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山東導遊詞 >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

Hello,大家好,很有緣我們相聚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周導,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於濟南市的中心。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這個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有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卧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羣。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裏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有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温,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説,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

各位旅客,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叫我李導好了。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這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遊園賞泉,期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遊園時光。大家也許明白,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能夠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熾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這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明白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此刻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那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此刻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那裏但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那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齊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構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以前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這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期望秀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完美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秀麗的泉城永久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3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説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處。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象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適當時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線”,而元代詩人元好問多次遊歷金線泉,卻不可得,甚為遺憾。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線書院”,由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開,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這塊太湖石了嗎?它叫“待日峯”,原為張養浩收藏,在一點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佈滿了圓月形成或彎月形透洞數處,每當皓月高懸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顯得玲瓏剔透,秀美無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濼源堂,前有抱廈,突出水面,棟樑彩緩,黃瓦紅柱,形體雄偉。大家請看抱柱上的詩刻:“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

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這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傳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在神話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注,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有“潤澤春茶味更真”的詩意。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噴雪濺玉;勢如鼎沸,聲若雷鳴;水草裊裊,魚翔淺底;綠葉紅鱗,輝映其間。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嘗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濟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市區以南,錦繡川以北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的巖石是約四億年以前形成的一層很厚的、質地比較純粹的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地區,地表有溶溝、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鐘乳石,便於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山區的石灰巖層,以大約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大量的地下潛流,神出鬼沒地向濟南運動。剛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巖石變成了堅固的火成巖,大量的地下水流到這裏,碰到火成巖的阻擋,攔蓄起來,越積越多,水泄不能,必須尋找出路。而在濟南舊城一帶,地勢低窪,有的地方甚至低過了地十水的儲水面,地下水便穿過地表,奪門而出,形成了眾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與北岸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後七子”之一李攀龍的讀書處,“勺滄”的名字,表達了人們向李攀龍學習的心願。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白雪樓和滄園幾經修葺,現在的滄園是三廳一圍廊,兩個跨院,流溪隨園,樓閣玲瓏,雕樑畫棟,彩漆紛呈,院中培植的名種名花異木,盆景,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庭院風格。這株“泰山鬆”,蒼勁、雄偉,氣勢奔放,樹齡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齊魯風格的樹樁盆景。園內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點綴以羅漢松,紅葉,黑松等樹樁植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東門口,今天講解就到這裏。講解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4

Hello,大家好,很有緣我們相聚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周導,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於濟南市的中心。

這個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卧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羣。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裏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温,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説,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

各位朋友,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5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 三大殿景區 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 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説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説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着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6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 三大殿景區 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 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説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説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着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遊客們:

我們現在已經到達了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全國5A 級風景區。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泉城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

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

公園,1956年開闢為公園,因為園內有趵突泉而得名。水温四季恆定在18攝氏度左右,三座泉眼浪花飛濺。“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一。與大明湖、千佛山並稱為濟南市三大名勝。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是泉城濟南的獨特象徵。

全園共規劃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滄園景區、白雪

樓區、萬竹園景區等18個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濼水發源天下無, 平地湧出白玉壺. 谷虛久恐元氣泄, 歲

旱不虞東海枯. 雲霧蒸潤華不注, 波濤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水濯塵土, 冰雪滿懷清與孤。好了,趵突泉公園到了,大家請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

好了,欲識趵突真面目,隨我慢慢來參觀。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8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勢如鼎沸。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那麼濟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的南部山區。濟南的南部山區主要由奧陶紀碳酸鹽的石灰巖構成,石灰巖被水溶解侵蝕,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徑流,並由南向北潛流。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濟南東、西、北面質地堅硬隔水的火成巖阻擋,水流大量彙集,形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窪的市區湧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湧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都御史胡纘宗書寫的。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個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山東左布政使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與北岸的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9

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可以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裏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0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熾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 三大殿景區 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 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説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説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着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1

尊敬的遊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園。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熾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建於1958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

從東門進入,沿着小道走,小道的身旁有許多泉,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柳絮泉等等。

趵突泉在公園的西側,是全園的中心,由亭。堂。廊。榭構成。在泉池中央有三個小雪堆一樣的水柱,那就是趵突泉。泉池西側有個亭子,叫觀瀾亭,建於1461年。兩旁有兩塊石碑,一塊上寫着“趵突泉”三個大字,另一塊上寫着“第一泉”三個大字。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到了冬天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煙,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雲霧潤蒸”。

