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內蒙古導遊詞 >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團友: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精選5篇)

大家早晨好。昨天我們遊覽了吉蘭泰鹽池工業旅遊區,今天我們旅遊活動的內容是參觀、欣賞曼德拉山巖畫。曼德拉山巖畫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克德呼都格嘎查境內。山巒四周為草原牧場,遠遠望去頗有威嚴壯觀之勢,尤其是山中溝邊的黑色巖石羣,起伏蜿蜒,上邊刻有很多世間罕見的巖畫,與山下的茫茫草原組成了一幅奇偉瑰麗的自然畫卷。

曼德拉山巖畫極為密集,分佈在東西3公里、南北5公里的山地上。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發現巖畫6千餘幅,這樣數量眾多的巖畫在其它地區極為少見。據巖畫的色澤和水温水位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四周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這裏,先後曾有匈奴、鮮卑、党項、蒙古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山周水草間繁衍生息,留下了可尋的蹤跡。這滿山巖石面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反映的就是這些民族部落的歷史。

就曼德拉山巖畫的內容而言,佔首位的有各類動物圖案。如北山羊、盤羊、青羊、石羊、綿羊、黃羊、羚羊、馬、驢、騾、駝、牛、鹿、水牛、狗、狼、虎、豹、兔、狐狸、蛇、龜和飛禽等;此外還有龐大場面的狩獵、圍獵、放牧、舞蹈、建築、弓箭搏鬥、排列整隊、車輛車輪、太陽、月亮、星辰和草木等畫面。

從巖畫的風格特點、體裁、色澤和文字符號等方面判斷,它反映的是從遠古直到明清時期我國北方草原、荒漠地區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的歷史概貌。巖畫的造型技法各不相同,有鑿刻、磨刻和線刻,古樸粗獷,像兒童筆下的形象,頗得天真自然之美。可以説,它達到了莊嚴中見活躍,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大家都是考古和藝術愛好者,這次曼德拉山巖畫觀賞之旅,定能使您大飽眼福、收穫多多。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 篇2

在阿拉善高原 上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巖脈 蜿蜒,周圍巨大的巖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佈,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蒙語曼德拉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專家考證,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 時期,阿拉善 大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距離蘇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在這裏具有山勢高峻之意。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巖畫。東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發現了4234幅巖畫。這些巖畫以其歷史久遠、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古樸粗獷的特點被譽為“美術世界 的活化石”,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這些巖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巖畫6000多幅,面積約18平方公里,屬羌、月氏 、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巖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 、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巖畫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我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

曼德拉山巖畫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 西南14公里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黑石嶙峋、巖石遍佈的曼德拉山,在山中18平方公里內,分佈有4000多幅數千年前的古代巖畫。這些巖畫是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生活、精神的寫照,由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

巖畫的造型技法有鑿刻、磨刻和線刻,畫面內容為狩獵、放牧、戰鬥、神佛、日月星辰、寺廟建築、舞蹈、競技以及遊樂等。巖畫形象曼德拉山巖畫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形態、自然環境風貌。其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堪稱中國西北古代藝術的畫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藝術珍品之一。中國著名巖畫研究專家蓋山林曾讚賞曼德拉山巖畫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曼德拉山巖畫經歷了千百年風霜的洗禮保存至今,為了解遠古時期遊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依據,可古人雕琢巖畫的時間還一直不能確定。有關專家認為巖畫的創作時間為遠古到明清的各個歷史期,跨度約有6020xx年左右。

不過受利益的驅動,這裏的巖畫已被盜毀近半。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相關文章:

2.鄂爾多斯導遊詞(2)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 篇3

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蘇木境內有一座大山,名字叫曼德拉山。一夜間,它的名字在中外美術界不脛而走,原因是這裏發現了中國最大規模的巖畫羣。曼德拉山默默無聞了幾萬年,只有山羊、盤羊的足跡在這裏徘徊、遊蕩,連牧人都很少在這裏駐足。太荒涼了,太寂寞了。而分佈在花崗巖、玄武巖上的6000餘幅巖畫,構成了一幅奇偉瑰麗的自然畫卷,成為中國美術界的寶庫,被我國著名巖畫學者蓋山林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我曾無數次在曼德拉山行走,我試圖在玄武巖上讀出這片土地的精髓來。也與本土的畫家張萬和、富豐交談過,當年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創作了如此規模、巧奪天工的圖畫。這裏不是接近天堂的孤獨,這裏在永久的年代裏,曾經有鴕鳥出沒。而鴕鳥恰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廣袤的草原上,可見當年阿拉善盟曼德拉地區的氣温條件,那是一片多麼豐美的草原啊,成羣的鴕鳥在這裏棲息、繁衍、生存。而現在生活在這裏的蒙古族牧民,不要説見過鴕鳥,許多人甚至連聽也沒聽説過,個別人只是在電視上看過。1986年11月,註定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日子, 人們在這裏首次發現巖畫。

