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上海導遊詞 >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精選5篇)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精選5篇)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 篇1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精選5篇)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跑馬總會,由此開始了它的發展之路。1959年10月遷入河南中路16號舊中匯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博物館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92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段,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

該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分別設中國青銅器陳列室、中國陶瓷器陳列室、中國繪畫陳列室、古代雕刻陳列室。該館的“上海博物館珍-銅器展覽”、“六千年的中國藝術展覽”、“上海博物館珍藏瓷器展覽”、“明清書法展覽”、“揚州八怪展覽”、“明末文人書齋展覽”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國展出。

上海博物館是1950年4月開始籌建,1952年12月21日開館。建館初期,館址在南京西路325號(原跑馬廳大廈)。1959年遷至河南南路16號(原中匯銀行大廈)。1991年,在龍吳路1118號建造4000平方米文物倉庫。1992年,在虹橋路1286號建立上海博物館分館——中國錢幣館。同年,0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上海博物館建造新館,選址在人民廣場中軸線南側——人民大道201號,與市政府大廈遙遙相對。 明清傢俱精品

1995年局部建成,試行開放,1996年10月12日全面竣工,舉行開館儀式。新館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29.5米,總投資5.7億元。新館是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館名“上海博物館”系建國後上海第一任市長陳毅所書。

建館初期,隸屬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53年7月,劃歸上海市文化局領導;1960年9月,市文管委與上海博物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1987年1月,上海博物館升格為副局級單位;1988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委恢復獨立建制,上海博物館劃歸市文管委領導;20xx年9月,上海市文物局成立後,原市文管委管理單位除上海博物館外悉數劃歸文物局領導,上海博物館直屬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

上海博物館(26張)  建館初期,上海博物館機構設置仿照蘇聯博物館模式,採用三部一室制,設立保管部、陳列部、羣工部、辦公室。1958年,設立文物修復工場;1960年,設立文物保護技術科學實驗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畫生產合作社併入上海博物館,在文物修復工場建立書畫裝裱組。1974年,為了加強博物館的學術研究,設立陳列研究部,下設青銅、陶瓷、書畫、工藝、陳列設計5個研究組以及考古部;1985年,各研究組升格為部,電腦組升格為室,同時增設文化交流辦公室。到1995年,為了使機構設置與新館建設的形勢相適應,又作了相應調整,設15個部、7個室、3個處。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 篇2

外灘,百餘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她位於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佳旅遊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裏,遊客可以領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姿,或是散步於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矗立着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築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羣。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公里長的這一段,便鱗次櫛比矗立着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鐘聲,海關大樓的身影總是最先引起來訪者的關注,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築羣的主要建築,建於1920xx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製作,在英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黃浦公園建成於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着時代的變遷,公園經過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後的黃浦公園,佔地31畝,在保留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並使公園的景點佈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園正門內,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着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塔下設外灘歷史紀念館。雕塑四周,綠蔭環抱,花團錦簇,是遊客攝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後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閒憩息;公園內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公園整體佈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閒、教育於一體,是遊覽觀光的勝地。

十里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為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勛,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為了懷念他,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樹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顯示他一路風塵,勤勤懇懇的公僕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週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湧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水柱隨着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着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輝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為外灘增添了瑰麗的夜景。

黃浦江遊覽,是上海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僅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徵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裏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遊覽過程中可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象兩條巨龍橫卧於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一幅“二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風格迥異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萬國建築與浦東東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雲間的現代建築相映成輝,令人目不暇接。吳淞口,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顏色的,三股水顏色不同,涇渭分明,形成色彩鮮明的“三夾水”,實為一大奇景。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 篇3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在這裏彙集了數百家現代化商廈、中華老字號商店及名特產品商店,南京路成為我國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業信息總彙,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達到上百萬人次。

入夜,整條南京東路燈光閃亮,五光十色。南京路以其華美的建築、林立的商店、繁華的街市、輝煌的夜景而不負其"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 1999年,這條"中華商業第一街"改建成中國第一條全天候步行街。