這天下第一泉據説還有一個傳説: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帶上玉泉水,但喝了趵突泉的水後,感覺無比甘甜。逐將攜帶的玉泉水換成了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身旁就是“呂祖廟”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佔地18畝,由13個院落組成。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有園內。

好了,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歡迎再次光臨。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來趵突泉公園遊覽。趵突泉公園建於1956年,是一座以泉水為主景,具有江南蘇州園林特色的自然山水公園。公園因被譽為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而得名。同時在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散落着漱玉泉、皇華泉、馬跑泉、卧牛泉、金線泉等37處名泉,組成趵突泉泉羣,它與五龍潭泉羣、珍珠泉泉羣和黑虎泉泉羣並稱為泉城四大泉羣,並位居四大泉羣之冠。趵突泉公園雖然身處北方,但造園手法細膩,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結合,創造了“天人合一”的園林意境,可謂“到濟南不遊趵突泉不成遊也”。趵突泉公園和千佛山、大明湖並譽為濟南三大名勝。

各位團友,趵突泉公園有東、南、北三個門能夠進入,我們來到的這個門詩園的南門。

大家此刻看到的這個南門建於1995年4月,佔地約1575平方米。它採用古建築中重檐結構,主門高達8.4米,氣勢恢弘,被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因位於濟南最繁華的濼源大街、經七路身旁,因而成為濟南的又一景觀。

進了南門,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滄園。滄園,原名“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之所以取名滄園,還因為園子的對面是白雪書院的舊址,也就是明代著名詩人,人稱“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是濟南歷城人,他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下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三百年絕調”。他自號“滄溟居士”,並給自己的著作取名《滄溟集》,因而後人把他的讀書處命名為“滄園”。滄園是一座園中園,佔地2500平方米,園內的建築和整個公園的其它建築在風格上持續了一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園內植有各種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十分值得觀賞。此刻園內有王雪濤畫展。王雪濤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擅長小寫意,與著名畫家李苦禪、潘天壽齊名。大家能夠在裏面欣賞到他的200多幅作品。

滄園西側的這座兩層的仿古建築就是1996年新建的白雪樓。原先的白雪樓是當年李攀龍在任陝西按察副使時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後在趵突泉邊建的,1960年公園擴建時因白雪樓破舊不堪,把它拆除。此刻的白雪樓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樓南面的正廳內陳放着李攀龍全身坐姿像,樓上懸掛的“白雪樓”匾額由清仁宗嘉慶八年(公元1820xx年)李攀龍的弟子金光悌所書。樓前的《重修白雪樓記》由當代徐北文先生書寫。樓的北面採用戲台形式,樓前有一排排座椅。每到節日期間,公園都會邀請一些專業和業餘劇團在那裏舉行戲曲和曲藝、雜技表演,那裏成為公園舉辦民族文化活動的主要場地。

各位團友,我們此刻來到的這座小橋就是來鶴橋,它位於趵突泉的東岸,最初是在明萬曆初年(公元1573年)由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濟南知府樊時英於天啟末年(約公元1620xx年)重建,當時都採用木橋。到了清順治年間,又再次重建,把橋體使用的木材改成了杉木,橋身裝上了欄杆,並用油漆彩繪。大家此刻看到的這座橋已經不再是原先的木橋了,它是在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的石橋,橋的兩側是青石雕花欄杆。橋上有一牌坊,上面寫着“蓬山舊跡”,坊的另一面有“洞天福地”四個字。這坊也是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所建。據説,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噴湧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東海之中的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這三座神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古人對這一自然現象不能科學解釋,所以講述時往往摻雜許多迷信色彩,很多人想去海中找尋仙山,但“山在虛無縹緲間”,誰也沒曾找到過,之後,當他來到趵突泉邊,看到噴湧而出的三股水柱,其狀若山,同樣可望而不可及,才猛然醒悟,阿,原先要尋找的仙山在那裏,所以立了“蓬山舊跡坊”。