巖畫大多刻在大山中的立壁、巖盤、巨石、懸崖上,以刻鑿和磨刻為主,也有用顏料塗染而成。巖畫從新石器時代起,至春秋戰國,直至元明清,巖畫製作至少有6020xx年的歷史。分佈在曼德拉山的巖畫,面積大約18平方公里,6000餘幅。駝鳥和麋鹿首次在北緯40*左右的地區驚現,引起了人類學家、動物學家、氣象專家和美術界的極大關注,曼德拉山也成為舉世矚目的地方。巖畫內容龐雜、紛繁,大部分是反映狩豬和畜牧生活的。巖畫上的動物有山羊、駱駝、盤羊、黃羊、馬、驢、蛇、鷹,還有當地絕跡或少見的駝鳥、野牛、野馬、老虎、豹、麋鹿等。在征戰的場面,有原始部落的戰鬥,有拉弓射箭的場面,還有騎馬征戰的場景,有反映宗教生活的寺廟以及誦經場面,也有反映文化生活的舞蹈、遊樂、雜耍的情景。栩栩如生,刻骨銘心的場景讓人們在阿拉善西部的曠野裏,彷彿還能聽到法號長鳴,深沉迴轉的誦經聲;還能看到古代遊牧部落金戈鐵馬的兵刃撞擊的金屬聲音,那樣清脆並喋血。

我和我的朋友在敖包山隨近看到一幅巖畫很讓人大開眼界,大約在15X22釐米的巖畫上有4個騎馬的人,一個在馬背上彎弓欲射,一個徒步瞄準,視野有13只飛鳥一隻鷹和15只盤羊,令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歎為觀止。太豐富了,想象太奇特了,這是一幅用美術形象演繹的古代遊牧民族的獰獵故事啊!曼德拉巖畫曾被美術界譽為中國第一、亞洲第二。值錢了,出名了,也遭到不法分子的盜竊,一些珍貴巖畫被人用現代切割的辦法,弄到遙遠的地方。現在,當地文物部門加強了保護,6000餘幅巖畫重振它的風彩。我在曼德拉山採風行走途中,聽到許多關於巖畫的故事。一個老牧民奶奶,有一塊放碗筷雜物的長方型石頭,在她的蒙古包已放置了幾代,經歷了幾輩子。一次遊牧出行,老人家怎麼也捨不得丟棄,才發現石頭背面全是圖畫,而且是廟宇和誦經的場面,畫面上喇嘛就有七八個。老人家僱了車,把這塊珍奇的石頭無償獻給了當地文物部門。1996年5月,曼德拉巖畫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至今我不明白的是,除了駝鳥外,巖畫上有虎羣出沒,畫面推斷,是春秋戰國時匈奴部落的作品。這些虎羣什麼時候消逝了,抑或到什麼地方去了。這是留給人類一個大大的問號。曼德拉山巖畫,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你留給人們許多謎團等待人們破解,你的美術思想和藝術造詣讓後來者歎服,人們試圖知道當年是誰在這些冰冷的石頭上留下這些美術的鉅製和不朽……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 篇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中俄界河旅遊區考察遊覽。額爾古納河是中俄界河。中俄界河旅遊區與俄羅斯赤塔州的五個市區相鄰,與俄羅斯隔河相望,區內有兩個國家級一類口岸,即黑山頭口岸和室韋口岸。黑山頭口岸位於額爾古納市政府所在地拉布達林鎮西30公里處。

額爾古納市境內西部、北部,中俄邊境線長671公里,蜿蜒曲折的額爾古納河勾劃出了中國雄雞狀版圖上的巨冠輪廓,河的西岸為俄羅斯聯邦,東岸為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縣級市——額爾古納市。額爾古納從歷史的深處呼嘯而來,它是一條河,是一座城市,也是一段歷史。公元一世紀,拓跋鮮卑的祖先走出嘎仙洞,曾在這裏至呼倫湖一帶長期居留,之後西遷南下,在今呼和浩特南部和晉北創建了北魏王朝。

