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上海古蹟導遊詞

上海古蹟導遊詞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藴和眾多歷史古蹟。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上海古蹟導遊詞

上海古蹟導遊詞
上海古蹟導遊詞篇1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户”。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xx年曆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文化特色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台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古代建築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 平方米。古戲台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xx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裏、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淳樸民風

楓涇民風淳厚,崇尚耕讀,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縣、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台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朱學範、圍棋國手顧水如、著名漫畫家丁聰、國畫大師程十發,革命前輩袁世釗、陸龍飛等。他們為楓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蹟和典故傳説。

上海古蹟導遊詞篇2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通過保護性改造和功能重塑,將一座曾經十分輝煌而今不再使用的老廠房打造成一座既體現城市藝術活力和時代精神,又延續了城市歷史文脈的公共藝術殿堂。

為推動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規劃建設了一個開放性、公益性、國際性的雕塑藝術平台,為上海搭建起一個集展示交流、製作孵化、雕塑儲備、藝術教育四位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借鑑國際上利用廢棄工業建築在市政建設中改建為公共藝術中心的成功經驗,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選址也立足於積極推動上海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經過多方案比選論證,最終選址於淮海西路570號原上鋼十廠內廢棄的冷軋帶鋼廠。

該廠房建於1956年,主體建築長180米,寬18-35米,佔地面積6280平方米,建築結構高大、空間開闊、粗曠雄健,為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區域佔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由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雕塑廣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構成。目前已建成開放的建築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公共藝術展示空間為6000平方米;雕塑廣場面積為15000萬平方米,含室外公共展示空間約10000平方米。按照規劃,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的建成將帶動該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上海城市中心區最具活力的公共藝術中心。

上海古蹟導遊詞篇3

城隍廟,位於市區內商城東城牆內側。是一處座北向南的古建築羣,佔地面積6600米。現存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後寢殿等建築物。因歷史變遷,原城隍廟裏許多建築遭到破壞,現存的這些主體建築基本保持着原貌。據《鄭縣誌》記載:該廟創建於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靈祐侯”,故又名“城隍靈祐侯廟”。弘治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六年(1520xx年)、隆慶四年(1570年)均曾重修。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來又多次修葺,最近有關部門又撥專款進行了整修。

這組建築羣均為琉璃瓦,捲棚出廈,飛檐四出,建造精式捲棚,前殿、後殿和後窯聯結而成,稱為勾蓮塔式,建築面積為423平方米,紅漆木稜門上端懸有“無方淨域”、“其尊無對、”“澤被蒼生”匾額,殿內有阿拉伯文匾額兩塊、捲棚和前殿房頂由綠琉璃瓦覆蓋,後殿和後窯是灰筒板瓦蓋頂。脊上均為浮雕花草紋飾,整個大殿,古樸肅穆。

北大清真寺是穆斯林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關部門從1982年開始,分期進行修葺,現在大殿、望月樓、大門已維修完畢,面貌煥然一新,以迎接國內外宗教界人士的來訪。

標籤: 導遊詞 古蹟 上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gqee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