全長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期規劃從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採用不對稱設計,在筆直的南京路的偏北面,有一條始終貫穿全街的"金帶",裏面集中了各種花壇、候車亭等,在夕陽的照射下,"金帶"宛如一幕幕豐富多采的動感電影。同時,南京路步行街的商業格局也有所改變,商店"千店一面"的現象成為歷史。

步行街上的一百、華聯、新世界繼續保留其綜合性百貨商廈的特點,而其餘商廈則向"一店一品"的專業商業樓發展。同時,步行街大大增加了餐飲、休閒、娛樂的成分,使南京路步行街發展成為"東段高雅、中段專業、西段繁榮"的格局。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 篇4

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1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和蒙古黃榆等稀有植物為主要目的的內陸濕地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吉林省通榆縣境內,總幅員105467公頃。南北最長45公里,東西最寬42公里,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保護區橫跨通榆縣五個鄉鎮場、十二個村、三十二個自然屯,二萬人口在區內從事着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

向海地形複雜,生境多樣,多種生物區系與複雜的生態環境互相滲透。沙丘、草原、沼澤、湖泊相間分佈,縱橫交錯、星羅棋佈、構成典型的濕地多樣性景觀。區內林地面積2.9公頃,其中蒙古黃榆面積1.9萬公頃;湖泊水域1.25萬公頃;蘆葦沼澤2.36萬公頃;草原面積3.04萬公頃,形成四大生態景區。即: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葦蕩、羊草草原。這四大景區資源十分豐富。我國動物地理區劃中的東北區松遼平原亞區和蒙新區東部草原亞區的動植物資源在這均有分佈。共有植物595種,其中藥用植物220多種;脊椎動物300多種,其中鳥類293種,獸類37種,爬行類為8種,兩棲類5種;魚類29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5種中向海就有52種。其中一級10種: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二級動物42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烏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的鳥類173種,佔協定種數的76.21%,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保護的49類。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35種。

向海自然保護區由於原始狀態良好,加之保護成果顯著,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國務院指定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定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准納入“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喬治·阿基博到向海考察時説:“我到過世界上50多個國家的自然保護區,象向海這樣完好的自然景觀、原始的生態環境、多樣的濕地生物,全球已不多了,向海不僅是中國的一塊寶地,也是世界的一塊寶地”。

上海旅遊解説導遊詞 篇5

俗語説:“江南園林甲全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從總體上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園圖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緻,沿阜壘山,窪地建池,巧建亭榭,點綴樹木,講求詩情畫意。二是造園注重淡雅幽靜:造園圖景小中見大,內外借景,畫中有畫,佈局自然,秀麗莊重。三是建園突出民族風格:園中的古代建築用繪畫、書法、詩文等藝術手法將其綜合在一起,景中有詩,詩中有畫,為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結晶。蘇州園林是中國南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園林中以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為著名,被譽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

拙政園,在蘇州城區東北隅婁門內,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之一。拙政園最初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在元代時將其改建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辭職還鄉,買下大宏寺遺址並改建成宅園,取名為“拙政園”。初建時規模較大,園內景物很多,除正宅外,還包括現在的東花園(歸田園)和西花園等景物30餘處。拙政園園內面積現有60餘畝,以水面為主,建築羣多臨水而建,全園景物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入園處是解放後,在歸田園(東花園)廢址上重新擴建而成的,主要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館等。

拙政園中部正中央為水池,山石、樹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遠香堂位於園部的正中,南北有門,東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別緻的四面廳,聳立於低平的青石台基上。前堂有假山,後堂平台臨水而建,台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兩座小島,島上建有亭閣,並恰與廳堂成對景;山上林木葱鬱,有雪香雲蔚亭,高踞一園之上;沿湖植柳,周圍有梅,冬春花開,冷香四溢。還有岸邊遠香堂東面的枇杷園,島上的侍霜亭,北牆邊的綠綺亭等,都各有獨道之處;亭閣翼然,環以迴廊,相互借映,彼此互應。長廊北面的見山樓立於荷花池中,為兩層低矮的水閣,三面環水,一側為假山,在靜水襯托下產生一種山水樓亭、和協幽靜的藝術效果。最值得説的是遠香堂西南面的小滄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間水閣,南邊窗外是幽靜的水庭,可靜觀穿閣而過的綠水和南壁牆前的竹石;北邊可掠過荷花池四面亭,遠望弄影荷池的見山樓,景色優美。