隋唐時期,蒙兀室韋部落在這裏生息繁衍。公元十三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在額爾古納河畔秣馬厲兵,遂統一蒙古諸多部落,進而征服歐亞。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確定額爾古納河為中俄界河;自雍正五年(1720xx年)起,清廷沿額爾古納河右岸先後設置18座卡倫(哨所),其中14座卡倫在額爾古納市境內。界河風景區遠離都市喧囂和工業污染,處於草原和森林的銜接地帶。

界河旅遊區內,河道蜿蜒曲折,灘島星羅棋佈,河灘兩岸溪流縱橫,沼澤處處,灌木叢生,具有典型的濕地特徵。遊人沿界河中心島(中國領土)柳叢和水草穿行,會不時驚起水鳥振翅飛上天空。中心島是集特色餐飲和娛樂、住宿於一體的旅遊休閒場所。俄方小鎮近在咫尺,房屋街市歷歷在目。

黃頭髮、藍眼睛、高鼻樑的俄羅斯人在河邊勞作、垂釣、游泳,戲耍的孩子們向遊人揮手致意,偶有中、俄邊防軍巡邏艇與遊艇擦舷而過。一水分兩國,縱目覽兩岸,已成為界河景區的特色。沿界河東岸駕車旅遊,在界河中流線東側乘船觀光,可欣賞異域風光,體會純正的俄羅斯民俗風情。中俄界河旅遊區為內蒙古自治區十大旅遊精選項目之一,現已成為內蒙古東部旅遊精品線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朋友們,讓我們盡情領略界河及其兩岸絢麗的風光吧。

曼德拉山巖畫旅遊區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旅客你們好,歡迎各位到電影城參觀,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___號導遊員,很高興為各位提供服務,如果在遊覽的過程中你們有什麼要求或好的建議,你可以提出來,我一定盡力滿足各位。

電影城位於正陽街92號,它北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南鄰汽車工業城,西鄰西解放立交橋,東鄰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可以説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現在,我們所在的是電影城的正門廣場,我們首先可以看到,廣場中央的大型不繡鋼雕塑,它是我們電影城的城徽,它的上方是以翻卷的電影膠片為造型的,看上去像一棵樹的樹冠,所以我們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常青樹,它像徵我們國家的電影事業將會像這常青樹一樣,蒸蒸日上,常青不朽。廣場的兩側有28個旗杆,每當電影節來臨的時候我們會在上面掛上全國頗具規模的28家電影廠的廠旗,屆時28面彩旗迎風飄揚,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在廣場的正門兩側有兩個麒麟。在中國古代,麒麟是象徵吉樣的動物,在這裏,我借它來祝各位吉樣如意。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們的城門,我們的城門是五個英文字母——MOVIE”,它是翻譯成中文是電影”的意思,字母M是我們的辦公樓,上面用不鏽鋼鑲有日月星晨行雲流水圖,它像徵電影城是一處集日月星晨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場所。O是進出電影城的出入口,V字上面的長春電影城”五個大字是由著名的書法家啟功親筆提寫的。I字上面那個閃光的大球是在第一界中國長春電影節時由長春人民集資修建的,它體現了長春人民一心辦好電影節的一片赤誠之心。

電影城佔地36公頃,城內樹種繁多,可以説是春季踏青,夏手季避薯,秋賞落葉,冬觀冰雪的一個良好的去處。如果您想一睹電影的神祕風采,就請隨我到城內去神遊一番吧。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電影大世界。它始建於1994年,建築面積為20000平方米,佔地面積為11000平方米.電影大世界是由吉林省建築工程學院的學生設計的,它外觀是以翻卷的電影膠片做為造型,以海籃色為基凋,看上去像大海的波浪,它像徵像中國的電影事業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洶湧向前,勢不可擋。它採取目前國內罕見的雙曲網架結構支撐,因此它最大的特點是,在它裏邊找不到任何立柱,因此它擁有目前亞洲最大的一個室內攝影棚。電影大世界”這五個大字是在1994年大世界建成時由當時的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親筆提寫的。

電影大世界以共享大廳為中心,扇面展開的結構建成,分為兩層,共六個場館,分別為電影實拍表演、館電影太空館、電影特技館、電影史料館、電影歷險宮、以及民族歌舞表演館。在這裏展示了電影的藝術特色和魅力,讓您經歷一次生與死的考驗,向您介紹世界電影的產生,展示電影特技的摸擬表演,介紹電影,電視劇後期音響是怎樣進行錄製合成的,您乘上宇宙飛船,那奇妙的太空遨遊定會使您感慨萬千。讓您瞭解亞洲最大的室內攝影棚的結構。

