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3篇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3篇

道教廟宇。位於今豫園商場內。傳説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霍光,正殿供城隍神秦裕伯,後殿乃寢宮。下面是本站帶來的上海城隍廟導遊詞,歡迎欣賞。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3篇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一:

上海立縣之前,在鎮西約6裏處的淡井裏,有一座華亭城隍行殿,俗稱淡井廟。建縣後經過一百五十餘年,明永樂年間 (1403—1424) 才將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廟加以擴充,改為上海縣城隍廟。相傳,城隍是道家保護城池的神,同時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廟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則多為生前有惠於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歿後也能為民“御大災、捍大患”。上海城隍廟其前身原為金山神主、西漢大司馬霍光神祠,故今廟內前殿仍由霍光坐鎮,後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間俗稱“一廟二城隍”,國內罕見。

位於城隍廟西北面的沉香閣,原由豫園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 年)督辦漕運疏浚淮河打撈沉船時覓得一尊精美觀音佛像,甚為喜歡,又於當夜夢見其母囑託,即派人護送佛像回上海建閣供奉。因佛像由名貴海瓊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濃郁,故名“沉香閣”(據考,該佛像系隋代大業年間南洋赤土國回贈隋煬帝之禮,在淮河中遇風浪沉沒,已卧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後,沉香閣遷址重建,曾改名為“慈雲禪寺”,擁有叢林寺院規模,與龍華、靜安、玉佛三大名剎齊名今沉香觀音雖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儀態萬方,為佛中珍品,香火終日興盛。閣內現還開設尼眾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二:

各位團友,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見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們公司上海東方旅行社對大家參加這次的旅遊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託大家的鴻福,我呢,能夠很幸運地成為大家的導遊。在這裏要跟大家説聲謝謝哦:“謝謝大家”。先自我介紹吧,我呢是東方旅行社的經理(停頓一下)派來的導遊,我姓曾,大家若不嫌棄可以稱呼我為曾導。在我身邊這一位呢是我們這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陳師傅,開足兩天車的時間,非常辛苦。在此,希望我們能夠以熱烈的掌聲多謝我們的陳師傅。(略停)謝謝大家!那麼,在這兩天裏面呢,就將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服務,務求使大家在我們旅途中的:“食住行遊購娛”各方面都能夠滿意。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儘管説,我們將盡己所能地去滿足大家的要求。所以,我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團友都能夠配合我們導遊司機的工作,愛護車廂裏的清潔衞生。最後,請大家再次以熱烈的掌聲預祝我們即將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旅程!

那麼現在呢,我們是在去往華美國際酒店的路途中,這也是我們城隍廟一行旅遊所預備下榻的酒店。華美國際酒店呢,是一所準三星級酒店,所有酒店式服務單位套房設備齊全,設置應有的家居器具,中央冷氣及先進電線以供互聯網及電子郵件之用。酒店式服務單位備有最好的保安及安全系統。它位於黃浦區西藏南路381號,距我們這次的旅遊景點上海老城隍廟僅一公里。此外,華美國際酒店臨新天地休閒、餐飲、娛樂中心,鬧中取靜。外灘、豫園、上海博物館、大劇院、南京路步行街、淮路中路購物街環繞四周。也更方便於各位團友們在休息時間到處逛逛,體會一番上海這座不夜城的魅力。

現在我們距離目的地酒店大概仍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那麼我就先向大家介紹下這次的旅遊目標——上海城隍廟的由來吧!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上海老城隍廟位於方浜中路,東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舊校場路。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相傳明永樂年間(15世紀初)上海知縣張守約將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廟(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城隍廟。後於1920xx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鋼筋水泥結構,彩椽畫棟、翠瓦朱檐,規模大增。抗戰後,為與新城隍廟相區別,也就是原址在金陵西路連雲路口的城隍廟,故稱老城隍廟。

説到城隍廟的由來呢,還不得不提到一個典故。相傳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為宋代尤圖閣學士秦觀八世孫。元時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揚州,轉徙上海。當時佔據蘇州的張士城派人前往招用,為其拒絕。吳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幾次淮備起用秦裕伯,秦均稱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對於秦裕伯隱卧上海甚感不安,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慮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手諭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應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為治書待御史。洪武三年,設科取士,與劉基同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逝,葬於上海長壽裏。為“釋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為國人請命也”,因而,海濱之民懷着感激與敬重,奉祀其為城隍神。

也有説城隍作為神,是由《禮記》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來。天子要祭八種神,其中有“坊”與“水庸”,大略是對城塹、護城溝渠之祭,這是對城市守護神的祭札。明代人陸容《菽園雜記》卷五談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無之。後世以高城深池,捍外衞內,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惑於理者,衣冠而肖之,加以爵號,前代因襲,其來久矣。後世的城隍正是被賦予了城市守妒神的面目與功能,御災難,安生聚,垂豐穰,庇百姓。城隍廟亦就因此成為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埸所。地方官府朔望進香,祈晴禱雨,並常藉以宣講鄉釣。士庶禳病祈福,牲醴香楮,禱獻報賽。這也就難怪城隍廟廟宇崇閎,香火繁盛。

自清末以來,上海的城隍廟又多出一重功能。當時闢出西園的部分,租於商家。此例一開,園中廣設商店,竟成集市,城隍廟各種土特產、美味食品的聲名不脛而走。另外,東、西園園囿之勝號稱一邑之冠,遊賞者頗多。各種花會,如四月下旬蘭花會,九月中旬菊花會等,常設於東、西園,各神廟會、燈會又常以城隍廟為盛。三月二十八日,傳乃城隍夫人誕,上海街巷懸燈亦一如天后。

