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

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3篇

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3篇

山西農業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3篇

篇一: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山西農業大學全體師生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今天的解説員段志利,能夠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們美麗的校園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希望我的解説能讓大家更深入的瞭解我們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悠久的校園文化。在遊覽過程中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或意見請一定提出來,我會盡力為大家解答,希望您在我校逗留期間能夠開心愉快。

農大,與晉商文化相伴相生,是以一種追求一流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書寫出科教興農造福人間的輝煌業績的高等學府。

我們現在看到的門樓,是我校在1997年時的舊校門,它是一座很古樸很有特色的門樓。而現在所用的這座校門是在我校百年校慶時所用的,大家可以看到它更具現代建築風格,校門那兒的“山西農業大學”六個字是彭真委員長親自題寫的。大家看一下這條路,它是尚用門樓做校門時學校的圍牆所在處,現在它南通工科和生科的教學樓,北通研究生宿舍樓。這片水泥板鋪就的地方是專為百年校慶所修建的噴泉。

山西農業大學是一所集農,林,牧,農工,農經為一體,具有山西地方特色多學科綜合性發展的農林院校,也是山西唯一的高等農業院校。它位於山西省晉中盆地太谷縣。學校始建於1920xx年秋,是山西省最早建立的高校之一,歷經銘賢學堂,銘賢農工專科學校,山西農學院等時期,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同年被列為全國重點農業院校,彭真委員長題寫校名。在跨越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以“甘於奉獻,樂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

學風和“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精神享譽海內外。

大家看位於我右手邊的這座建築,它是我校比較年輕的建築,建於20xx年,是我校現在的圖書館,其現有紙質藏書145萬冊,電子圖書50萬種,中外文期刊(含電子版)20xx餘種,形成了以農業,生物科學文獻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藏書體系。(大學的圖書館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大家在以後的學習及生活中一定要利用好圖書館這個資源。)

我校由於建築面積廣闊,所以建築整體趨於平緩,其最高建築也不過六層而已。而我們眼前的這座樓便是我校最高的建築——實驗大樓。實驗大樓又名科技樓,它的一層二層現在是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辦公地點,同時也是我校現在主要的微機室和語音室。三四五六層分別是園藝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辦公室,我校的編輯部也在他的六層。我們看到的前邊那方空地是我校校友作為回饋而建的音樂噴泉,當音樂響起,水花所演繹出的旋律給大家帶來的是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山西農大是捐出來的大學,而我們眼前的這個建築就是美國人韓明為捐資建造的,它就是著名的韓氏樓。它是1920xx年韓明為先生為紀念其母親所建的,説起這個來其中還有一個小的故事。話説韓老夫人素懷博愛之心,屢次欲來中國,但是因為各方面原因都未能如願,於是臨終前將她的兩萬美金存款交給他的兒子韓明為,讓他捐給在當時已很有名氣的銘賢學堂建造宿舍所用,在當時作為男生宿舍它已設有淋浴,理髮店,衞生間等設施。現在是部分單身教職員工的宿舍以

及一些部分的辦公區。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棵毛白楊,它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歷經滄桑仍然蒼勁挺拔,她的成長也見證了農大的成長。

農大之美首先在風景,春華秋實,夏綠冬銀,當你跨進校門時,你定會為她的深邃幽遠,草木青青所陶醉,百年古樹蒼翠成行,繁華碧草吐露芬芳。更會讓你感動的是百年古建的磅礴雋秀與現代建築的高拔挺俊相映成趣。

那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校的小操場了,小操場在晴天傍晚的時候,配上這長廊與兩邊的古典建築,是我校非常美的校園一景,我們學校的許多明信片就是在這裏取景的。對於小操場,它的歷史也是比較悠久的。它始建於銘賢學堂之初,是當時銘賢學堂的主操場。大家有沒有覺得正對着的這個小房子與整個操場很不協調啊?其實雖然它確實很破舊卻是很有紀念價值的,它是當時銘賢學堂的主席台,在銘賢學堂20週年校慶時,蔣介石在夫人宋美玲的陪同下就是站在那個地方為全校師生作演講的。而那邊的主席台是我們在建成大操場前一直沿用的主席台,目前是我校教職工打羽毛球的地方。自從我校建起了大型的比較綜合化的操場後,在我們的小操場一般舉辦一些小型的足球比賽以及學校的一些文藝活動。今年我校為慶祝建黨九十年的大型紅歌比賽就是在這裏舉行的。