下面跟據時間,請各位隨我參觀電影實拍表演館,電影實拍表演館是一個佔地2200平方米的一個大型室內攝影棚,在這裏邊我們耗資200萬元,人工搭建了兩個場景。

首先我們各位看到的這個場景是仿造長春電影製片廠在1959年拍攝的一部優秀作品《五朵金花》中雲南大理蝴蝶泉的場景所搭建的,稍後燈光亮起來,這裏會有演員為我們做現場的實拍表演,在演員表演之前我們可以欣賞到一段特技攝影,也就是説我們在室內攝影棚中來拍攝午旭日東昇,烏雲密佈,以及雷雨交加的情景。首先讓我們先結合右邊的電視來欣賞特技攝影。隨着燈光的亮起,在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座美麗的白塔,那就是著名的大理三塔,遊過雲南蝴蝶泉的客人,一定都知道,站在真的蝴蝶泉邊是看不到這三座塔的,在拍電影的時候,導演是為了展示南國的秀麗景色,所以採用了濃縮的手法將這三座塔濃縮在了這個場景裏邊。現在隨着攝影鏡頭的移動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一棵非常美麗的杏花樹,這棵杏樹的樹幹是真實的,是從森林裏採來的,而樹上所盛開的杏花卻是美工師用絹布一點一點粘上去製成的。現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雲南大理早上旭日東昇的情景,各位遊客所看到的這輪紅日是由我們頭上方最後的一盞紅燈打到對面的天幕上所形成的,隨着紅燈的緩緩上移一輪紅日就這樣從東方升了起來。現在隨着燈光的轉暗,各位在電視上看到的是烏雲密佈的情景,接着所看到的這些翻滾的烏雲,是通過天幕下邊四周雲燈旋轉打到天幕上形成的。閃電過後蝴蝶泉邊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所看到的這一根根雨絲是通過一個球形燈光快速旋轉打到天幕上形成的。如果在這裏我們要拍人在雨中活動的情景,就要先用水將演員的衣服頭髮澆濕,然後讓他在這裏來進行表演就可以了。現在隨着燈光的亮起,蝴蝶泉邊已經雨過天睛了,下面各位將欣賞到的就是當年《五朵金花》中金花和阿鵬在蝴蝶泉邊精彩的對唱。

接着我們就從鳥笑鶯啼的蝴蝶泉邊來到了冰塔林立的帕米爾高原冰川,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場景,是長影拍攝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冰山上來客》的—個場景。這個場景是提供給遊客來參與表演的。在遊客換服裝的時間裏我簡單給各位介紹一下室內攝影棚的構造,一般的來講室內攝影棚分為三部分:首先我們可以抬頭看一下我們頭上方橋樑一樣的建築,它在室內攝影棚中叫天橋,主要是用來架設燈光或製作一些特技效果時使用的,比如我們下雪時的雪花就可以從天橋上撒下一些泡沫或紙屑。再次,我們可以看一下四周的白色募布,它在室內攝影棚中叫天幕,也叫天片,在室內攝影棚中主要是用採繪製遠處的場景使用的,這樣使我們在室內也可以拍攝室外的戲。而第三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佈景,也是演員活動的場所,它是人工搭建的。像現在我們看到的冰山是由塑料製成的,中間的冰面是鋼化玻璃製成的,而這邊不透明的冰山是水泥做底座,石蠟和塑料澆築而成的。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參觀的是電影特技館,電影特技館向您揭示了電影特技拍攝的奧祕。欣賞飛機炸橋特技效果,觀賞海下潛水等大型特技的拍攝步景。全部參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觀看電影特技奧祕的錄像;第二部分,參觀電影中部分特技的製做場景;第三部分,參觀電影特技中的一些常識及圖片展,讓我們從不同側面瞭解電影特技的製做手法。