作為海濱城市,上海的城隍廟還兼有着護海功能。明初城隍廟改建之時,大門有坊,其額曰“保障海隅”。清同治時又加封“護海公”,勻天后神合力護庇南來北往的海舟,“上海地瀕溟渤,華夷於茲互市,北達燕齊,南連閩粵,舳艫銜尾,鱗萃麕集,往往驚濤駭浪中,神之靈異與天后相佐佑”。進出黃浦的船艘,則必向天後官、城隍廟燒香祈禱。“慣駕沙船走北洋,船頭四望白茫茫。得歸慶幸團團會,天后城隍遍爇香。”每次城隍廟修葺,不僅上海商民踴躍捐贈,不恤財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賈也皆“捆載輻輳而集”。上海城隍廟由此得以稱盛興旺。

城隍廟緊挨着外灘,步行過去也很快便能到達。從洋人造的房子和街道里穿過去,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穿過了那條過渡地帶,就走進了今天的城隍廟。事實上,你不用將這裏想象成是一個廟宇,或者一條每踩下去一腳都冒出來歷史的老街。這是一個將嘉興的粽子和麥當勞的漢堡掛在一塊賣的地方。它是一種市俗的存在,總是能在不同的時候,為自己找到最合適的生存方式。就像今天,這種市俗更多的是一種建立在遊客基礎上的商業文化,不是説原本的市俗不存在了,你可以將這看作是一種被異化了的市俗文化,總歸有人掏錢,有人收錢,人們在這裏各取所需。城隍廟就是這麼自然,不經意地就成了這個城市市俗的標本。並因此樂得其中。

曾經就有遊過上海老城隍廟的遊客為其這樣賦詩道:仙女湖中抹淡粧,風荷掩面露流香。柔情滿腹和誰訴,便是含羞眼淚汪。

上海是一碗濃湯,城隍是濃湯的底料。普天之下的城隍廟不知道有多少,有意思的是,惟獨上海的這座最終被十里洋場團團包圍,從小縣城到大都會,城隍廟是上海最後的根,同時也隨着這個城市完成了它的變異。

好了,聽了我的介紹您已經迫不及待了吧?我們的旅遊列車將會到2分鐘後到達下榻酒店,請大家稍作休息,我們3小時後在酒店大堂集合,前往本次旅遊景點,祝您旅途愉快!

上海城隍廟導遊詞三:

尊敬的旅客 現在由我帶領你們參觀這歷史悠久的豫園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海的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20xx年後),廟內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為上海縣城城隍神)和霍光(漢大將軍博陸侯)。清代時香火極其鼎盛,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城隍廟,上海開埠後城隍廟及其周圍地區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到城隍廟可以購買許多生活必需品,特別是一些日用小商品。

上海市政府從1991年起,開始把城隍廟市場改建為具有民族傳統的現代化大型旅遊購物中心----豫園商城。商城內道路較窄,建築多建造於1920xx年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建築的風格和特點,整個商城內小商店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各具特色,顧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國古老的城鎮街市風貌,大凡來上海的中外遊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廟走走。在老城隍廟內,彙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鬆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鬆雲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真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

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老城隍廟裏供奉着3個菩薩,即護城神秦裕伯、霍光、陳化成。關於他們的傳説不一,版本很多。

就説那秦裕伯,一種説法是元末明初,這位被稱為“智謀之士”的上海人,為逃避亂世,辭官回到了當時還是個小縣城的上海。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多次請他出山,才應允入朝。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於世道,很受皇帝重用。朱元璋在他死後封他為上海“城隍之神”。還有個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説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歎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築。後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原準備屠城。行動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準殺人,這才沒敢下手。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

霍光是東漢時期鎮守疆土的將軍。永樂年間,上海縣正式建城隍廟的時候,知縣將位於城中心的霍光行祠遷此。

使上海人真正頂禮膜拜的是第三位城隍爺陳化成。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市民從“陳公祠”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在吳淞炮台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供奉在大殿後進,表達了上海人民的抗戰決心。

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護神,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

至於那城隍廟隔壁的豫園,據説是永樂年間一個在四川任布政使發了跡的上海人潘允瑞為愉悦老親修造的一個花園。乾隆年間,豫園賣給了城隍廟,改為它的“西園”,園中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橋都很有雅趣。這個熙熙攘攘了幾百年的花園,如今的熱鬧喧囂還是沒有一絲減弱。

在豫園對面,一排餐飲店延伸了數十米,都是各式的美食店。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賣的小籠包遠近聞名,中午飯時間還沒到,等着吃小籠包的人就排成了隊。再向左拐是一條特色街,平排的兩層木製紅樓,店門上沿是一色的曲直鏤雕連檐,再上面是鏤雕的窗櫺,頂上是翹角的飛檐。街心還有個連廊,就像架起的第二道門。街道很窄,3米多寬,兩旁掛着懸空的“光明居飾”、“景龍軒”、“木梳大王”、“扇”、“茶”等招牌,一路望去,非常醒目。這城隍廟老街雖然不似現代店鋪空調宜人、玻璃映照,但其塗滿紅漆的木雕門面、種類俱全的小巧製作和青石板磚的粗紋路面,卻很有一些《清明上河圖》裏那特有的鄉土氣息,讓人感到親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jnkk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