這裏的這些建築並不是建於同一時期的這個文化長廊就是後來為了應景而建的,現歸資源環境學院所管理。

這個亭子是九十年校慶時當地的政府和我校的一些校友共同出資建造的,在這個碑子上記錄的是學校的簡史。

銘賢學堂的選址是當時位於太谷孟家的花園,銘賢學堂的佔地就是當時孟家花園的遺址。在1920xx年孔祥熙歸國後,與公理會商議後,在太谷南關基督教公理會明道院“蒙館”的基礎上辦起了國小。校園其實就是一個小四合院。就在現在的太谷人民醫院的後院,那蒙館呢,就是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後來受到西方的影響,就改名為學堂。

由於學生的不斷增加,四合院已經感覺到了擁擠,孔祥熙認為,長期這樣下去,很難實現自己的抱負,所以必須重新選擇新的校址。經過孔祥熙的考察,位於東關的孟家花園是最理想的辦學地址。 現在我們就正式步入銘賢學堂舊址——也是孟家花園的遺址。這些建築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我們現在看到的棋牌室和乒乓球室,是教職員工用於鍛鍊身體或是休閒娛樂的的地方。在過去,這些建築四面開窗,故又名四明廳。這裏的台階是後來人們加上去的,在過去這裏是淺淺的水,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這台子上有水常年浸泡的痕跡。當時孟家的主客就是在這水上的四明廳賞景的。 接下來,咱們步入的這個寫有漢軒的地方呢就是當年的校長院,是孔祥熙先生生活工作過八年的地方。這個掛有統戰部的牌子的,就是當年孔祥熙先生的辦公室了,對面的供暖供水中心是他當年的警衞處。後面則是孔祥熙的寢室,內設有客廳、卧室、衞生間,採用地暖取暖方式,設施均適用先進。旁邊呢就是照顧他們起居的下人住的地方,現在是校產處。

節日的時候或者一些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就有一些龍舟;我們剛才走過的呢就是關於孟家花園遺址的部分,是保;在當時的銘賢學校非常的注重文化建設,目的就是利用;關於銘賢學堂增建的部分,在明信片上經常有這兩棟樓;左手邊的這個亭蘭樓是銘賢學堂時期的圖書館,“亭蘭;桂科學樓,“嘉桂”則取自宋靄齡、女士父親宋嘉樹和;正前方的這棟樓——職工之家,是當時亭蘭圖書館配套;六角亭:是

節日的時候或者一些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就有一些龍舟啊遊船啊等活動。

我們剛才走過的呢就是關於孟家花園遺址的部分,是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紀念和觀賞價值的地方。

在當時的銘賢學校非常的注重文化建設,目的就是利用“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感化、薰陶、塑造,以達到教育學生、陶冶學生、塑造學生的目的。在1920xx年高清效就這樣描述過銘賢學校的校園:跨進校門的頭一步,就看見“漸入佳境”四個大字。每一學期孔祥熙都要向學生們解釋為什麼要掛這一塊匾的含義,“學生唸書,讀到一個階段,老在那裏停留不前,固然不可,求學必須由淺入深,由近及遠,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往前走。必須如此,所求獲的學問方始是着實的,可用的,而且越學越有趣,越走越光明,這種讀書的方法,好有一比——倒食甘蔗,漸入佳境。”由求學論到為人,可見孔祥熙的用心良苦。

關於銘賢學堂增建的部分,在明信片上經常有這兩棟樓——亭蘭樓和嘉桂科學樓。他們是孔祥熙夫婦為了紀念雙方父母而專門請了美國的設計師墨菲設計建造的。整體都採用的是外中內西的風格。地板全是水磨石,有花紋,樓梯踏步及欄杆也全是水磨石體鑄成,用手工磨製。這種材料不會燃燒,可以防火,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成本也較高。