首先,請各位遊客看一段揭示有關電影特技奧祕的錄像,各位遊客有關電影特技奧祕的錄像我們就看到這裏。現在請遊客參觀第二部分電影中部分特技的製做場景。各位遊客,這裏是海底世界的拍攝現場,請分散在各個參觀點觀看。這就是用來拍攝電影,電視有關海底鏡頭的一個特殊場景,説起海下拍攝,各位遊客就會想起那美麗的水下世界和潛水艇在深海漫遊的情景。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深海光線非常暗,而且無法設置燈光,沒有燈光,我們就無法進行拍攝,這樣一來,我們只有回到攝影棚拍攝。首先,您看到的是一個裏面注滿水的,很窄的巨型玻璃缸,甚至還可以放幾條魚,讓它們來回遊動,以增加拍攝的真實感。玻璃缸的後面有一個沙盤模型,沙盤上面是人工仿製的礁石、水草、珊瑚等各種海底生物,由於燈光和音響的配合,就形成了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在拍攝時增加影片的真實性。那麼,水下人物時怎麼拍攝的呢?水對人的浮力又是如何製作的呢?在拍攝人物潛水的鏡頭時,要先把攝影機架設在我們觀看的位置,然後把演員用塗有黑漆的鋼絲繩吊起來,因為黑色在底片上是不感光的。演員根據導演的要求在水缸前面做一些游泳的動作,他的嘴對準水缸裏的換氣泵,通過攝影機的拍攝,就可以獲得一組海底潛水的鏡頭了。浮力的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呢?特技師用鼓風機對着演員吹,直到把演員的衣服和頭髮吹橫了,就可以拍攝出水的浮力了。稍後,您將看到中間貝殼的張開,左側鯊魚的遊動和右側海龜的爬行等場面。這些都是電動模型。隨着鯊魚的遊動,海底世界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請各位遊客隨我來參觀一下里面的特技場景。

現在各位遊客看到的是長影1956年拍攝的《畫中人》時搭制的一個場景,當時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位仙女飄然從畫中走出來。這個情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其特技的製作是這樣的,首先特技工作者跟據劇本的需要搭制一個1:1的室內場景,並且在正面的牆壁上掛了一張空自的畫。然後在場景90度角的位置放一台演員可以隨着上下滑動的升降機,在攝影機前放置一面折射鏡,利用這面折射鏡的折射原理,把演員在升降機上,上下滑動的動作,折射到正面牆壁上空白的畫中,這時通過攝影機的拍攝,請各位遊客看電視屏幕,演員從畫中緩緩走下鏡頭,就完成了。電影中的空中飛行,穿牆而過的許多鏡頭,都選用這種方法來完成的。只是在拍攝升降機上用的是真的演員,而不是模特。各位遊客此特技場景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請各位遊客隨我參觀下—特特技場景。

各位遊客,您現在看到電視屏幕上是一個完整的樓閣,其實這一特技是由三部分組合拍攝完成的,下面各位遊客來看實際佈景。首先,在攝影機前面放置一塊透明的玻璃,在它上面畫上一些襯景,例如:天、雲、樹木等,這一方法在特技中叫玻璃繪畫接景。第二,是在佈景的最前方搭—個1:1的長廊實景,演員表演時就在這個1:1的長廊實景中進行。為了便於表演時上面燈光的更好佈置,所以不能有封閉型的屋頂。這樣特技師設計製作了第三部分——模型屋頂。選用近大遠小的透視合成原理,把模型屋頂吊在攝影機的正上方,並且和1:1的長廊實景吊正對位結合在一起,最近再通過前面的攝影機進行拍攝,這時電視屏幕上出現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樓閣。這種特技手法叫做模型接頂,像這樣的特技手法經常運用拍攝高層建築或古代遺蹟等。各位遊客此特技場景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下面請各位遊客看這邊的特技場景,它是特技工作者用來拍攝一些破壞性鏡頭時使用的,例如:飛機炸橋和火車墜毀等,像這樣的鏡頭到實地拍攝是不可能的,也是經濟條件不允許的。特技師就採用了微縮模型的方法乘代替實景。各位遊客請看整個場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場景最前方的天幕上,特技師用繪畫和燈光製作藍天和彩雲。第二部分是個沙盤模型,為了影片製作的真實,特技師把所要拍的實景如,火車、山洞、橋樑、石頭和樹木等,都按同比例縮小,以增加整體景物的真實感。然後,將這兩部分串起來拍攝。整體畫面就真實了,這種特枝手法叫做模型特技手法。這種手法在一些戰爭和動作片中經常使用。模型製作的越大,真實感就越強烈。由於拍攝的畫中沒有其它實物對比,所以,在銀幕或電視上出現的時候,看起來就合真的一樣。各位遊客請看電視效果。現在看到的是電子炸藥,由於這一火車模型需要反覆使用,所以,不能真的把它炸燬。在實拍電影時,是需要把它真的炸燬的,在模型的周圍再打上些煙火,並且保證拍攝人員的安全,這一特技效果就是這樣製作的。各位遊客此特技場景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請各位遊客隨我參觀下面的特技場景。