大家來看,這就是趵突泉了。趵突泉歷史悠久,古時稱“濼水”,是濼水的發源地。史書《春秋》中有“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就在那裏。北魏時,因泉邊有娥姜祠,也稱“娥姜水”或“娥英水”。到了宋金時代,人們按泉水湧出的聲音稱之為“卜嘟”、“瀑流”。趵突泉的命名,最早見於宋代文學家曾鞏的《齊州二堂記》,因為趵突泉屬於上升泉,用“瀑流”二字來形容它是很不適宜的,“瀑”是指從上到下的意思,而曾鞏等人根據泉水湧出的形狀,取名“趵突”,意為自下而上,並在所著《齊州二堂記》中稱之為“趵突之泉”。趵突泉在金代就有人立碑,列入七十二名泉。從此,濟南七十二名泉之説就一向沿襲到這天,古人的七十二隻是個虛數,名泉的實際數目遠不止這些。在眾多泉水中,趵突泉一向佔據首位,被譽為泉城第一名泉。趵突泉詩園的主景,整個泉池東西長30米,南北約20米,深2.2米,三股瀑流晝夜噴湧,泉水質潔甘美,恆温18攝氏度,含菌量低於國際標準。傳説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飲用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嚐了趵突泉水後,就改用趵突泉水了,並把趵突泉封為“天下第一泉”。但是很多來的遊客都懷疑三股瀑流是人工所造。那麼趵突泉到底是如何構成的呢?過去説法很多,有人認為泉水來源於河南的王屋山,宋

代著名科學家沈括也這樣認為,他在《夢溪筆談》中説:“濟水自王屋山東流,有時隱伏地下,到濟南冒出地面而成諸泉。”還有人認為趵突泉水來自泰山,説趵突泉與泰山黑龍潭為同一水脈,中間有裂隙相通。其實,這些説法都不正確。宋朝曾鞏在任濟南太守時,為摸清泉水來路,曾進山做過調查,認為真正原因是濟南南部的水滲潛流至市區出露成泉。當代地質工作者經過調查認為,趵突泉的水是南部山區地下水的自然排泄,濟南南部是山區,地勢南高北低,石質為可溶性石灰巖,由於常年溶蝕,構成許多溶洞和地下暗溝,構成了地下水道。市區北部是火成巖,隔水性能好,老城區東西分別為羊頭峪、千佛山斷層,因而構成了東、西、北三面阻水的巖體。當南部山區溶巖汲取了超多雨水時,便在地下沿溶洞和暗道往北潛流,流至市區被巖體堵截,地下水穿過巖石裂縫湧出地表,於是便構成了天然湧泉。大家可能對這些有些專業的解釋似懂非懂,但不管怎樣,趵突泉水是天然湧泉這一點是無須再有疑問了。

趵突泉泉池中三股泉水競相奮湧時的景象十分壯觀。它最大涌量為每秒1.877立方米,據記載,上個世紀前,泉水跳躍達5―6尺高,在世紀初也有2―3尺高,六十年代前後還有一尺多高,全年噴湧。但十分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由於連續乾旱,以及工業、生活用水的增加,泉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跳躍也不斷隨之下降,自1998年10月起趵突泉已沉默至今。從那時起,濟南市政府不斷採取有效措施,拯救名泉,此刻已取得了必須成效,濟南市地下水位不斷接近泉水復噴水位,相信不久的將來“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的趵突泉水又會呈此刻您的面前的。到那時,大家可不要忘了再來賞泉。

這個位於趵突泉泉池北岸的就是濼源堂了。它的原址是呂仙洞,也叫呂仙祠或呂祖閣。據記載,早在宋代初期,趵突泉邊原先沒有很多房屋,那時只有曾鞏所建的歷山、濼源二堂。到了金代,元好問為了祭祀唐代道家呂洞賓,重建了呂仙祠,之後改為“呂祖閣”。解放前,那裏是香火興盛的地方,一向到解放後,才恢復了“濼源堂”的名稱。濼源堂是一座兩層,具有民族特色的閣樓,樓前抱廈兩邊的柱子上有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孟的詠泉名句:“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字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先生書寫。這幅對聯的意思是講,到了冬季的清晨,由於泉水水温高於氣温,水面上會構成一層水汽,這蒸騰而起的煙波水汽,能夠瀰漫到濟南北面的華不注山,(華不注山,也稱為華山,屬於泰山餘脈,海拔198米,它與濟南市郊另外8座小山被稱為“齊煙九點”,唐朝詩人李賀寫過“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的名句。李白來濟南遊覽華山時稱它為“青芙蓉”。華山此刻已被開發為華山風景區。)趵突泉湧起的波濤聲響,在大明湖畔都能夠聽到。這幅楹聯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卻是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濟南八景之一的“趵突騰空”就是指的那裏。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李秋立,你們叫我李導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遊園賞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遊園時光。 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可以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裏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4