拙政園的西部是風格獨特的鴛鴦廳,它是一個在屋頂下面分為南北兩部分方形的、獨特的建築廳;廳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鴛鴦館”,南半部稱為“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館臨水池,適宜夏居,南館靠花院,適宜冬住;在大廳四角各有一小間耳房,形成了一個大廳帶四隻小耳的格局,為我國古建築中奇特的一例。拙政園中還有聽雨軒、枇杷園、留聽閣等各式景物,都為園林增添不少的藝術華彩。園內水池面積很大,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樹敝日,花香濃郁,富有自然色彩。這種運用分割空間,利用自然,對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為具有江南園林特色和古代園林風格的典範。

滄浪亭,在蘇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現存的歷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園林之一。它原是五代末年吳軍節度使的別墅,後幾經興衰,到南宋初年闢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宅,並加以擴建,到了明清兩代又加以修整,成為現在滄浪亭的主要基礎和規模,全園面積約16畝。滄浪亭最大的特點是未入園先見景,一條清清溪水繞園而過,隔河相望,亭閣起伏,波光倒影。走過小橋後方能步入滄浪亭園內,園內的結構以假山為勝,建築物均環繞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彎彎,迂迴盤上,道路兩帝翠竹叢生,山上林木葱鬱,滄浪亭就屹立於山頂林木之中,景色自然。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等;園內有藕香榭、聞妙香室、瑤華境界等處,各自組成院落,風格獨特。

獅子林,在蘇州市的園林路,為蘇州四大古代園林之一。元代的高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峯禪師,在這裏修建了菩提正宗寺,後更名為獅子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時,改名為畫禪寺,獅子林就成為寺後的大花園。因為中峯禪師曾在天目山獅子巖居住過,軒內又有許多怪石形態都很像獅子,故取名為獅子林。該園幾經興廢,後為清代的貝氏花園,並進行了重新修整,始成現在的規模。

獅子林以假山為著名,但山下有洞,洞壑宛轉,曲折盤桓,猶如迷陣,有桃園十八景之稱;洞頂的高度雖不算太高,但奇峯林立,山峯的形狀奇特,有的形如獅獸,有的形似虎豹,其中以獅子峯為羣峯之首。全園佈局自然,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山水相繞,長廊迂迴,樓台時隱時現,別有風趣。園內許多建築依山傍水,參差錯落,如真趣亭、指柏軒、問梅閣、湖心亭、五鬆園、卧雲室、燕譽堂等,水山景物,渾然一體,別具一格。

留園,在蘇州市閶門外,也是蘇州四大古代名園之一。它是在明代的泰東園的舊址上興建的寒碧山莊,因莊園姓劉,所以取名劉園,劉與留同音,後來就變成了“留園”。園內面積較大,約有50多畝,按園內景物可分為東西中北四個部分。園區東部,以樓閣建築為主,樓閣館堂富麗堂皇;如五峯仙館,不僅建築宏偉,內部裝飾也古樸精美。這裏著名的留園三峯,其中的冠雲峯,高約9米,為江南園林中最高大的湖石。園區西部,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山上有楓樹林,每當秋末初冬,山紅一片,景色優美。中部地區以山水為勝,湖池居於中央,四周假山和亭台樓閣成羣,長廊旋曲其中,廊壁上有歷代書法、石刻三百餘方,被稱為“留園法貼”,引人注目。北部地區以小竹林、桃、杏、柳等為主,還有紫藤架和葡萄園,頗有田園之意,北面的小桃園,稱為“小桃塢”,山前小溪細流,兩旁桃柳成行,景緻幽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ghai/0l3n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