左手邊的這個亭蘭樓是銘賢學堂時期的圖書館,“亭蘭”取自孔祥熙父親孔和亭、母親龐玉蘭中的亭蘭二字。與其相對的那個建築是嘉

桂科學樓,“嘉桂”則取自宋靄齡、女士父親宋嘉樹和母親倪桂珍中嘉桂二字。在銘賢學堂時期是學生們的實驗室,因此叫為科學樓。在當時素來講究男尊女卑,建築業不例外,而這兩個建築是非常考究的,男在東,女在西。兩棟樓的建築面積一樣,可是孔祥熙先生為了體現男女平等就在西側的建築下多墊了一塊磚,因此西側的建築就比東側的建築高一塊磚。

正前方的這棟樓——職工之家,是當時亭蘭圖書館配套的閲覽室,它是由美國杭式基金會捐資建造的,因此也被稱為是航式樓,當時是為學校開展教學和公務活動場所,所以也稱為大禮堂。

六角亭:是從當時孟家花園的假山上移下來的。在它後面的是崇學樓,它主要呈現工字形。這棟大樓呢是我們在建成新圖書館之前的圖書館,現在是信息學院辦公的地點,園藝院的畫室和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亭子的右邊是現在的計財處,是由擔任副校長的田俊卿先生捐款興建的,因此也被稱為是“田氏樓”。

走出這兩個獅子之後,我們就走上了主幹道。聽説,俯看我校建築物時,以主樓為中心,幾個建築拼起來模模糊糊的能拼成一個“農“字。學校的校花是丁香花,就在路的兩旁,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每到四五月份的時候丁香花競相盛開,香氣怡人,整個校園沉浸在丁香花香之中。花香伴詩香,每年在丁香花盛開的時候我校的丁香花詩社便會以丁香為題開展詩會。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的小廣場,目前我們有很流行的小廣場英語,每天晚間九點到十點之間會有很多熱愛英語的同學來到這裏來

喊出他們對英語的激情,他們的口號是“生命源自對夢想的卓越追求”。 這棟樓建於1932年,建築面積375.6平方米,現在是紀委審計辦公室所在地。

從這裏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類似於之前看到的六角亭,其實呢它是八角的,也是從假山上移下來的,又名八角亭。由於我校建築別緻,風景宜人,所以很多劇組都來我校取景,其中非常有名的電視劇《亮劍》中的一景就取自這八角亭。

前邊的這棟白樓呢是組織部。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歷史吧,如果説山西大學堂的創建是義和團“扶洋滅清”運動失敗後“不得已”的收穫的話,那麼,銘賢學堂的建立則是中國“有識之士”懷着“銘賢”之心主動引進中國的。孔祥熙出生於1880年,十歲時隨父加入基督教,可以説他與基督教有着很深的淵源。“銘賢”二字,系孔祥熙命名,“蓋取紀念庚子為道殉難中西先烈”之意,其初衷是永遠銘記“美國傳教士殺生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而是事實,銘賢學堂從一開始就以“學以事人”的校訓來面對世人。學以事人出於基督教《聖經》,孔祥熙選用這句宗教語言作為銘賢學堂的辦學宗旨,就是要表明自己“創辦學校,作育人才,以期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其精神內涵讓創建者和接受教育的人為之奮鬥和榮耀。

那麼那我們這邊的呢是我校的柏樹林,這裏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晚上可以散步,早上可以晨讀,是個很愜意的地方。

這邊的這座白色建築是黨委辦公室。

這個紅色的建築是校辦公室,又稱紅樓,1920xx年銘賢學堂接收設在太谷南關的貝露女校,改為女子部,1933年女子部由南關遷到銘賢學堂與男子部合併,是山西省實行男女合校的最早一所中學。而這紅樓便是女生宿舍樓了。在當時女部主任曾打趣的説“身在紅樓中可不能做紅樓夢啊。”

好了,走了一路,看了一路,也説了一路,希望我的解説能讓大家對農大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從而喜歡上農大,愛上農大。今天的解説就到這裏了,謝謝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在農大過的愉快。

篇二: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

今天大家來到的是以此為精神的雲南農業大學,用“一專六強”來形容她,恰如其分。雲南農業大學佔地1732餘畝,在校大學生13549人,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一專,工經管,理法教---六強 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