大家好!歡迎來到秀麗的泉城——濟南,我是大家的導遊丁睿辰,大家能夠叫我小丁。本次旅途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濟南的趵突泉和千佛山。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來到第一站:趵突泉。

大家請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趵突泉。趙孟頫用詩句“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書寫出了泉水的奇妙與瑰麗。大家快看,這就是象徵着濟南的三股泉水,像老舍在《趵突泉》中所寫,這三股泉水“永久那麼純潔,永久那麼活潑,永久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它們每年都在向外不停地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供人們飲用。傳説當年乾隆皇帝飲用過此水,才得以長壽。看,這三股泉水清澈透底,一串串水珠猶如閃閃發光的珍珠項鍊。下面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活動,30分鐘後我們在車上集合。

接下來,我們的目的地是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佔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要説起千佛山最值得去的,就是那金燦燦的大佛了。那座大佛説是佛,卻像一座巍然不動的金黃的山。這座大佛通體高2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千佛山上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一隻可愛的白兔,有的像一隻欲要跳起的青蛙,還有的像一隻有着大尾巴的松鼠。千佛山還有許多驚喜值得你去尋找。好了,此刻給大家40分鐘遊覽時間,大家要按時間回到車上呦!

夕陽西下,我們已經遊覽完了行程裏的所有景點,感謝大家這天的配合,下次旅途我們再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掛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雲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於濟南東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陝西的華山媲美,故又稱小華山。趵突泉水温常年恆温,保持在18攝氏度,而濟南的天氣非常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温差很大。這時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層水汽,水汽濛濛上升,把遠處的華不注山都給遮住了;趵突權泉噴湧的轟鳴聲在大明湖畔都可以聽到。濼源堂跟娥英祠和三聖殿共同構成了三大殿景區。

過了濼源堂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快著名的雙御碑。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後兩面,看看它有什麼特點?對,這塊碑前後分別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墨寶,雙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後六次來濟南。每來必題必詠,並且題字多有三點水。這塊碑的前面就是他於1684年第一次來濟南時所書的“激湍”兩字,用二字來形容趵突泉,可見它當年噴湧的壯觀景象。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每來趵突泉,也都有詩篇。1784年他第二次來時適逢山東大旱,趵突泉停噴,他沒有看到第一次來時那種趵突騰空的壯觀景象,感到十分遺憾,便寫下來《再題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後面,詩的最後一句是“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然後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復噴了。雙御碑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着趵突泉的名氣和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書法和觀賞價值。

趵突泉: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記載,春秋時期,魯桓公18年曾“會齊候於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北宋時,又稱“檻泉”、“瀑流”,宋代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我們面前這一方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清朝人劉鶚在《老殘遊記》裏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士人云:‘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氣勢壯觀,故稱‘趵突騰空’。古人把它列為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於景觀奇特,故被歷代文人贊詠。我覺得對趵突泉描寫得最好的當屬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突”字少了上面一點,為什麼?有兩種説法。一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湧,沒有盡頭,故意寫成這樣;一種説法是當年趵突泉噴湧的勢頭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點給沖掉,順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門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筆。其實,趵突泉的水流進護城河,經小清河匯流到大清河,最後流入渤海。“觀瀾”兩字是明代山東布政使張欽書寫。“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鍾霖題寫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時,已封了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時,帶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飲用。當他來到趵突泉,品嚐了趵突泉的水後,認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還要好喝,於是把玉泉更名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並倒掉了玉泉水,換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飲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

觀瀾亭: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是觀賞趵突泉的絕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盡心》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命名。當年乾隆皇帝來濟南時就在那裏觀賞趵突泉水。1953年毛澤東來濟南時也在那裏觀賞趵突泉。觀瀾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氣勢。這是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