各位遊客請看,陳列在這裏的幾組照片,它們是長影早期拍過的一些黑白影片中,部分特技鏡頭的劇照。在這裏向您介紹幾種電影中常用的特技攝影。所謂特技攝影”就是指在拍攝電影時,有些鏡頭無法用正常的手法去拍攝完成。例如,有些經濟條件下不允許的,肉眼看不到的,或者在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等。只能用特殊的技術來完成拍攝,我們就把它叫做特技攝影。請您看長影的影片《怒海輕騎》中的海戰鏡頭,就是利用模型特技攝影的方法來完成的。如果真的到海上拍攝驚濤駭浪的鏡頭,那麼演員及工作人員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特技師選擇了一個安靜的湖面來拍攝這組鏡頭。首先,特技工作人員先按一定的比例製作一些小型軍艦模型,然後在模型船上安裝好炸藥,在定時用電子引爆的同時,周圍放一些煙火,通過攝影機的拍攝,您就看到了一場硝煙瀰漫的海戰,一些炸船,沉船的鏡頭十分真實自然。同樣,長影在拍攝影片《平原游擊隊》時,也採用了這種模型攝影方法。例如,當時李莊被日軍炸燬的一場戲,特技師在攝影棚內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了李莊的一角,這是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在拍攝房屋倒塌時,就是用這些模型和電子引爆來完成的。像這樣的手法,在許多影片中經常多次使用,如《平原游擊隊》中鐵甲巡邏時的劇照,各位遊客可以看到,十分真實自然。但是您通過這張工作人員正在工作的劇照,就可以瞭解鐵甲巡邏車,鐵軌及周圍的景物都是採用模型製作的手法去拍攝完成的。

各位遊客請看,這是長影影片《火焰山》的劇照,其中有一場孫悟空被砍頭的戲。各位遊客都知道,像這樣的鏡頭,在拍攝時,不可能真的將演員的頭砍下來,否則誰也不會來拍攝電影了,怎麼辦?特技師就採用多次曝光特技合成的手法,來完成這一鏡頭的製作,首先,第一個畫面攝影師只拍鐵扇公主和他的侍女們,第二個畫面拍攝孫悟空時,攝影師將孫悟空置身於第一個面中,並把攝影機的上半部分,用黑色的佈景擋上,因為黑色在電影膠片上不感光。然它下半部分在底片上感光,這樣就拍上了孫悟空的無頭身體。第三個畫面同樣是將孫悟空置身於剛剛完成的第二個畫面之中,只是要把攝影機的下半部分用黑色的佈景擋上,然它的頭在底片上感光,這樣就又拍下了孫悟空無身體和頭部,再把三個拍攝的畫面重疊一在起進行合成,您就看到了孫悟空的頭部與身體分離的效果。其實各位遊客仔細觀察這一劇照的色彩,也可以看出,這一鏡頭是三次曝光合成的。因為底片每曝光一次,其色彩都有一定的差異。各位遊客請看孫悟空的頭,只經過一次曝光色彩最正,而孫悟空的身體曝光兩次,看起來稍發白,而鐵扇公主和他的侍女因為感光次數鉸多色彩更白,通過這個色差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組多次曝光合成的照片,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拍天下第一劍時的劇照,當時拍片時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寶塔就剩下了下邊的兩截,我們拍時為了還原他的全貌,用木頭製做了寶塔上半部分的模型,利用近大遠小的視覺原理把它吊在攝影機的前邊與實景進行組接那麼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就是一個完整的寶塔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唐明皇》的劇照,這個大明宮的全景當時在拍的時候,它就是在一個不足三米高的山坡上用八寸見方的模型來完成的。而我們經常在電影裏看到的人和飛機做戰的場面都是演員和航模配合來完成的。

現在我們各位遊客看到的是電影史料館。各位遊客請看,這兩座銅像,它們就是電影的發明者。首先來看這座銅像,他是法國人,名叫路易?路米埃爾。他們是兄弟倆人,他們發明了電影放映機,並且在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公眾場合放映了他們的作品《工廠的大門》和《水澆園丁》當時震驚了世界,因為人們是第一次看到他們所做的事被真實的記錄了下來,再展現在自己眼前,所以當天被稱做是世界電影的誕生日。然而當時誕生的是無生電影,那麼電影的聲音是怎麼誕生的呢?各位請看,這邊是美國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他發明了留聲機,才使電影有了聲音,後來他又發明了電影視鏡、室內攝影棚、電影膠片,這兩位先生被後人稱為世界電影之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neimeng/gg7qrp.html
專題