1938年昆明作為抗戰大後方,急需培養為抗戰服務的人才。在此環境下,雲南農大的前身雲大農學院成立,解放後1958年獨立建成昆明農林學院,1971年與雲南農業勞動大學合併成立雲南農業大學。現坐落於昆明北郊與風景名勝區黑龍潭公園毗鄰,常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景色宜人。

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下面我們先走進東校區,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農大的標誌性建築物—綜合樓。1997年修建該樓的時候,設計者曾考慮將綜合樓的中軸線正對學校大門,東西走向,正所謂紫氣東來。無奈完工後發現,中軸線偏離了,但又歪打正着,從校門沿着坡路向上走,每走一步都能更多的看到她的雄姿,給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綜合樓分主樓和附樓,主樓用於行政與教研,以“關乎人文,化成天下”為院訓的人文學院就位於其中;附樓則是日常上課的教室,連接主附樓的是報告廳,很多科技人文講座都是在這裏演説的。從空中鳥瞰的話,整個綜合樓好似一張掛上箭,拉滿力的彎弓。説到這兒,我給大家提個問題,請大家在接下來的遊覽中思考“綜合樓的這種造型藝術有何寓意呢?

穿過綜合樓是“昨來風雨偏相厄,誰人向天訴此哀”的櫻花園和“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垂絲海棠園。繼續向北可以看到萬花叢中簇擁着的一尊雕塑,彷彿展翅欲飛的紅蝴蝶。雕塑的背後就是六強中的“教”--農大體教。學校男子學生籃球隊十多年來一直保持雲南高校籃壇的最高水平,三次代表雲南省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CUBA籃球賽,一次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籃球選拔賽,為學校贏得了聲譽。

離開以透明立體為建築風格的體院樓,穿過運動場我們來到了農業大學特有的實驗農場。一路上有國內最大的甘蔗野生種質資源圃。“豬公館“---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重點實驗室。一公里的山坡路,給人以靜謐之感,讓這裏成了農大學子人人皆知的情人坡,每天黃昏時分美景配佳人,成為農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所謂決眥入歸鳥,鳥鳴山更幽,幽徑獨行迷。

回到海棠園向南走,就來到了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這裏就是開頭説的“一專”。在動植物王國的雲南,生物的研究豐富多彩,農學院在新甘蔗、能源作物方面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教學樓的佈局也如同他們的科研精神,呈鋭角三角形狀,體現着在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鋭不可當的氣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業科技領域與袁隆平院士齊名但鮮為人知的李崢友教授,李教授於1965年開始研究滇雜交水稻並在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榮獲科技創新獎。

繼續向前,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六強中佔據三強“理經管”的經貿學院。在“新農村”建設的大好環境下,以“厚德經邦,博學濟世”為院訓的經貿院培養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正在使雲南的鄉村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同心亭,同心亭掩映在“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小花園中。同心亭的一副對子形象的彰顯了農大學子的精神面貌,上聯:青春酬壯志南疆創業期有為下聯:紅燭印白頭學海無涯終不悔!

最後讓我們看一看西校區也就是新校區,撲面而來可以感覺到一棟高樓的磅礴氣勢,這就是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

篇三:山西農業大學導遊詞

百年創偉業,同心向未來。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全校師生員工,向祖國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農大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山西農業大學是山西省惟一的全國重點大學和農業高等學府,歷經百年曆史文化傳承和一代代農大人的無私奉獻,已發展成一所以農科為優勢,農、理、工、經、管、文、法、教育等多學科發展的教學型農業大學。學校歷史悠久,校園古樸典雅,文化底藴深厚,是讀書治學地的聖地。從建校至今,共培養了5萬餘名各類人才。

過去幾年,我們實現了學生規模、學科建設和基本建設的三大跨越,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應屆本科生考研率保持在25%左右,學生就業率達到80%以上。

目前,學校佔地14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3.8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0307人,各類研究生1000餘人。現有教職工1498人;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3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133人,80%以上的中青年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有特聘院士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部)級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有40多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學校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

成績的背後凝聚着全校師生員工的智慧與汗水,也離不開了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讓我們繼承發揚“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為的農大精神,保持“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和“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為山西農業大學創建高質量教學研究型農業大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xi/z3r9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