來鶴橋:趵突泉的泉水為什麼清澈甘甜,這裏有個美麗的傳説。很久以前,有一羣仙鶴來到這裏,水中映出它們的倩影。看到自己這樣美麗,它們高興的叫起來,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請羣仙,聽到地上喧譁,順手拿起一杯美酒瓊槳倒了下來,美酒正好潑到趵突泉裏,從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為這個傳説,我們把東邊的這個小橋叫來鶴橋。小橋最初是明萬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初年,歷城知縣張鶴鳴建,原為木橋,1956年開闢為公園時改為石橋。橋頭的牌坊上寫有“蓬山舊跡”,另一面寫有“洞天福地”。傳説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來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來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建“蓬山舊跡”坊。趵突泉被古人稱為仙景,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

南大門景區:我們現在來到了趵突泉南大門。南大門建於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築,中國的建築以蘇州最為著名。不過我相信,任何一位到過蘇州的朋友在蘇州都沒有見過這麼氣派的大門,它建築面積1575平方千米,氣勢恢弘、壯觀,被園林專家們稱為“中國園林第一門”。此門有三大門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濼源門”;乾隆題“趵突泉”。

王雪濤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坐落在滄園內,王雪濤原名王庭鈞,字曉封,河北省成安縣人,當年著名花鳥畫家,生前任北京畫院院長。

殷士儋(dan)、張懷芝和萬竹園: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於此修建“川上精舍”,並易名“通樂園”。殷士儋明代大臣。字正甫。因官至內閣大學士,人稱殷閣老。濟南人。曾任(隆慶皇帝)的講官。萬竹園為其故居,並有《聊齋志異.狐嫁女》的傳説。萬竹園當時叫通樂園,取與民同樂之意。清代詩人王蘋因園中望水泉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稱“二十四泉草堂”。1916年軍閥張懷芝任山東督軍兼省長,之前曾想為袁世凱修生祠,後改建個人住宅。張懷芝是山東東阿人,畢業於北洋天津武備學堂。他身體魁梧,儀表不凡,但性格魯莽,説話粗野,因此有“張三毛”、“張扒皮”之稱。張徵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後用了近十年時間建成。該園佔地面積1.4公頃,在建築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院內前後共有大小院落13個,房屋186餘間。並有“望水”、“東高”等名泉在院內。現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坐落其中。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6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區,首先我來看一下濼源堂楹聯。我們看濼源堂楹柱上懸掛的木刻楹聯,上面寫的是元代趙孟頫的詠泉的佳句,上聯是;“雲霧潤蒸華不注”,下聯是:“波濤聲震大明湖”。字是魏體,是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棼先生書寫的。這兩句楹聯把趵突泉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華不注是一座小山,位於濟南東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陝西的華山媲美,故又稱小華山。趵突泉水温常年恆温,保持在18攝氏度,而濟南的天氣非常寒冷,最冷時可達零下十幾攝氏度,温差很大。這時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層水汽,水汽濛濛上升,把遠處的華不注山都給遮住了;趵突權泉噴湧的轟鳴聲在大明湖畔都可以聽到。濼源堂跟娥英祠和三聖殿共同構成了三大殿景區。

過了濼源堂我們首先看到了這快著名的雙御碑。請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後兩面,看看它有什麼特點?對,這塊碑前後分別有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墨寶,雙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後六次來濟南。每來必題必詠,並且題字多有三點水。這塊碑的前面就是他於1684年第一次來濟南時所書的“激湍”兩字,用二字來形容趵突泉,可見它當年噴湧的壯觀景象。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每來趵突泉,也都有詩篇。1784年他第二次來時適逢山東大旱,趵突泉停噴,他沒有看到第一次來時那種趵突騰空的壯觀景象,感到十分遺憾,便寫下來《再題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後面,詩的最後一句是“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然後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復噴了。雙御碑是十分罕見的,它顯示着趵突泉的名氣和地位,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書法和觀賞價值。

趵突泉: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據記載,春秋時期,魯桓公20xx年曾“會齊候於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北宋時,又稱“檻泉”、“瀑流”,宋代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 我們面前這一方水就是聞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清朝人劉鶚在《老殘遊記》裏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士人云:‘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氣勢壯觀,故稱‘趵突騰空’。古人把它列為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於景觀奇特,故被歷代文人贊詠。我覺得對趵突泉描寫得最好的當屬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賞》。我們右前方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不知道注意到沒有,“突”字少了上面一點,為什麼?有兩種説法。一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湧,沒有盡頭,故意寫成這樣;一種説法是當年趵突泉噴湧的勢頭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點給沖掉,順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門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筆。其實,趵突泉的水流進護城河,經小清河匯流到大清河,最後流入渤海。“觀瀾”兩字是明代山東布政使張欽書寫。“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鍾霖題寫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時,已封了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時,帶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飲用。當他來到趵突泉,品嚐了趵突泉的水後,認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還要好喝,於是把玉泉更名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並倒掉了玉泉水,換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飲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

