休養所、林業招待所,還有整潔、衞生、幽靜、舒適的私營旅舍。郵電通訊設施先進,交通暢達,車輛方便,是旅遊觀光、休閒療養、各種會議、商貿洽淡的最好去處。

我身後這座“天下名山”牌坊,於1993年4月重建。正額“天下名山”是郭沫若1959年題寫;背面“佛教聖地”四字,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書。牌坊高17.8米,寬22.2米,四列三跨,採用銅筋混泥土結構的仿木建築形式。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具有明、清建築風格,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牌坊兩側,古榕相襯,雄偉壯觀;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葱鬱,宛如儀仗隊恭迎佳賓。從這裏向縱深望去,蘿峯嶺、虎頭山,層層疊翠,祥雲繚繞。朋友,神祕的仙山近在咫尺。

報國寺,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峨眉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這裏寺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2

釋迦佛的左龕是泥塑彩繪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稱為“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吉祥。他是眾菩薩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協同釋迦牟尼宣講佛法。他和普賢菩薩一起,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菩薩。這副聯語就是對他的評價:“智鏡高懸施法雨;慧燈遍照應羣機。”把“智慧”二字嵌入聯中,意思是文殊菩薩用智慧潤澤眾生。右龕是地藏菩薩金身坐蓮像。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櫱沙”,譯為地藏,佛經中説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要在釋迦佛滅度後,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脱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諸道中的眾生。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副對聯就是讚頌他度脱沉淪決心的偉大精神:“聖願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覺悟,難教沉溺負慈恩。”

殿內左右兩廂供十八羅漢。羅漢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隨行弟子。後龕內供的阿彌陀佛像,阿彌陀佛又稱“接引佛”、“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登上石階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請先看這副對聯:“功德逾恆河,七寶莊嚴大千世界;層峯摩霄漢,三峨雄秀伯仲崑崙。”什麼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恆河”是“恆河沙”的簡稱,“七寶”一般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這裏泛指珍貴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個宇宙。“霄漢”指雲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崑崙”即喀喇崑崙山。整個意思是:用極珍貴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個世界,其功德超過了印度恆河裏沙的數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層層山峯直插雲霄,可與巍巍崑崙山媲美。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3

報國寺佈局雅緻,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等五重殿堂。主要供奉有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陀菩薩、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十八羅漢等諸佛菩薩像及思摩、本空、離欲等祖師像近六十尊,造像生動莊嚴。其中,有從緬甸迎回大小玉佛二十三尊,其中接引佛高達四米,重十餘噸,實為珍稀文物。目前,在國內寺院中,擁有緬玉佛像數量之多,佛像之大,尚屬罕見。 中興本寺的住持、百歲高僧離欲上人,為禪門宗匠。

鑑於末法時期,淨土法門更為契時契機,四十年代在成都弘法,即興建“離慾念佛堂”,廣度有緣。並以持戒修行,淨化身心;以慈悲濟世,培植福德(離欲上人遺方)。修福修慧,自行化他,樹立優良道風。現任住持昌臻法師繼承上人遺願,興建能容納二百人唸佛的“離慾念佛堂”,每年定期舉行佛七。

興建面積二千餘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一座,每年舉辦“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面向全國四眾弟子,專修淨宗經論(昌臻法師文集),培養了一批弘法人才。為滿足居士們的要求,先開辦“唸佛安養院”,繼興建“離慾念佛苑”,為居士們提供安度晚年、清淨唸佛和臨終助唸的道場。

同時,本寺一直堅持以多種形式開展弘法利生活動。如:舉行佛法通俗講座,與兄弟寺院協同舉辦“禪淨共修營”、“佛法與人生研討會”,出版佛學書刊等。並長期舉辦助學、扶貧、救災、放生、修路等活動。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宗教界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先進集體”。現在,報國寺已成為道風樸實淳良,專修專弘淨土宗的清淨道場,被譽為遠近聞名的“蜀中淨土”和朝拜觀光的勝地。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4

第一殿為彌勒殿,供奉彌勒塑像。“彌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釋迦牟尼佛説,他滅度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才會重降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三次説法,廣度眾生。所以稱他為“未來佛”。門上這副對聯:“看他皤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願你清心滌慮,好去睹金頂祥光。”上聯描寫彌勒的形象,説他還只是菩薩;下聯是説祝願所有遊山者放一下切顧慮,一心一意登上金頂去看佛光。來峨眉山不上金頂睹佛光是一大遺憾,等於沒有到峨眉山。這裏祝願大家都登上金頂,佛光正等待着你們。再請看這副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這是對彌勒菩薩的畫像,體現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寬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聯語有很深的哲理,啟迪人們對人處世要心胸開闊,要有容人之量。

彌勒後殿供的是韋馱站像,背朝山門,面對大雄寶殿。韋馱是佛教的護法神,身穿胄甲,右手託山,左手按金剛降魔杵,修眉鳳眼,雙脣緊閉,威武剛強,正氣凜然。

四川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4

第二殿大雄寶殿,“大雄”是佛經中説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裏供奉佛主釋迦牟尼金身彩飾坐蓮像。釋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紀後期印度迦毗羅衞國(現在尼泊爾境內)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兒子,俗稱喬達摩,名悉達多。由於那時社會的動盪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和煩惱,引起了悉達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尋求解脱。經過六年苦行,嚐盡千辛萬苦,最後又經過七天七夜的禪思靜慮,終於徹悟大覺,成了佛。看門柱上這副對聯:“教演三乘,廣攝萬類登覺路;法傳千古,普度眾生證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導教化眾生達到解脱的三種方法、途徑。一般稱“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乘”。“聲聞”是聞佛之聲教,斷見思之惑而人涅磐,為佛道中的最下根。“緣覺”是觀因緣無師自悟。“菩薩”即“菩提薩垂”,就是以佛道救眾生。這裏可以將“三乘”概括為:他覺--自覺--覺他三種境界。整個意思是説:通過佛教的三種途徑,引導教化眾生走上覺悟之路,達到解脱的目的。再請看這副聯語:“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風獅子吼;菩薩開覺路,千年花雨象王宮。”上聯是説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風如佛在説法時果決無畏的聲音,這聲音就象獅子的吼聲。下聯是説普賢菩薩在峨眉山(象王宮)向四眾弟子講經説法,開示覺悟之路,講得天花亂墜。還有一副聯語:“龍歸法座聽祥偈,鶴傍松煙養道心。”便是對山門那塊橫匾“鶴駐雲歸”的最好解釋。

峨眉山報國寺導遊詞 篇15

報國寺四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煙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坐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衞,守護着這座名山寶剎。

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

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説經。”前者是説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説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説法。

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築,佔地60餘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裏舉行。這裏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內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顯雄偉自然。寺內藏經樓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態生動大方,是件珍貴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層的紫銅塔,塔身鑄有4700多個佛像,還刻有《華嚴經》全文,故名“華嚴塔”,也是一件貴重文物。報國寺門口,新建一亭,掛有明嘉靖年間聖積寺所鑄的一口大鐘。鍾高2.3米,重10餘噸,敲鐘時聲聞30餘里,當時因在晚上敲,故名“聖積晚鐘”。

報國寺還設有峨眉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種陶瓷玉石、文獻字畫、金屬器皿和戰國時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ichuan/79zq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