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

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3篇

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3篇

陳廷敬以清廉正直聞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時,官場上行賄受賄、營私舞弊成風。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3篇

篇一: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

這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樸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羣。

建築羣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為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

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20xx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佈局講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築特徵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在河山樓內還有井、碾、磨,並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護城保莊、抵禦外侵。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康熙帝御賜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着“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後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裏,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為國內少見。

專家介紹,整座建築反映了明末社會狀態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敗落後,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來,當地政府將村民遷出,並籌資20xx萬元對建築羣進行了修繕。同時,有關部門根據史書記載恢復了一些已經坍塌毀壞的建築,並對環境進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研討會”、“皇城相府首屆文化藝術旅遊節”。

皇城相府不僅遊客、考古學者雲集,還被一些影視劇組看中。在這裏開拍了《我認識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國》兩部電視劇。

篇二: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

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牆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代建築羣。皇城相府旅遊景區就是以這組古建築羣為載體興建的。

皇城相府分內外城建築。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於明崇禎壬午年(1642年)年建,外城為陳廷敬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20xx年)所建,城門正中石匾刻“中道莊”三字。該村在明清裏甲制時代,一直屬於郭峪裏。民國年間及解放後致1960年,該村屬郭峪鄉或郭峪管理區。1961年成為獨立大隊,1984年成為行政村。上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稱黃城村,但該村印章打破禁區刻為“皇城”村。

皇城相府1998年10月,“清代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術研討會”在陽城舉行,拉開了打造“皇城相府”旅遊品牌的帷幕。20xx年,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播映,使該處旅遊景區在國內聲名大震。同年3月,榮獲“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區”稱號。10月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xx年起開始創建國家5A景區,歷經3年,投資2.8億元,從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衞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和升級,順利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繼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後,成為山西省第3家AAAAA級景區。20xx年1月14日,國家旅遊局在京為舉行AAAAA級景區授牌儀式,20xx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5A級景區正

20xx年1月14日,國家旅遊局在京為全國19家景區舉行5A級景區授牌儀式,皇城相府景區成為本批次山西唯一入選景區。皇城相府自20xx年起開始創建國家5A景區,歷經3年,投資2.8億元,從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衞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和升級,順利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繼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後,成為山西省第3家5A級景區,也是20xx年以來山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景區。

篇三:山西陳廷敬府第導遊詞

陳廷敬以清廉正直聞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時,官場上行賄受賄、營私舞弊成風。於是,他上書皇帝要求制定嚴厲的制度,以改變不良風氣。他的建議被康熙採納,責令都察院嚴懲不法之徒。此舉對於治理國家起了積極的作用。他非常重視發現和重用有識之士,經常向康熙皇帝推薦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禎、汪琬、陸隴其、邵嗣堯等人,都是經他力薦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由於陳廷敬很有才華,在任翰林院學士時,曾和掌院學士喇沙裏、侍講學士張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讚賞,表揚他們“每日進講,啟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賜予他和喇沙裏、張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張,表裏綢緞各二匹。

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元月,陳廷敬被調任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錢法。針對存在的問題,陳廷敬於八月上疏:“自古所鑄錢幣,時輕時重,過不上多長時間就又要重新改鑄。現在,百姓最為不便的主要是錢價。過去,一兩白銀可兑銅錢一千,今則僅兑九百。造成師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私商熔化銅錢為銅,從中漁利。按説,

銷燬錢幣,其罪至重,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長久不能禁止,就因為私商能從中獲取厚利。因為一兩銀子可買銅七斤,如果將一兩銀子兑成銅錢,則得一千,將這一千銅錢熔化,就得銅八斤十二兩,從中獲一斤十二兩銅價。這些不法商人以此為盈利的捷徑,使得市場上銅錢日趨減少。順治十年時,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原本是為阻止私鑄,但結果呢?私鑄依舊時常發生。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再增加錢幣的重量,而應改重為輕。如果這樣,那私鑄之風就會不禁自絕。”同時他還指出:“由於近年來產銅之地收税過重,致使銅礦開採寥寥無幾。應當減少師税收,讓百姓也來開採。開採的人多了,銅的產量自然就會增加。隨着銅的增加,銅錢價值也自然會日趨穩定。”

陳廷敬這一上疏,送至朝廷後,康熙很重視這個建議,很快就被採納,並付諸實行。

同年九月,陳廷敬升任左都御史。當時清廷內不少官員貪污受賄,腐化之風十分嚴重。陳廷敬深切痛恨。他於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貪廉這兩方面,是做一個合格官員的關鍵。然而奢儉這兩者,又是造成貪廉的根由。要使官員清廉,就先要使他們養成節儉的品質。古時候,從衣冠、車馬到服飾器用,辦理婚喪大事,都要‘賤不得俞貴,小不得加大’。現在由於奢侈之風未除,以至貧窮的人辦事節儉反受譏笑,富有的人鋪張而無人反對,使得大家競相奢侈,成為一種風氣。於是,貪污求利,觸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來,而且日趨嚴重。”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好尚嗜慾之中於人心,猶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陳廷敬的上疏,表示贊同,指出,今後“務須返樸還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務實,崇尚書儉至意”。

當時,由於農民賦役苛重,加之水旱災荒不斷,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陳廷敬及時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區遭災後的真實情況,並提出豁免錢糧税收的一些辦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輕人民負擔的作用。

為維護清廷的統治,陳廷敬又上疏説:“總督巡撫的職責在於考察和指導吏員,這樣做才能使百姓長期安定下來,並不是讓吏員只明察於理事,儘自己的職責就夠了。孔子説過: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觸犯條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師檢查總督巡撫。這樣巡撫可能會説:‘問題師是在於那些吏員。如果吏員清廉能幹,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時就不會貪贓受賄,也不會蒐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於因觸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沒有這樣的能力,這就可以説是對上有罪。當然,也並不完全是官吏的罪過。上司清廉,則吏員自然不敢貪贓犯法,上司如貪贓不法,吏員雖然也想廉潔,然而卻是不大容易辦到的。

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貪贓受賄,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於察言觀色,逢迎上司,又哪裏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員的所做所為,就會説:‘這樣的人還能教導我嗎?’管教不聽,就用刑法。羣吏這樣做,是總督巡撫導致他們這樣做的。所以,當今首要的是總督巡撫要人選合格。他們要不為利慾所動。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員,吏員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結上司,都留心為民辦事。百姓就能夠休養生息。”他還建議,應給督撫下一通令,凡保薦州府縣官,必須考察他們有沒有不法行為。對違犯者嚴加懲處,這就會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對於巡持總督的考察,則要看他是不是廉潔奉公,為羣吏做出了榜樣。

陳廷敬的上疏,被朝廷採納了,並根據他所提內容,規定了若干條文,下諭實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xi/wyw4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