觀瀾亭:趵突泉西邊的亭子叫“觀瀾亭”,是觀賞趵突泉的絕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盡心》中“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之意命名。當年乾隆皇帝來濟南時就在那裏觀賞趵突泉水。1953年毛澤東來濟南時也在那裏觀賞趵突泉。觀瀾亭上的楹聯是張養浩的詩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時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氣勢。這是由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

來鶴橋:趵突泉的泉水為什麼清澈甘甜,這裏有個美麗的傳説。很久以前,有一羣仙鶴來到這裏,水中映出它們的倩影。看到自己這樣美麗,它們高興的叫起來,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請羣仙,聽到地上喧譁,順手拿起一杯美酒瓊槳倒了下來,美酒正好潑到趵突泉裏,從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為這個傳説,我們把東邊的這個小橋叫來鶴橋。小橋最初是明萬曆(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初年,歷城知縣張鶴鳴建,原為木橋,1956年開闢為公園時改為石橋。橋頭的牌坊上寫有“蓬山舊跡”,另一面寫有“洞天福地”。傳説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來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來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啟年間,濟南知府樊時英建“蓬山舊跡”坊。趵突泉被古人稱為仙景,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

南大門景區:我們現在來到了趵突泉南大門。南大門建於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築,中國的建築以蘇州最為著名。不過我相信,任何一位到過蘇州的朋友在蘇州都沒有見過這麼氣派的大門,它建築面積1575平方千米,氣勢恢弘、壯觀,被園林專家們稱為“中國園林第一門”。此門有三大門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濼源門”;乾隆題“趵突泉”。

王雪濤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坐落在滄園內,王雪濤原名王庭鈞,字曉封,河北省成安縣人,當年著名花鳥畫家,生前任北京畫院院長。

殷士儋(dan)、張懷芝和萬竹園: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禮部尚書殷士儋歸隱於此修建“川上精舍”,並易名“通樂園”。殷士儋明代大臣。字正甫。因官至內閣大學士,人稱殷閣老。濟南人。曾任(隆慶皇帝)的講官。萬竹園為其故居,並有《聊齋志異.狐嫁女》的傳説。萬竹園當時叫通樂園,取與民同樂之意。清代詩人王蘋因園中望水泉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稱“二十四泉草堂”。1920xx年軍閥張懷芝任山東督軍兼省長,之前曾想為袁世凱修生祠,後改建個人住宅。張懷芝是山東東阿人,畢業於北洋天津武備學堂。他身體魁梧,儀表不凡,但性格魯莽,説話粗野,因此有“張三毛”、“張扒皮”之稱。張徵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後用了近十年時間建成。該園佔地面積1.4公頃,在建築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院內前後共有大小院落13個,房屋186餘間。並有“望水”、“東高”等名泉在院內。現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坐落其中。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7

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可以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裏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8

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19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並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熾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20xx年的歷史,水温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築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題寫的。 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逝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後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後為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一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説法取自於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着玉石的樣子。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戍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讚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戍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傑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狀元的女兒,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響,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史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相互支持,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趙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中度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描述夫妻恩愛、思念。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而後期的詞作大多是抒發國家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為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湧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大家請看堂前上的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這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趙孟頫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濼源堂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聖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全部為歷代名人的詩篇佳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這座罕見的“雙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題趵突泉作》。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了。來鶴橋原為木橋,為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抬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記載,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神話中得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柱,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時,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能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坐,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更能體會“潤澤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湧濤,勢如鼎沸。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那麼濟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的南部山區。濟南的南部山區主要由奧陶紀碳酸鹽的石灰巖構成,石灰巖被水溶解侵蝕,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徑流,並由南向北潛流。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濟南東、西、北面質地堅硬隔水的火成巖阻擋,水流大量彙集,形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窪的市區湧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湧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為爽口。據説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都御史胡纘宗書寫的。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個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山東左布政使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與北岸的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有關山東趵突泉導遊詞範文 篇20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温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説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説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説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

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説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説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説。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20xx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説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温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牆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鈎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shandong/zkwo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