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

有關山西的導遊詞範文3篇

有關山西的導遊詞範文3篇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以太行山與河北接壤,北以古長城與內蒙古為界,西、南以黃河與陝西、河南相望,柳宗元稱之為“表裏山河”。 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山西的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有關山西的導遊詞範文3篇

篇一:有關山西的導遊詞

“ 女媧補天”的傳説發生在山西, 中華民族的始祖 黃帝、 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在舊石器時代山西已有了人類繁衍生息。

堯、 舜、 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奴隸制國家政權 夏朝建立在 晉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 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 晉文公曾為 春秋五霸之一。

秦、 漢、 魏、 晉時期,山西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 北魏曾以 平城(今大同)為都, 東魏、 北齊曾以 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 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 北都”、“北京”。

宋朝時期, 山西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發達地區。 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 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 腹地”,大同、 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

山西作為 革命老區,在1920xx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 高君宇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征到達 陝北後,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

抗戰爆發後,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

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幹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

篇二:有關山西的導遊詞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裏山河”。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裏是晉國的領地,所以簡稱為晉。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説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 、後晉 、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 ,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 290公里,南北長約 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複雜山脈構成的高台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恆山、五台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嶽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於寧武縣,全長 761公里.是僅次於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乾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佈着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 。外緣有山脈環繞 。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温和。山西省,屬於中温帶和暖温帶季風氣侯區,即温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 煤鐵之鄉”、“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巖、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xx億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於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中佔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近幾年來 ,電力工業、輕紡工業、消費品工業、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的旅遊資源豐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築約佔全國總數的 70%多,被譽為古代建築的博物館。五台山、壺口瀑布、北嶽恆山、雲岡石窟是全國聞名的旅遊景點,此外,懸空寺、應縣木塔、晉祠、寧武天池、洪洞大槐樹、喬家大院等都吸引着省內外的旅遊者。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恆山黃芪、長治黨蔘、柳林紅棗等。

篇三:有關山西的作文

這幾天讀柴靜的《看見》,其中一章“山西,山西”説到山西煤礦開採帶來的種種鉅變。

柴靜家就在山西,那是汾河邊上一做清朝古宅。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水邊蘆葦叢從,明黃的水鳳仙、累累紅珠子的火棘,還有藍的發紫的小蝴蝶穿梭其中,屋檐下是燕雀在嬉戲,歡笑美好得不真實——確實,對現在山西的孩子來説,你很難叫他對着焦黃色的天,焦黑的滿是煤渣的地,充斥着焦油味兒能見度不到十米的空氣,一塊一塊稠黑泥結成的板狀的“河水”,來想象當年的鳥語花香。

環保提倡了一遍又一遍,領導班子換了一任又一任……有用嗎?工廠照舊悠然地吞雲吐霧——你管的了嗎?生靈的悲怮在鋪天蓋地的GDP和金錢的誘惑前顯得多麼渺小。做生意的挖十年礦,賺得金玉滿缽,凱旋而歸。但留下來的人呢?這些祖祖輩輩守着這塊地的人呢?他們能怎麼辦?——幾乎無人不患鼻炎、支氣管炎,滿耳的咳嗽聲:一個個氟中毒的孩子咧着滿口的黃牙;肺癌、肝癌、胃癌……你真的忍心嗎?

——“你不怕住這兒的後果?”

——“習慣了就行,人的進化能力很強的。”

——“你的孩子將來怎麼辦?”

——“管不了那麼多。”

《慶餘年》中寫道:不能怪這些百姓,他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知道自己能知道的,放棄自己無法知道的,享受自己能享受的,憤怒與被允許憤怒的。村中煤礦的事村長一人做主,村委主任競選,選票當分紅,一户能領兩千五百塊,大家夥兒都眉開眼笑。維權?環保?吃飽了撐着吧你!只有個老人,家住煤礦正上方,已經沒有水用了。他對着記者哭叫着幾乎瘋癲,村裏人看着都笑了。愛看熱鬧的國人只有在大難臨頭時才開始驚慌失措。

破壞輕而易舉,而重建需要漫長的努力卻不一定能復原。這才幾年,對,才幾年,原先繽紛的大地像得了色盲症,色彩在退去。老頭兒看了柴靜一眼,搖頭道:“你們這代不行了……”再也看不到汾河水了。地下都被挖空了,指不定哪天一腳踩下地獄。一輛輛運煤車駛過,誰顧得上不遠處雲岡石窟中大佛微笑的臉上沾滿厚厚的烏黑的煤灰?塑佛的砂巖逐漸腐蝕剝落,昔日的蛙聲蹤跡全無,塌落在塵埃中的青磚上依稀可見當年繁複美麗的磚雕——“十萬年前,古人類在這裏生存,汾河兩岸是連綿不斷的山崗”“四千五百年前,晉南興起的陶寺文化,是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是華夏的根基”。而今,高度文明的我們,卻要親手將她毀掉——整片土地都被黑霧籠罩着,寸草不生。黑風在城市上空呼嘯着,那是文明發出的沉重歎息。

“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柴靜説。

家鄉是遊子的根。那裏有童年的痕跡,有祖祖輩輩生活的烙印。她是記憶的依附,心靈的歸宿——鄉愁是融入血脈的深情。但是,當面對一個面目全非的故鄉,當記憶中的一景一物都不復存在時,這份深情又該何去何從?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記憶,我們今天引以為傲的文明與繁榮會有任何意義嗎?

標籤: 範文 導遊詞 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xi/wywj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